2012年,在桂中土地重大工程实施的同时,XC县隆光地下河福六浪洼地堵洞成库(水库)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完成了XC县隆光地下河福六浪洼地堵洞成库物探、工程地质勘探、投料和帷幕灌浆等各项工作。项目竣工后将形成一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自流灌溉10000亩的农田,可解决或缓解弄长村一带10000多人的饮用水困难。2012年4月20日,当地累计降雨量70多毫米,福六浪洼地在8小时内地下水位上涨了40多米,福六浪洼地已形成了水库,当天水位还在继续上涨。
寻找地下水源和找水打井,是加强旱地水源建设的一个重量级的举措。虽然GX降雨丰富,但由于地貌地形的特殊,GX的岩溶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普遍缺水。一些地方需靠地下水来解决农田供水和人畜饮用水问题。如何挖掘地下水源潜力,提高抵御干旱能力,成为国土资源工作者身上的重任。
为扩大农田灌溉面积,GX自1965年以来,首先在当时的贵县樟木和罗城县东门等缺水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1966~1974年先后在武鸣、来宾、武宣、都安、宜山、忻城等县10片干旱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点调查,基本查明农田水利的水文地质条件,旱涝分布及其特点,统计出当时全区干旱面积为654万亩,有70万人缺水,并对岩溶石山区及非岩溶土山区分别提出了治理建议。
GX岩溶地下水的赋存,多以地下河和岩溶大泉的形式出现,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地下河分布的石山区,地表水奇缺,枯、雨季常酿成旱涝灾害。
应注意的是,地下水虽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其补给资源很难全部利用,特别是作为农田供水,旱季需水量大,而地下水径流量却正当年内最小值,且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又很快被排泄掉,不少地方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如果水井过于集中,取水强度大,造成地下水下降,易产生塌陷现象,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塌陷现象的发生。还必须指导农民在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地下水,并规避因过度抽采地下水而出现的塌陷风险。比如合理控制抽水量,以达到适合的水位降深值;做好久旱后初次暴雨的地表排水工作,以减少土洞顶板浸水土体自重力;抽水井附近尽量不布置建筑物;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达到预知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