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项目落地桂中,与GX土地整治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古往今来打造高稳产良田的梦想,激励着GX土地整治工作者,进行不懈探索和努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旱区土地整理经验。管理项目能力的提高,推进大型项目能力的提高,赢得重大项目落户桂中的关键一票。
新中国成立后,GX较为成熟的土地整治项目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
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近10年间,GX安排了土地整治项目共计1217个,实施面积达到了52。56万公顷,总投资额达到173亿,其中“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批复实施项目整治758个,总投资84。6亿元。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全区14个地市,87个县,529个乡镇,1296个村庄,惠及人口600多万。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43万公顷,实现了增粮3。35亿斤。
GX国土资源系统积极落实“三农”政策,为保民生、保耕地,多年来励精图治,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目标比较明确、投入机制稳定、队伍逐步健全的土地整治局面。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整治,GX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全区的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提高了农业的节约化水平,增强了土地的有效利用;三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农民实现了持续的增收;四是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五是“十一五”以来,GX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3。92万公顷,大大超过了同期建设占用耕地2。86万公顷,连续5年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十二五”以来,GX立项261个,总投资55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面积220万亩,新增耕地6。41万亩,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惠及农民130多万人。
特别这几年来,在八桂的田野上,不断涌现出新的推进土地整治的模式。有完全由国家实施的“官办”模式,有农民自发实施“小块并大块”,政府以奖代补的“民办”模式,还有以扶贫形式推进的“差别化”土地整治模式。从规模上,已从“整村推进”,迈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整县推进”、“整体推进”模式。
在岩溶旱区土地整治方面,通过多年不懈努力,GX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乐滩水库引水工程建设一步步推进之时,桂中旱区按照自治区部署同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08年开始,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20个亿,对桂中旱区进行100万亩的土地整理项目,用5年时间分步实施,实施项目的范围涉及全区5个市的17个县(市、区),旱区农民成为这一宏大工程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