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1

第71章 理学纲要(23)

嘉靖六年九月,阳明起征思田。将行,绪山与龙溪论学。绪山举阳明教言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龙溪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个善恶在。”绪山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无善恶。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是复性体工夫。若原无善恶,工夫亦不消说矣。”是夕,坐天泉桥,请正于阳明。阳明谓:“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人。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工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工夫熟后,渣滓去尽,本体亦明净了。汝中之见,是我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为其次立法的。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有未尽。”既而曰:“利根之人,世亦难过。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工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是小小病痛。不可不早说破。”

以上略据《传习录》。龙溪所记,无甚异同。而邹东廓记其事,则云:“绪山曰:至善无恶者心。有善有恶者意。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龙溪云:心无善而无恶。意无善而无恶。知无善而无恶。物无善而无恶。”至善无恶,与无善无恶,颇相径庭。刘蕺山谓:“阳明、天泉之言,与平时不同。平时常言至善是心之本体。又言至善只是尽乎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又言良知即天理。有时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亦未尝径说无善无恶是心体。”黄梨洲谓:“考之《传习录》,因薛中离(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去花间草,阳明言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盖言静为无善无恶,不言理为无善无恶,理即是善也。独天泉《证道记》,有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之语。夫心之体即理也。心体无间于动静。若心体无善无恶,则理是无善无恶,阳明不当但指共静时言之矣。释氏言无善无恶,正言无理也。善恶之名,从理而立,既已有理,安得言无善无恶?”“心体果是无善无恶,则有善有恶之意,从何处来?知善知恶之知,又从何处来?为善去恶之功,从何处起?无乃语语断流绝港乎?”因谓四句教法,阳明集中不经见,疑其出于龙溪。又谓绪山所举四语,首句当依东廓作至善无恶。亦绪山之言,非阳明立以为教法。何善山(何廷仁,字性之,号善山,江西雩县人)云:“无善无恶者,指心之感应无迹,过而不留,天然至善之体也。有善有恶者,心之感应谓之意;物而不化,著于有矣。故曰意之动。若以心为无,以意为有,是分心意为二,非合内外之道也。”案此所争,皆失绪山之意。绪山释“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曰:“至善之体,恶固非其所有,善亦不得而有也。至善之体,虚灵也。虚灵之体,不可先有乎善;犹明之不可先有乎色,聪之不可先有乎声也。目无一色,故能尽万物之色。耳无一声,故能尽万物之声。心无一善,故能尽天下万事之善。今之论至善者,乃索之于事事物物之中,先求其所谓定理者,以为应事宰物之则,是虚灵之内,先有乎善也。虚灵之内,先有乎善,是耳未听而先有乎声,目未视而先有乎色也。塞其聪明之用,而窒其虚灵之体,非至善之谓矣。今人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圣人不能加,而途人未尝减也。但途人拟议于乍见之后,洊入纳交要誉之私耳。然而途人之学圣人,果忧怵惕恻隐之不足邪?抑去其蔽,以还其乍见之初心也?虚灵之蔽,不但邪思恶念,虽至美之念,先横于中,积而不化,已落将迎意必之私,而非时止时行之用矣。故先师曰: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是对后世格物穷理之学,先有乎善者言之也。”然则绪山所谓无善无恶,即其所谓至善者也。(龙溪、东廓所记,辞异意同。〇绪山又曰:“善恶之机,纵其生灭相寻于无穷,是藏其根而恶其萌檗之生,浊其源而辨其末流之清也。是以知善知恶为知之极,而不知良知之体,本无善无恶也。知有为有去之为功,而不知究极本体,施功于无为,乃真功也。正念无念。正念之念,本体常寂。”或问:“胸中扰扰,必猛加澄定,方得渐清。”曰:“此是见上转。有事时,此知著在事上;事过,此知又著在虚上。动静二见,不得成片。若透得此心彻底无欲,虽终日应酬百务,本体上何曾加得一毫?事了即休,一过无迹,本体上何曾减得一毫?”可与前所引之言参看。〇周海门谓:“发明心性处,善不与恶对。如中心安仁之仁,不与忍对。主静立极之静,不与动对。《大学》善上加一至字,实绝名言,无对待之辞。天地贞观,不可以贞观为天地之善。日月贞明,不可以贞明为日月之善。星辰有常度,不可以有常度为星辰之善。岳不可以峙为善;川不可以流为善。有不孝,而后有孝子之名;有不忠,而后有忠臣之名。孝子无孝;若有孝,便非孝矣。忠臣无忠;若有忠,便非忠矣。”亦与绪山之说相发明。〇海门,名汝登,字继元,嵊县人)蕺山、梨洲所疑,可以释矣。至善山所疑,亦在字句之间。彼所谓“感应无迹,过而不留”者,即阳明所谓“理之静”,亦即其所谓“尽乎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其所谓“物而不化著于有”者,即其所谓“气之动”,亦即其所谓“人欲”。二者自然皆出于心。特龙溪、东廓所记,皆辞取对偶,径以心与意为相对之词,未尝详言之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乃心之动而离乎体者,亦谓之意。”又未尝于意字之下,加一注语曰:“即心之动而失其体者”,遂致有此误会耳(梨洲曰:“如善山之言,则心体非无善无恶,而有善有恶者,意之病也。心既至善,意本澄然无动。意之灵即是知。意之明即是物。”案此亦立名之异。梨洲名澄然无动者为意,动而不善者为意之病。绪山则名澄然无动者为心,其动而不善者,则但名之为意耳)。

罗念庵曰:“绪山之学数变:其始也,有见于为善去恶者,以为致良知也。已而曰:良知者,无善无恶者也。吾安得执以为有而为之?而又去之?已而又曰:吾恶夫言之者淆也。无善无恶者,见也,非良知也。吾惟即吾所知以为善者而行之,以为恶者而去之,此吾所能为者也。其不出于此者,非吾所得为也。又曰:向吾之言,犹二也,非一也。夫子尝有言矣,曰:至善者心之本体,动而后有不善也。吾不能必其无不善,吾无动焉而已。彼所谓意者动也,非是之谓动也。吾所谓动,动于动焉者也。吾惟无动,则在吾者常一矣。”所谓“动于动”者,即阳明所谓“气之动”之至微者也。故知绪山之言,与阳明实不相背也。

至龙溪所谓“心体是无善无恶,则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个善恶在”者?《证道记》自申其说曰:“显微体用,只是一机;心意如物,只是一事。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应,其机自不容已。恶固本无,善亦不可得而有也。若有善有恶,则意动于物,非自然之流行,著于有矣。自然流行者,动而无动;著于有者,动而动也。”此原即绪山“虚灵之体,不可先有乎善”;善山“至善之体,感应无迹,过而不留;物而不化则为动”;阳明“理之静,气之动”之说。其所争者,乃谓当在心体上用功,不当在意念上用功。故曰:“意是心之所发。若是有善有恶之意,则知与物一齐皆有,心亦不可谓之无矣。”龙溪之意,盖谓意念之生,皆由心体流行之不得其当。吾人用功,当真彻根源,正其流行之体。不当沿流逐末,以致劳而少功也。职是故,其教人,乃以正心为先天之学,诚意为后天之学。其言曰:“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心本至善,动于意始有不善。能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世情嗜欲,自无所容;致知工夫,自然易简省力。若在后天动意上立根,不免有世情嗜欲之杂;致知工夫,转觉烦难。”其言诚极超妙。然其所谓先天心体者,实使人无从捉摸。所谓致知工夫,遂使人无从下手。此则阳明所以有利根人难遇,苟非其人,悬空想象一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病痛非小之戒也。龙溪曰:“良知即是独知。”又曰:“独知便是本体,慎独便是工夫。”其说独知曰:“非念动后知。乃先天灵窍,不因念生,不随念迁,不与万物作对。”其说慎独之工则曰:“慎非强制之谓。兢业保护此灵窍,还他本来清净”而已。又曰:“浑然一体,无分于已发未发,亦无先后内外。才认定些子,便有认定之病。随物流转,固是失却主宰。即曰:我于此收敛握固,便有枢可执;以为致知之实,未免犹落内外二见。才有执著,终成管带。即此管带,便是放失之因。”其言之超妙如此,诚令学者体悟不及,功力难施,故梨洲谓其“一著工夫,未免有碍虚无之体,则不得不近于禅。流行即是主宰,悬崖撒手,茫无把握,以心息相依为权法,则不得不近于老。”盖几于静处体悟,事上磨炼,两无依据矣。唐荆川(名顺之,字应德,武进人)最服膺龙溪。自言于龙溪只少一拜,然其言曰:“近来谈学,谓认得本体,一超直入,不假阶级。窃恐虽中人以上,有所不能。竟成一番议论,一番意见而已。”又曰:“近来学者病痛,本不刻苦搜剔,洗空欲障。以玄妙之语,文夹带之心,直如空花,竟成自误。”过高之流弊,亦可见矣。

钱绪山曰:“昔者吾师之立教也,揭诚意为《大学》之要旨,致知格物为诚意之功。门弟子闻言,皆得入门用力之地。用力勤者,究极此知之体,使天则流行,纤翳无作,千感万应,而真体常寂,此诚意之极也。故诚意之功,自初学用之,即得入手;自圣人用之,精诣无尽。吾师既殁,吾党病学者善恶之机,生灭不已,乃于本体提揭过重。闻者遂谓诚意不足以尽道,必先有悟而意自不生;格物非所以言功,必先归寂而物自化。遂相与虚亿以求悟,而不切乎民彝物则之常;执体以求寂,而无有乎圆神活泼之机。师云: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是止至善者,未尝离诚意而得也。言止则不必言寂,而寂在其中;言至善则不必言悟,而悟在其中。然皆必本于诚意焉。何也?盖心无体,心之上,不可以言功也。应感起物,而好恶形焉,于是乎有精察克治之功。诚意之功极,则体自寂而应自顺。初学以至成德,彻始彻终,无二功也。”案此所谓“诚意不足以尽道,必先有悟而意自不生”者,即龙溪之说也。绪山谓“心之上不可以言功”,必于应感起物之时,致其精察克治,即为善去恶是格物之说。二家宗旨之不同如此。至所评归寂之说,则出于聂双江。

阳明之致良知,原兼静处体悟、事上磨炼两义。其后浙中之学,偏于事上磨炼,遂有义袭助长之病。其主于凝聚者,则江右诸家也。江右王门、东廓、双江、念庵、两峰,皆有特见。今略述其说。

东廓主戒惧。其言曰:“敬也者,良知之精明而不杂以私欲者也。性体流行,合宜处谓之善;障蔽而壅塞处,谓之不善。忘戒惧,则障蔽而壅塞。无往非戒惧之流行,即无往非性体之流行矣。戒惧,禹之治水也。堤而遏之,与不决不排,其失维钧。”东廓尝曰:“诸君试验心体,是放纵的?不放纵的?若是放纵的,添个戒惧,却是加了一物。若是不放纵的,则戒惧是复还本体。”此即所谓“一念不发,兢业中存”,盖以此保其循理之静也。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山城往事

    山城往事

    这是一部反映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一个塞北小城的社会混子的小说,他们在那个法律不健全的年代,横行在这个小城,之间充满狡诈,阴险,暴力,血腥的争斗。什么江湖义气不过都是为了追逐利益罢了。小说重现了那个时代这个小城人们心中的困惑,挣扎,迷茫,和希望。
  • 北宋生活指南

    北宋生活指南

    梦回千年,体验一把为人师表悠闲生活,自在人生.
  • 生死环

    生死环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电视台做了记者,经验尚浅的我每天都在满心期待做一期高收视节目。正巧有一天同乡老陈给我提供了一个素材:他们村上的徐氏父子午夜神秘失踪,几日后,儿子忽然回家,对于失踪记忆全然不知,而徐父则不知所踪……但是在我秘密走访调查之后发现,原来徐氏父子每年都会失踪,继而再现,失踪时间段记忆丢失。更奇怪的是,他们的腹部均有一团怪异的绿色纹身……
  • 灭生大道

    灭生大道

    天不容我,便踏破天穹!欺世灭生,携鬼域改命!
  • 归乡何处

    归乡何处

    神级文明进行长达一万年的绝密实验中,余波扩散将两千年前的地球复制,粘贴在银河另一悬臂,四散的余波不仅波及地球,而且将离地球无穷远的某准神级文明的复古游戏核心传送了地球,不幸的是华巍被核心上的余波能量‘被‘穿越了,来到了新地球,幸运的是复古游戏在传送到地球后,错误的认证了华巍为使用者,最幸运的是,‘被‘穿越的不只他一个。汉末,血肉之躯,挣扎吧。
  • 霸气姐姐玩穿越之鬼王榻上躺

    霸气姐姐玩穿越之鬼王榻上躺

    21世纪最佳美女杀手穿越到废柴三小姐身上,废渣姐,除渣男,杀渣娘,从此阳光大道,美男多多,可是自从遇到他……身边的美男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某女暴走“你干嘛!”妖孽一笑,环住某女的腰,压在床上“你有我就够了。”
  • 寻仙

    寻仙

    寻仙证道数十年前,他为求寻仙之路,放弃了自以为可以放弃的一切。数十年后,当他重游故地,蓦然回首,原来自己失去的是那么多,原来自己却还是那么在乎!只是,青少虽依旧,却物是人非。仙路漫漫,当他再次踏上那条寻仙之路,是否真能如愿,是否真能放下一切?是否已经放下一切?(根据同名网游“寻仙”改编!)
  • 他跟她

    他跟她

    我喜欢你。嗯,我想我也是的。但.......但是,平行线终究不会相交呢.....
  • 绝世魂修之雷噬九幽

    绝世魂修之雷噬九幽

    木子末生性淡漠,不喜争斗,过着无忧无虑的屌丝生活。不料天降横祸,忽得重病,瘫痪在床,终日昏迷。木子末一丝残魂流落他乡,为了重回故土,木子末由此踏上一条魂体修炼之路......
  • 双枝生

    双枝生

    风云际涌,强者为尊!晨光微曦,她站在悬崖之上,微微侧头:“紫美玲,我赤岚在此发誓,只要你生死不弃,我必以命相随!”正在擦拭武器的手顿住,抬目远望那镀光的林海,长叹一声:“那句话是‘只要你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顿了顿,侧目,“何况,你算哪根草啊,也配跟随我。”长剑出鞘。“铮——”神兵相接。紫美玲笑了,你当然不配跟随我。你应做的,是与我一起傲视天下!天下,我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