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2

第72章 理学纲要(24)

双江主归寂。双江尝为陕西按察副使,为辅臣夏言所恶,罢归,逮系。闲久静极,忽见此心真体,光明莹澈,万物皆备。出狱后,遂与来学者立静坐法。使之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谓独知是良知萌芽处,与良知似隔一尘。此处著力,虽与半路修行不同,要亦是半路话头。致虚守寂,方是不睹不闻之学,归根复命之要。故夫子于《感卦》,特地提出虚寂二字,以立感应之本。其言曰:“心无定体之说,谓心不在内也;百体皆心也,万感皆心也。亦尝以是求之,譬之追风逐电,瞬息万变,茫然无所措手,徒以乱吾之衷也。”又曰:“无时不寂,无时不感者,心之体也。感惟其时,而主之以寂者,学问之功也。故谓寂感有二时者非也。谓功夫无分于寂感,而不知归寂以主夫感者,又岂得为是哉?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惟养之豫者能之。临事而择,不胜憧憧,中亦袭也,况未必中乎?”(双江谓“感物之际,加格物之功,是迷其体以索用”)双江之学,同门多相驳难。惟念庵深相契。两峰晚乃是之。梨洲谓“阳明之学,本以静坐澄心为的。慎独便是致中,中立而和生焉。先生之学,实《传习录》中之正法眼藏也”。(双江之学,主于致中而和应。其余诸家,则大抵谓已发、未发,非有二候,致和即所以致中。其说曰:“以流动为感,则寂感异象,微波即荡,感皆为寂累,固不待牿之反复,而后失其虚明之体。若以鉴物为感,则终日鉴,固无伤于止也。若患体之不正,故鉴之不明,亦当即鉴时言之,不当离鉴以求止。何则?其本体常鉴,不可得而离也。若欲涵养本原停当,而后待其发而中节,此延平以来相沿之学,非孔门宗旨矣。”双江则谓“一未发寂然之体,未尝离家国天下而别有其物,即感而寂然者在焉耳。格致之功,通于寂感体用”。)

念庵之学,主于收摄保聚。是时阳明门下之谈学者,皆曰:知善知恶,即是良知。依此行之,即是致和。其弊也,取足于知,而不原其所以良;且易致字为依字。失养其端,而任其所发。遂至以见存之知,为事物之则;以外变之物,为知觉之体,而不知物我之倒置矣。念庵谓善恶交杂,岂即为主于中者乎?中无所主,而谓知本常明,不可也。知有未明,依此行之,而谓无乖戾于既发之后,能顺应于事物之来,不可也。故知善知恶之知,随出随泯,特一时之发见焉耳。一时之发见,未可尽指为本体;则自然之明觉,固当反求其根源。故必有收摄保聚之功,以为充达长养之地;而后定静安虑,由此以出。故致知者,致其静无动有焉者也。非经枯槁寂寞之后,一切退听,天理炯然,未易及此。其言曰:“不睹不闻,即吾心之常知处。自其常知不可以形求者,谓之不睹;不可以言显者,谓之不闻;非杳冥之状也。诸念皆泯,炯然中存,亦即吾之一事。此处不令他意搀杂,即是必有事焉。”又曰:“良知该动静,合内外,其统体也。吾之主静,所以致之,盖言学也。盖动而后有不善,有欲而后有动,动于欲而后有学。学者,学其未动焉者也。学其未动,而动斯善矣,动无动矣。”“故自良知言之,无分于已发未发也。自知之所以能良者言之,则固有未发者以主之于中。夫至动莫如心,圣人犹且危之。苟无所主,随感而发,譬之驭马,衔勒去手,求斯须驰骤之中度,岂可得哉?”念庵之说如此。实足救一时之流弊也。

然念庵后来,又有进于此者。其告龙溪曰:“一二年来,与前又别。当时之为收摄保聚,偏矣。盖识吾心之本然者,犹未尽也。以为寂在感先,不免于指感有时。以为感由寂发,不免于指寂有处。其流之弊,必至重于为我,疏于应物。盖久而后疑之。夫心一而已。自其不出位而言,谓之寂,非守内之谓也。自其常通微言之,谓之感,非逐外之谓也。寂非守内,故未可言处(以其能感故也)。感非逐外,故未可言时(以其本寂故也)。绝感之寂,非真寂矣;离寂之感,非真感矣。此乃同出异名。吾心之本然酬酢万变,而于寂者未尝有碍。非不碍也,吾有所主故也。苟无所主,则亦驰逐而不反矣。声臭俱泯,而于感者未尝有息。非不息也,吾无所倚故也。苟有所倚,则亦胶固而不通矣。此所谓收摄保聚之功,君子知几之学也。举者自信,于此灼然不移,即谓之守寂可也,谓之妙感亦可也;谓之主静可也,谓之慎动亦可也。使于真寂端倪,果能察识,随动随静,无有出入;不与世界事物相对待;不倚自己知见作主宰;不著道理名目生证解,不借言语发挥添精神;则收摄保聚之功,自有准则矣。”案此论试有契于心体之妙,宜龙溪之闻其说而无闲然也。

两峰之学,以涵养本原为主。梨洲曰:“双江主于归寂,同门辩说,动盈卷轴。先生言:发与未发,本无二致。戒惧慎独,本无二事。若云:未发不足以兼已发,致中之外别有一段致和之功;是不知顺其自然之体,而加损焉,以学而能,以虑而知者也。又言事上用功,虽愈于事上讲求道理,均之无益于得也。涵养本原,愈精愈一,愈一愈精,始是心事合一。又言吾心之体,本止本寂。参之以意念,饰之以道理,侑之以闻见,遂以感通为心之体。而不知吾心虽千酬万应,纷纭变化之无已,而其体本常止常寂。彼以静病之者,似涉静景,非为物不贰,生物不测之体之静也。凡此所言,与双江相视莫逆,故人谓双江得先生而不孤云。”

塘南、思默,皆王门再传弟子。然其所言,实有视前辈为进者。阳明殁后,致良知一语,学者不深究其旨,多以情识承当。双江、念庵,举未发以救其弊,终不免头上安头。塘南谓:“生生之机,无有停息,不从念虑起灭。今人将发字看粗,以澄然无念为未发。澄然无念,是谓一念,乃念之至微者,非无念也。生生之机,无一息之停,正所谓发。譬之澄潭之水,乃流之至平至细者,非不流也。未发水之性。离水而求性曰支。即水以为性曰混。以水与性为二物曰歧。惟时时冥念,研精入神,乃为道之所存。”又曰:“意非念虑起灭之谓,乃生几之动而未形者。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但举一意字,则寂感体用悉具。有性则常发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意不可以动静言,动静者念也。意本生生。造化之几不充,则不能生。故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慎独,此凝道之枢要也。欲悟未有天地之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乃为不学不虑之体,此正邪说淫辞。以念头转动为生几,则落第二义矣。”其分别生生之机与意念,实绝精之论也。(塘南曰:“性之一字,本不容言,无可致力。知觉意念,总是性之呈露,皆命也。性者,先天之理。知属发窍,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也。此知在体用之间。若知前求体则著空,知后求用则逐物。知前更无未发,知后更无已发;合下一齐俱了,更无二功,故曰独。独者,无对也。无对则一,故曰不贰。意者,知之默运,非与之对立而为二也。是故性不假修,只可云悟。命则性之呈露,不无习气隐伏其中,此则有可修矣。修命者,尽性之功。”又曰:“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

思默亦主研几。其说曰:“所知因感而有,用之发也。能知不因感有,常知而常无知,体之微也。此体是古今天地人物之灵根,于穆中一点必不能自己之命脉。圣门学者,惟颜子能在知上用功,其余多在所知上用力。”又曰:“诚无为,几则有善恶。何者?凡动便涉于为,为便易逐于有。逐于有,则虽善亦粗,多流于恶。故学问全要研几。研者,研磨之谓。研磨其逐有而粗者,务到极深极微处,常还他动而未形,有无之间的本色,则无动非神矣。”其说亦极入微也。

传姚江之学者,当以泰州为最雄伟,而其流弊亦最甚。泰州之学,始自心斋。其行本怪,其学又纯是蒲翰辙环意见。(王良,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袖《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乃按礼经,制五常冠、深衣、大带、笏板服之。曰:“言尧之言,行尧之行,而不服尧之服,可乎?”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也,而寓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称弟子。退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矣。”明日,入见,告之。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阳明谓门人曰:“向者吾禽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阳明归越,先生从之。来学者多从先生指授。已而叹曰:‘千载绝学,天启吾师,可使天下有不及闻者乎?’因问阳明以孔子辙环车制。阳明笑而不答。归,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将至都。有老叟,梦黄龙无首,行雨至崇文门,变为人立。晨起往候,而先生适至。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怪,痛裁抑之。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之,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阳明乃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惟先生于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先生以九二见龙为正位。孔子修身讲学,以见于世,未尝一日隐也。有以伊、傅称先生者。先生曰:‘伊、傅之事我不能,伊、傅之学我不由。伊、傅得君,可谓奇遇。如其不遇,终身独善而已。孔子则不然也。’黄梨洲曰:‘此终是蒲轮辙环意见。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之学,终隔一尘也。’”)故其后多豪杰之士,而其决裂亦最甚焉。心斋格物之说:以身与天下国家为物。身为本,天下国家为末。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是为格物工夫。故齐治平在于安身。知安身者必爱身敬身。爱身敬身者,必不敢不爱人,不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而身安矣。一家爱我、敬我则家齐,一国爱我、敬我则国治,天下爱我、敬我则天下平。亦仍是蒲轮辙环意见也。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
热门推荐
  • 古尊宿语要目录

    古尊宿语要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颜泪之宠冠六宫

    红颜泪之宠冠六宫

    “烧妖妃,清君侧。妖妃当道,一日不除,百姓鸡犬不宁。”天幕国全体百姓游行示威,高亢嘹亮的声音回荡在天际。一位披头散发的蓝衣女子被绑在桃木丛里,目光淡然,当死神来临时她非但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解脱了。在百姓眼里她是十恶不赦的妖妃。可是,又有谁知道,她曾经是这世上最温柔善良的女子。她喃喃自语:“如果当初不曾遇见该多好,今生,我要你欠我一世眼泪。来世,我愿再也不要遇见你。”于是用刀一挥,小指已经被斩断了,指上的红绳也顺着鲜血流落下来。红绳已断,缘分已尽………
  • 学习与时间

    学习与时间

    本书从学习与时间的角度,通过故事与点评结合,启迪与思考相结合,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给以启示的指导。
  • 凤鸣九霄:堕魔成仙,一念之间

    凤鸣九霄:堕魔成仙,一念之间

    本小姐乃是实力超群的王牌第一特工,没想到,也有失足摔死的时候!更没想到,特么还穿越了,成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废材郡主?本想默默混吃混喝等死,没想到,不停地有人上门挑衅。后来,某人来个惊才绝艳,顶级废材变顶级天才,日子终于清闲了!哪料,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在朴素迷离的未来,静静地等待着她。
  • 海贼王之第六十刃

    海贼王之第六十刃

    平常时,他是一个随和,温柔,也会关心别人的普通人战斗时,他是疯狂,嚣张,嗜血的破面——葛力姆乔一个普通高中生重生成为破面NO.6葛力姆乔后穿越到海贼王里的故事。不管你是平民,还是海军,或是海贼只要敢用蔑视的眼神看我我就要将你们全部消灭!本人新手,文笔不好,只是写出来玩玩打发时间。∩_∩
  • 素女谪仙

    素女谪仙

    韩清雅穿越了,车祸。很俗套对不对?好吧反正我是觉的很俗套。“可你家穿越还有赠品阿喂,赠个老公是什么鬼?!好吧,好吧,我承认你的地位,可你不要抄袭我的诗词好不好阿?!”“我可是要成为天皇巨星的女人!”韩清雅接受了这个现实,励志的说着。
  • 永夜暗神

    永夜暗神

    世界不容你,我就化作魔王与你相随......
  •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背叛,被他人陷害,她依旧笑着面对。她坚强,但只对一人柔弱。他狠厉,但只对一人温柔。上一世她看错人,这一世另一个他只对她许下承诺,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生死相依,永不言弃。
  • 可可西里的哭泣:真实记录藏羚羊毁灭之路

    可可西里的哭泣:真实记录藏羚羊毁灭之路

    “我”离开大黑以后孤身去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在那里却遇到了英籍记者周青。周青为拍摄藏羚羊的生死之迷,并准备将来拿到英国进行展出,立志唤醒全世界人民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心,而“我”也跟随她的镜头慢慢了解到藏羚羊的屠杀之迷……
  • 狐步昆仑

    狐步昆仑

    她本来应该是一只平凡无奇的小狐狸,像普通的走兽一样为果腹而四处奔走。因为天逢大旱,饥渴难耐的阿娘吃下了一枚桃子,未料想竟是濒死的桃花精魄。借助九尾狐之体得以修炼成形,西王母苦苦期盼了千万年的孩子得以出生。一世为人,却拥有两位母亲,一位给她生命,另一位为了她的生耗尽心血。亦师亦友的白泽给了她人生最好的慰藉。名义上被囚禁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把她阻隔在世间的贪念之外。驻守桃林究竟是对她的惩罚还是恩赐?半神一般的存在,抵不住形单影只的落寞。她一心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神子玉树洞悉一切,却甘愿为陪伴她自贬凡尘,最后难逃劫数,化身她的眼睛,谁又能说这不是永生的陪伴?究竟是做神仙好,还是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