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0

第70章 理学纲要(22)

学所以求是也。以良知为准则,以其知是知非也。今有二人于此,各准其良知,以断一事之是非,不能同也。而况于多人乎?抑且不必异人,即吾一人之身,昨非今是之事,亦不少也。良知之知是知非,果足恃乎?阳明曰:“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实致其良知,然后知平日所谓善者,未必得善。”或谓心所安处是良知。阳明曰:“固然。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又谓“人或意见不同,还是良知有纤翳潜伏”。此说与伊川“公则一,私则万殊。人心不同如面,只是私心”之说,若合符节。盖良知虽能知是知非,然恒人之良知,为私欲蒙蔽已久,非大加省察,固未易灼见是非之真也。

然则现在之良知,遂不足为准则乎?是又不然。恒人之良知,固未能造于其极,然亦皆足为随时之用。如行路然。登峰造极之境,固必登峰造极而后知。然随时所见,固亦足以定随时之程途也。故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量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便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随明日所知,扩充到底。”故曰:“昨以为是,今以为非;己以为是,因人而觉其非,皆良知自然如此。”有言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曰:“洒扫应对就是物。童子良知,只到这里,教去洒扫应对,便是致他这一点良知。我这里格物,自童子以至圣人,皆是此等工夫。”真可谓简易直截矣。

致知既以心为主,则必使此心无纤毫障翳而后可。随时知是知非,随时为善去恶,皆是零碎工夫,如何合得上本体?此则贤知者之所疑也。阳明亦有以释之。《传习录》:“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曰: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蔽,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念念致良知,将此障蔽、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因指天以示之曰:如面前所见,是昭昭之天。四外所见,亦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墙壁遮蔽,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只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盖零碎工夫,皆系用在本体上。零碎工夫,多用得一分,即本体之障蔽,多去得一分。及其去之净尽,即达到如天如渊地位矣。此致良知之工夫,所以可在事上磨炼也。

以上皆阳明所以释致良知之疑者。统观其说,精微简捷,可谓兼而有之矣。梨渊曰:“先生闵宋儒之后,学者以知识为知。谓人心之所有者,不过明觉,而理为天地万物之所公共;必穷尽天地万物之理,然后吾心之明觉,与之浑合而无间。说是无内外,其实全靠外来闻见,以填补其灵明。先生以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即理也。故于格物致知之训,不得不言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知识为知,则轻浮而不实,故必以力行为工夫。良知感应神速,无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知行合一。”龙溪曰:“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必须敬以成始,涵养本原,始于身心有所关涉。若知物生于意,格物正是诚意工夫,诚即是敬,一了百了,不待合之于敬,而后为全经也。”蕺山曰:“朱子谓必于天下事物之理,件件格过,以几一旦豁然贯通。故一面有存心,一面有致知之说。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又不可以不致知。两事递相君臣,迄无把柄,既已失之支离矣。至于存心之中,分为两条:曰静而存养,动而省察。致知之中,又复分为两途:曰生而知之者义理,礼乐名物,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是非之实。安往而不支离也?”此朱学与王学之异也。

良知之说,以一念之灵明为主。凡人种种皆可掩饰,惟此一念之灵明,决难自欺。故阳明之学,进德极其勇猛,勘察极其深切。阳明尝谓“志立而学半”。又谓“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卦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又曰:“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则私欲即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则客气便消除。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罔两潜消也。”此等勇猛精进之说,前此儒者,亦非无之。然无致良知之说,以会其归,则其勘察,终不如阳明之真凑单微,鞭辟入里;而其克治,亦终不如阳明之单刀直入,凌厉无前也。阳明之自道曰:“赖天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机,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十余年来,虽痛自洗剔创艾,而病根深痼,萌蘖时生。所幸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犹舟之得舵,虽惊风巨浪,颠沛不已,犹得免于倾覆者也。”《寄邹谦之书》包藏祸机,谁则能免?苟非以良知为舵,亦何以自支于惊风巨浪之中乎?良知诚立身之大柄哉?

“心即理”一语,实为王学骊珠。惟其谓心即理,故节文度数,皆出于心;不待外求,心本明即知无不尽。亦惟其谓心即理,故是非善恶,皆验诸心;隐微之地有亏,虽有惊天动地之功,犹不免于不仁之归也。阳明曰:“世人分心与理为二,便有许多病痛。如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往慕悦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霸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取于义,便是王道之真。”阳明此说,即董子“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真诠。持功利之说者,往往谓无功无利,要道义何用?又安得谓之道义?殊不知功利当合多方面观之,亦当历长时间而后定。持功利之说者之所谓功利,皆一时之功利,适足贻将来以祸患。自持道义之说者观之,将来之祸患,皆其所自招;若早以道义为念,则此等祸害,皆消弭于无形矣。佛所以喻世俗之善为“如以少水,而沃冰山,暂得融解,还增其厚”也。功利之说,与良知之说,最不相容,故阳明辟之甚力。阳明之言曰:“圣人之学,日远日晦;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瞀惑于佛老,卒未有以胜其功利之心。又尝折衷于群儒,亦未有以破其功利之见。”可谓深中世人隐微深痼之病矣。今之世界,敦不知其罪恶之深?亦孰不知其祸害之烈?试问此罪恶祸害,何自来邪?从天降邪?从地出邪?非也。果不离因,仍不得不谓为人所自为。人何以造此罪恶?成此祸害?则皆计一时之功,而不计久远之功;图小己之利,而不顾大我之利为之也。此即所谓功利之见也。惟举世滔滔,皆鹜于功利之徒,故随功利而来之祸害,日积月累而不可振救。阳明之言,可谓深得世病之症结矣。

“学不至于圣人,终是自弃”,为学者诚皆当有此志。然人之才力,天实限之。谓人人可以为圣人,验诸事实,终是欺人之语。此所以虽有困知勉行,及其成功一也之说,仍不能使人自奋也。阳明谓圣人之所以为圣,在其性质而不在其分量。此说出,而后圣人真可学而至。实前古未发之论也。阳明之言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金,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故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以为圣人。后世不知作圣之本,却专在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不务去天理上著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碍。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无愧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理愈增,成色愈下。及其梢末,无复有金矣。”又曰:“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自尽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乎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了。”阳明此说,亦从心即理上来。盖惟其谓心即理。故全乎其心,即更无欠缺。非如谓理在心外者,心仅有其灵明,必格尽天下之物,乃于理无不尽,而克当圣之目也。(阳明又曰:“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子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阳明与程朱之异,乃时会为之,不必存入主出奴之见也。盖自周子发明“以主静立人极”,而人生之趋向始定。程子继之,发明“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而求静之方始明。夫所谓静者,即今所谓合理而已。人如何而能合理?第一,当求理无不明。第二,当求既明理,又不致与之相违。由前之说,所谓进学在致知;由后之说,则所谓涵养须用敬也。求合理之初步,自只说得到如此。逮其行之既久,然后知事物当然之理,虽若在于外物,实则具于吾心。理有不明,实由心之受蔽。欲求明理,亦当于心上用功;正不必将进学涵养,分为两事也。此非程朱之说,行之者众,体验益深,不能见到。故使阳明而生程朱之时,未必不持程朱之说;使程朱而生阳明之时,亦未必不持阳明之说。为学如行修途,后人之所行,固皆继前人而进也。此理非阳明所不知。顾乃自撰《朱子晚年定论》,以治人口实。则以是时朱子之学方盛行,说与朱子相违,不易为人所信,故借此以警觉世人。且阳明理学家,非考据家;岁月先后,考核未精,固亦不足为阳明病也(《朱子晚年定论》者,阳明龙场悟后之作。辑朱子文三十四篇,皆与己说相合者。谓朱子晚年之论如此;《四书集注》、《或问》等,其中年未定之论也。当时罗整庵即诒书辩之,谓所取朱子《与何叔京书》四通,何实卒于淳熙乙未,后二年丁酉,而《论孟集注》始成。后陈建撰《学蔀通辨》,取朱子之说,一一考核其岁月,而阳明之误益见矣。然阳明答整庵书,亦已自承岁月先后,考之未精;谓意在委曲调停,不得已而为此也。〇罗整庵,名钦顺,字允升,泰和人。陈建,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人)。

王门诸子

黄梨洲曰:“阳明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便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阳明江右以后境界,乃佛家所谓中道,非学者所可骤几。其自言教人之法则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良知本体,既无动无静,即不当更有动静之分。动静之分且无,更何有于偏主?然后来学者,似皆不能无所偏。则以中道非夫人所能;各因其性之所近,而其用力之方有不同,其所得遂有不同也。

阳明之学,首传于浙中。浙中王门,以绪山、龙溪为眉目。而二子之学,即有异同。具见于《传习录》及龙溪之《天泉证道记》。此事为王门一重公案。为阳明之学者议论颇多。今略述其事如下:

同类推荐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杀手小姐来复仇

    杀手小姐来复仇

    前世,被一道闪电劈死,重生后,父母被人杀死,且看她怎样报仇。。。。。
  • 影帝大人很会撩

    影帝大人很会撩

    “影帝先生,夫人说她饿了!”“不管。”说罢给她买下了整个餐厅。“影帝大人,夫人说她想去看电影!”“不管!”说罢买下一个影视城和几百位临时演员陪她看电影。“影帝先生,夫人说她要和你离婚!”“不管!”说罢拿出一张合同,婚后所有财产一律归她,他也归她!
  • 终极神探狄仁杰

    终极神探狄仁杰

    什么叫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刘峰终于见识了,老天不开眼,让自己一个大好无为青年穿越到半个身子踩进棺材板板的人身上,这让还没结过婚的刘峰情何以堪。审案,哥哥不会,但是哥有金手指,实在忽悠不动的时候,哥还有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自从有了李元芳这个超级免费大保镖,省心又省力,是审案泡妞的必备龙套。(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玄界之麟珑界

    玄界之麟珑界

    魂极乾坤破苍穹,逍遥星辰尽灵动。造化生死转头空,俯视红尘逆麟珑!……时隔两年,重新构造世界观,不再是平常玄幻体系,希望这样的改变能让你觉得有那么点意思!
  • 重生之春光灿烂猪八戒

    重生之春光灿烂猪八戒

    “我这是怎么呢!我这是在哪?这里有人吗?”一股荤暗的影子慢慢飘起,身上的着装还真是和躺在地上的人一样......“小子,该上路!走!”只闻从身后突然“啪”得一声抽来,朱从八忙转身一看......“小猪你别跑!”长大了的苗苗已经不是在那少年不懂事的黄毛丫头了,到是多有一芬少女羞涩......“哈哈!这头猪可真肥,老夫正好可以下下手,不杀实在是可惜了!”闻声一老屠夫正好将飞奔的肥猪一把抓起甩到了案板上......“看这就是太上老君从昆仑八卦炉里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制而成的九转金丹,你小子可是有口副了吃了这九转金丹就可以就地成人。虽然你是一头猪,不过好处还有的你一但吃了它就能转化为人型。不过了你要记住你有八条戒律......”200921676(Q群)[春光灿烂猪八戒]电视剧同人全本完!大家请支持刀锋得新作《重生之春光灿烂猪八戒》完本http://www.huanxia.com/book651723.html《村满桃花香》完本http://www.huanxia.com/book712495.html《网游之修真战神》新作码起中http://www.huanxia.com/book733998.html《我为歌狂》后续书籍http://www.huanxia.com/book708381.html
  • 混沌世界之影子

    混沌世界之影子

    平行的世界里,你是谁?我又是谁?不过是从未相交的平行线……当那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你我的结果会不会从此改变?呵!我不过只是个影子……
  • 复仇公主的异色瞳

    复仇公主的异色瞳

    用黄金做的半面具遮住了一个年仅6岁小女孩的那半张烧焦的脸夺去了本属于她的幸福和整个家族的性命她被富人家收养从此成为了一个冰冷的恶魔......在一次“体验”大学生活的时候意外的遇到了那个弑族之人一场扮猪吃老虎的大戏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拉开了序幕......
  • 火神无心

    火神无心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小小少年,资质平庸,出身低微,自幼异体,原本平凡的一生却因为一件神器陷入阴谋当中,他要如何步步前行?上古神兽、上古神器、道术五行、阵法、逆转、美女?应有尽有,且看他如何演绎平而不凡的一生!PS:做为一个新手,最渴望的除了是读者的认可外,最重要的是进步,或许我写得真的很烂,但是我希望看过我的书的读者不吝给我评价一下,因为只有你们的意见,才是我进步的指引。谢谢大家!
  • 鹿晗:国民女神狂追记

    鹿晗:国民女神狂追记

    在这个追求时尚潮流的时代,模特这一行倍受人关注。墨子沐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出生在模特世家,十四岁便获得《时尚童模》总决赛的冠军,被时尚界长老:安迪娅称为时尚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十九岁便签约成为“天明娱乐”旗下模特,并创造出了时尚界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样一个被粉丝们捧在手心的国民女神却在一场宴会上败在了娱乐圈里公认的男神鹿晗的牛仔裤下。女神秒变呆萌邻家妹妹,一场女神追男神的大战开始了,读者们准备好了吗?
  • 同一个地球

    同一个地球

    一个意外,与地面文明分享同一个地球的庞大地底世界慢慢展现在韩峰的面前。以地面文明为后盾,如何慢慢统治一个封建社会,并且快速的走完工业革命。PS:好吧,大家都说第一卷前十三章没什么意义,新读者可以略看一下,就当正文从第二卷才开始。欢迎加入同一个地球,群号码:41963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