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何处人赴市。答:吉林、凡剌、浑(珲。原注)春等人,或皇城商贾亦出来。
问:中国商贾出去贵国,供给朝夕,其费皆敛于民间。果然否?答:果有是事。
问:此是弊风,可以革罢。答:商贾出来者,本非多人。且自前己(当为“已“字。笔者)行之例。别无为弊。
问:罢则罢之,何难之有!其费官亦分当耶?民间全当耶?答:官民分当,行之己(当为“已“字。笔者)久,不必革罢。
问:贵国多山,必产石煤。答:间间有之,姑未采用。
问:何不采取?一为民间柴薪之用,一则卖于各国来船,必获大利。日本船石炭,何以继用?答:彼国随乏载来而用。
问:贵国曾向日本讲究采煤之法否?(此处缺一“答“字。笔者):日本人未尝不自请,而蔽(当为“敝“字。笔者)邦每事专仰上国。拟从近送人上国,学得采矿之法。故姑未许也。“(〔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31页)
原书上有注曰:“仁川““丙寅洋扰““会宁的互市“(韩文),“石炭的采掘法“。原文“彼国随乏载来而用“的意思是,日本人的船上煤炭,可以随需要从其国内运到朝鲜来。
看来,李鸿章对鱼允中很欣赏。这大约就是鱼允中随后被朝鲜高宗任命为新建立的机务府主事并被派来中国的重要原因了。金允植自己对李鸿章的问题,虽然回答得很好,但似乎并没有博得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微笑曰,读书不曾出门。“别遣堂上卞元圭赶忙说自己曾经游历过沿海地区。
从地图上看,俄国与朝鲜的交界处,是图们江。也就是金允植等说的“豆满江“。李鸿章对俄国人是很警惕的。他也确实是设身处地为朝鲜王国着想。当他听说汉江有三丈深的时候,很是惊讶。
金允植介绍的“丙寅洋扰“发生在1866年。1863年癸亥(清同治二年),无子嗣的朝鲜哲宗去世,高宗即位。李朝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大院君执政后,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迫害天主教徒。朝鲜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大量教徒被杀。有12名法国传教士被捕,其中的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鲜西海岸寻求报复,由于这一年是丙寅年,故名。法国军舰侵入仁川等地,到处烧杀抢掠,并掳走了朝鲜“奎章阁“许多珍贵文献。法舰遇到了朝鲜军队的坚决抵抗。法舰随后撤退。
驻日本大清公使何如璋上李中堂书节略。十月廿九日出,第一百三十号。
中堂出示书本。细书花菱,屡纸不能悉录。只抄其紧要大概:
朝鲜派送信使赵秉镐、李祖渊,为修回礼兼定税则至。
第一款地租定例,依日本横滨之例。而外务省以为太过。二十二款严禁红参、三十二款禁货出口、三十三款严防偷漏,二三十而不欲。朝鲜抽十,乃朝鲜稍伸自主之权者。日本束缚抑勒,使不得行。无怪使臣之不愿而归国也。
李祖渊来馆,屡询外交。亦称系奉君命,就近商榷。因此次议税不成,意欲先与美国结一善约,然后仿照定议。如璋极赞成。其言彼又欲明年三四月,奉使来京,赴天津,将外交一事,商定举行。如璋又极怂恿之。李君此归,能与彼国朝议,反复商允。明岁,未归即与书斐路晤商式者,较有把握其所缔条约。又赖中当(堂。原注)为之指示,亦自然妥书。所幸,俄事不如去岁之急。彼国君相,皆有奋发之意。将来一二年,当能终其收效也。又言黎莼斋(庶昌。原注)十月十八日来沪,至月渡东(出使日本国大臣黎庶昌。原注)。如璋当于腊月交代云云。至一更,令举烛还寓。(〔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31~32页)原书上有注曰“何如璋之书“(韩文),“赵秉镐、李祖渊的税课案““日本对朝鲜自主的抑勒“(韩文)。原书“朝鲜派送信使赵秉镐·李祖渊、为修回礼兼定税则、至第一款地租定例“断句有误。原书“二十二款严禁红参、三十二款禁货出口、三十三款严防偷漏、二三十而不欲朝鲜抽十“断句有误。原书“明岁未归、即与书斐路晤商式者“断句有误。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六岁丧父,家贫多病,但刻苦攻书。少年时即在乡间以文名。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赴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在京城以教授蒙童敷口。次年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后又任知府。并得到曾国藩的赏识。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被称为“曾门四弟子“。1876~1880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先后随郭嵩焘、陈兰彬等出使英、法、西班牙,开始其外交活动。1881~1884年和1887~1889年,黎庶昌两次以二品大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日本天皇特为他颁赐“一等旭日绶章“。三年后任满回国,送行者追饯至百里。中日甲午之战前夕,黎庶昌表示愿意东渡日本帮助排难解纷,当局未准。战事初起,黎庶昌捐银万两为军费,又被扣压。中国战败,他忧愤成疾。光绪二十二年,黎庶昌称病辞职返里,次年病势加重,十二月二十日逝于沙滩,葬于渔塘。编印有《古逸丛书》共二十六种二百卷。著有《拙尊园丛稿》六卷、《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十二卷、《曾太傅毅勇侯传略》一卷,以及《黎氏家谱》《全黔国故考》、《 河故事》(河也作 柯,古代地名。也指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使东文牍》《拙尊园画存录》《孔诗》《莼斋笔记》等。
本部分记录是关于朝鲜使节在日本谈判的。在朝鲜与日本的通商谈判里,日本人“束缚抑勒“,对朝鲜提出的条款,居然有“二三十而不欲“。朝鲜抽十,也就是朝鲜国预定海关的关税是百分之十。对此,日本也坚决反对。难怪朝鲜使节要愤而归国了。解决的办法,是赵秉镐、李祖渊与何如璋反复商量出来的。就是要在更大的国际社会里寻求支援。他们草定的方案是,先与美国建立通商关系,在朝美通商条约的基础上再与日本谈判。
金允植等在中国的活动证明,殖民地的文本并非全部都是炮舰写出来的。新的殖民地文本也绝非可以覆盖全部的被殖民地文本。西洋的或者东洋的坚船利炮,仅仅可以书写这些文本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坚船利炮仅仅为这些文本的书写提供了动力。它们只是可以解决“写“与“不写“的问题。而无法全面解决“如何书写“的问题。金允植与鱼允中等在中国寻找的,恰恰就是如何书写这些文本的答案。
进入农历十二月,金允植等还在与李鸿章等会谈。朝鲜客人开始接触更多的中国官员。金允植《天津谈草》记录说:“十二月初一日,督署邀饮。时使通词传语口谈“。其下有小注曰“从事官卞别遣同入。时游藏园及布政使崇骏(号镇青)、按察使方大湜(号菊人)、观察使克宽(号松园)在座。“(〔韩〕林基中主编《燕行录全集》第93卷,第222页,汉城市,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版)。
李鸿章问金允植朝鲜的土产有什么可以出口。例如人参、养蚕、布匹、茶叶等。又问朝鲜的王京建制,以及科举制度。金允植介绍说,我国也是三年一考试,及第录取三十三人,进士录取二百人。及第称“大科“,进士称“小科“。及第皆出仕,进士不一定。
李鸿章问朝鲜公私文字用什么,金允植答皆有汉文。
李鸿章问:“日本国书亦解么?“
金允植答:“此亦未有精通者。“
别遣问:“学徒中欲择聪明者,习各国语学。虽不相通,亦有可学之道乎?“
中堂答:“东局设语学局,年少聪悟学习者甚多,不患者无师也。但需二十岁以内为可,过此则不能。“(〔韩〕林基中主编《燕行录全集》第93卷,第227页,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版)
《阴晴史》的记载与上书有些出入。与该书上文不一样的是,从现在开始,金允植与李鸿章借助翻译进行的是口语对话。原书中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符号。
十二月初一日,晴。巳刻一行赴督署。外茶房候时,游藏园及崇方伯骏(布政使,二品,号镇青。旗人。年过五十。原注)、方廉访大湜(按察使,三品,号菊人。湖南巴陵人。年近六十。原注)、史观察克宽(三品,号松园。安徽人。年近六十。原注)在座。皆赴中堂邀饮也。
午正,请入。设三卓(通“桌“字。笔者)子。中堂一卓(通“桌“字。笔者),余与吉云、镇青、松园共一卓(通“桌“字。笔者)在左。从事、官弁及藏园翁、菊人共一卓(通“桌“字。笔者)在右。盛设酒馔,易鼎味者凡九次。鼎俎皆象古器。自午正始,至申正乃罢。
中堂使通词问:“贵国有何土产否?“答:“土陋民贫,别无所产。惟衣食所需,仅支自给而己“问:“人参为贵国上货,何不多种,售卖他国?“答:“人参多则价随以贱。“问:“东国亦养蚕织帛乎?“答:“然。“问:“多种桑树乎?“答:“然“。问:“以绵丝卖他国,则可得厚利。贵国绵丝一斤价钱几何?“答:“银子一两有余“。(关西山绵丝一斤,价至常平十余两云。原注)问:“比中国价太高,卖买无利。棉布如何?“答:“国中衣服,皆藉于是“。问:“棉花颇贱否?“答:“然“。问:“纸属何如?“答:“三南种楮造纸“。问:“亦行卖于中国民否?“答:“然“。问:“此外又有何土产否?“答:“别无“。问:“贵国所产,真个稀少。产茶叶否?“答:“全罗道沿海,或产茶“。问:“国中首富,货产几何?“答:“贮银十万两为最饶之人“。问:“若此者几?“答:“无几“。
问:“王城大小几许?“答:“周四十里“。问:“王城周回不少(通“小“字。笔者)矣。皇城周回不是过也。“答:“皇城有内外城。王城只是一重而己“。问:“砖筑乎?“答:“石筑“。问:“以右(大。原注)石筑之乎?“答:“下用大石,上用小石“。问:“王宫大小?“答:“略七里周回“。问:“王宫亦不少(通“小“字。笔者)矣。堂室大小与此间屋子何如?“答:“比此间稍小“。问:“多瓦屋乎?“答:“宫殿公廨覆瓦。民屋多盖草。“曰:“此间亦然。“(〔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32~33页)
原书上有注曰:“李鸿章的飨宴“(韩文),李鸿章问答“人参“,“养蚕与绵业“(韩文),“茶的生产“(韩文),“王城的规模“(韩文)。
原书“仅支自给而己“与“王城只是一重而己“里,把“而已“印成了“而己“。
对话所涉及的“史克宽“与“方大湜“二人,在《清史稿》中皆有传。《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九》记载说:“史克宽,字生原,安徽六合人。咸丰中,与兄克谐办乡团御贼。太湖陷,克谐殉。克宽从克太湖、宿松,解六合围,以国子监典簿保知县。同治初,刘铭传剿捻,移征西回,皆挟克宽与俱,为司馈运及营务处。叙功,擢知府。光绪中,李鸿章督畿辅,檄董工程局,掌河事,治滹沱,于献县朱家口辟减河三十里,循子牙河故道入海。鸿章上其绩状,因奏任清河道,民立石颂其德。旋以他事被劾夺职,遂归。“
关于方大湜,《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六》记载说:“方大湜,字菊人,湖南巴陵人。咸丰五年,以诸生从巡抚胡林翼军中,……授广济县。清保甲,治团练,盗贼屏息。筑盘塘石堤,下游数县皆免水患。十年,土匪何致祥等谋结皖贼,袭攻官军,大湜偕员外郎阎敬铭驰往擒之。十一年,皖贼窜湖北,黄州、德安诸属县先后陷,广济亦被扰。大湜被吏议,革职留任。调署襄阳,飞蝗遍野,大湜蹑履持竿,躬率农民扑捕,三日而尽。浚城南襄水故道,渠成,涸复田数万亩。同治初,巡抚严树森疏陈大湜政绩优异,复原职。八年,擢宜昌知府。九年,大水,难民避高阜,绝食两日。大湜捐赀煮粥糜,……灾户无失所。摄荆宜施道。十年,调武昌。樊口有港蜿蜒九十余里,外通江,内则重湖环列,周五百里。江水盛涨,由港倒灌,近湖居者苦之。佥请筑坝樊口,以御江水。大湜谓闭樊口则湖水无所泄,环湖数县受其害,上下江堤亦危,力持不可。光绪五年,再署荆宜施道,寻擢安襄郧荆道,历直隶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八年,开缺,另候简用,遂乞病。为言者所劾,镌级归。“
李鸿章与朝鲜使节的对话,与中国近代以前的文人接见外国使节的话语有很大的出入。他们大谈贸易与金钱,而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不愿意谈论的。在宴会上,李鸿章与朝鲜客人不仅大谈特谈,而且谈得很具体,很有分量。金允植对自己国家情况的了解自不待说,就是李鸿章本人,经过简单的询问以后,所得出的结论也很到位。至今,在韩国的经济建设中也可以看出李鸿章所言不虚。李鸿章说,“贵国所产,真个稀少“。面对朝鲜半岛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李鸿章劝朝鲜王朝注意发展其外贸。金允植深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