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自先民猎杀鸟兽虫鱼及原始部落间的争战,早具技击术的雏形。随着文化的演进,人类通过观摩实践,经验总结,改良创新,使武术在发展上,除了更有组织和系统外,亦能配合人体身心舒展的需要。由于不同的哲理学术结合着地域民风,与时推移,世人便简略地概括出所谓的外家少林与内家武当了。
我国历来重视品德文化,中国武术亦蕴涵了传统文化的养分。武术不仅具备攻防实战的效用,还强调武德的理念和习武者应有的操守。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的胜败输赢,更非成名谋利,而是儒家的“致中和”、佛家的“慈悲”和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精神。历代武术家宣扬武德,提高了国人的品质修养,具备了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境界。
魏晋间,中岳少林寺未建之前,熟谙武术的能人在历史上早已出现,但民间仍流传着“万法归宗一少林”的说法。拙著无意在此对武术的起源进行一番考证,然而,少林武术在历史的发展上既深且远,影响至巨,已是不争之论。宗风流传,南及闽粤,始有近人邓羽公据清末小说《万年青》撰写的五枚师太、至善禅师南传武艺之说。南少林的一代武学大师,闻名粤、港、澳,并蜚声海外的岭南洪拳好手黄飞鸿,便是师承自父亲黄麒英(少林豪杰陆阿采一脉)及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少林觉因和尚一脉)的。
黄飞鸿的武学除了师承外,江湖生涯上的实战历练,师友间的观摩交流,自然也会有更多和更新的发展。采撷他人之长,发挥一己所学,去芜存菁,另有创造,这也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经验总结。黄飞鸿在岭南武术界能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尊重,是有其内外因素的。
今天,武术运动的进步与发展,除了习武者自身的禀赋加勤学苦练外,亦有赖上层管治者的视野识见和胸襟魄力去推动,以及国人正确认识及接纳态度,方能群策群力,使武术经常运转于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流水不腐”,才可把前人艰辛开创和珍藏宝贵的武术文化,整固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