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原因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腰背疼痛、肌肉疼痛、肋间神经痛及抽筋等现象,并且常伴有关节疼痛、浑身无力,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现象。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还常有胸闷、气短和腹胀等症状。发生骨质疏松与人体缺钙有关,但是要想有效治疗此病症,单靠补钙远远不够。
一般来说,人体的骨钙在3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生长速度不及衰退速度的情况。女性35岁以后大多会出现骨钙流失的现象,绝经后流失速度加快,每年达9%,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或是有过早绝经、卵巢切除和长期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骨钙丢失会更快。
很多人意识到了体内钙的流失,就开始常年补钙,但效果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钙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上部,并且需要活性维生素D3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使钙沉积于骨骼之中。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大多是由于雌性激素明显减少,使钙轻易地从骨组织中释放出去;而男性则是由于50岁后睾丸功能逐渐减退,雄性激素随之分泌减少,也会因骨钙转换不平衡使骨钙迅速丢失。这些都需要通过活性维生素D3来帮助小肠主动吸收钙,并沉积到骨骼中。
还有些人,骨骼中的破骨细胞活性比较强,使得骨钙流失的速度超过骨钙的形成速度,也就是说钙从尿液中流失了,这类人需要通过药物来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钙的丢失。
【专家提示】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找专科医生做检查,针对性用药和补钙,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壮骨效果好
中医壮骨不仅可增加骨密度,而且副作用小,是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而且中医壮骨的原则是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它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的身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施治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是经过多年的应用,被证实非常有效才得以保留下来的,而且这些治疗方法不像服用西药那样有副作用。所以说,中医壮骨效果好。
【专家提示】中医壮骨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但也因人而异,应遵医嘱治疗,不能私自盲目用药,或增加药量。
50岁后补钙不如壮骨
50岁后不少人会出现腰腿疼痛、身高变矮、容易骨折等症状,尤其是女性,受更年期影响,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个年龄段人体内骨钙流失速度相对较快。因此,许多中老年人常服用补钙制剂,希望以此来解决这一难题。专家提醒说,要治疗骨质疏松不仅需要补钙,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骨胶原蛋白等,骨质疏松需要的是综合治疗,单纯补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强壮自身的筋骨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发生这些骨质问题。
其实,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只需要800毫克左右的钙,在正常饮食情况下,食物中的钙完全能满足人体所需的钙质,一般并不会缺钙。而且过量补钙对人体有害,它会使人体血钙含量过高,导致钙在血管壁、心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病症。
【专家提示】壮骨不仅仅是单纯的补钙,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从根本上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仅仅靠补钙是不够的。
伸臂练腿比壮骨药物更重要
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密切联系,因此,补钙和补维生素D成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质疑的科学家举例说,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长时间地补充了钙或维生素D,但对治疗他们的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多大成效;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会大量丢失钙而造成骨密度下降,在返回地球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身体才能趋于正常。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充钙等元素,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钙质才能被有效地吸收。也就是说,缺钙者必须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使骨骼“承重”,这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提高补钙的效果。这一理论印证了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因素,而神经肌肉的作用等机械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某高校1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远高于对照组的2.3%。这也说明了脑力劳动者易患骨质疏松症,是缺乏运动、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所造成的。他们通过另一项调查发现,绝对卧床一周后,尿钙明显增加,两周后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对这些卧床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这些都说明了适量地负重和运动可以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因为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对骨骼的生长和重建产生积极效应,骨细胞对这种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是激活、促进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所以说,伸臂练腿比壮骨药物更重要。患者不妨结合自身情况来参加一些运动,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打网球、园艺劳动等,每周保证做5次运动,每次保证30分钟。即便是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的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增加肌肉的活动,这对治疗骨质疏松大有益处。
【专家提示】壮骨并不是只针对那些已经处在非健康状态的人群,对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对骨骼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
骨质疏松需早防
与女性相比,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较早,往往自中年期(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骨量的减少,在这之后的10年内如果仍未能得到足够地重视和有效地治疗,那么50岁后骨量的流失将更加明显,易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男性的骨架较女性大,横截面积也比女性大25%~30%,因此,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概率要比女性低一些。但不容忽视的是男性因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却比女性明显得多,所以,患此病的男性所受的痛苦也更大。其实,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一些症状,及早地做科学的诊疗,约一半的股骨、颈骨及脊椎骨骨折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尽早。
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期就开始,这样方能获得更大峰值的骨量。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多做户外活动,通过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促进体内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青春期是骨量增加最为显著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维持钙的平衡所需的钙量相对较小,每日仅需400~600毫克,因而这一时期不用过多补钙。促进骨量的增加,重在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注意在学习、工作之余开展各项有益的体育运动,以此来增大骨量,为中年后减缓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年是人生最劳碌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尤其要注意去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偏高;而有如下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更容易在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些习惯包括: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此外,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瘤、白血病、关节疾病等)也容易合并继发性骨质疏松;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致骨质疏松。在这些危险因素中,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谨慎用药是能够被有效控制和改变的。针对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只要认识明确并有决心、有恒心,戒起来并不是很困难。
【专家提示】研究已经证实,儿童时期、青春期、中年时期做好预防骨质疏松的人比没有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的人发病率低得多。
维生素D有利于强身壮骨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维生素D3两种。酵母菌或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的照射后生成维生素D2,人体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生成维生素D3,因此,平日多晒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可以有效地获取维生素D,即便是膳食中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人体也不容易缺乏。尽管获取它的途径如此简单,但并不表示人们就可以不重视它的摄入。
维生素D对人体是十分有用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膳食中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缺少它就会患佝偻病或骨软化病。孕期的女性更不能缺钙或维生素D,一旦缺乏就可能导致婴儿出生后得佝偻病而影响发育。孕妇、乳母对于维生素D的需要量也比常人多得多,如果补充不足,很容易患骨质软化症。初期表现为在腰背部、下肢不定期地疼痛,严重时骨骼钙化不全而引起骨软化、皮质变薄、骨痛、骨折等现象。
对其他人群来说,缺乏维生素D将直接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平日里应该注意饮食的补充,多选择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以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的鱼肝油、奶制品或钙制剂等。同时也应注意摄取充足的钙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
【专家提示】维生素D对强身壮骨作用巨大,但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仍要注意防止维生素D过多吸收,维生素D过多吸收会导致中毒。所以,维生素D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骨质增生患者也应补钙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根源却都是一个,那就是缺钙。所以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相伴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后果是破骨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骼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逐渐游离到血液中,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导致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的增加却加速了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骨质增生。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流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
从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上我们知道,骨质增生也是因缺钙而引起的。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
【专家提示】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刺激血钙在身体内的自我稳定,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降低血清中钙的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才能达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多年补钙为何仍缺钙
钙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如骨骼形成、心脏跳动、大脑思维及肌肉收缩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钙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需从外界摄取,故在儿童期、青春期、成熟期皆需补钙,且应使吸收的钙多于消耗的钙,这样便于钙贮存在骨库中,以备急用。
然而,人过中年,骨钙每年一般丢失0.7%~1%;65岁后,女性一般丢失骨钙35%~50%,男子一般丢失骨钙30%~36%,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及骨折等。若摄钙不足,甲状旁腺便调动骨库中贮存的钙进入血液。一旦摄入过量,易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组织中沉积,以致酿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与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因此不容忽视。但有些人补钙多年,却仍然缺钙,这是什么原因呢?
1.补钙量不足
目前我国钙制品已达200余种,但其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有些是无机盐类,如碳酸钙、氯化钙、磷酸氢钙等,大多难以直接为机体吸收和利用,且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另一些为有机盐类,如醋酸钙、乳酸钙与柠檬酸钙、马来酸钙等,多数按钙盐的含量标明剂量,而钙盐含量与钙的实际含量相差甚远。如葡萄糖酸钙每片500毫克,其含钙量仅为44.6毫克,这样,钙的剂量过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钙磷比例失调
磷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的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一般来说,人体内钙与磷的比例为2∶1,母乳与其相近,为婴幼儿的最佳选择;而牛乳为1.2∶1,若用牛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含钙量高而含磷量低的绿叶蔬菜、蛋类、水果等食物。老年人往往对鱼肉、蛋类及核桃仁、花生米等含磷食物摄入不足,因此即使有充足的钙,也难以被吸收利用。
3.其他因素
(1)搭配食物不当:用钙制品时,若摄入含有较多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或含有脂肪酸的肥肉等,均可因食物中的有机酸与钙结合成难溶性的钙盐,导致补钙效果不好。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既能调节钙、磷代谢,又可促进小肠对它们的吸收,还能使钙沉积于骨骼中。如果缺乏维生素D,必然会影响钙的吸收。生活中可用蛋黄、动物肝脏及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和药品进行补充。
(3)激素的影响:妇女绝经后,骨钙流失加速。故有专家主张应尽早给予雌性激素、降钙素等治疗,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4)运动的影响:户外运动少,这也会加速骨钙的流失。如果每日能坚持快速步行、慢速跑步、做四肢腰部伸展运动以及打太极拳等,并适度接受阳光照射,则可促使与骨钙相关的激素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补钙效果也将大为改观。
【专家提示】钙流失情况还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对于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
牛奶补钙不可过量
牛奶的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微量元素,更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益于壮骨的营养元素,但用牛奶补钙的同时,切不可过量。因为牛奶也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过量的蛋白质,会造成钙质的流失。
我们已知,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约为每千克体重0.8克。也就是说,一位25岁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他的蛋白质每日正常的需求量应该是70(千克)×0.8(克)=56克。
通常市面上售卖的鲜奶每袋(约250克)含有15~25克的蛋白质及250~300毫克的钙质。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只需喝约2袋的鲜奶,即可获得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假若一个人的钙需求量是800毫克+600毫克(每日将流失量)=1400毫克。那么,以每杯鲜奶含300毫克的钙计算,此人每天需喝4杯半鲜奶才能获得足够的钙。但与此同时,他却吸收了67.5~112.5克的蛋白质。如果考虑到其他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那么蛋白质将远远超过他的需求量,且足以造成钙质流失了。
另外,为了“清洗”蛋白质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灰质,人体还需在一天当中喝下大量的水,这又会促使钙质从尿液中流失。如此算来,从牛奶中所获得的钙质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达到人体正常的需求量。
【专家提示】牛奶中的钙含量十分丰富,每升牛奶可提供钙约1200毫克,而且吸收率高达70%以上,而一般食品中钙的吸收率仅为20%~30%。
蔬菜里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
绿色蔬菜含钙,但不含蛋白质,这是不是意味着绿色蔬菜中的钙是最佳的钙来源呢?
人体对于绿色蔬菜中的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天然有机钙的吸收率,仅次于乳酸钙(32%~36%)。但很不幸的是,许多富含钙的绿色蔬菜却同时含有草酸,这是继蛋白质后,另一个阻碍人体吸收钙的因素。
草酸会在人体内与食物所含的钙质一起结合成人体不易吸收、又很容易结成晶体的草酸钙。机体对于草酸钙的吸收率很低,当大量的草酸钙在人体内结晶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结石。
值得一提的是,含钙质及蛋白质的大豆也含大量草酸,所以人们从大豆及其制成品(豆奶、豆腐等)中所能获得的钙也是十分有限的。
【专家提示】绿色蔬菜也并非是摄取钙质的理想途径。
哪些人不可不补钙
什么人最需要补钙?专家指出,如果你属于以下生活状态中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及时地增加钙质的摄取了:饮食不正常、长期熬夜及睡眠不足的人;长期未喝牛奶或吃含钙食物的人;喜欢吃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精致饮食以及口味较重的人;常喝咖啡、汽水以及含咖啡因饮品的人;压力较大、工作量繁重,属于长期坐或站立的人;缺乏运动的人;处于发育期的未成年人;怀孕期以及更年期的妇女。
【专家提示】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此时需要及时补钙。
补钙进骨离不了降钙素
中老年人补钙,是为了强壮筋骨,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缓解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腰腿疼、身高变矮,防止因骨脆而引起的骨折等。
但补钙也要讲究科学,老年人吸收能力差,身体转化钙的功能减退,所以单纯补钙,不一定能达到增强骨质的作用。年龄增大后,人体吸收钙的能力降低,会出现血钙降低的情况,为了维持血钙,人体中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把骨骼中的钙溶解到血液中去。长此以往,由于骨钙不断流失,更加重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此时虽然骨钙在减少但血钙却不低,有的老年人甚至钙越缺乏血钙越高。而且由于血钙不低,老年人吃进去的钙,更不容易被吸收。所以很多老年人尽管每天补钙,但骨质疏松症状却不见减轻。
那么怎样才能让钙进入骨骼呢?人体甲状腺能分泌一种降钙素,它能调节骨的代谢,降低血钙,补充骨钙,从而增加钙的有效吸收,减缓骨钙流失。由于降钙素的这种调节功能,因而人在年轻时能保持骨骼的正常代谢。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降钙素的能力逐渐下降,骨骼的正常代谢被打乱,因此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不可避免。
目前,人工合成的降钙素在国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我国也已成功合成降钙素。老年人可以通过补充降钙素,增加对钙的吸收,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减少骨钙流失,将血液中的游离钙转化为骨钙。也就是降血钙增骨钙,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专家提示】口服降钙素以后,在胃液内迅速降解。肌肉或皮下注射降钙素后0.5~1小时,血液中降钙素浓度达到高峰,12小时后从血液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