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偶然的,那么从长期来看,其失败是必然的。
——刘汉元这一科研项目的成功,开启了一扇人们从未注意到的“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力转化合二为一”的成功之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事的确是注定要发生的,不是此时,就是彼时,不是此人,就是他人。
“那种吃苦也像享乐的岁月,便叫青春。”(诗人木心)人会因为穷对许多事恐惧、害怕,人穷志短;也会因为穷对一切无所畏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铤而走险。两种情况都很危险,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就更危险;但是做了恶,再小也总是要还的,所以要做一个好人。
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都成了彻底的务实主义者。这种将试验与推广结成一体的做法,无形中打破了传统的科研试验与推广应用彼此脱节的状况,打破了二者的界限。
不管是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经济动荡,受影响最小的一定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底层也最广泛的行业——衣食住行。
“凡是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将它实现。”科幻小说之父、伟大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00多年前灵光闪现提出的这一观点,非常精辟地对20世纪后期四川少年刘汉元的创业作了准确的注解。这位宇宙神秘主义者将神秘与科学用文学的方式融为一体,在作品中预言了人类创造力的神奇。
是的,必定有某些神奇会等待某些人去将它们完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事的确是注定要发生的,不是此时,就是彼时,不是此人,就是他人。
按刘汉元的说法,今天的一切似乎对他自己而言也充满了意外——这些“意外”将不知不觉地在他身上逐一发生——他读书时非常不喜欢水产专业,但偏偏进了四川省水产学校的大门;他曾对无线电技术如痴如醉,可创业时最终选择的却是饲料行业,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只巨手在扭转牵引着这一切。
正是这一系列的意外最终将他带上了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
刘汉元说,他的事业起源于一条小河。
在成都高新区通威集团总部,一条小河的照片挂在陈列室里一个很显眼的位置,小河两岸绿树葱茏,向每一位经过的人昭示了通威的起源。这条叫蟆颐堰的小河流经刘汉元家门前不远处,是人们从岷江引出一条支流建成眉山市永寿镇永光电站之后的尾水渠。这条普普通通的十四五米宽的小河至今日夜奔流不息。刘汉元的事业,就是从这条小河开始,它平凡而原始的自然律动赋予了通威绵延30年的生命与呼吸……刘汉元已经不太愿意讲过去的事,不过对那段刻骨铭心的创业史,他仍然心怀感念。如果有人实在要问,他会概括说:“当年在那条小河里的努力,开创性地解决了中国人吃鱼的难题。我们由此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并参与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形成、发展,最终使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为之改变,生活为之受益。”
——那时他19岁,他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让他在那条小河里掘到了令事业延续至今的第一桶金,也牢牢地奠定了他以技术创新引领生产经营的管理思想,以及一种全身心匍匐在中国农村大地上的企业姿态。
这里面有太多的岁月沧桑。岁月是什么?是人们一点点老去,而许多点滴经历却渐渐清晰起来。
少年身世与关于吃的记忆
古人言“少不入川”。入此温柔乡,何来事业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特别是川西平原成都眉山及乐山一带更是得天独厚,物产丰饶,河流密布,冬暖夏凉。曾经2008年初春那场罕见的冰雪灾害危及全国各地,1月底2月初,四周的贵阳、长沙、西安、康定处处冰天雪地,交通瘫痪,人们连生活出行都因寒冷而变得十分艰难之时,唯独四川盆地特别是盆地内川西平原一带,却未受丝毫影响,依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大片大片的黄色油菜花在暖意融融的川西平原上肆意盛开荡漾。
原来四川盆地竟然离奇地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夏气温变化不大,昼夜温差也小,近20年来的气象记录显示,寒潮、冻害、霜降极少波及此地,总是从旁边绕着弯划了过去,气候十分宜人。20世纪整个80年代,眉山全年平均气温17.2℃,年日照时间1193.8小时,4月至11月平均水温21.7℃~22.7℃,非常适合鱼类的生长。此是后话。
古往今来,这块富庶之地上的人们只要伺候好土地就可吃穿不愁、安居乐业,所以刘汉元祖祖辈辈皆务农出身。到了六七十年代父亲刘定全这一代,国家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政治运动波及社会各个角落,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人们谈钱色变。就算那一亩三分地种得再好,以养两头猪几只鸡种点小菜为经济来源的普通农家,还是过得很清贫,更何况刘家三个女儿两个儿子,让这个家庭再怎么起早贪黑勤劳苦做,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
刘汉元排行老三,是家里的长子。这个诞生了苏东坡的地方似乎的确人杰地灵,他自幼聪慧过人,4年读完小学,2年读完初中,读初中时曾经一次拿了多项单科第一、总分第一及“三好学生”等7张奖状。回到家找不到足够的图钉,就把7张奖状叠在一起用两颗图钉钉在墙上——客人来了要看,就一张一张地翻着看。显然刘汉元是块上大学的料,但刘家有更现实的想法:“上高中就要考大学,大学难考,花费又大,如果初中毕业去读中专,读完就可以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刘汉元初中毕业时体重仅33公斤,身高1.41米。体检的时候,医生说:“读中专可惜了,还是考高中吧。”刘汉元转身跑出去问老师,老师说,不,考中专,重要的是早点工作。中国水产行业阴差阳错地没有在这里走弯路。
另一个鬼使神差的偶然错误,却像是注定要把改变水产行业命运的机会交给他。
这时他已对电子和无线电产生了无穷的兴趣,所填志愿全是电子类,压根儿就没有水产学校。但为什么莫名其妙地上了他根本不喜欢的水产学校?刘汉元从来没有解释过。总之1978年秋天,很偶然地,13岁的小毛孩刘汉元一脚迈进了有300多名学生的四川水产学校的大门,学的专业是淡水养殖——与后来他从事的行业完全一致。显然,在河流资源丰富、气候利于鱼类生长的川西学习和研究水产,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时的计划经济,使整个社会底层仍然静如秋水,毫无生气。全国人民一穷二白,没有贫富差距的日子大家都过得心安理得。子女众多的刘家吃力地维持着刘汉元上学,好在他每个月有12元的助学金,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吃一次肉,隔一天吃玉米,隔一天吃红薯。那时,他对钱唯一的概念就是:
“我现在一个月吃一次肉,能不能在我想吃肉的时候,半个月吃一次?”
直到今天,刘汉元对那个年代记忆最深刻的故事,都是关于吃的。
1981年,刘汉元17岁,从水产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当技术员,月薪33元,终于能自立了!这时,还是一个小刘汉元在四川省水产学校的毕业合影年轻的刘汉元,却必须先学会如何面对与吃有关的艰苦生活。
一个小年轻,和另外四五个毛头小伙子工作生活在一起,完全是自己照顾自己。在这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上,买一次蔬菜要跑一二十里地,男人们又做不来饭,吃的困难难以想象。没有水井,到了夏天,只得喝稻田里的水,而当时当地正流行血吸虫病,没办法,只好在田里掏一个水坑,弄一块明矾扔进去,水清亮之后舀起来做饭。结果吃了饭不久五六个人跑马灯似的跑厕所——肚子拉得昏天黑地——几十年后的今天,再说到此事,刘汉元仍哈哈大笑:“明矾放得太多。”
谈到当年的艰苦生活,刘汉元总是感慨连连。常年吃不饱的人,最多能吃多少?答案是几个人曾经一顿饭每人吃下1.5斤大米蒸的白饭还没觉得撑着!今天来看完全不可思议。
还有一个故事更是让刘汉元印象深刻。有一次调来了一个转业军人,一看这几个人饿得够呛,说“咱们做馒头吃吧”,几个人一声欢呼,跑了二十里地买来面粉。此人负责发馒头切馒头蒸馒头。刘汉元很激动,自告奋勇在下面负责烧柴火。
几个人围着灶等着,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馒头香气觉得幸福极了。“可以吃了!”当兵的一声喊,一揭锅盖热气腾腾,几个人立即伸手一抢而光,吹吹拍拍狼吞虎咽,吃完立即嚷“还要吃!”又蒸。
刘汉元也抢了个馒头,一边吃一边使劲儿烧火。第二锅吃了,几个人还没饱,再蒸!一锅接一锅不停蒸下来,最后第四锅,嗯?怎么闻着气味不对,水烧干了!一揭锅盖,锅里噌地蹿出了火苗!
日子太难了,除了工作,大家天天想的就是怎样改善生活。有一次跑附近农民家买来20多个鸭蛋,放白水里煮熟了,当时在家的三个人打算每个人吃7个。关键是没有油——没有猪油,也没有糖,怎么吃?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二话不说,各自埋头剥了壳吃了,吃完之后大家立即感到恶心,想吐——鸭蛋太腥了!实在受不了,三个人就跑路边去蹲着吐,吐了半天又吐不出来……这些,就是刘汉元在两河口水库工作期间发生的经典故事,年轻的日子无知又有趣。当年苦中作乐,现在想来无一不是人生的财富,让人怀念,就像诗人木心所说:“那种吃苦也像享乐的岁月,便叫青春。”
但是,年轻的人生也会遭遇险恶。
好在刘汉元在最年轻的时候就用最小的代价认识到了人性中潜藏着的险恶和人生道理,把最该经历的人性经历了,他迅速知道将来该如何做人做事。原来,他第三个月的工资被别人蓄意黑掉了!
当时领工资,发工资的人说:“先把字签了吧。”刘汉元把名字签了,签完之后那人在口袋里一阵乱摸,却说:“哎哟,钱发完了,过几天给你吧。”过几天,刘汉元找他要钱,对方却一口咬定刘汉元已经领走了工资。
刘汉元急了:“那天我签字没领钱啊!”
“没领钱你签什么字?!”
旁边有人跟着起哄:“哪有签了字不拿钱的事儿?我们都是拿了钱才签字的……”
刘汉元和对方彼此都心知肚明,工资就是被此人蓄意暗算到了自己的腰包里。刘汉元气不打一处来,他知道一个月的工资对自己有多重要,对此人鄙视到了极点,但自己就是束手无策,百口莫辩,最后只好忍气吞声,暂且作罢。
没多久,此人忽然听说刘汉元要离开两河口水库,借调到乐山市水利电力局。乐山水电局?这可是上级部门,是上司啊!也许是怕刘汉元把事儿抖搂了出去,此人立即决定请大家到家里“打牙祭”。“那是用柏树熏的猪肉,招待我和同事们好好吃了一顿。”刘汉元清楚地记得,吃了那顿肉,5天以后出的汗都有柏树的气味,“倒是很好闻”。
当时,酒足饭饱了,柏树桠熏的肉也吃舒服了,此人凑过来,心照不宣地对刘汉元说了半句话:“古人言,‘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那次那事儿……”后半句不说。他是在投石问路,向刘汉元暗示,委婉地为自己找个台阶下。
刘汉元笑笑,若无其事地回答:“哦,我知道了。”暗示他明白他的心思了,也算接招了。只是当时心想,33块钱也富不了啊!而且为了洗脱黑别人这33元钱的恶名,请大家吃饭花掉的钱,离这数也不远了。
据说此人多年后一直在通威四川分公司食堂做饭,已经功成名就的刘汉元一次回四川分公司时在食堂认出了他,两人高兴地拉着家常。但看得出此人依然表情尴尬。刘汉元暗想,以他的德性,会不会克扣员工伙食啊。很想辞退,但又想,当年已经承诺别人不计较了,还是算了吧。
至今刘汉元见到此人,两人还笑笑,说说话,为当年的同事情谊,却从不把事说破。“后来我发现,人会因为穷对许多事恐惧、害怕,人穷志短;也会因为穷对一切无所畏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铤而走险。
两种情况都很危险,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就更危险。因此那事之后,我就一直告诫自己,做了恶,再小也总是要还的,要做一个好人。”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养鱼?”
到1983年,这个国家因“极左思潮”引发的社会数十年动荡的余波,已渐渐趋于平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四年,计划经济的闸门稍显松动,整个社会出现了某种宽松和自由的空气,年轻人开始喜欢时尚,大波浪的头发、喇叭裤、收录机,当年所谓的“靡靡之音”都在陆续出现……早在这一年的1月12日,整个社会都还将醒未醒之时,那个小个子的早行人邓小平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终于明白过来的人们心思开始活络,小摊小贩也多了。半混沌状态的中国社会里,社会底层致富的努力、时代的草根商业力量,开始像小草在石头缝隙中悄然而顽强地生长起来……社会在一种启蒙状态下前进,一切都百废待兴,国人都“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