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下痢
无特别明显的原因,消化器官也没有异常,却一直下痢时,以穴道按摩刺激会有很好的疗效。
此种下痢大多由于精神紧张所引起的神经性下痢,并不是那么严重。
患者大都为神经质,一仰躺肚皮就会下陷,肚皮僵硬,而且肚脐附近经常产生雷鸣般的声音,下痢后就转为便秘。
这种经常性下痢,绝对不会以2~3次的穴道刺激便可治愈,需要进行有耐性的长期治疗。
1.对症的穴道
背部的脾俞、胃俞,腰部的大肠俞、小肠俞,肚脐旁的天枢,腹部的大巨。
2.对症按摩疗法
脾俞和胃俞中医上称“脾脏、胃腑”,认为二者互助合作掌管消化的食物。再者,大肠俞和小肠俞顾名思义就是调整大肠、小肠机能的穴道。因此,首先要指压背部的这些穴道。
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之处。
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之处。
而大肠俞则位于第四腰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之处。第四腰椎棘突起刚好在左右腰部凸出(腰骨)上端连成的直线上。
小肠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之处。
这些穴道由上而下排列于背部脊椎的两侧。所以,将两手的拇指分别置于左右两侧穴道,配合呼吸后从脾俞开始慢慢指压即可。要诀是吐气时按压、吸气时放松力量。
接着按压腹部的穴道。
调整肠功能的是天枢穴,位于肚脐外侧2寸之处。仰躺用两手的中指指腹按压左右的天枢,慢慢用力按压2~3秒钟,然后放松,休息2~3秒钟之后再压。持续做5分钟。
另外,位于肚脐左下侧2寸处即天枢正下方2寸的大巨,也应予以按压。下痢时,大巨压起来会有痛感,要斟酌力量。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针刺治疗以增加效果,方法是在大巨上打入皮内针之类的小针,再贴上白胶布。也可以贴市售的粒针。
慢性便秘
排便次数和粪便状态虽因人而异,但是,一旦次数比平日少,粪便干硬不易排出,通常称为便秘。慢性便秘时,会常常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每次排便,粪便都很硬,或一次只排出一点儿的状况。因而产生排便不全的残余感,或是腹胀、腹痛。此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肠内就会发生异常发酵,积存气体产生压迫感,导致食欲不振,反胃、恶心和头痛等症状。便秘时会产生肿疱,或是肛门破裂,于是容易造成痔疮。偶尔也可能伴有全身疲倦或失眠的现象。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紧张引起的肠管痉挛、内分泌失调或其他的内脏疾病,都可能产生便秘,不过机会比较少。大多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肠道蠕动缓慢所致的习惯性便秘。
1.对症的穴道
腹部的中脘、天枢、大巨,腰部的大肠俞、小肠俞。
2.对症按摩疗法
仰躺后膝部立起,用手掌摩擦整个腹部,以松弛腹部肌肉。且右手在下,左手叠在上面,整个手掌完全遮住腹部,力量放在指腹,有节奏地像摇桨一样进行穴道刺激。刚开始按摩时,可能无法流畅地进行,不过只要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用右手的指腹充分按压即可。
首先,按压心窝和肚脐正中央的中脘。
接着按压左手侧的天枢。天枢位于肚脐外侧2寸之处。
然后,以同样方式按压天枢向下2寸处的左手侧的大巨。
接着再指压右手侧的大巨,其次是压右手侧的天枢,最后又回到中脘。
如此由左到右依次按压穴道。尤其是左侧的大巨和左大腿四周,要特别仔细按压,因为,此部位有与排便相关的乙状结肠和直肠。
腹部穴道刺激不需太用力和太长时间,一次最多5~6分钟即可。对刺激敏感或是症状轻微者,可马上奏效。
刺激腹部后,用拇指按压背部的大肠俞和小肠俞。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起下方侧1.5寸之处。而小肠俞则在其正下方,第一腰椎棘突下方外侧1.5寸处。以四指用力摩擦大肠俞经小肠俞至尾椎骨,反复做几次。
痔
痔可分为痔疮(痔核)、裂痔(裂肛)、穴痔(痔瘘)和脱肛。其中以痔核和脱肛居多。
痔核的状态是肛门内侧或外侧,产生如豆一般的瘤状物。肛门周遭分布有直肠脉丛,布满许多像植物须根似的微血管。此处刚好是血管末端,因此很容易造成血液滞留。
便秘、怀孕或久坐而受到压迫,就会引起血液滞留、细薄的静脉壁伸张,形成瘤状的痔核。
痔核形成于肛门内部时称为内痔,形成于外侧时称为外痔,内痔脱出则称为脱肛。无论是哪一种痔,肛门附近的神经受到刺激都会疼痛,而且排便时会发生撕裂出血现象。
另外,排便使肛门破裂伤口得不到及时愈合,时间一长会逐渐变为慢性病症,称为裂肛。痔瘘的状态是直肠和肛门之间受细菌感染而发炎化脓不止,这需要专科医师的治疗。
痔核、裂肛和脱肛如果很严重,就需施以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应趁症状轻微时以穴道刺激治愈。
1.对症的穴道
臀部的长强、会阳,腰部的膀胱俞,头顶的百会,手臂的孔最。
2.对症按摩疗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用力向下按压头顶的百会。百会位于两耳通过头顶连成的直线与通过鼻和眉宇连至头顶之直线的交叉点上。
接着刺激臀部和腰部的穴道,以促进肛门周遭的血液流通。用指腹按压尾椎骨末端的长强。
另外,臀部的会阳也要好好指压。会阳位于尾椎骨末端旁0.5寸之处。
臀部的膀胱俞也要充分指压。膀胱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之处。
最后,用拇指指腹用力指压具有止痛效果的手臂穴道孔最。孔最位于手臂的正面、手肘弯曲形成的横纹靠拇指侧往手腕方向3寸的地方。
痔疮患者似乎都有腰痛或便秘的困扰。腰痛者需要仔细刺激膀胱俞及其上方周围的地方。便秘者最好做这些穴道刺激,再加上便秘的穴道。
内分泌、代谢的病症疗法
糖尿病
初期的糖尿病患者会觉得口渴,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尿量和次数均会增多,且极易饥饿,特别想吃甜食。稍微有病症发生后,就会变瘦、容易疲劳。
继续恶化,则会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引起血管或视力障碍等并发症。
糖尿病是因为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产生糖分代谢异常所致,因此必须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
不过,糖尿病不能仅以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对病况也有极大影响。基本上,最重要的是接受医生指导,摄取定量的热能和血糖。另外,亦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消除疲劳,避免紧张。
穴道刺激对初期的糖尿病患者非常有效。每天持续不断进行,可预防病况恶化。进行相当时日的治疗后,甚至可以消除不舒服的症状,减轻并发症。
1.对症的穴道
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腹部的天枢、中脘。
2.对症按摩疗法
首先从背部的穴道开始刺激。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方外侧1.5寸处。
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处。
再者,胃俞在脾俞正下方,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方外侧1.5寸的地方。
用拇指使劲由上依序按压脊椎骨两侧的这三个穴道。
尤其脾俞是特别重要的穴道,务必操作到位。脾俞是关系到中医所谓“脾脏”功能的穴道。而“脾脏”机能则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胰脏。所以,脾俞是具有调整胰脏机能效果的穴道。
刺激腹部的穴道天枢和中脘,以便调整胃肠的状况。摩擦整个腹部后,再用四指的指腹轻压天枢和中脘。
天枢位于距肚脐2寸的外侧。中脘则位于心窝和肚脐的正中央。
按压这两个穴道之后,再以画圆方式按压肚脐及其四周,效果更佳。尤其是肚脐下附近,有和背部一同调整身体状况的穴道,所以,须摩擦适宜或以指腹轻轻按压。
痛风
痛风引起的疼痛非常厉害,发作时脚拇趾基部或脚踝、手肘关节,会突然红肿及发生剧痛,大约持续一周左右。通常,第一次发作后经过半年或一年会复发,复发间隔会逐渐缩短,进而演变成慢性症状。
一旦慢性化,则可能诱发肾脏和心脏病,因此务必及早治疗。
痛风的原因是,本来应由肾脏排泄的尿酸,却积存于血液或关节的润滑液中,产生结晶沉淀于关节而引起疼痛。
痛风90%发生于男性,所以自古又被称为“帝王病”,大多以苛求美食或有不良嗜好者居多。中年以后身体肥胖的人,得此病的概率较大,是成人病的一种。
发作时可以用冷湿布或镇痛剂止痛,亦可以借刺激穴道缓解剧烈疼痛。发作后,如能继续进行穴道刺激,可抑制下一次的发作。
1.对症的穴道
背部的肝俞,腰部的三焦俞,足部的足三里、解溪、阴陵泉。
2.对症按摩疗法
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处。
三焦俞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的地方。
以拇指指腹用力指压肝俞和三焦俞,也可再指压肝俞到三焦俞的脊椎骨两侧。
痛风时足部穴道非常重要。务必仔细指压足三里、阴陵泉和解溪。
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膝下3寸之处。
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的膝下,脚伸直用手指由下向上摸胫骨,骨头凸出的地方。
解溪在脚踝关节前面、脚板到胫骨的两条筋之间凹处。立起指腹以画“9”的方式指压。
须耐心刺激疼痛部位的穴道。
脚趾分叉部位的四个地方,虽然不是穴道,也具有疗效。
发作时,用拇指指腹使劲按压脚趾分叉的基部7~8秒钟。如此反复4~5次。疼痛部位尤需仔细刺激。
痛风用灸治很有效。1个部位用米粒大的艾草灸3~5次。持续1周后,休息3天,再重复进行。可以预防发作,减轻剧痛,缓解症状。
呼吸器官的病症疗法
感冒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罹患的疾病之一,是以呼吸器官发炎为主的病症统称,症状有发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发烧、头痛、胸部痛、食欲不振、下痢和呕吐等。总之,即是从极轻微的症状到并发支气管炎,形态各式各样,如延误医治,可能引起肺炎或胸膜炎。所以,感冒初期一定要注意及时治疗。
感冒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引起的过敏反应。长时间处于寒冷状态,全身湿透没有更衣、疲劳或睡眠不足时,最容易感冒。感冒流行时,有些人易被感染,而有些人却安然无恙;有些人病情严重,有些人却症状轻微。由此可知,其与疲劳或营养等健康状态失调有很大的关系。极易感冒或一感冒病情就很严重者,平常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如在鼻子不舒服、喉咙痛、尚未发烧时,以穴道刺激,可避免恶化。
1.对症的穴道
颈后的风府、风池,头部的脑户,背部的风门、肺俞,胸部的中府。
2.对症按摩疗法
中医认为,“感冒的邪气一开始是从背部的风门进入身体,积存于颈后部的风池,再聚集于其旁边的风府。然后进入体内,引起所谓的感冒症状”。所以,风门、风池和风府是穴道刺激治疗感冒不可缺少的穴位。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方外侧1.5寸处,以拇指用力按压此处。
风池位于后发根凹处、后颈中央凹陷处和耳后骨块的正中央,一压会痛。用拇指指腹置于凹处,向头顶方向按压。
风府位于后颈凹陷处中央的上部分,一压就会痛之处也要用拇指或两手的食指和中指指压。风府上面,仰躺时有块骨头刚好与枕头接触,其上面的凹处就是脑户。此处也以同样方式指压。再者,肺俞对咳嗽很有效。肺俞位于风门的正下方、第三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处。可用拇指用力按压。
胸部的中府是呼吸器官生病时的特效穴道,位于锁骨外侧凹处向下2寸之处。应用四指的指腹慢慢按压。
重症咳嗽、咳痰
咳嗽严重且不易治愈时,很可能已发展为支气管炎。这是支气管黏膜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大多会伴随发烧,症状严重时则可引起气喘或浮肿现象,甚至并发肺炎。因此,必须尽早接受治疗。
一咳嗽就有痰可能是肺结核。虽然结核病已久未流行,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觉得不对劲时应该接受X光检查。
除此之外,肺癌、肺气肿或是支气管扩张时,也会一咳嗽就有痰。痰多且咳嗽不止时,最好接受医师诊断。
除此之外,还有非细菌因素,如因空气污染、吸烟过多或灰尘等,使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就会经常产生分泌物,导致咳嗽不停且有痰的症状。这种慢性支气管炎与体质有关,不容易根治。
穴道刺激主要是减轻症状,所以,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或气喘,都可应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1.对症的穴道
背部的大椎、治喘、肺俞,胸部的中府,手臂的孔最。
2.对症按摩疗法
持续不断地咳嗽时,背部的肌肉会紧张。在分别刺激各个穴道之前,最好先沿着脊椎按压,如热敷颈部四周,效果会更佳。
首先用拇指按压大椎。颈向前弯时会有两块骨隆起,大椎就位于其间。也就是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棘突起之间。
治喘顾名思义就是治疗气喘的穴道位于大椎外侧1寸之处。此处也可用拇指按压。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1.5寸处。此处亦需指压以消除酸痛。
另外,咳得太厉害导致胸部疼痛时,按压中府有效。中府位于锁骨外侧凹陷向下2寸处。用四指的指腹慢慢按压。
喉咙痛时,用拇指仔细指压手臂的孔最也有效果。孔最位于手臂靠手正面,手肘弯曲形成的横皱纹手腕方向3寸之处。如果咳嗽仍一直持续,腹肌也会疲劳,导致不易咳出。此时则指压肚脐两侧,按压腰部第四腰椎棘突起(腰带高度)旁边,腹肌就会逐渐消除疲劳,使痰易于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