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每秒,这个世界上都有无数人在谈论着巴黎,他们描摹它、向往它。我们无法言尽对巴黎的爱与恨,也无法刻画它的繁华与堕落,我们只能说,时光从塞纳河畔流过,留下了巴黎。
巴士底不卖鲜花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生活在巴黎的男生。我点进他的相册,翻看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像个小心翼翼的偷窥者。多数时间他并不出现在镜头里,偶尔出现,也是在画面的某个角落,戴着围巾,没什么特别的表情,手里总是拿着一根烟。
-我该怎么称呼你呢?
-你知道杜松子酒吗?
-金酒?
-对,你可以喊我杜松子,因为我每一次在巴黎喝鸡尾酒,基酒都是杜松子。
杜松子是个聪颖又好脾气的男生。大概我们在中学时代都会遇上这样子的人生赢家,他们轻轻松松就能考到全班第一,为人处世又足够隐忍成熟,倘若相貌良好,更是要被众人顶礼膜拜,高呼一声“男神”。杜松子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高考后,他以全校理科第一的成绩北上学习法律。我问他为什么要念法律,杜松子说,他认为这个世界是需要规则的,人们不应该将希望寄托于变幻莫测的偶发事件,应当依靠规则前行,而法律就是文明的规则。
-你知道“黑天鹅事件”吗?
-知道,形容意料之外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所以你认为自己的人生中是不该存在“黑天鹅事件”的?
-在没有留法前,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人生应当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前行,不要被别的事物所影响或是消耗自己的精力。
-所以计划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吗?
-计划让我充满安全感。“黑天鹅事件”虽然看起来充满了使人好奇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强者应该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
-但是留学改变了这一切?
-让我接二连三地遭遇到“黑天鹅事件”。
作为一个业余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大学时代宽松自由的氛围里,杜松子常常流连于各个古典音乐演奏会,认识了一群同好。他的朋友们告诉他,如果要掌握更多古典音乐的资料,他还是得去国外的网站或是论坛才行。
几年后,校内、Facebook开始大肆流行。杜松子刚念研一的时候,在Facebook上认识了一位在巴黎留学的古典音乐爱好者,那是个留法多年的年轻姑娘,资料上显示她的职业是大提琴手。
他们聊音乐,聊哲学,聊人文,偶尔也聊法律与政治,很快便成为了相谈甚欢的朋友。那位姑娘叫瑞,她经常和杜松子描述自己在巴黎的所见所闻。她告诉杜松子,左岸偏左,右岸偏右。在巴黎,塞纳河将这个城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他们将塞纳河以南称为左岸,塞纳河以北称为右岸,左岸是属于政治的,右岸是属于经济的。
杜松子问她为什么左岸是属于政治的?瑞说,在靠近塞纳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会的方圆几公里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咖啡馆与书店,历史上的大文豪们在这里交谈、写作,这里是巴黎诗歌、艺术、沙龙文化最繁盛的地方,也是诸多学生运动、革命的发起地。人们在这里交谈、传播各种思想与价值观,他们或许激进,或许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而显得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但是没有人能否定左岸之于巴黎、之于法国的价值。
瑞还告诉杜松子,如果你在左岸漫步,你将会看见坐在街边喝着咖啡闲聊的男女、从你身边走过的学生与教授、在塞纳河畔作画的艺术家以及正在激烈争辩着的哲学系学生。如果你在右岸漫步,那就要小心你的脚了,你很有可能一个不小心踩到某个步履匆匆的银行家。
于是,在杜松子心目中,一个浪漫而繁华的巴黎便被慢慢地构筑起来。十几米宽的塞纳河区分出两个世界来,左岸文艺而浪漫,富有自由、艺术、时尚的气息;右岸理性、严谨,却缔造出一个个金融奇迹,让人心生向往,从而创造出蓬勃的生命力来。
瑞是一个在巴黎留学五年的大提琴手,业余爱好是跳芭蕾舞,最爱的作家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她曾经给杜松子念过一段杜拉斯的《物质生活》:“有谁比较充分地谈到巴黎各个不同季节之美,夏季的星期日,冬日的夜晚,街道这时变得荒寂静谧,还有那些公路。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建筑得像它这样,清澈的空间有着这种闻所未闻的华丽繁复。在建筑物的分类中,有一大部分可以与凡尔赛相媲美。在夏日,河流之美显现无遗,连同它的树影,它的花园,大街。有的沿河流而向前延伸,有的沿河蜿蜒而行,还有山冈起伏的斜坡,从星形广场,蒙娜帕斯,蒙马特尔,贝尔维尔,都有坡地延伸其间。”
于是另一个波光粼粼而又清澈华丽的巴黎再一次构筑在杜松子的脑海中,呼应着瑞曾经描述过的种种场景,诸如巴士底广场那望不见尽头的花海,贩卖着全巴黎最新鲜最美丽的鲜花。
瑞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来一次巴黎,来找我,我带你去卢浮宫,我带你去埃菲尔铁塔,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法国料理。”杜松子说:“好,有机会我一定去,去给你的音乐会捧场,听你拉大提琴,看你跳芭蕾舞。”
也许瑞只是随口一说,但是从此以后杜松子却当真想要去一次巴黎,去见见大洋彼端那个梦幻般的城市。作为一个严谨而热爱按照计划行事的理科生,杜松子很快去语言班报了法语课程。学到第二年,他的研究生导师问他是不是一直在学法语,杜松子说是,于是他的导师说,系里有个名额,如果他愿意,就申请去法国巴黎念博士吧。
就这样,三个月后,杜松子收拾行囊去往巴黎念法学理论博士。他说不清此行是因为自己想要在“知识与人格上有所收获”,还是因为想要亲眼见一见那个瑞所构筑给他的梦幻巴黎。这是杜松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黑天鹅事件”,他开始感觉到生活在朝着难以预料的方向行进。
他告诉瑞:“我也要来巴黎了,我等着你带我去逛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瑞说:“真好,我等着你来。我在右岸的巴黎第十二区,沿着Drderot大街一直往北走就能看见我租住的阁楼。”
可等到杜松子真的来到了巴黎,等到他再也不用翻墙上Facebook的时候,瑞却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为什么瑞消失了?
-因为她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啊,瑞这个人只存在于Facebook中。
-虚拟人格 ?
-可以这么说,或者是戏剧性人格综合征什么的,总之瑞只是某个人虚构出来的一种虚拟形象罢了。那个人大概是真的很喜欢巴黎吧,才会伪装成留学生的样子,日夜颠倒地配合时差出现在Facebook上。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瑞这个人根本不存在的?
-我刚到巴黎的时候很忙,要办理各种居留手续和学校注册等杂事,所以没有在意瑞的消失。等到我一切安顿好,想要去巴黎第十二区寻找她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很久没有在Facebook上出现了,留言板上她的另一些朋友也在寻找她。
-所以你确认了瑞是个虚构人格,因为无法在现实中和你见面,所以选择了消失?
-怎么说呢,当时隐隐约约觉得很奇怪,但还没有往那个方面想,以为她不愿意将网络上的朋友带入现实,或是出了什么意外,直到我搭乘地铁1号线来到巴士底广场,才改变这一想法。
-那个卖鲜花的地方?
-巴士底广场根本不是卖鲜花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市场。巴士底码头是塞纳河流经巴黎的第一个码头,各色商旅都会在那里卸货然后就地贩卖,那里的蔬菜、海鲜、牛肉等都是全巴黎最好的,生蚝和扇贝更是相当出名。
-所以瑞绝对不是个在巴黎生活过的人是吗?
-是啊,我去的时候天气还很冷,看着眼前繁忙热闹的巴士底市场,觉得冷风不住地往脖子里钻。我问那些商贩,这里有大的鲜花市场吗?他们说没有,倒是边上有个巴士底剧院。于是我坐在那里点了一盘葡萄牙海鲜饭,当时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告诉瑞,巴士底没有鲜花。
这是杜松子人生中的第二个“黑天鹅事件”。巴黎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一切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飞速滑行,杜松子第一次开始觉得,命运中充满了强大的未知力量,而这些未知力量,他并不可控。
-一切都在计划之外是不是让你感觉非常不安全?
-倒不是不安全,而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怎么说呢,我很喜欢看说明书,各类产品的说明书都会看。其实很少有人会从头到尾将复杂又枯燥的说明书看完吧?但是我一定会看完。强迫症也好,尊重规则也好,只有看完了说明书,我才觉得可以开始使用了。但是这些事情让我觉得,没有说明书,就要开始使用了,那是一种迷惘又困惑的感觉。
巴黎的地铁站
在巴黎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杜松子才发现巴黎和想象中相去甚远。它有宏大而完整的城市规划,有富丽堂皇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五区,也有臭名昭著的第十区和第十八区。
-对巴黎又有了全新的印象?
-对巴黎的感情开始变得很复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浪漫华丽的城市。如果作为游客,那么第一次来到巴黎,对于它的印象大概就是法国人无可救药的浪漫。古典大气的建筑,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修,纸醉金迷的时尚。但是作为一个留学生,在巴黎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多元文化的冲击。
-怎么说?
-法国人热爱谈论政治,也热爱玩政治游戏。因为移民政策,越来越多的中东人和非洲人移民法国,他们给那些政客投票。而巴黎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所以在巴黎人种混杂,文化交流和冲突也很频繁。
-听起来巴黎并不安全?
-确实不安全。不仅仅是黑帮、扒手聚集的第十区和红灯区聚集地的第十八区不安全,晚上7点过后不能出门,就连唐人街所在的三、四区也并不是很安全,地铁里也是。
-地铁里也不安全?
-你看过《巴黎我爱你》那部城市电影吗?一共有18个故事,里面有一个故事整段发生在巴黎Tuileries月台上,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游客在巴黎得到的特殊对待。里面讲到在巴黎不要和陌生人对视,那个故事里的美国游客就因为在月台上和正在接吻的男女对视了一眼,就被他们揍了。
-这是真的吗,在巴黎不要和陌生人对视?
-这当然只是一种夸张的描述,但是我自己在巴黎地铁站内遭遇过好几次危险状况,所以说,还是尽量不要和陌生人对视吧,说不定某时某刻就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我说过,在巴黎文化很多元。
杜松子对地铁站的印象并不好,因为他经常搭乘的几站总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尿骚味,而此时瑞曾经构筑给他的巴黎梦也碎得差不多了。一个真实的巴黎正在慢慢浮出水面,繁华背后的阴影开始显现。
有一回,杜松子搭乘地铁2号线到达东北巴黎饶勒斯路附近下车,在月台等待换乘期间,一个目测身高超过1.9米的黑人酒鬼醉醺醺地朝他走来,然后使劲握住他的肩膀开始摇晃他,简直像是要把他的脑袋给活活摇下来一样。那个黑人喷着酒气质问他:“为什么我生在法国,长在法国,可那些白人都不把我当人看?为什么他们看我就像在看一只黑猩猩?”
杜松子使劲想挣脱他,可他揪着杜松子不放,继续质问杜松子:“你是哪里人?中国人?那就滚回中国去,法国不欢迎你,巴黎也不欢迎你!你明白吗?巴黎不欢迎你也不欢迎我!”
直到地铁来了,杜松子才勉强挣脱他,赶紧溜进车里,方才摆脱了这个酒鬼。
-法国人很排外?
-这个怎么说呢,总有排外的法国人,也总有不排外的法国人。根据政治正确原则,我们当然不能歧视任何一种人,但是巴黎人总是会格外骄傲一些。巴黎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大巴黎与小巴黎,小巴黎的人当然会认为自己才是正宗巴黎人,在他们中排外的人比例会更高一些。你知道吗,不管在哪里,有些巴黎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永远说自己来自巴黎,他们不会说“我来自法国”,而其他地区的法国人也会说“我们搞不懂那些巴黎人在想什么”。当然,我说的不是绝对情况,而是巴黎人中的某一类人。
-所以巴黎对于法国来说也是很特别的一个城市?
-当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四个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其余三个为纽约、伦敦、东京),无数寻梦和对巴黎充满幻想的人都会涌进来。巴黎人真多,非常非常多。
杜松子的法语进步很快,没多久他就能够和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谈。在圣诞节前几天,他的法国同学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办得很热闹,直到凌晨才散场。杜松子喝得有些醉了。走回家时,他发现在他租住的公寓楼道口蹲着两个白人男孩,他们穿着劣质的朋克皮衣,上面镶满了金属铆钉,其中一个染着红色的头发,用发胶将头发高高束起,看起来活像个红色鸡冠。
那白人男孩拦住杜松子,问他:“先生,这个时候还有没有晚间公交?”杜松子说“没有”,心里想着他们肯定是见他醉了,想要趁机抢劫或是入室偷盗。果不其然,那个白人男孩紧接着问他楼道口电子门的密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