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走向夕阳时
柳宪权
胜武把过去文稿集结付梓,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生活足迹作以梳理与回眸,留给自己,也是送给亲友的礼物。为此,我特别高兴。因为我乃胜武此举的倡议者、游说者、鼓动者,如若再遵嘱写一篇文字放在文集里面,那我也就成了参与者了。
自诩“四者”的我,是胜武中学同学,与之相识、相交、相知,已是四十三年了。在所有同学中,或许我俩相遇点最多:从中学时的一个班(还曾同桌),到当知青时的一个宿舍;从正式参加工作后在同一个林场,再后来,我到伊春市内的区府就职后,胜武也来到伊春市内的商业单位谋求发展。或许我俩联系线最热:从几十年前的传统书信往来,到十多年以来的手机联络,再到近几年的网络交流,几乎没有中断过。《菜根谭》中有云:“义侠交友,纯心做人。”朋友是处出来的,是交出来的,更是敬出来的。胜武与我始终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儿甚至未开过一句稍许过分的玩笑。我俩中学时,曾在假日骑自行车行几十里地,到伊春市内花钱织毛衣,因所带毛线略有潮气店家不收,我俩便灵机一动到市区南山上一边晒毛线,一边乐哉悠哉地凭高远眺林城全景;曾在小兴安岭腹地的东卡林场用美式步枪打铁锹,那时虽工作生活甚苦,却也在苦中作乐;曾在2010年秋相约从大连乘坐棒槌岛号轮船,去山东长岛同访卢永新同学,蓬莱阁上寻访八仙,共吟“长岛人歌动地哀”,一起遥望黄渤海分界线那S形奇观,还有多次的开怀畅饮,促膝长谈。 2012年4月1日,我们双子河中学71届同学毕业四十年聚会,手捧当年照片,胜武俨然帅气“小虎队”成员,我亦少年模样。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仿佛那些遥远的事情,都在昨天发生,端详发黄的照片,才大吃一惊。时间脚步真快,来不及回味,就到了这般光景。有青山作证,一切都在不言中。
胜武性格内向、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属于那种“认准一条道儿跑到黑”的主。自从进入社会以来,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干过不少活,无论干什么,都干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始有终。他曾做过瓦匠,干活心灵手巧,老师傅直夸“小岳将来有出息”;他曾是一位不错的厨师,饭菜做得让人“吃嘛嘛香”;他当过机械技工,从学徒开始一直整到冷加工行业的八级正。后来更邪乎了,他凭着自学,完成了法律专业函授学习,之后毅然走出兴安岭,到大连去发展。进入律师行业后有数个相当成功的案例,在大连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中做了专题报道。这还不算,这伙计还玩起了文学,读了不少大家、名家的散文、随笔,散文写得了得。更在网络上策马扬鞭,热帖连连,曾任小兴安岭论坛版主,各路山神折腰称臣。于是我感悟,智商、悟性、天赋乃成大事者之先决。或许遗传基因缘故,胜武像其父亲一样,就是聪明。与胜武唠起这个话题,他说吃的苦自己知道。他说对我的诗《夜夜伴书香》情有独钟,颇有共鸣。该诗中有这样几句:夜呀捧卷伴书香花开的声音鸟飞的翅膀都在窗口绽放置身书房一束灯光大江东去的篇章小桥流水的诗行翩翩来自书上 骏马样的读书人跑不完草原的宽广蚯蚓样的读书人品不够泥土的芳香。他说这些年他就是这样过来的。原来如此。
我与胜武的故事,从十六七岁开始,而胜武自己的故事则《从五十岁开始》。文集的大部分我都从电子邮件拜读过。曾有一段时间,我上班就打开电脑,寻找胜武邮件,有则高兴,无则扫兴。现又重读,又生发了一些新的认识。深深感到他的炽热感情、他的肺腑之声、他的不懈追求、他的生活体验、他的精神寄托、他在职场上的有效给力、他生命的正能量,力透纸背触手可及。如果用关键词来概括,或许集中体现了乡情、友情、性情。
20年前,胜武有勇气、有胆量放弃全民所有制身价,携妻带子闯荡辽南,面对陌生环境,应对生存艰难,思乡之情浸染不少文稿。故乡山水亲,草木总关情啊!在他的这一类文稿中,散文《家乡有棵老柳树》是代表作。那浓酒般的感情喷发,那刺绣般的细腻描写,深深憾动了人的心旌。经我推荐此文发表在《伊春日报》上,赢得编辑和众多读者好评。还有一些篇什是对家乡儿时的回忆,从中可触摸其赤子之心,读罢令人几近潸然。文集洋溢着诚挚的友情。深情回忆与师长、与同学、与儿时伙伴的相处交往。胜武是靠人品吃饭、靠本事吃饭的人,特别善待朋友,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如果有人在好多年前请他吃过两个馒头,他会想法找机会请您吃一顿海鲜。读《从五十岁开始》可见胜武特有的性情。其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高度、知识的宽度、参与社会的热度,都值得认真学习。作为老同学、老朋友,我觉得很骄傲。
岁月不觉老,沧桑话人生。胜武小我一岁,也已五十有九了。掩上《从五十岁开始》无限感慨。一位著名诗人的四句话,引起了共鸣:
慷慨洒过青春血,激昂拼将中年命,潇洒走向夕阳时,柔情回首少年梦。
2013年2月27日于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