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偶逢的小事却也使人顿生感慨,许久难忘,举出两件。
某日与亲人在苏州旺山驾车一游,因走错了道须掉头。当天扫墓的行人较多,我们的车掉头时为了提醒周边的行人注意,鸣了两声喇叭。不料,喇叭声刚止,便闻粗暴的骂声,一位老人竟对着我们骂了起来。透过车窗玻璃,见一位七十开外身体硬朗的老先生正操着上海口音瞪着双眼一脸凶相地对着我们骂骂咧咧。我们一没碰着他更没伤着他,间隔的距离还不小,推想只是喇叭声扰了他。我们不由地移下车窗玻璃想问个究竟,只见他挥舞着臂膀凶神恶煞地大步上前,似有动粗之势。我们愕然,也有些愤然,但是下车与这样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人去舌战当然无意义,开战当然更弱智,况且势必影响交通,扰乱秩序。只能惹不起而抽身走,车子向前开动之时,他还在后面发威。
假如那阵子他遇到的不是我们,而是几名性子火暴的壮汉,不知会是怎样的下文。人活到这么把年纪了,竟然还是地痞恶棍般的模样,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平生难得一遇,印象很深。
某日受邀赴宴,一女孩考上了一所名校,合家欢乐,邀亲戚师友齐聚庆贺。吃喝酣畅之时,女孩的七十多岁的爷爷因一瓶酒而对女服务员发火,女服务员向他解释,他一口咬定不依不饶,老人咄咄逼人,小女子招架不住,竟哭鼻子抹泪。此时,老人的儿子也许觉得在这样欢乐的场面上有人哭泣不太吉利,一边生气地喝退了女服务员,一边隔桌劝止老人,可老人又与儿子顶牛起来,仍然一派不肯善罢干休得理不让人的样子。面对不善审时度势的老人,他的亲人们颇觉尴尬,宾客们则颇觉意外。欢乐祥和的气氛就这样被这位倔脾气的老人冲淡,这一小小的插曲也令人心生感慨,印象很深。
上述的两位老先生人生已过大半,可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件本可不当一回事的平常事,竟然如此惹事。这种年龄的人应该是息事宁人的人了,可是前一位老人无事生非,后一位老人意气用事,不必要地大动肝火,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快,犯不着吧!
唉,人人都会渐入老境,但为人处世方面也应不断有些长进才是。少壮之时由于不智由于冲动而犯些过错或处置不当毕竟追悔也无用,年过六七十之后(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理应借助于大半生的积累而有所觉悟,有一定的长进,才不枉活了大半世吧!
老人去杀人放火,一般不大可能了,去绑架勒索,从未听说。当然也有例外,最近电视新闻中报导一位九十岁的老人竟杀害了另一位老人,只因年轻时谈不上多大恩怨的恩怨,暮年时竟还夺命复仇,又令人感慨!
当你向一位农村老太买下了几斤黑芝麻后回去淘洗时竟发现全都上了色,你又生感慨。当你向一位信誓旦旦的农村老汉买下几斤“新黄豆”后回家细看才发现却是生了虫的陈黄豆时,你又生感慨。当你向一位山里老人买下两篓枇杷回家竟又发现篓底垫了厚厚的报纸,而且坏了的枇杷隐藏于底下,你又生感慨。你那么相信上了年纪的人,认为他们可信度高,你那么相信农村老人,认为他们更纯朴,却不料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态发生了变化。君不闻,当今遇见摔倒(伤)在地的老人竟然逐渐没人敢帮扶(施救),只因为前车之鉴,怕引火上身,怕恩将仇报。
尽管你的所见所闻所遇可能只是个案,这样的老人可能只是个别,但是你不免为“人心不古”而感慨。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少老人身上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倚老卖老,脾气暴戾,作天作地,等等等等,不想在此细细列举。
但愿我们自己成了老人时,一定比年轻时有很大改善,身上的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有了改变。看来只能趁着尚未年老时,多点反省,多点学习,多点觉悟,多点调整,以便到时候的表现莫让世人、后辈多生反感,莫让自己被人背后骂一声“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