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1200000012

第12章 喜节篇(1)

大年时节

大年初一:元复启始,万象更新,每当大年夜半时分,百姓欢声笑语爆竹声响成一片。这就是新年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最初时辰。三十过去,大年来临。全家人都会起一个大早,在自家门框上面贴红张绿,结彩挂灯,厅堂上头摆饰花卉。百姓们全家人用甜点祀神祭祖,燃放鞭炮,开门大吉,这做法在民间百姓当中叫做“开正”。祈年时,还要男女盛装,到寺庙上香。其实大年三十半夜,信佛人就己烧过头香了。新年来了满街是新衣笑脸,随处请安,拱手作揖,甜食香茶,送客迎门。民间的唢呐队伍又叫做“喷香队”,这个时候要挨家挨户吹奏吉祥乐曲。家家户户听见乐曲以后,一般都会赏一个红包。新年里的孩童们也会互相赠送红包,祈福前途,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女儿偕夫回到娘家。每到大年初二时,出嫁的女儿要守旧习。归娘家来省省亲。她的夫婿也要一同随行,所以这一天俗称“迎婿日”。归时,随带礼品,名为“带手”或者“伴手”。

大年初三:闷在家里睡个饱——传说初三叫做赤狗日,赤狗是嫖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因此这天不易出门、不宴宾客,可以闷在家里睡一个饱觉。

大年初四:接神要迟。驻扎在家家户户里面的诸神,自从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述职起,到了大年初四又该回到民间的各家各户来了。所以大年初四。也是百姓接神的日子。过午以后上供牲醴,并且还要烧纸钱送神马燃放爆竹。让诸神坐在所烧的神马背上返回下界。台湾有民谚:“送神早,接神迟”。

这是一种民间接神礼仪,是接神越迟越吉利的意思。

大年初五:讲究开张大吉,祭拜财神。“初五隔开”是一句闽南方言。所谓的“隔开”是表示自从元旦以来的热闹与游兴,到了初五这一天,过年应该告 一小小的段落。所以,供神前面的供奉仙品,以及从大年初一所积存的许多 用品垃圾,初五这一天都可以清除了。也就是从初五这天开始,百姓的一切 生活,又都恢复到了原来大年以前的正常状况。初五这一天还是祭财神之 日。各行各业都备办五牲,求财神爷赐福。

大年初六:新年歌谣里唱颂的:“初六挹肥”,说的是百姓从大年初六这 天起,一切都要恢复正常生态,正式开始劳务、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大年初 五以前。据说人间即使再穷,也不能只烧稀饭吃。百姓到了大年初六以后,也 就没有这一类禁忌了。

从大年初七往后:百姓有句顺口溜这样讲道:初七七不出,初八八不归。

初九九头空。初十人迎行。十一嚷挤追。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 火明。十五人行街。十六人整犁。一切回归自然生活。

中元善孝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 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 节”、“中元节”、“下元节”。“上元节”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阴历七月十五为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 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 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 日子。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 厄。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 醮,或解厄,或荐亡。”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

拜年飞帖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这样描写北宋汴京:“十月一日年 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 中说道:“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宫,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 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 顾铁卿在《清嘉录》里这样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 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 门。”中国古代的上层礼会士大夫有着用个人名帖互相投贺的礼仪习俗。宋 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 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费时耗力,于是派仆人拿一种用 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谓的“名刺”和“名谒”,其实都是今天贺年卡的起源。

过去,如果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比校多,难以一个一个登门遍访,就要派遣一名仆人带着名片前去登门拜年。这在当时被称为“飞帖”。为了收帖,各家在门户之前,贴有一红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两字,这是专门为了承放所谓上述“飞帖”用的。此一“飞帖”民俗始创于宋朝上层社会。后来清代人在史书《燕台月令》里面形容北京这一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描写了当时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飞来飞去的往来飞帖。飞帖发展到了今日。人们依然还会在节年当中互相赠送名片、贺卡庆年贺年。这种古代互送飞帖,送拜年帖的民间传统遗风,演变成了今日社会交往的贺年片。依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候没有纸张只好削竹木为刺,上面书有名姓叫做“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以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候简称为“名”。唐代时候叫做“门状”。宋代时候还别称为“手刺”或者“门刺”。明清时代又叫做“寸褚”或者“红单”等等。

依据明朝文人陆容所书《菽园杂记》记载,民间拜年的习俗,最早流行于明朝京都。当时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中秋祭月

中秋喜节,百姓都有祭月的风俗。远古的原始部落,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燃烧火堆跳舞祝丰收。可以说是民间祭月的开始。今天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公园,早先是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筑的一处帝王祭月遗址。月坛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祭月的坛台。更早时候,根据文献记载,至少在晋朝时已有对月朝拜,趁着明月通宵玩乐的习俗。此后历代帝王也有秋天祭月的传统,在中秋之夜奏乐祭月祈祷丰收。节日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多彩。中秋节成为一个普通的民间节日大约始于北宋。

根据《东京梦华录》文字记述:当时北宋京城东京即今日开封,每逢中秋之夜分外热闹。酒店门面修饰一新,张灯结彩,出售陈年好酒。水果铺里摆满了新上市的鲜果。夜市盛况空前。市民们争先到酒楼订座,以先睹月色为快。

中秋之夜,皓月临空,清风送爽,桂花飘香,沁人肺腑。在此良宵,干家万户庭院当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的西瓜、苹果、葡萄、枣子、梨子、栗子等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和芋头等等。中秋之月全家人员还在自己的香炉上面插上一枝生毛豆,代表着月中的桂树。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民间有句俗话“男不拜月”。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祭月完毕。一家人围坐边分享供品边闲话。老人讲起月宫里的千年神话,孩子们听得 津津有味。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都举行祭月活动。其中数清朝慈禧太后的祭月规模最 大。中秋之夜满朝臣、宫女簇拥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排云殿前举行祭月大典。

供品除精选月饼、七节藕和各种果品外,还特制直径达数尺的“月华”。历史传 说中的帝后嫌“饼”与“病”声音相近,所以宫中称月饼为“月华”。民间的月饼上 印有广寒宫、桂树、嫦娥等等吉祥图案。月的祭品当中还有大西瓜,由御膳坊名 厨操刀,把瓜切成数瓣,瓣瓣绽开,西瓜的瓣底仍与瓜蒂相连不断,形状犹如一 朵开放的盛大莲花。这又被称为“莲花团圆瓜”。把这只莲花团圆瓜放在莲花形 状的大铜盘里供祭月华,然后再把大月饼切成小块,连同团圆瓜一起分赐妃 嫔、太监、侍女。然后帝后与众人分乘龙舟游船,在昆明湖里闲荡游舟。船上配 有民间美味佳肴。这一个游祭名称叫做“泛舟赐宴”。

十五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早在南宋词中就有出现。

到了明代月饼已经作为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就曾 记载:“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由此可见,十五月饼在中国拥有悠久 历史。十五月饼真正普及,据说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农民领袖朱元璋组织 农民反抗剥削阶级。为了传递秘密通知,在月饼里夹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家 家齐动手”的字条,约定农历八月十五为起义时间,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到传单就一起造反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从此每到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用来纪念这个起义日子。直到今天,月饼仍然是人们馈赠和食用佳品。每到中秋人们一定会品尝月饼寄托心思。

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至今还流行中秋夺“状元饼”的习俗。

状元饼其实也是月饼,但它又与平常的圆月饼不同,它不是孤单的独立成数的,而是根据旧式的科举制度的名称,按照广式、潮式、苏式和宁式配套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六十三个月饼;每套包括各一个状元、榜眼、探花饼,八个进士饼,十六个举人饼,三十二个秀才饼,还有贡生、童生和白丁饼若干。其中状元饼最大,直径达一尺余,就像脸盆一般大小,最小的白丁饼,只有一枚硬币般大小。现在每逢中秋佳节来临,人们就按月饼的大小次序放在桌面,饼上用红纸标明名称,然后一场夺状元饼的家庭月饼会就开始了。大家轮流掷骰子,按照点子的多少决定夺取状元饼。获得状元者意味着来年必有好运气。

不过这位幸运者到第二年中秋节,必须送上一套状元饼来,然后他才能有夺彩的资格。这样就能使中秋争状元饼的竞技活动充满着家庭娱乐喜气,也使六十三个一套的状元饼永远保持下来,形成了年年岁岁的中秋夺“状元饼”的竞技活动。今天南京秦淮河畔还有“状元楼”。

九九重阳

在农历节日里,最具有表面象征佳意的就是九月初九了。九月九日又名叫“重阳节”。在百姓生活中,重阳节日的风俗格外讲究具体化与动作化。因为农历九月九日正值仲秋时分,天高云淡,冷热适度,加上时节菊花盛开,枫叶浓红,绝对属于上乘秋游时机。这时民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登高插茱萸,饮菊酒和赏菊。于是百姓们把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等。

百姓把重阳节列为自己的节日,大约开始于两干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梁代文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当中记载:古代东汉时候有一个汝南人名字叫做桓景,他曾经拜过一个叫费长房的道士为师。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预言讲道:“九月九日你家有灾。急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以避灾。”绛囊就是用纱作的小口袋,装上茱萸也称为“香袋”。到了九月九日那天,桓景依照师父的这个指示,率领全家臂戴香囊,登高饮菊花酒去了。回家一看家中鸡犬猪狗全都死了。从此以为九月九目的预兆可信。因而佩茱萸,饮菊酒,登高远眺,避邪消灾的民间风俗相沿成习,久而久之便在民间流行起来了。

唐朝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的风俗已经非常普遍。朋友聚谈,饮酒赋诗,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俗。就连当朝皇帝也都会参加节目活动。唐代中宗李显带头登高饮酒宴客赋诗。

同类推荐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热门推荐
  • 冬官考工记

    冬官考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谦斋文录

    谦斋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恍若流年

    恍若流年

    “在这个世界上亲眼见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小烟你懂我吗。哈哈哈哈哈哈。”“只要在正义之名下,不管多卑鄙都会被原谅。”"我从不违反规则只是会极度扭曲它。“”我只是想护你周全。“
  • 校草后会无期

    校草后会无期

    苏小小来到Z大,一眼就看见了他。在灿烂的阳光下,帅气,迷人。一次又一次的偶遇,让他渐渐爱上了这个王子。他是校草,她却不是校花,可还是阴差阳错的走在了一起。她出国留学,回来后,却收到他的请柬。“我对你的只是喜欢,不是爱。"他这样对她说道。是啊,不是爱。她出现在他的婚礼现场,一步一步地走向他。可惜,那个新娘不是苏小小。她终于明白,那个下雨天为自己撑伞,生病时照顾自己,晚上对她说晚安的男人只是把自己当妹妹一样对待。她在一旁默默祝福他们,回忆着以前的故事,不禁泪流满面。也许,他们本来就是有缘无分。校草,我们后会无期。
  • 网游之箭与魔法

    网游之箭与魔法

    两个涉世未深,空有着满腔抱负的热血少年。一群吃饱了撑着,整天闲的蛋疼的中年大叔。他们之间,会有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养成?11?“苍天啊,为什么别人都是美女环绕,小弟万千。而我,却只能整天面对这群猥琐大叔?”左小白仰天大喊。“怎么会,不是还有一条狗吗?”某位无良大叔抠着脚丫。狗?这信息量好大……
  • 修仙四季录

    修仙四季录

    生,当如春草之顽强,夏花之灿烂;杀,则如秋风之无情,冬雪之凛冽;予吾三丈无名黑枪,夺天地轮回无常。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爵森

    爵森

    这是一个吸血鬼森林,在里面强大血族之为了争一个王爵的位置
  • 女仆勒波雷拉

    女仆勒波雷拉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被弃女婴成长为一个女仆的故事。
  • 时空穿梭的诡秘者

    时空穿梭的诡秘者

    暮冥伴随雷电复活,同时也具备雷电异能而感知诡异存在!每个世界都有临界点,这个点能够沟通过去、未来和现在,三点一线,看似在一条水平线上却处于不同的空间,暮冥能够找到这个临界点,穿梭秦朝、民国和现代找寻真相。父母死亡的真相、用鲜血浸泡尸体和棺材的原因、女友的死亡和失踪、父母背后的秘密家族、好友为何变成仇人、他身体内的另一个存在全部掩藏在真相之中。在未来一角,他发现自己毁灭世界,杀光族人,同时,他还发现,现在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未来的自己所安排,就是为了阻止身体内另一个人的复活。而现在的自己,只不过是复活者的媒介!过去、未来、现在,都是掌控在他的一念之间,他该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
  • tfboys之虐心爱恋

    tfboys之虐心爱恋

    一个懵懵懂懂的女孩,懵懵懂懂地闯入tfboys的世界,面对三个完美男生,她又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