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1000000004

第4章 佛教与养生(3)

大致来说,佛教音乐养生包括以下内容:

(1)梵呗之音:梵呗之音在南北朝时特别盛行,它的曲调是模仿印度佛教音乐形式而创作的,却是用汉语歌词来演唱。这种形式具有极强的旋律,在韵律方面美丽、飘逸,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和名门贵族的喜爱。梁武帝萧衍是一个佛教信徒,对佛教音乐的热爱也是十分痴迷,他自己就创作了一些佛教音乐,还为其写作歌词,《善哉》、《断苦论》、 《神王》等就是他较出名的代表作。南朝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也曾经召集很多著名僧人讲论佛法、创作梵呗之音。在当时,各处都可以听到梵呗之音,对于听者来说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身体上都能够得到放松,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

(2)游行音乐:所谓游行音乐是指佛教音乐与当时的流行才艺的艺僧,例如段本善、康昆仑、李管儿等人。这些佛教艺人的表演,由于吸收了很多民间音乐的精华,所以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不仅使人民大众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还起到了宣传佛教的作用。

在宋代以后的各个朝代中,佛教音乐都非常盛行,举国上下经常举办一些音乐活动。有些大的寺院已经有了自己专门的乐队,用一些乐器来演奏自己的音乐。他们的演奏既具有宗教的悲天悯人、宫廷的高贵典雅,还有民间音乐那种朴实无华的味道,所以深受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

佛教音乐还因为自己的清幽高雅而具有了养生作用,被很多人当作一种养生良药。佛教音乐形式各种各样,其中的很多形式都对养生有很大益处。

大致来说,佛教音乐养生包括以下内容:

(1)梵呗之音:梵呗之音在南北朝时特别盛行,它的曲调是模仿印度佛教音乐形式而创作的,却是用汉语歌词来演唱。这种形式具有极强的旋律,在韵律方面美丽、飘逸,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和名门贵族的喜爱。梁武帝萧衍是一个佛教信徒,对佛教音乐的热爱也是十分痴迷,他自己就创作了一些佛教音乐,还为其写作歌词,《善哉》、《断苦论》、 《神王》等就是他较出名的代表作。南朝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也曾经召集很多著名僧人讲论佛法、创作梵呗之音。在当时,各处都可以听到梵呗之音,对于听者来说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身体上都能够得到放松,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

(2)游行音乐:所谓游行音乐是指佛教音乐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这种形式因较接近大众的生活,所以在当时被广泛流传。在佛教盛行的唐宋时期,一些娱乐场所就经常演出一些佛教音乐。不仅如此,这些佛教音乐会还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对于提高人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有不少帮助,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养生。

(3)真言唱诵:真言,俗称“咒语”,指的是佛家密语,被认为有很强的功效。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配以乐谱并以唱诵的形式表达真言,可以用来帮助修禅入静。修习者在唱诵咒语的时候要保持身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方可起到最好的效果。真言唱诵对人们的养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益处多多。

§§§第三节佛教健身外法:武术

以禅宗祖庭著称的嵩山少林寺,不仅是佛教的圣地,同时也使少林拳术名扬海内外。少林拳术成了修禅健身养生的法门,变幻出中国佛家独具特色的武禅。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创建者是印度僧人跋陀。据记载:跋陀最初在本国与五位道友结社共修,五位道友先后修行成功得到正果,唯有跋陀没能成就道业,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坚持修行。

有一个道友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到东方震旦(即中国),就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这种形式因较接近大众的生活,所以在当时被广泛流传。在佛教盛行的唐宋时期,一些娱乐场所就经常演出一些佛教音乐。不仅如此,这些佛教音乐会还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对于提高人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有不少帮助,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养生。

(3)真言唱诵:真言,俗称“咒语”,指的是佛家密语,被认为有很强的功效。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配以乐谱并以唱诵的形式表达真言,可以用来帮助修禅入静。修习者在唱诵咒语的时候要保持身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方可起到最好的效果。真言唱诵对人们的养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益处多多。

§§§第三节佛教健身外法:武术

以禅宗祖庭著称的嵩山少林寺,不仅是佛教的圣地,同时也使少林拳术名扬海内外。少林拳术成了修禅健身养生的法门,变幻出中国佛家独具特色的武禅。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创建者是印度僧人跋陀。据记载:跋陀最初在本国与五位道友结社共修,五位道友先后修行成功得到正果,唯有跋陀没能成就道业,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坚持修行。

有一个道友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到东方震旦(即中国),就能够修得正果。跋陀遂一路跋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礼遇,并随孝文帝迁居洛阳。跋陀本是僧人,喜爱山林幽居静修,常到洛阳附近的嵩山坐禅。于是,孝文帝便敕令跋陀在嵩山建立佛寺。

当时跋陀传授小乘佛法,主持少林寺后,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徒众数百。其中就有一些民间习武者充当了少林寺杂役。据道宣《续高僧传》和洪亮吉《登封县志》记载:跋陀的弟子慧光12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跋陀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自己的弟子。跋陀又一弟子僧稠当和尚时体质赢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和尚戏弄。于是,僧稠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体健身灵。有一次,僧稠在山路上,看到两只老虎争斗,他竟用禅杖分开了相斗的二虎。这些传说透视出少林武术的历史印迹,以至后世的《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述。

到南朝梁武帝时,又有一位天竺僧人达摩来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的洞中面壁九年专心修行。由于静坐时间太长,造成疲劳困乏,影响身体健康,四周又常有野兽出没,要预防野兽伤害。

因此,达摩便根据一些动物的腾跃动作,创造了称为“罗汉十八手”的武术套路,既可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又可用来预防野兽伤害。后经僧人不断练习,动作日渐熟练,得心应手,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少林武术初级拳术套路。在此基础之上,又经过历代武僧的充实和改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少林武术。

通常,少林武术家把达摩称作祖师,清末流传的《少林武宗》、 《少林拳术秘诀》及《拳术讲义》都主张这种说法。在((少林拳术秘诀》中指出:五拳之法,人多认传自梁时之达摩师,达摩由洛阳来到嵩山,居于此寺(指少林寺),见徒日众,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于是训示众徒,立一强身术。每日晨光初露,同起而习之,乃授前后左右共十八手而已,就是后世所称的少林武术前身“罗汉十八手”。

不管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少林武术的产生与早期僧人在与世隔绝、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中坐禅修行有关,其目的是为了解除长期坐禅的疲劳,活动筋骨,调节血液循环,增进健康,驱散伤身野兽。佛教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包含助修强身、健身养生的内涵。

少林武术从最初的健身体操发展到今天,经历代大德高僧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增益创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体系,少林拳之所以能起到健身、强身的作用,乃在于少林武术“出于心灵,发于心性”的禅学精髓——禅拳合一。

对少林拳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觉远禅师就曾有过一段禅武双修的历程。

据传,觉远在少林寺习武多年,仍旧没能练好少林内功,为此非常苦恼,决定游方参学,探访名师。他跋山涉水、历尽干辛万苦,终于在甘肃找到了一位武术大师。这位武术大师不仅武功高超,而且通晓佛法禅理。

最初,大师并不向觉远传授一招一式,每天只是带他上山砍柴,过着极平常的日子。几个月过去了,觉远沉不住气了,一次上山砍柴时,便问起师父学习武功的事。师父了解觉远的心意,指了指眼前的一块大石头,伸出两个手指,摒住呼吸,轻轻一点,眼前的石头就成了碎块。觉远立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师父见时机巳到,便对觉远开示说:“你从少林寺来,应知修行佛法。”觉远回答:“当然知道,全部修行就在于看破、放下,解脱生死。”师父说:“拳术之功,也就是解脱生死之功,练武只有进入禅境,也就是进入了没有生死恐怖之境,才能心神清净,出手锐利如刃,威猛如有神助,所向无敌。”师父的一席话点醒了觉远,他返回少林寺参禅习武日夜不懈,最终禅武相长,终成一代禅学高僧。

这虽是一则传说,但显示出少林武术与修禅密不可分。尊我斋主人在((少林拳术秘诀》中说:“以入定为功,而后性静心空,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则无恐怖矣,无恐怖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变无方,随机生巧,如是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无动其气,斯道至此,始可告大成矣。”他还说,师父见时机巳到,便对觉远开示说:“你从少林寺来,应知修行佛法。”觉远回答:“当然知道,全部修行就在于看破、放下,解脱生死。”师父说:“拳术之功,也就是解脱生死之功,练武只有进入禅境,也就是进入了没有生死恐怖之境,才能心神清净,出手锐利如刃,威猛如有神助,所向无敌。”师父的一席话点醒了觉远,他返回少林寺参禅习武日夜不懈,最终禅武相长,终成一代禅学高僧。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热门推荐
  •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本书分为十章,介绍了毕福剑语言艺术的随性、朴实、善意、委婉、有趣、修辞、调侃、即兴、新颖、激灵的特性。
  • 竹恩

    竹恩

    虔诚的信仰给我无穷的力量,使我凡事可做,
  • 罪恶之曈:覆世

    罪恶之曈:覆世

    啪嗒……啪嗒……你听到了吗?命不许我,我便颠了命!世不容我,我便覆了世!死一般的寂静中唯独我的瞳孔缩应着这三世间。-----不管如何,很用心地在写。
  • 恐怖直播间

    恐怖直播间

    现在的网络直播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除了那些直播唱歌跳舞打游戏的,竟然还有直播吃饭睡觉的。为了赚钱,我也当上了一个网络主播!不过跟我比起来,他们还真不行,我要直播捉僵尸,吃蜘蛛?然而,跟他们不同的是,如果我停止了直播,不仅没了收入……我还会死!
  • 寿亲养老新书

    寿亲养老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绣凰途:帝心独宠纨绔妃

    锦绣凰途:帝心独宠纨绔妃

    “我本是在尼姑庵里人人可欺的孤女,怎承得起你一世情深?”奈何某男穷追猛打,竟更加无耻、死皮赖脸地说:“今日下了早朝,本王顺道去钦天监让国师帮忙看了一下今年的黄历,这个月、下个月都适合大婚。阿笙,你打算何时嫁我?”
  • 御雷剑尊

    御雷剑尊

    修仙路漫漫,少年落星凡泪绝红尘,断俗世尘缘,毅然踏上仙途,若问:修仙为何?答曰:探寻世间因果,寻求天道长生!执剑为何?答曰:剑无情,人有情,若为情故,荡仙诛魔,又当何妨?紫曜现,群魔出,魔心入体,太初解厄,雷霆加身,执掌天地。少年狂笑:魔心入体又有何惧?魔入我体,我自御之!入魔何妨?若手中之剑无以守护吾之所爱,我自以仙魔之力,一剑斩之!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新时代巨星

    新时代巨星

    一款全能的巨星养成系统,一个草根出身的小人物的辉煌崛起史!他是世界乐坛的一哥;他是世界电影的领跑者;他粉丝无数,演技秒到毫巅,拥有天籁般的嗓音;导演,他驾驭堪称完美。精致优良的剧本,优美动听的未来歌曲,各种各样的技能,你想拥抱那片星光吗?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
  • 为了结束,我请求开始

    为了结束,我请求开始

    当白色羽衣洇在了一片绯红之中,一朵妩媚之花便坠落了,那通体不俗的光泽也黯淡下来了。咳,美丽竟如此短暂如此摄入心魄!掩卷沉思,朋友,在嗟然浩叹之余,你对生活是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