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戎科隆国家公园还生活着大量的爪哇豹、捕鱼猫、野狗等各种食肉类野兽。其中属食肉目小灵猫科的爪哇猿最具有特色。这种动物以昆虫、鼠类、蜥蜴和鸟类为食,体毛浓密,呈淡灰色,体型瘦小,身长不足20厘米,尾巴与身子差不多长,是蛇的劲敌。
科莫多国家公园
科莫多国家公园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西部,包括科莫多岛、巴达尔岛和林恰岛。公园里最有特色的就是一种被称为“科莫多龙”的巨型蜥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1991年,科莫多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萨伯海峡中的科莫多岛面积为520平方千米,岛上地势起伏不平,丘陵遍布。
被称为“科莫多龙”的巨型蜥蜴生活在这里,它们体型巨大,长达3.5~4米,这种全身披覆鳞甲的蜥蜴重100公斤左右,正常情况下存活40年。“科莫多龙”能捕食鹿、野牛和野猪,它的牙齿有毒,咬中猎物后,便会耐心地等待,直到猎物死了,才上去“大块吃肉”。给巨型蜥蜴喂食是这个公园为游客开设的特别节目,让人在蜥蜴的进食中,亲眼目睹它如何将山羊和猪吞食下去。
1912年,在科莫多岛和附近小岛上最早发现这种动物,估计岛上现在只有数百只,已被印度尼西亚政府定为受保护动物。
普兰班南的寺庙群
普兰班南的寺庙群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距首都雅加达东南约420千米。这里的寺庙数量庞大,建筑工艺高超,造型各异,世所罕见,由此可看出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的盛行情况。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普兰班南的寺庙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普兰班南的印度教寺院凝聚了爪哇建筑的精华,寺院南临基多尔火山,北靠默拉皮活火山。寺院的中苑呈正方形,边长220米,上面是边长110米的方形内苑坛。
神庙是一个石块建筑,呈尖塔形,高耸入云,由大小不等的塔形神庙组成。主庙是拉纳琼格兰,此名来源于附近居民对庙中女神难近母(湿婆之妻)大型雕像的称呼,意为“窈窕少女”。该庙建于公元10世纪初,据传是信仰印度教的玛打兰王朝国王达刹所建,后又于1953年重建。现存的庙高47米,呈四方形,祭祀着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四周有四座大门,庙内正中有4座巨大的石刻雕像,墙上有许多浮雕,刻着《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等故事内容,雕工精美,形象生动。
在不同高度的梯地上还坐落着许多庙宇:较高的梯地上是主神庙,包括湿婆、毗湿婆、梵天等,另有3座小庙,祭奉着这些神托生的禽兽化身,各庙均有雕刻着小佛群像的浮雕;较低的梯地上有4组小庙。此外神庙旁还有一座露天剧院,每年5~10月月圆之夜,那里都上演舞剧《罗摩衍那》。
桑义朗的“爪哇人”化石遗址
桑义朗“爪哇人”化石遗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距首都雅加达以东约520千米。这一地区的古人类化石,有着非常鲜明的地质特点和时期特点,对研究人类进化有极高的价值。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桑义朗“爪哇人”化石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100年来世界各地发现的众多古人类化石为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促进了其进一步深入发展。
桑义朗的古人类化石采自3个不同的地层,其中第一层埋有桑义朗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约有70万~180万年的历史,是尚未进化成人的猿人化石,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直立人的化石。第二层大约是在20万~70万年前形成的,根据出土的爪哇人化石的特征,可推测出这时候的“爪哇人”是带有某些原始特征的进化完全的直立人。在最新的第三层中还发现了一些进化程度较高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距今约有10万~20万年的历史。
七、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位于中东地区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山上。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地,集此三教“宠爱”在一身,地位之重要,不言自明。
若追溯其历史,耶路撒冷至今已有5000多年.是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耶路撒冷古称耶布斯城。在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古阿拉伯人称其为“古德斯”,意为“圣城”。这座和平之城分为东西两城区,而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则位于西区。1981年,在约旦的推荐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耶路撒冷之所以获得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奉为“圣地”的殊荣,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公元前11世纪,犹太各部族被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后,耶路撒冷被定为首都,并在此修建神庙和王宫,就这样以色列建立了。一个世纪以后,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他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犹太教神教。圣殿内部装饰豪华,气势雄伟,是犹太教徒朝觐和献祭敬神的地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于是耶路撒冷就成了犹太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又为什么能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呢?《古兰经》上是这样说的:伊斯兰教创造人穆罕默德在52岁时曾在天使的指引下,骑上一匹长有女人头的银灰色的马,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登上七重天,接受神的启示。
基督教的情况在《圣经》上是这样记叙的:耶稣在耶路撒冷南郊小镇伯利恒诞生,后来耶稣又在耶路撒冷及附近地区传教,最后,耶稣在城外的十字架上被犹太当局钉死。相传耶稣受难3天后复活,40天后升天。到公元335年,一座圣墓教堂在耶稣墓地上建立起来,即“复活教堂”,这座教堂是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海伦娜修建的。因此基督教也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三大宗教都有不同的教规,宗教活动差别也很大。每天清晨,呼唤穆斯林做晨礼的唤拜声就从阿克萨清真寺宣礼塔上传出;阿克萨清真寺不远处是犹太教的“哭墙”,在这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教徒祷告。
耶路撒冷不仅以其三教圣地的特殊身份使三大宗教的教徒终年不断地前往膜拜,也因其圣洁而神秘的独特魅力感召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八、伊 朗
乔加赞比尔
乔加赞比尔,背靠高原、面朝迪兹河,包围在罗望子树林之中。它坐落于伊朗西南部重镇阿瓦士以北的地区。乔加赞比尔实为伊拉姆古国首都乔加赞比尔的遗址所在。据史载,伊拉姆古国人创造了高度发展的以楔形文字为主要特征的人类古代文明,它有别于制陶技术和建筑工艺。乔加赞比尔的发现,再次印证了这一历史史实。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乔加赞比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乔加赞比尔在一座土山上,这座土山造型奇特,是1935年被前往伊朗勘探石油的新西兰地质学家发现的。一年后,经初步发掘,这座土山被专家们证实就是伊拉姆古国首都乔加赞比尔的遗址。
乔加赞比尔被3道方形城墙环绕着。城中面积约18万平方米,第二道城墙约470米长,约宽380米,最外围的城墙全长约4千米,其主要建筑有古庙塔、神殿等。它是国王翁塔希加尔建造的,他本打算在城中建造22座神殿,后来建成的只有13座,现存4座神殿。
乔加赞比尔的庙塔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存的20多座庙塔中最雄伟壮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庙塔。《圣经》中提到的巴别通天塔就是此庙塔,巴比伦庙塔的影子在此庙塔身上有所体现。砖坯垒砌而成的塔体上被一层烧制的红砖覆盖着。塔基呈方形,边长105.2米,估计此塔原高50多米,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只有25米高的塔。它是世界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乔加赞比尔城中除庙塔外,还有涂有沥青防水层的排水系统和长达50千米的引水运河。
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伊朗古城之一,坐落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个盆地中,距离伊朗西南部法尔斯省设拉子东北60千米。波斯波利斯,意为“波斯国的都城”,它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9~前330年)的第二个都城。波斯波利斯城,布局和谐、规模宏伟,巧妙地将波斯风格与古代建筑艺术融为一体。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台、门楼、觐见厅、议事厅、国王宫殿、后寝宫、珠宝库、储藏室等是波斯波利斯城中的主要建筑。波斯波利斯的宫殿是用坚硬无比的石头建成的,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正面是原野,殿后是山峦。百柱厅是诸多宫殿中最大的,面积76平方米,巨大的平房顶被100根11.3米高的石柱支撑着。公元前4世纪它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焚毁。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有那残存的20米高的石柱,数吨重的石雕兽在石柱顶端端坐着。
在觐见厅的墙壁上有浮雕装饰,北面和西面墙上有对称的狮子斗牛浮雕,另外还有23处浮雕,内容是波斯国王接见前来进贡的外国使者的场面。
在觐见厅的南面是国王宫殿,大流士曾在此处理公事。这座宫殿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内部有精美华丽的装饰,其他大厅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墙壁上满是浮雕与彩砖构成的花纹饰带和图案。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坐落于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省省会伊斯法罕市中心,位于伊斯法罕老商业区与新王宫的交会处。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又称“美丹”王侯广场,或“美丹.纳奇贾汗”,其意为“世界的写照”。在广场的周围,屹立着一大批宏伟壮观、精美华丽具有典型波斯风格的建筑群。伊斯法罕王侯广场以其一反常规的独特设计、精美而又华丽的装饰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无数游客。1979年,伊斯法罕王侯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面积很大,有500米长,150米宽。1616年开始兴建,常在此举行阅兵大典,马球比赛、重大演出或其他重要活动。广场四周有4座雄伟的大门,它们分别为皇家清真寺、圣·路得富拉清真寺、阿里加普宫和加萨里亚市场的大门。广场四周环绕着拱廊,拱廊外是深深的护城河。
广场周围屹立着一批古代建筑群,雄伟壮观,精美华丽,是波斯建筑艺术中的代表作。广场南面有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呈穹形,具有典型的波斯建筑风格。阿里.卡普宫在西面。东面是阿巴斯之后谢赫.鲁特福拉清真寺。巴扎市场则在北面,这个市场非常传统,300多年前的风貌仍旧未变。在这里,可以观赏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闻名遐迩的波斯地毯。离皇家广场不远处有一座四十柱宫,它是阿巴斯大帝会见和款待外宾的地方。二十三孔桥和卡珠桥架在流经市内的扎延德赫河上,造型美观,坚固无比,堪称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九、日本
法隆寺
法隆寺,又名法隆学问寺、斑鸠寺、伊可留我寺,坐落于奈良县西北的生驹郡斑鸠町。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为佛教圣德宗总寺院,是由圣德太子于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创建的。其建筑布局及结构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寺内还有许多其他建筑艺术珍品。法隆寺建筑既是日本白凤时代文化的代表,也是佛家文化的代表之一。1943年,法隆寺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的法隆寺,包括东西两个寺院。西院是当年圣德太子修建的“法隆寺”,其里边的建筑有金堂和五重塔等。
西院的中门是白凤时期兴建的。门内的金堂内供奉的3尊释迦铜佛像和药师如来像,是日本最古的佛像,出自渡海赴日的中国人的后裔之手。佛像四周有诸佛净土图、飞天等非常珍贵的壁画,但是在1949年的一场火灾中烧残了。日本最古的佛塔五重塔矗立在金堂西侧,塔内有斑鸠时代的佛涅槃图等塑像。塔后的大讲堂是平安后期重建的。大宝藏殿位于西院的东部,包括南仓、北仓两部分,内有珍贵的国宝,如梦违观音、百济观音和圣德太子立像等。
东院的中心建筑是梦殿,这是日本最古老的八角形建筑。梦殿于公元739年左右兴建,1230年受到过一次整修。殿内主佛的风采类似于中国北魏的佛像。传法堂是用来传授佛法的,堂内有3尊用木头和干漆制作的阿弥陀佛像,分别在东、中、西三个房间之内放置着。
法起寺是太子修建的七寺庙之一,位于圣德太子冈本宫遗址。法起寺中的三重塔于公元707年兴建,是日本最古老、最大的三重塔,1944年遭雷击毁了,后来重建了三重塔,样式没变。
姬路城
姬路城,日本古城之一,又名“白鹭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的姬山之上。从外观上看,姬路城被包围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之中,其城墙和城楼均为白色,层层飞檐犹如白鹭展翅,使得整个古城美观而又典雅。姬路城是日本早年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最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古代日本木结构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1993年,作为文化遗产,姬路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