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5800000002

第2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1)

1.父母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社会角色

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知识的启蒙者、言行的示范者、知心朋友、心理保健师、称职的指导者。

家教启示: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父母,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呢?

作为父母,其职责理所当然是养育和教育子女。如果做得不好,就可能成为“不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许多做父母的,在成为父母后,都感到父母的职责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事实上,家庭教育的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为了精通这门学问,父母需要积极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各种知识。比如,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收看家庭教育电视、广播节目,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包括观念、态度、知识、方法和本身思想品行修养,等等。

具体来说,父母如果扮演好了以下几方面的角色,就算得上是成功的父母了。

1.知识的启蒙者。所谓“知识”,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知识,诸如社会交往、自我保护、独立生活、承受挫折、合理消费、正当休闲、心理保健、审美等等。父母应该做这些方面知识的启蒙者。

2.言行的示范者。要当好父母、好家长,父母的自我教育十分重要,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也就是说,父母的模范和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3.知心朋友。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充满爱,还要热心支持,并尽力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要对孩子的生活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认真观察、精心分析;对孩子的教育多多关注、循循善诱。

4.心理保健师。家庭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父母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而且要学习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努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矫治心理异常,如果比较严重,则要求助于心理治疗专家。

5.称职的指导者。当好父母角色,还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就不能算是称职的指导者。

另外,父亲和母亲由于性别不同,在教养孩子的角色任务上有一定的差异,要进行一定的分工。在孩子处于婴、幼儿早期时,母亲作为生活的照料者,往往扮演着养育、保护、抚爱孩子的角色,构成孩子的母爱世界。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缺少母爱,将来就会产生心理缺陷。孩子六七岁后,越来越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这时,父亲的角色往往代表这个新世界的道德规范、信念、价值取向和生活准则,成为孩子认识、适应母爱之外世界的指导者。这时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规范等方面,更容易受父亲影响。

同时,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很重要。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在成长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男孩容易模仿和参与男性角色的各种活动,显示“物体定向”,就是倾向于物质世界的意向;女孩偏于模仿和参与女性角色活动,显示“人物定向”,也就是倾向于情感世界的意向。这两种倾向不仅由生理特征决定,也由社会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所形成。而父母角色的分工,对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心理知识:

我们知道,舞台上和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按照导演的指挥去进行表演。在社会心理学中,也有“角色”的概念。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是一个以社会为“舞台”,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比喻说法,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群体(包括家庭)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曾经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真实生活情境和舞台上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

也就是说,社会角色是有一定规范性的,它使人们的表现对于他人来说,好像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可以使他人借此了解这个人的角色动机、角色情绪及个性特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没有这些规范,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就容易感到无所适从,而社会机制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人们在和别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得到周围社会的认可,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和谐,事业顺利。

比如,作为朋友,就不能表现得像个恋人,那会引起对方的恋人吃醋;作为下属,就不能表现得像个领导,那就犯了职场中“越位”的错误;作为子女,对父母和长辈要尊重,否则就成了没大没小,不懂礼貌……

2.孩子在变,我们也要变——心理定势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父母这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积极适应孩子的新变化,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家教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微妙、渐进的,不一定能被父母及时察觉到。尤其是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巨大变化。古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要举行成人礼——男孩举行冠礼,女孩举行笄礼,标志着他们进入成年,可以婚嫁了。今天的社会虽没有这样的仪式,但孩子在这个阶段,身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仍需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青春期,孩子们往往形成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需要。首先,身体外形的改变、性机能的成熟、内脏机能的健全,使孩子开始产生对自己的强烈关注,意识到“我不再是小孩了”。他会产生成人感,并开始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非常敏感,也更喜欢保守自己的秘密。其次,身心的发展使孩子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需要父母的帮助,从而产生摆脱父母保护监督的愿望。第三,外界的期待成为孩子独立的一种压力。比如,老师总告诫他们“不能依赖父母”,同学们也说“我们不是小孩了……”,父母也常提醒“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这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成年入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初中阶段,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表现在独立意识高涨,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限制,表现出不满甚至反抗,这也是很多青少年都具有的叛逆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

许多父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及时意识到孩子身心所发生的变化,不能认识到孩子产生的新的要求和渴望。有的父母以为孩子仍是儿童,甚至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永远是过去那个乖巧听话、有依赖性的小孩子。他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了,对孩子的变化感到不适应,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焦躁、不耐烦甚至武断、粗暴的态度。

实际上,孩子迟早要长大、自立。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适应这个现实。

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父母应该理解、信任。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应再用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改变兴趣。父母要用平等和民主的姿态和孩子交往,像朋友那样交流,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缓和并解除孩子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家长的要求,甚至主动向父母打开心扉。

为了配合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比如,让孩子代表父母和亲朋好友交往,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学习方面,指导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写日记,帮他们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但同时要注意,让孩子独立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因为孩子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当他们在独立自主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仍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帮助。

心理知识:

在心理学上,所谓“心理定势”,是指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就是在认知新的事物的时候,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

心理定势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看到天上有乌云,就知道要下雨,因为过去已有这样的经验;学会了一种做事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定势思维既有优点又有消极作用。

它的优点是:我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迅速地认识类似的新事物,做事情达到自动化和比较熟练的程度,节省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而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是: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如果还用过去的思维定型衡量新事物,就容易发生“刻舟求剑”、“故步自封”、“老眼光看人”等思维僵化的错误。

3.分数不是一切——晕环效应

父母不应把分数作为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孩子。

家教启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父母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自己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成绩不好,不管其他方面怎么样,将来也一定没有什么大发展。这就是用分数代替一切衡量标准的“晕轮效应”。

这种以偏概全的“一维”评价模式是错误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有很多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孩子考试分数不好,他在其他方面也不一定没有特长和能力。

杭州市有一位教师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生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而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材。

这一现象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由学习成绩高低决定。

事实上,学业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其他的诸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对一个人的成功也很重要,却很难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因此,以成绩论英雄,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好坏,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却相对滞后。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学业智力和其他能力一直保持协调、平衡。

其成功的概率可能要更高一些。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现在很多著名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采取了“四不唯”和“四唯”的择才标准,即: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唯品德、唯学识、唯能力、唯创新,真正实现不拘一格用人才。

松下公司就有一种特别的择才标准——“寻求70分人才”。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用,要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有用。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从学校到家庭,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最主要标准。只要与升学搭边的学科就重要,否则即使大纲有要求,课时也难免被挤占,真正能保质保量上好德育、美育以及劳技课的学校微乎其微。

“唯分是举”的人才选拔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正当的娱乐、休息,扼杀了孩子们宝贵的兴趣、爱好,而且将造就缺少生机与活力的畸形人才。对于孩子,需要培养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分数,创造性、社会性、幽默感、领导才能等,都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要克服“唯分是举”的“晕轮效应”,就不能只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孩子,而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智力成长,实现评价的多元化。父母要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孩子的智力特点,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心理知识: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说如果我们喜欢某个人,会连同他的屋子和栖息在屋上的乌鸦一同喜欢。这在心理学上是“晕环效应”的表现。

所谓“晕环”,是太阳周围的一圈光晕,而“晕环效应”是指:

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容易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晕环效应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比如,我们到一家商店买东西,发现有一个商品质低价高,可能会不高兴地说:“都是奸商,没一个好东西!”再比如,年轻恋人因为喜欢对方一个特点,就看对方什么都顺眼,产生“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效果。

为什么我们会对认知对象的一个特点进行放大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接触事物时,总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事物的全貌,根据一个特点去推断其他的特点。

4.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手表定理

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学校之间,教育的方针不能出现矛盾,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教启示:

在家庭教育方面,“手表定理”给父母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

可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同类推荐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戴牙箍的孩子

    戴牙箍的孩子

    本书从普通读者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以牙齿矫治的程序为主线,分别介绍牙齿矫治前、中、后,家长和孩子该了解些什么及做些什么,并将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知识、技术特点、患者顾虑和注意等问题融合其中。
  •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俗语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必须先学习。《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邀请了儿科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参与编写,介绍了育儿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包括婴儿的心智发育、自测方法、早期教育,幼儿的心智发育、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心身保健、智力启蒙等方面内容.《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男女青年、年轻父母及幼教人员阅读。
  •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在宝宝成长的岁月里,绝大多数的妈妈都有给宝宝讲故事的经历,但在怀孕的时候为腹中的宝宝讲故事的能有多少呢?对于有胎教常识的孕妈妈来说,音乐胎教往往是她们的首选,但又有多少孕妈妈知道,自己温柔悦耳的声音是胎宝宝最喜欢的呢?
  •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游戏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等等我可好

    等等我可好

    我爱你,但我失去了你。———边智贤我是最先对你动心的,我却从未得到你的心——吴世勋对不起,到最后,我还是伤害了你——金钟仁
  • 上古神器在末世

    上古神器在末世

    末世?呵呵,上古神器在手,老子就是末世的末日!
  • 神曲之梦回千里寻王爷

    神曲之梦回千里寻王爷

    她,一个普通公务员,一朝穿越,变相府嫡女。各种周旋,只是想平平无奇过一生。他,只手遮天,腹黑王爷,生人勿近,各种洁癖当他预见她,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让他生活的有血有肉他可以放弃帝位,一世宠她。她为他,甘愿为奴
  • 幽冥转主

    幽冥转主

    他来自地低深处,那难以捉摸的地界,他难以轮回,满身幽怨,却可以操控命运的轮盘,瞻仰人类的丑陋,同时也会感叹人类的美好。究竟是什么,让他排除了那恐怖的幽怨,让死神同意他的轮回呢?
  • 封神灭世之不灭天尊

    封神灭世之不灭天尊

    众人修仙,一人封神,不灭天尊永世不朽,一条通往长生的坎坷之路,背叛,欺骗,真爱,人生的真谛,看我如何一路封神!!!!
  •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

    当呆萌甜心遇上腹黑校草:17岁的筱甜心不就是出国了一年嘛!怎么回来就被订婚了,我天,对象谁我都不认识?不管了,本姑娘逃婚,拿走黑卡,随便逛“喂,姓冷的,干嘛又吻我”“有吗?什么时候的事”某人装傻中。“有,刚才的事”“刚才,我是鱼,七秒过去了我忘了”装傻ing“你…唔,唔”某甜心没说完某人的唇便堵了上去。【绝对宠文】【大家可放心入坑】
  • 用味如神

    用味如神

    味,是中国菜的灵魂;百菜百味,是中国菜的特色。日本人吃饭用眼睛,观其颜色,法国人吃饭用鼻子,闻其味道,而中国人吃饭用舌尖品味,是味觉最高享受,这也许正是中国人会吃,中国堪称美食国度的一个原因所在。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调味的基本知识,四大味神,经典味型,凉菜调味,营养调味等内容,是一本知识面广,可读性强,选料讲究,易学易做的饮食指导用书,是家庭餐饮的良师益友,是饭店酒楼、厨师学校、宾馆酒店厨师必备的工具书。
  • 破世之刃

    破世之刃

    浩然正气,支撑天地;神魔战争,混乱三界;宇宙之大,孰能知晓;异军突起;势如破竹;王者归来,血泊大战;情深意浓,只待和平。(qq好友交流群:371178254)(推荐票,收藏,谢谢兄弟姐妹!
  •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李桐昔和老公一起看时尚杂志——“老公,你看这页的东西多漂亮啊。我要这个......恩......这个,这个,我全要。”老公淡淡瞥她一眼,“好。”李桐昔狂喜,上前重重亲他一口,柔声道:“老公,你真好。”“恩,一会儿就把这页撕下来给你。”李桐昔:“......”瞬间奸笑起来,媚眼如丝:“请君躺好,我要扑倒”老公二话不说抱起她就往卧室走:“求扑倒。”李桐昔:“......”
  • 卧底记:疯狂的女警花

    卧底记:疯狂的女警花

    女警金蝉,固执而疯狂,侦查失败却剑走偏锋。夏荷,一个失业的女大学生,在女警步步“忽悠”下,能否成功蜕变成一位出色的武警?她是她的姐妹?却为何将她送到险恶的缉毒前线?她是她的棋子?那棋局又是谁与谁在博弈?最大的敌人,却曾经是国家的功臣,最有利用价值的关系人,却是那年相识的知己。曾经所爱的人,却用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自己。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成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