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5800000002

第2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1)

1.父母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社会角色

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知识的启蒙者、言行的示范者、知心朋友、心理保健师、称职的指导者。

家教启示: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父母,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呢?

作为父母,其职责理所当然是养育和教育子女。如果做得不好,就可能成为“不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许多做父母的,在成为父母后,都感到父母的职责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事实上,家庭教育的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为了精通这门学问,父母需要积极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各种知识。比如,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收看家庭教育电视、广播节目,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包括观念、态度、知识、方法和本身思想品行修养,等等。

具体来说,父母如果扮演好了以下几方面的角色,就算得上是成功的父母了。

1.知识的启蒙者。所谓“知识”,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知识,诸如社会交往、自我保护、独立生活、承受挫折、合理消费、正当休闲、心理保健、审美等等。父母应该做这些方面知识的启蒙者。

2.言行的示范者。要当好父母、好家长,父母的自我教育十分重要,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也就是说,父母的模范和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3.知心朋友。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充满爱,还要热心支持,并尽力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要对孩子的生活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认真观察、精心分析;对孩子的教育多多关注、循循善诱。

4.心理保健师。家庭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父母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而且要学习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努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矫治心理异常,如果比较严重,则要求助于心理治疗专家。

5.称职的指导者。当好父母角色,还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就不能算是称职的指导者。

另外,父亲和母亲由于性别不同,在教养孩子的角色任务上有一定的差异,要进行一定的分工。在孩子处于婴、幼儿早期时,母亲作为生活的照料者,往往扮演着养育、保护、抚爱孩子的角色,构成孩子的母爱世界。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缺少母爱,将来就会产生心理缺陷。孩子六七岁后,越来越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这时,父亲的角色往往代表这个新世界的道德规范、信念、价值取向和生活准则,成为孩子认识、适应母爱之外世界的指导者。这时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规范等方面,更容易受父亲影响。

同时,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也很重要。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在成长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男孩容易模仿和参与男性角色的各种活动,显示“物体定向”,就是倾向于物质世界的意向;女孩偏于模仿和参与女性角色活动,显示“人物定向”,也就是倾向于情感世界的意向。这两种倾向不仅由生理特征决定,也由社会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所形成。而父母角色的分工,对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心理知识:

我们知道,舞台上和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按照导演的指挥去进行表演。在社会心理学中,也有“角色”的概念。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是一个以社会为“舞台”,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比喻说法,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群体(包括家庭)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曾经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真实生活情境和舞台上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

也就是说,社会角色是有一定规范性的,它使人们的表现对于他人来说,好像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可以使他人借此了解这个人的角色动机、角色情绪及个性特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没有这些规范,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就容易感到无所适从,而社会机制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人们在和别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得到周围社会的认可,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和谐,事业顺利。

比如,作为朋友,就不能表现得像个恋人,那会引起对方的恋人吃醋;作为下属,就不能表现得像个领导,那就犯了职场中“越位”的错误;作为子女,对父母和长辈要尊重,否则就成了没大没小,不懂礼貌……

2.孩子在变,我们也要变——心理定势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父母这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积极适应孩子的新变化,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家教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微妙、渐进的,不一定能被父母及时察觉到。尤其是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巨大变化。古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要举行成人礼——男孩举行冠礼,女孩举行笄礼,标志着他们进入成年,可以婚嫁了。今天的社会虽没有这样的仪式,但孩子在这个阶段,身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仍需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青春期,孩子们往往形成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需要。首先,身体外形的改变、性机能的成熟、内脏机能的健全,使孩子开始产生对自己的强烈关注,意识到“我不再是小孩了”。他会产生成人感,并开始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非常敏感,也更喜欢保守自己的秘密。其次,身心的发展使孩子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需要父母的帮助,从而产生摆脱父母保护监督的愿望。第三,外界的期待成为孩子独立的一种压力。比如,老师总告诫他们“不能依赖父母”,同学们也说“我们不是小孩了……”,父母也常提醒“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这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成年入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初中阶段,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表现在独立意识高涨,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限制,表现出不满甚至反抗,这也是很多青少年都具有的叛逆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

许多父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及时意识到孩子身心所发生的变化,不能认识到孩子产生的新的要求和渴望。有的父母以为孩子仍是儿童,甚至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永远是过去那个乖巧听话、有依赖性的小孩子。他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了,对孩子的变化感到不适应,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焦躁、不耐烦甚至武断、粗暴的态度。

实际上,孩子迟早要长大、自立。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适应这个现实。

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父母应该理解、信任。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应再用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改变兴趣。父母要用平等和民主的姿态和孩子交往,像朋友那样交流,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缓和并解除孩子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家长的要求,甚至主动向父母打开心扉。

为了配合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比如,让孩子代表父母和亲朋好友交往,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学习方面,指导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写日记,帮他们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但同时要注意,让孩子独立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因为孩子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当他们在独立自主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仍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帮助。

心理知识:

在心理学上,所谓“心理定势”,是指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就是在认知新的事物的时候,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

心理定势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看到天上有乌云,就知道要下雨,因为过去已有这样的经验;学会了一种做事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定势思维既有优点又有消极作用。

它的优点是:我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迅速地认识类似的新事物,做事情达到自动化和比较熟练的程度,节省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而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是: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如果还用过去的思维定型衡量新事物,就容易发生“刻舟求剑”、“故步自封”、“老眼光看人”等思维僵化的错误。

3.分数不是一切——晕环效应

父母不应把分数作为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孩子。

家教启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父母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自己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成绩不好,不管其他方面怎么样,将来也一定没有什么大发展。这就是用分数代替一切衡量标准的“晕轮效应”。

这种以偏概全的“一维”评价模式是错误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有很多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孩子考试分数不好,他在其他方面也不一定没有特长和能力。

杭州市有一位教师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生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而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材。

这一现象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由学习成绩高低决定。

事实上,学业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其他的诸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对一个人的成功也很重要,却很难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因此,以成绩论英雄,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好坏,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却相对滞后。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学业智力和其他能力一直保持协调、平衡。

其成功的概率可能要更高一些。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现在很多著名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采取了“四不唯”和“四唯”的择才标准,即: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唯品德、唯学识、唯能力、唯创新,真正实现不拘一格用人才。

松下公司就有一种特别的择才标准——“寻求70分人才”。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用,要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有用。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从学校到家庭,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最主要标准。只要与升学搭边的学科就重要,否则即使大纲有要求,课时也难免被挤占,真正能保质保量上好德育、美育以及劳技课的学校微乎其微。

“唯分是举”的人才选拔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正当的娱乐、休息,扼杀了孩子们宝贵的兴趣、爱好,而且将造就缺少生机与活力的畸形人才。对于孩子,需要培养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分数,创造性、社会性、幽默感、领导才能等,都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要克服“唯分是举”的“晕轮效应”,就不能只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孩子,而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智力成长,实现评价的多元化。父母要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孩子的智力特点,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心理知识: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说如果我们喜欢某个人,会连同他的屋子和栖息在屋上的乌鸦一同喜欢。这在心理学上是“晕环效应”的表现。

所谓“晕环”,是太阳周围的一圈光晕,而“晕环效应”是指:

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容易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晕环效应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比如,我们到一家商店买东西,发现有一个商品质低价高,可能会不高兴地说:“都是奸商,没一个好东西!”再比如,年轻恋人因为喜欢对方一个特点,就看对方什么都顺眼,产生“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效果。

为什么我们会对认知对象的一个特点进行放大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接触事物时,总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事物的全貌,根据一个特点去推断其他的特点。

4.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手表定理

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学校之间,教育的方针不能出现矛盾,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教启示:

在家庭教育方面,“手表定理”给父母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

可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同类推荐
  •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本书内容包括:守护型保育的理念,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守护型保育的环境评价,守护型保育的保育课程等。
  • 怀孕育儿一定要知道的500个细节

    怀孕育儿一定要知道的500个细节

    怀孕的过程事关母婴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避免因为粗心而给自己和宝宝带来可能的伤害。孕妇只有从小处着眼,掌握科学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从细节入手,正确护理,才有助于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 跟孩子心贴心:打造零距离亲子关系的65个秘诀

    跟孩子心贴心:打造零距离亲子关系的65个秘诀

    本书是知名家教作家林夕对家庭教育多年来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她对女儿十五年教育经验的总结。作者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普遍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从一个教育专家的视角向父母阐述了“亲子交流”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传达了人性化的家教理念和深入浅出、凝炼睿智的教育智慧,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让读者在轻松感受阅读故事的温馨、快意之后,又获得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震撼。
  • 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本书按照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早期情商培育等方面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撰,包括情商指标、培养方法、情商游戏等内容。
  •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做到知行合一却很难。江洁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子过程中有感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创建了博冠国际家长学校,目前已经成功帮助数千名家长成为优秀的父母。在大量接触各类父母的过程中,她总结出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为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性格、智能优势,抓住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热门推荐
  • 奈何之灵魂念想

    奈何之灵魂念想

    千年前的神魔之战四大领主只留冥王莱斯特,封印中的魔王阿克曼弥留之际死神蒂娅给冥王莱斯特留下了四句诗“月影行三人,孤有桥奈何。弥留寄念想,三生孽无缘。”当时死神蒂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她肚子里面孩儿的出生并起名为奈何奈何一度伤心,三生一度改变奈何三生缘起缘灭魔王阿克曼解封奈何三生何去何从今生无缘三分,来世期盼三年。如有来世相识,我定以身相许。敬请期待小蝶的重磅代表作《奈何之灵魂念想》
  • 相爱太早终老太难

    相爱太早终老太难

    陆逸之,纪程辛,洛亦辰,凌轩澈如果没有遇到她们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顾明熙说;我不是嫉妒,我只是难过有种深情你从未给过我。苏瑾颜说;明明是你先开始最后放不下的却是我。乔晚说;下次可不可以换你褪去一身骄傲喜欢我到疯掉。唐语桐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爱你比较奋勇。男生的爱情总比女生要晚一步。当她爱他时他把她的爱视如空气随意挥霍。当他爱上她时,她已经转身离开。被青春圆寂的是爱情,被爱情流放的是青春。其实我们都相同普通而平庸因为都有灵魂和我们都躲不过的爱恨情仇
  • 茗歌:伏魔录

    茗歌:伏魔录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浪漫的求婚夜失足坠崖而穿越,来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陆。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伙伴,也有了疼爱自己的哥哥,更是遇到了那个决定她一生辛福的人。“狗腿子,那家伙可是哥哥的死对头啊,你这就是见色忘兄嘛!”洛叶茗不耐烦的看着自己的智障哥哥,“滚滚滚,说什么屁话呢。”
  • 高冷少爷恋上嚣张千金女

    高冷少爷恋上嚣张千金女

    略带嚣张气焰的千金女高梓汐,无意惹到高二冷酷转校生。因好友们的情况不得不碰到面,每次招来的都是他的横眉冷对。某次无心的一句话,竟让她在一个暑假都要看到那张死人脸。
  • 灵魂缺货

    灵魂缺货

    这是个灵魂缺货的年代,太多的背叛,太多的荒唐。谁又能清者自清,置身事外呢?一个个迷失的灵魂游荡在欲望横流的乱世。
  • 儒言

    儒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阳光渐近

    阳光渐近

    乔雨光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一个当红男星相识,更没有想过会和这位男星恋爱。恋爱过程虽不艰辛但也算不上顺畅,好在结局圆满~杨辛亦+乔雨光=杨光=阳光
  • 全民天王

    全民天王

    《时代周刊》:他活着的一百年,以及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存在,他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当之无愧的全民天王!
  • 九王传说之妖王

    九王传说之妖王

    白羽因为母亲惨死在人类手中,父亲被人类镇压,发誓要杀光人类,让人类成为妖族的盆中餐,成为妖族的奴隶,但是后来阴差阳错之下既然爱上了人族的女孩,白羽该如何选择,继续让人族便成妖族的奴隶,盘中餐还是让妖族与人族和平共处
  • 逆世仙凰

    逆世仙凰

    她是死神之手,不懂情,不懂爱,火光之中,她变成了夜国的废物郡主。颠覆废物之名,却意外惹来了七个生死之交和此生挚爱。他说,“月,我会永远追随你的脚步。”她笑道,“堂堂冥王,何时如此屈尊降贵?”“在你面前,我从来没有尊贵,因为我是爱情的奴隶。”曾几何时,你的回眸,就注定了天地间彼此的守侯,天命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亡我我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