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900000004

第4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1)

现代社会流行过一支歌曲,歌词的大意是: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家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只为那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平平常常的几句话,映现出了人类思维的深化层次,也映现出了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这里所说的思维层次,是思考自我,认识自我。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在对自我的考察中探究自己的本质,确定自己的生存价值。

这里所说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人,不但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定其形,而且需要溯其源,求其根,寻其本,定其位。家居何方?姓甚名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时空位置确定了,才算对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种思维深度,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已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自我价值”、“自我展现”,也成了不少人的时髦观念。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人看起来,极其平常,极其自然;人们常说一句话,那就是:了解了他的过去才能知道他的现在,了解了他的现在才能预见他的未来。

不过要细细研究起来,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达到这样的思维深度,形成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类智能的成长过程中,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进行了千百次或许千万次的攀登;而用寻根溯本的思维方式探求自我,特别是站在人的本根高度,站在人类生存环境的本根高度,亦即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探求自我,考察人自身,认识人的本质,确定人的价值,就是在现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达到的。

一、自我意识的智能积累

人是从低级动物演化来的。当他超越了低级动物,宣告独立于世的时候,便有了—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智能”。智能使他从自然界分化了出来,不再是—种自在之物,而成了—重自为之物。

“自在之物”,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物。它在哪里存在着,就在哪里存在着;它在哪里变化着,就在哪里变化着。自己对自己的存在和变化无所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行动和作为也无所认识;怎么样就怎么样,既没有什么自觉的要求,也没有什么自觉的嫌弃。

“自为之物”,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物。他不仅在那里存在着,而且在那里思考着;他不仅在那里行动着,而且在那里筹划着。我想做什么?我应怎么做?我为什么失败了?我为什么成功了?在思考之中行动,在行动之中思考。行为出于主观意识,是自为之物的显著特征。

1.智能发展的基本历程

人作为自为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什么都能想到,更不是一下子便能想通要想的事隋,从心田启蒙到现代文明,智能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飞跃。如果将它的历程勾勒一下,大概可以作这样的描述:

最早他只是承认眼前存在的事物。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他面前站着一头象,他可以知道这里存在着一个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当象从他面前消失之后,这个庞然大物的形象也就从他的头脑中消失了。这时候,他还不能想象眼界之外的东西,更不会追寻眼界之外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直观反映期。

之后他有了追寻消失之物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如果眼前站着一头象,他不但知道眼前有一个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而且会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大象的形象。这个形象在大象离他而去、从他眼前消失之后,不会随即消失;它不但会在脑海中保留相当长的时期,而且在消失之后有可能再现于脑海。学界将这种印象称为表象。当事物已经消失而表象依然留存或事物不在眼前而表象再现的时候,人也就会向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这个东西哪里去了?它会不会再出现?怎么样才能再看见它?如此等等。由此他会想象到,眼界之外还有事物在存在;由此他会向自己提出要求,这就是设法找到消失的事物。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表象映照期。

再后他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随着表象的积累,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表象库。表象库的形成过程,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事物的过程。这些事物在人的面前出现时,呈现出了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表象库中,表象与表象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关系。这样一来,表象库中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一个参照系。

当一种事物出现在人的面前时,人就可以将这种事物的形象放到自己的表象参照系中进行对照,从而确定这种事物是否出现过,伴随这种事物的出现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并根据这些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比如,人曾经看到过一只凶猛的老虎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在被烧死的老虎身上散发出半是焦糊半是芳香的气味,引诱人们撕扯它,把它作为一种可口的食物。由于有了这种表象,所以,当大火再次出现在人的眼前时,人就能通过火的表象来确认它,并通过它与老虎表象之间的关系,想到被烧死的老虎,由此有了顺着火迹寻找虎肉的行动。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形象思维期。

形象思维有一个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比如上面所说的例子,就是一种非常初级、非常简单的形象思维,它是通过眼前形象与头脑中表象的对照来判定客观事物的。而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发展,甚至可以通过表象的拆分和组合来创造客观世界上不存在的形象,比如龙就是用多种动物的局部表象组合起来的:马之头,鹿之角,兔之唇,鹰之爪,蛇之身,鱼之鳞,等等。

不过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孤立推进的,从对事物的形象有所印象开始,八就在努力用一种声音符号来表示一种事物,以便达到人际间的交流目的。比如将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称为“象”,将长着花纹皮毛的凶猛之兽称为“虎”,等等。之后,不但用声音符号表示事物,而且用声音符号表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将大火烧死虎和人沿着火迹寻找死虎的事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在漫长的人类成长过程中,声音符号积累多了,逐渐形成了一种表示事物及其关系的符号体系,这就是人的语言。

人的语言一开始是与事物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发出“象”这一声音后,发音的人和受音的人,在头脑中就会立刻显现出大象的形象来。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产生了没有对应形象的语言,比如“好吃”、“舒服”等等。时日一久,语言便成了独立于形象之外的无形的表意工具,人们可以脱离开具体形象,运用无形的语言表达和思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抽象思维期。

在人的智能发展历程中,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抽象思维期。

人从具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之后,就在综合使用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表象映照、直观反映等各种认知手段,贪婪地认识着客观世界,并逐渐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

2.智能发展的两个飞跃

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化,人的智能越来越发展,所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入,思考问题的形式越来越完善。从人类启蒙算起,大约经过了三百万年,到了II缶近公元的前几个世纪,出现了一次世界性的智能大飞跃,其中包括思维深度的飞跃,也包括思维方式的飞跃。

所谓思维深度的飞跃,是说人的思考对象从外界转入了内境,从自然界转向了人自身。人不但对外物的存在有了明确的意识,而且对自我的存在也有所发现;人不但想要了解天地万物,而且也想要了解自我。

所谓思维方式的飞跃,是说人在探求事物的时候,在单纯探求事物本身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开始溯其本,寻其根,通过对事物本根的了解,确定事物的时空位置,加深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之所以将了解自我视为思维深度的飞跃,那是因为,意识到自我比意识到外物更深刻。

要认识事物,首先要有人的存在,要有自我存在。没有人,没有自我,就不会有认识的主体,也不会有认识的需要。不过,先有人,先有自我,并不等于先有关于人的意识,先有自我意识,更不等于人能首先认识自己。

事情与此恰恰相反,人从独立于世界开始,便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着,与此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认识着世界。不过,在认识的开始阶段,映人人的脑海之中的,首先是外部世界,是人的生存环境;至于人自身,则被遮掩了,他在人的脑海中,被盖在潜意识之下,人在为他而奋斗,人在为他而认知,而他是什么样子,人还未及考虑,或者说还不知道考虑,还没有感觉到有考虑的需要:这种情况就像人用手电筒为自己照路一样:人为了在夜间行走,就要用手电筒为自己照路,当手电筒打开之后,照亮的是人前的道路,而不是人自己,人所看到的也是眼前的道路,而不是人自己。在这种境况下,人对自己的存在只是一种本能的感受,至于自己是什么样子,那就对不起了,很难有暇考虑,很难有个明晰的意识。

什么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我?那要在对外在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人对外在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提出认识自我的需要,也才有可能具有认识自我的条件。

人认识外在环境,说到根本上,还是要为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在对外在环境无所认识的时候,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动,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生活必需品,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开始认识外界事物。在生活的实践中,人不断地扩大着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地锻炼和提高着利用外界事物的能力,由此走向成熟。

人在认识外界事物和利用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失败了,经过长期的体验,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成功与失败不完全取决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了外界事物的前提下,人自身有没有利用外界事物的能力,就成了事成事败的决定因素。到了这个时候,对人自身能力的认识,便提到了议事的日程之上。只是到了此时,人才有了认识自我的要求。

人在认识外界事物和利用外界事物的过程中,眼界越来越宽,能力越来越高,经过长期的体验,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外界事物在不断变化着,它们的变化有些是出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有些则出于人的作为和活动。由此在人的头脑中展现出一条认识自身的途径,这就是通过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和外界事物由此产生的变化来映照自身。

由上可知,认识自我要以认识外界为基础,是在对外界有了相当广泛、相当深厚的认识之后开辟的一个新境域。自我处在人的视野背面,不要说对他有所认识,即使是意识到他的存在,没有相当强的折射能力也是难以实现的。有鉴于此,所以我们说,相对于认识外界而言,认识自我是认识的深化,是思维深度的飞跃。

之所以将追寻本根视为思维方式的飞跃,那是因为追寻本根比认识事物本身更复杂。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接触事物开始的,首先以眼前存在的事物为对象。先是会感觉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外在形态,之后会感受到事物的功用和性能,再后才会对事物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会有多种途径。其中的一种途径便是将其放入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通过其他事物与它的联系来了解它。而追寻本根,正是这种途径中的一种。

从思维发展的逻辑上说,只有在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的前提下,才会产生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互联系的意识。从思维的形式来说,相对于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而言,对事物自身的认识,更带有具体性、实在性;而相对于对事物自身的认识而言,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更带有抽象性、虚幻性。比如,一个婴儿认识一个小汤匙,认识一个小碗,可能要来的容易一些,而要认识小汤匙与小碗的关系,就要难一些,因为小汤匙与小碗比较实在,而小汤匙与小碗的关系则比较虚幻,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会,只能联想。

由上可知,追寻本根不但要以认识事物自身为基础,而且需要有超越具体事物、体会事物关系的能力,是一种比认识事物自身更复杂的思维方式。有鉴于此,所以我们说,相对于认识事物自身而言,追寻本根是认识的发展,是思维方式的飞跃。

将这种思维对象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究人的本根,探究人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的本根,逆着那熙熙攘攘人群留下的足迹,将眼光推向那史前的时代,跳出那芸芸众生依托的大地,将眼光投向那无顶的苍穹,开启人的智慧,引人进入宇宙,在宇宙大时空中寻找人的位置,透视人的本质,这是当时智能大飞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们之所以将这次飞跃称为“大飞跃”的原因。

在这次世界性的智能大飞跃中,开人天目、引人人境的先导,有中国的老子和庄子、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和诸多《奥义》学者,他们都在各自的地域,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成果,给人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而鉴于本书的主题,我们的笔触主要及于老庄。

二、人类自我的老子初见

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周朝掌管典籍的史官。他生活在东周王朝的衰败之时,总结王朝兴衰成败及百姓安危祸福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套学说,人称“老子之学”,简称“老学”。

同类推荐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情殇黑洞

    网游之情殇黑洞

    当世界上所有人都被《黑洞》吸引,当世界上所有事都被《黑洞》控制。而这,并不是结局,这只是个华丽的开始…………
  • 苌楚斋续笔

    苌楚斋续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瑟年华尽相风

    锦瑟年华尽相风

    “师父,您就行行好,签了它吧”某女做委屈的小猫状缩在床脚,小心翼翼地盯着对面正在认真看书的男子,眼中泪花闪闪。男子缓缓抬头,神色未动,手中的书却以闪电般的速度拍上了女子的脸。“师父?苏锦,我将天下铺满红锦不是给你拜师用的!”“又多了一项理由,家暴!这婚必须得离,快签字!”女子捡起几乎面目全非的离婚协议书,正要递过去却发现纸已经变成碎末,纷纷扬扬地落在她身上,女子顿时怒目圆睁,“这是我草拟的最后一份离婚协议书了,你……”剩下的话被某人再次吞下,感受着某人的强势温柔,苏锦黯然垂眸,她又失败了!
  • 乱世殇璃末

    乱世殇璃末

    乱世中有着那么一群人,叫做兄弟,他们互相搀扶并且陪伴彼此走向人生巅峰。数百年后,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但他们的兄弟情却会依然永存
  • 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细胞,几乎找不到哪一个人能超然于家庭之外的。人们在成长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家庭中诞生,在家庭中成长,在家庭中生活和休息……家庭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家庭日常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与家庭朋友间的处世交往、家庭日常杂事的处理等,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可是,在现实中,家庭生活也是最烦琐最复杂,也是最不容易处理好的。
  • 带着游戏去异界都市

    带着游戏去异界都市

    初入异界都市的米蔓妹子内心独白:别人穿越带着游戏系统各种牛逼,轮到自己了,这游戏系统怎么还缩水了。别人穿越各种人品爆发,打怪杀人升级,轮到自己了,天天被怪杀,被人追着杀。别人穿越女配炮灰一堆赶着来送死,轮到自己了,女配没有,炮灰没有,女主到看见一个,自己却是个炮灰。中期异界都市的米蔓妹子内心独白:如若今日,我米蔓未死,我将屠尽天下神魔。即将完结!!!!
  • 梧桐雨落

    梧桐雨落

    乾盛王朝财阀景家少夫人与小叔私通生下的女儿,流云寨寨主——元湛之妻。少夫人当年在景家势力大,只得把女儿放在民间寄养,不敢联系。寄养的人家在洪灾之下死去,景歆然被山贼所救,山贼头子是绝顶高手,把景歆然也养成了决顶高手。后来少夫人势大,掌控了整个景家,接回景歆然。景歆然从小养在山寨之中,性子火辣,英气逼人,不拘小节,武功高强,想事情不自觉的握紧左手用指甲戳手心。在江湖时爱说,本姑娘高兴怎样就怎样!很是鄙视书生的软弱,后来渐渐变得能够沉心静气,城府逐步提高,能把所有事情处理妥当,却再也没有当年的欢乐……
  • 全民英雄之黎明之前

    全民英雄之黎明之前

    在2050年,地球上的科技飞速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都开始研究基因技术。其中以亚洲最大国家米兰共和国对该项技术研究应用的最广泛和纯熟,他们掌握遗传基因技术并用其解决一切困扰着人类的难题。几十年来,米兰共和国的科学家做了各种遗传试验来完善他们已有的技术。随着他们实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相信自己有无与伦比的能力,基因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与医学、生物等各种领域。这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智方面疯狂而奇异地变异,政府对此也表示支持。并有高层将其发展到军事方面,然而正是在历史上这样一个重要的阶段他们丧失了对基因技术的控制,并引发了灾难性的结果、、、、、、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本书搜集了大量名家所写的精彩好看且包含丰富哲理的散文,从对自我的认识、梦想与信念、做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方面,分别讲述了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哲理美文。再加上作者用心良苦的人生忠告,相信一定会让阅读此书的青少年受益良多。
  • 冷面少爷:迷倒甜心小公主

    冷面少爷:迷倒甜心小公主

    八岁时他看到哭的晕过去的她十分厌恶,因为她是那个女人的女儿,所以他讨厌他。讨厌她跟在他屁股后面,讨厌她软软糯糯的叫他哥哥。十八岁时,她不知不觉的住进他的心里。他他还是讨厌听到她叫他哥哥,因为他想要的是把她吃干抹净。哥哥?只是这样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