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3400000004

第4章 黄苗子说(2)

问:据说,当时报刊曾载《南社点将录》“一百单八将”,您是“矮脚虎”?答:嗯!就是。我的老丈人郁曼陀原是南社社员,也参加了纪念会。

问:您在南社期间和柳亚子先生过往也是很多的?答:当然了,因为孙仲瑛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帮他跑腿啊。

亚子先生对后辈是很喜欢的,对我很喜欢。当时柳亚子先生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林仲南,好像当过国会议员,办了一个诗社,出过几期诗刊。我也写诗投稿,我一直是写打油诗。

问:您是自谦!您还出了一本书叫《牛油集》。

答:对,《牛油集》是50年代后写的旧体诗。

问:我觉得您的旧体诗是自成一家的,很有味道。您当时受过何其芳的影响?答:对。我喜欢他的新诗。30年代他的新诗我全都读过。

问:何其芳写得非常美。

答:嗯,美极了。

问:应该说何其芳的诗在白话诗里的艺术成就之高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穆木天也是成就极高的。

答:对。何其芳的诗和沈从文的散文,是双绝,都非常美。问:而且音调很悠扬的。

答:何其芳早年的诗,非常讲究音节。

问:他是用写古诗词的模式在写白话诗。您当时受他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7.答:我当时乱写诗,追求旧体诗的音韵美,也追求现代感觉,我企图把他的白话诗的意境用旧体诗表达出来。问:讲到旧体诗,郁达夫的旧体诗写得太好了!答:郭老自己曾说过:“我的诗比起达夫的诗,差得太远了。”我不好说,但郭老晚期的诗实在糟糕。

问:他们不是一个风格的。郁达夫的诗是从晚唐出来的。答:郁达夫从十二三岁就写诗了,说明他的天分很高。

问:是一个不得了的天才,也应该说是一个才子吧!当然郭老也是才子。

答:记得是1955年左右,天津有一位出版社编辑,经常来信和我研究郁达夫的诗,因此我下决心搜集他早年留日时期和以后的作品,用小楷抄下来。记得郭老那时还给题了书签,那时国内还没有郁达夫的诗文出版。后来朋友借来借去,丢失了。但其后浙江出版的《郁达夫全集》,搜集得比我的多得多:问:您当时和郁达夫在一起,感觉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答:典型的中国文人,浪漫主义者。心怀坦荡,热情,嗜书如命,有正义感,爱国!那毫无疑问。当时留日的知识分子多数对马克思的理论有热情,但他又不愿很深地卷入政治漩涡中。问:郁达夫平常待人很热情。

答:非常热情。什么人都交,在新加坡茶楼、酒馆的伙计,没一个名字他叫不上来。他们热情地招待这位郁先生。

问:他自己画画吗?答:不画画。但字自成一格,不是专业搞书法,随便一写,就完全有自己的风格。问:从政期间您一直还是在读书的。

答:对,一直在不停地读书,因为晚上有空啊。那时候年轻嘛,一个人住。20世纪30年代最初是住在孙仲瑛家里,他让我点《汉书》,我就把《汉书》都点了一遍。战时重庆,一个人住在办公室,有张床,没人干扰,没事我就看书。

问: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您做美术编辑,实际上在上海期间您也相当于是美术编辑吧?答:我们那个《小说》半月刊很有意思,主要负责人是著名翻译家丽尼,还有一个包天笑的儿子包可华,还有我,三个人编《小说》半月刊,丽尼是安那琪主义者,他就负责几篇小说,其他不大管。我主要负责美术方面,同时也找点稿,写点稿。我和叶灵凤很熟,我一到上海他最早带着我,记得当时很久我都不会写文章,我就请教他。他带我坐上海的那种双层公车,老坐在高层最前面的位置,他给我讲整个上海,哪里咖啡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哪家饭店有什么特色,哪座桥是什么时代建筑的,南市跟租界有什么故事,如数家珍!我和叶灵凤就这么一个关系。后来我就问他,我说我不会写文章,只会画漫画。他说写文章很容易,你会说话你就会写文章,你说话技巧高,你的文章就会高,把说话再提炼一下就是文章,这使我开了窍。

问:刚才讲到邵洵美,他写字怎么样?答:非常好,写得一手非常清秀的小楷,很有功夫。他曾给我写过一幅扇面。用白话写,我记得开头大意是:“人生探索到深处细处,一粒谷子里可以窥见宇宙;热闹里有人生,静寂里也有人生……”可惜扇面丢失了。

问:因为抄家?答:不,还要早。凇沪抗战时就有一些东西毁了,还有在四川时,敌机狂轰滥炸,把我住过的房子都炸掉了。好几个劫过去,最后才遇到抄家。

问:抄家是把东西全都抄走了?答:全抄了,包括鲁迅《小说》半月刊里给我写的那张字和胡适之给我写的一首小诗,郁达夫给我的字、写的诗,还有胡适之的字,这四人的作品,一同裱起来的。

问:在上海时您和郁达夫有来往吗?答:有,因为邵洵美认得他呀!问:当时在上海可以说您是进入文艺圈的核心了?答:(笑)小孩嘛。当时并不感到珍惜。

问:但大家都很喜欢接纳您?答:当时因为年轻,不害怕跟一些老先生来往,学了不少东西。我当时一面是在市政府工作,一面跟文艺界朋友一起泡呗!那个时候漫画界的朋友有丁聪、胡考、华君武、黄尧、叶浅予、张光宇、鲁少飞等也常在一起。

问:丁聪是玩得最好的?答:丁聪是最早、最好的。

问:是您介绍他去《良友》杂志,您也到他父亲的学校去旁听?答:不是父亲,是“干爹”——刘海粟。不是旁听,是两个人去临摹石膏像。我时间短一些,他的时间长一些。我那时候没什么事,一早就从南市的公安局到这个学校,有时候回家晚了,我就住在丁聪家里。

问:说起画封面,您在上海也画过封面装饰画?答:对,我最近还出了三本书,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两本书法一本画,画的后面有我的七八幅30年代画的封面。前年我在上海图书馆看展览,他们告诉我藏书很多,找了两本《小说》半月刊合订本,里面有我作的封面,给我复印下来。

问:我看您的封面设计还是有上世纪初英国比亚兹莱的痕迹。您在中学时期就非常喜欢他的画?答:对。我是一直很喜欢。

问:他的画应该说是带一点颓废、一点感伤的味道。

答:他经常和王尔德在一起合作,后来分开了。

问:他给王尔德画过插图,王尔德的《莎乐美》就是他画的。

答:对。还是因为《莎乐美》他享有盛名。

问:王尔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代表着当时世纪末的那么一种情调。

答:对。他们那一批人是欧洲文艺转型期前期的一个流派。

问:您和傅雷、郑午昌都接触过。

答:对。在上海,我那时候年轻,郑午昌对我是非常好的,经常约出来聊天。他那时候刚写完《中国画学全史》,我看后有一些问题搞不懂就请教他。傅雷在20世纪30年代就相识,他是一位认真的人,做人做学问都十分严肃。为了黄宾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同我通过许多信。问:郑午昌画画怎么样?答:山水画画得很好。当时他办了一个中文正楷印刷厂,要不那样,他没办法生存。

问:有几本书都讲到,您当时也比较淘气,看展览经常把人家的东西拿走。当时是怎么想的呢?答:(笑)开玩笑啊。有这回事。自己高兴。

问:您拿走的是什么东西?答:事实上是吴祖光、丁聪他们在上海编那本《清明》杂志,当时在上海没有地方办公。通过小报界很活跃的一个朋友,他后来在《新观察》干了好几年,他认识那个“大舞台”的老板叫张善昆,也是上海大亨,可是没有杜月笙那么大。当时他出远门,编辑部借他那个客厅办公,里面摆了好多古董。是个夏天,有夏衍、我、丁聪,都在一起聊天。我看到一个铜佛像很好,就心生一计,把衣服一脱,挂在那个佛像头上,临走我把衣服一提溜,就把铜像一同夹着走了。到了车上,我拿出来给他们看。(笑)不是恒社,在恒社哪敢偷东西!问:据说过后张派手下人去问您,说那个东西看完没有?好像还有一次……答:这是另外一码事儿,在重庆不在上海。那是抗战以后,在上海,我和丁聪两个人,中午去看朝圣回来的文物展览,我看到有一幅埃及的明信片。那时很少看到埃及的东西,我很喜欢,看没有人我就把它放到皮包里了。后来人家在门口说:“黄秘书,对不起,我们还要展览,你喜欢那东西过几天再送到府上。”问:过几天送了吗?答:没有。我当时就还给人家了。丁聪脸都红了。(笑)问:他紧张?他还是很实在的一个人。

答:嗯!丁聪比我老实得多。

问:您和叶浅予是什么时期认识的?答:那时我十七八岁,还在香港,因为我比较喜欢比亚兹菜,按他的风格画了张魔鬼的黑白画,投稿到《上海漫画》。

后来那幅作品不但被《上海漫画》发表,叶浅予还亲笔给我回了信。当时的我也就十几岁,一个中学生与一位大画家!能接到叶浅予的信非常激动,那对我也是个鼓励。以后我来上海和叶浅予见了面,自然就成好朋友了。

问:在重庆你们也在一起吗?答:对。后来他到成都,跟张大干住了三个月,因为他和大干也是好朋友。那时他受了张大干的影响开始画国画。徐悲鸿先生很奇怪,大家都知道他是保守的学院派,可是他在战后北平办中央美术学院,却把叶浅予请来当国画系主任。他把庞薰琴请来教油画。他和庞薰琴风格完全不一样。所以说徐悲鸿对美术教育有他自己的见解。

问:叶浅予在西南的时候官方身份是什么?答:一直没有当过官。他最倒霉的是因为中美合作所需要对敌宣传而画抗日宣传画,投到敌占区。后来为这个,“四人帮”把他关起来坐牢。

问:据说是康生把他送进去的,解放前康生找他借过十几幅画,后来他找康生要,所以找了个借口把他送监狱。答:这个我没听说过。

问:实际上那个时候他是做抗日工作啊。

答:当然他是抗日的。

问:当时三厅很多人都搞过抗日宣传画,包括傅抱石、李可染等。据说李可染最怕叶浅予,是不是有当年的关系?答:哈哈。当时三厅的主任是郭沫若,他网罗了一大批文化人。当时外国来的到重庆都去看他。所有文化人都和他有关系。他养着他们,战时嘛,画家在三厅,有个职务,有口饭吃。问:给很多钱吗?答:也不是很多钱,但吃饭够啦,保证有口饭吃。当时这批画家在重庆有时也开展览会,当然张大千就不用说了,像叶浅予、张光宇在抗战快结束时他们办漫画展,用卖门票来接济生活。

问:多少钱一张?答:四五毛钱一张。

问:可以了。那要是去几千人就不得了。(笑)答:对。(笑)廖冰兄的《猫国春秋》、张光宇的《西游漫记》都很有名的。

问: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最著名的《沁园春·雪》就是经您手发表的?答:是我和吴祖光嘛!说明(即“编者按”)是我写的。

问:那个编者按在当时可是引起轩然大波的,在政治上是一个重要事件。您当时经手的时候,心里是怎么一个想法?答:毛主席的旧体诗,天分功力都很高深,这么大的一个诗人在延安,世人都不知道,自然应该给他发表了,当时是从艺术角度考虑的。毛泽东气魄大,蒋介石差远了,蒋介石是学曾国藩,字也学曾国藩。

问:您发这首词不是从政治角度?没考虑政治效果?答:也考虑了,当时国共合作,在文化上多了一个交流。也是出于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吧,帮助进步力量,因为明明蒋介石是靠不住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当时大家都去新华日报、办事处什么的,表演《兄妹开荒》什么的。

问:当时吴祖光是替郁风老师编《新民报》?答:当时《新民报》老板邓季惺的弟弟是管国民党的新闻检查的,是新闻检查局局长,老是盯着《新民报》,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特别是对副刊的编辑人选很挑剔。邓季惺选来选去最后落上我的名字,由郁风去编。因郁风休产假,这个工作由祖光一路编下去。

问:他是新闻检查局局长,对他姐姐的报纸为什么会这样?答:他也怕掉脑袋,要管得严,对上面要有交代啊。人家问谁编这个副刊,他可以说是财政部秘书。

问:您当时在政治上比较可靠。

答:至少他认为由我出面来编,就不那么紧张。

问:您当时在重庆交往的人还是挺多的吧?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经常去吗?答:对。我都是先去看沈尹默,从他后门一溜上去就是八路军办事处。当时除了和沈尹默、乔大壮、潘伯鹰、徐悲鸿、叶浅予这些文艺家往来之外,就和夏衍、阳翰笙、乔冠华、徐迟、冯亦代等人在一起,这些老朋友都扎堆。

问:还有吴祖光。但后来为这个倒了大霉。您也算是这“二流堂”冤案的一个重要成员吧?答:对。后来都算平反了。

问:在重庆的时候您在政府部门工作,是政府的要员。您在“二流堂”里以什么身份出现呢?答:我是经常去的。我一个人生活,工余可以有我的朋友圈子。冯亦代也算是政府要员吧,他是中央印刷厂的厂长,印钞票的!问:您在政府工作,吴铁城不过问您和什么人来往?答:我只要伺候好了他,剩下的时间是我个人的,他不管。第一届漫画展览,我拉他去参观,他还以为黄尧就是我!订了好几张画。

问:是好心,替您捧场!可是搞错了。

答:吴铁城这个人很厚道,热心。他是蒋介石的侍卫长,立了大功,张学良挂国民党旗,是他的功劳。他在日本留学,和张群都是政学系,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蒋介石要用他,因为他能干,有实力,所以受重用。

同类推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本书探讨了生活美学,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莫奈艺术书简

    莫奈艺术书简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热门推荐
  • 漫威之挣扎

    漫威之挣扎

    穿越在漫威世界,成为蜘蛛侠的表哥,看着表弟大显神威,身为表哥的严宇表示忍不住了,我可是无敌的男人啊!
  • 怪之分云

    怪之分云

    第一条:中短篇续作,暂无简介,还请期待............ps:拍砖与点赞挂钩,最终解释权还得归本人所有,如有冒犯之处,以第一条为准
  • 最强光环系统

    最强光环系统

    “林睿,你拿到了奥斯卡影帝,世界拳王金腰带,还刷新了世界百米短跑记录,请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明年我打算帮国足拿个世界杯冠军。”得到光环系统,这是逆袭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节奏。只是系统发布的任务也未免太不靠谱了吧,“帮男篮击败梦之队”,“帮国足拿到世界杯冠军”……“什么?系统商城里有磐石光环、速度光环、耐力光环、活力光环可以提高队友实力,那还等什么,我带群小学生都能拿到冠军。”
  • 宫斗之芳华绝代

    宫斗之芳华绝代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莫小馨穿越到了架空的王朝——郎熙王朝,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苏芷馨的身上,又莫名其妙的要进宫选秀。算啦,这条命本来就是捡的,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的在后宫升级,朝着灿烂生活奋斗吧!
  • 月默

    月默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他们的故事也从此处开始.......——你教我日语吧。[我从未告诉他,其实我会日语。]——你喜欢我?用什么证明?[我从未告诉他,其实我也喜欢你。]——知道吗?我和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恋人![我从未告诉他,其实多年后的我依旧想念着他。]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上海影艺圈女明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阮玲玉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之子于归,与子同袍

    之子于归,与子同袍

    桑榆因一场车祸被碎裂的玉镯带到千年前的东辰国,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而她苦逼的发现她竟然穿成了个不受宠的妃子,很想仰天怒吼有木有,皇后贵妃不把她放在眼里,为了让她当炮灰又来拉拢她,药店碧莲行不行!她没招谁惹谁,偏偏谁都不肯让她过自己的小日子,于是桑榆怒了,不能怂!手握开挂灵器,养颜美容解百毒,皇帝厚颜不耻非要宠的她无法无天,没办法只能无奈接受。但是你们这些女人啊喂,今天一碗断肠草,明天一瓶红颜醉是要怎样,不知道毒药姐姐都当糖粒子吃吗,老虎不发猫你还当我病危了,斗妖后,灭奸妃,看老娘怎样亮瞎你们这群智障的眼!
  • 商周风云录

    商周风云录

    商朝末年,执掌天地的两位圣君,阳仪、阴仪,转世轮回为昔日大荒东夷九族后氏一脉的少年英雄后非和西岐圣主武王姬发的兄长伯邑考。十八年后两位正神的元神苏醒,恰逢商纣帝辛受千年九尾狐迷惑逆反人伦残暴苍生。两仪圣君辗转九州布道天下,神兵仙器玄妙绝伦,经过多番磨难与战火的洗涤,敖然而立于天地人三界,成为神、人、魔、妖、兽五族无可厚非得修真首领,四象八神诸多修真高手,纷纷拜服之后与其成为挚友协助武王姬发征讨朝歌,大商天下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虽有闻仲武庚等能臣良将,但天意使然,大周当兴。——本书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意欲封神试比高,值得期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