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5300000008

第8章 励志(5)

“冥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深厚宽广。说人若没有这种很深厚的志向,就很难一下子洞悉很多东西,无论是书本,还是现实,那就需要自己能够修己树立原则,能够睿智看懂时世。我在读博士时,田余庆先生曾问什么是大学?胡适曾引宋人的话来比喻,说大学是“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头陀”是古代的和尚,“带发头陀寺”说的是大学就像寺庙一样,做学生是要修行的。“无官御史台”,是讲在大学里读书,要有关注现实、关注古往今来成败得失的意识。身体在学校,眼睛却要望向整个社会,关注整个社会。这是一种独立的精神,也是一种自主的人格。御史在中国古代是管弹劾官员的,他不是官员,但是他要做“御史台”,要有批评精神。他要想批评别人,或者批评那些丑恶、丑陋的现象,就需要对古往今来的很多东西都了解,而且还要树立正直的人格。

惛惛,是说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经历一番头昏脑胀的时候,比如写文章,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这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时;读书,读着读着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就要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就会过去了,要“衣带渐宽终不悔”。儒家讲人的修养,一个是修养自己的内心,一个是修养自己的德行。这个“德行”是可以从外在来约束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高手,他们起初都是被人欺辱,生活得却很有骨气,突然有一次被打到悬崖底下了,于是苦练,最后成就了绝世神功。我们读书做事亦是如此,一定要经过“面壁”,要“面壁十年图破壁”。一个人在读书期间,若能坚持一年、坚持两年认真读书的话,就会超过其他人很远。努力了,成功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原先读的书、写的文章、说的话、做的事,会真正觉得自己有了进步。“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说的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性恶”论、“礼法”说,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弟子。

诸葛亮曾很郑重地给他外甥写了一封信,告诫他怎么勉行: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诫外甥书》)

志存高远,就是为人做事立意要高。写文章的立意要高,做人的立意也要高,应该让众人对他有不凡的评价,认为其做事做人与众不同,或者是不同流俗。而要志存高远,诸葛亮强调了几个方面:

第一,“慕先贤”,要向贤人学习。中国古代的皇宫里面挂着很多前代的高人、圣王、贤臣画像,就是要树立向圣贤学习之意。

第二,“绝情欲”,这一点青年人要特别注意。有的人在中学就开始谈恋爱,年轻人的骨骼都没长成,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约束不了自己,还能对另一个人负责吗?年轻人不要轻易地找个男女朋友,而把父母、学习、事业、天下都忘记,读书期间一事无成,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轻忽了。还有的年轻人没事就在网上下载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这些都非常影响自己的学业,也影响自己的身体。所以,“绝情欲”就是不要整天想这些事情,孔子讲年轻的时候要“戒之在色”,从养生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弃凝滞”,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人做事不要黏黏糊糊的,要干练利索。我们知道写诗歌、写文章就最怕凝滞,如果诗歌、文章写得黏糊的话,读起来很不流畅,也没什么意思。做事也是如此,不能黏黏糊糊的,一个事情今天完不成,明天也不行,后天还不行,没有一个痛快话。做人“凝滞”,即是没有原则,所有人都觉得他不错,是老好人。孔子就说这种人不好,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才可以。能成功、成事业的人夸奖他,说明他具有成功的素质;不能成功、无所事事的人整天夸奖他,又说明了什么呢?做人做事都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想法,利利索索。

第四,“忍屈伸”,大丈夫能屈能伸,人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但是年轻人在发展的时候,不要过分地想到委曲,不要去计较私利,不能整日里算计着一件事做或是不做能有什么好处。有时和他人之间有了意见冲突,也不要放在心上化不开,因为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一个人不可能让天下人都说自己好,也不能强迫自己去讨好天下人或和天下人都处好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类人能够相处好,这是能力;但志趣不同,还是远离一些更好。如果一个人有远大目标的话,身边的很多人是朋友,是帮手,而不是过客。

第五,“去细碎”,对琐事上的问题上糊涂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第六,“广咨问”,有问题时,一是要向众人咨询,二是自己也要多思考、多疑问,找出解决的办法来。从读书的角度来看,往往就是最留心的人,方能迅速提高学问。有个同学跟我说:他请老师开个计划阅读的书目,但老师没有开。实际上,跟随一个老师读书,不需要开什么书目,而是要在应留心处学到真本领。比如,老师的文章要拿来看,从而了解老师做学问的路数;其次,老师著作中经常引用的文献资料,也要拿来看一看,最常引用的要统计一下。把自己导师的文章、演讲,把自己认可或者推崇的学者,常引用的文献资料,都找出来看,半年以后学术的路数就清楚了,很容易走上正道,把真正的学问学到家。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知识就在身边,不是说只有读书才能学到知识。人与人之间辩论,对方的任何意见,都要听一听,听听在那些话里面有没有自己不知道的新东西。和人谈论,不能总是抱有逆反心理,不听对方意见,偏要争论;也不能总是唯唯诺诺,认为对方说的总有道理,一定要自己想想。读书最忌讳偏听偏信的态度。对错是非,一定要有分辨、思考的能力。借用鲁迅的话来讲,就是剜坏苹果,坏的地方就剜掉,好的地方保留。待人也应如此。日常生活中评价一个人,优点就是优点,缺点就是缺点,评价要客观。批评或者夸赞一个人的时候,要考虑到优缺两个方面,同时还要作为自己的鉴照。

第七,“除嫌吝”,“吝”是吝啬,“嫌”是夸耀。现在讲消费拉动供给、拉动内需,大家一听就明白。实际上做人也是如此,不要吝啬感情,对别人多关爱一些,多夸奖一句,是一种德行。佛教讲这是一种施舍,最终是会有果报的。“嫌”还指做人做事一定要有避嫌的心理。不好的方面,可做可不做的就不要去做;好的方面,可做可不做的一定要去做。俗语说“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避嫌疑就是立身要内敛,尽量不在河边走。人言可畏,“人心险如山川”,(《庄子·列御寇》)我们相信人心都是好的,但瓜田李下的误解与流言难免会有,因此“除嫌吝”这方面要极注意。

以上各点若都能做到,即使仍有不足,也不会损伤人的美德,也不会影响高尚的趣味。这样的人,不会有走投无路的忧患。“不济”就是渡河而迷津无舟,陷于绝地。但如果一个人若志向不能坚强,缺乏慷慨的志趣,整天忙于尘俗之事,纠缠于一己之狭隘私情,总免不了沦入平庸和次等的层面。日常生活里,人都难免交际应酬,但是不能日日沉迷沉醉,互相聊些不入流的闲言碎语,光阴虚掷,碌碌无为。只是把时间用到这些交际应酬的琐事上,不去想事业的问题,就是“滞于俗”。“束于情”则是束缚于一己私爱,同样没有益处。

真正的豪杰志士,感情是开朗的,心中充满大爱,对周围的人、对天下都充满关爱之心。做大事的人,最不能因一己之情而忘记整个天下,不然就很容易归于平庸。所以,要想让自己志向真的实现,就要明确自己一生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时期的目标是什么,还要时刻告诫自己、警醒自己,要踏踏实实,珍惜时间地去实践。

§§§第三节自新

自新,就是每日都使自己更进步。《大学》里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若能把每日都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每日都更新自己,一日一日终能达到一个全新的自我,拥有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日进步一点点,日新月异,最后拥有无量的前程。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每次进步,周围的朋友都会发生改换,做的事业也会更有发展。

社会是金字塔形的结构,最成功的人是在塔尖,每个人都是从底层起步,越是向上走、向高处走,随着自己的进步,所接触的人的素养、他们做事的境界就会越高。儒家学说就要求每个人不断修养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以求最后达到一个止于至善的境地。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如果不断修养自己的德行,成圣成贤是可以企及的。佛教也讲“佛乃众生,众生乃佛”,在众生之中,人的德行、修养、心性达到了一定境界,就可以成佛。圣贤和佛都不是高高耸立的雕像,而全在人自身的心性修为。事不可易成,名不可易得,福不可易享,世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业,也没有什么唾手可得的功名,更没有不期而至的幸福。事业、功名、幸福的取得,都要用自新来约束自己,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

一、新身

新身,是自新的起点,意义在于告别旧我,努力改过。什么是“过”?《论语·卫灵公》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失不是“过”,有过失不努力改正才是“过”。孩童学习走路,总是不断地摔倒,再不断地起来,最后才能健步如飞。

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更多是平庸的人。但人要勇于发现和改掉自己的错误。一个人不能没有任何缺点,也不能没有任何优点,世上没有绝对平庸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我们要清楚自身的优缺之处:是拖拉还是干练?是糊涂还是聪明?是浮躁还是沉稳?是懒散还是勤奋?想明白了,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事业,确定一生的基本格局。

所以,要不断地反思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要把阻碍自己发展的行为、品德、习惯、传统都改掉,保留那些好的方面。人不能成为完人,但要知道扬长避短,不能像《论语·子张》里讲的“小人之过也必文”,去掩饰自己的过失和短处。喜欢文过饰非,蒙蔽观察自己短处的双眼,其实这是格局非常小的人。相反地,正确对待过失,则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君子和小人,一个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成就大事业、大功业的人;一个是斤斤计较,执迷于尘俗的人。中国文化中对待过失的态度向来明白,“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氏传·宣公二年》)。新身就是要告诫自己,犯了过失没有关系,只要改正了,人生就是新的一页,我们每天都在超越过去,每天都在迎来一个崭新的自己。

儒家如此讲,佛教也如此讲。《坛经》中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改正过失,在佛家看来能生“智慧”。这个“智”和“慧”是佛教言语,所谓的“智”,就是在尘俗之中能应对自如;所谓的“慧”,就是在心灵中能洞悉宇宙。在改正过失中,一方面,增长己“智”,使自己做事更加的聪明、干练;另一方面,也要增长己“慧”,使自己的内心更加纯净,更加的安详平和。

现实中,有时我们会多“智”少“慧”,聪明有余,待人接物上的聪明伶俐,堪比王熙凤,却少见他的“慧识”。王熙凤就是有“智”无“慧”,不懂《周易·丰卦》“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把聪明用到了极致,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没落凄惨地收场。所以说,“慧”不可少,在小事上好像很不聪明、不干练,内心里面却非常纯净、开朗。人犯过失之后心里容易忐忑不安,而改正之后就坦荡起来、开朗起来,这就是“智慧”生出了。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前蜀·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为人最怕就是文过饰非。殷纣王力大无比,聪明无比,最后为什么亡国?一是过于自信,觉得大家都不如他聪明;二是“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韩非子·难言》)。把提意见的人一个个说得无话可说,把自己的过错阐释得完美无缺。不懂得反思,不懂得修正行为,再伟大的人也会毁于一旦。

儒家经常讲“勇”,很多时候不是指与人斗狠,不是指战阵的冲杀。更多的是勇敢面对自我,敢于面对自身错误、不足,而勇于去剖析、解决,然后坚守于道。用这种“勇”的精神来直面自己,这是我们讲的新身。

《格言联璧·存养》里有一番话,可以见出自新的艰难: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惰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尖刻当矫之以浑厚。

同类推荐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热门推荐
  • 彼岸倾城,一世繁华

    彼岸倾城,一世繁华

    【简介实在无能!!!】你们还是来正文看吧!
  • 修仙的蓝羽

    修仙的蓝羽

    啥!炼气四层的师叔祖?怎么可能啊,走带我去看看,什么,就是那个拉着一头牛说是自己宠物的那个人,苍天啊,这都什么事啊!妖族居然退走了?是的,师父我已经被系统选成管理者了。师父,你放心我会带领天剑门重新创建新的辉煌。遥远的神界还在大战,仙界通道还没修复,下界的人族是否还能化凡入仙?什么这是宇宙系统?居然可以用积分兑换所有凡界的物品。啥!去仙界了还能用这系统?
  • 海贼女帝

    海贼女帝

    故事发生在一片虚构的大陆,世界分为克拉玛大陆以及四大海域,还有一片与世隔绝未知的大陆。念是人体身体能量的具现,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使自己的身体能量具现化,这就是念能力,随着念能力的泛滥,生命能量的外泄,一种神秘的生命正悄然诞生,这是种与人类和其他物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并由此导致了多年以后世界陷入了一场浩劫—念虫之祸。作品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克拉玛大陆和四大海域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权力斗争、厮杀、游历冒险和念能力抗衡的故事,电话石,指南针鸟,念气,飞艇,海上铁轨,赏金犯,海贼,革命军,除念师,灭却师等等不一样的动漫新元素带领你们走进奇妙的架空世界。本书采用POV手法叙述,即多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全书由事件推动情节的发展。本书虽然是奇幻小说,但着重点在各OVA主角人性的描写,以及各事件的种种矛盾冲突。
  • 魔喚世界

    魔喚世界

    千年文明,毁于一夕,在遥远的外空银河孕育着无数行星,如二级行星,牧韵星,三级行星,荒兽星域,四级行星,罪恶之星,等等等等。然而有一天掌控着银河系最大行星,潘多拉星的星主,突然发现一颗二级行星苍睌行星战力暴涨,已经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潘多拉星主发起了和苍睌的战争。
  • 还未来得及

    还未来得及

    有些时候,写书,不如说是写人。这就好比一个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 不朽怒仙

    不朽怒仙

    少年叶洛异世重生,得夏仙域四大真仙之一酒仙传承,逆天出世,一路拳打百界天骄,脚踢八荒世族,成为一踏仙域动荡,一怒万族臣服的不朽存在!
  • 漂泊者游记

    漂泊者游记

    道路,究竟是怎样的东西?人只需要在道路上前进就可以了吗?或许,在某个世界,某个时代,某个地点,会有这样的人。比起任何人都要平凡,比起任何人都要普通,也跟任何人一样,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时候,会迷茫,会痛苦,会绝望。会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方向,也会跟任何人一样,听到梦想的激流在心中奔腾的声响而重新勇往直前,直到道路的尽头。只不过,他们比起任何人都要坚持梦想,比起任何人都要坚信希望,比起任何人都要向往远方。渺小的人类的意义就在于此,道路的意义就在于此,他们相信着。因此,就算会受伤,就算会恐惧,就算会绝望,他们也绝对要坚守自己的梦想。生命不息,前进不止。路的尽头不一定是终点,但一定有未来。
  • 我的单纯女友

    我的单纯女友

    简单,不简单。平凡,不平凡。一个简单的故事里充斥着不平凡的人。
  • 我的表妹在日本

    我的表妹在日本

    我受人之托到日本照顾我所谓的“表妹”两人之间将会发生什么矛与盾呢?敬请期待
  • 仙皇变

    仙皇变

    秦始皇之墓,自古以来就为天下一大未解之谜,传言,其中隐藏着无数的财富和机遇。当世五大古武宗师为求突破,携手共探始皇古墓,寻找长生不老丹。叶玄在始皇古墓中碰触到了一个流转着九彩光芒的始皇雕刻,意外的穿越了!始皇古墓、仙道世界,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仙路漫漫,岁月如刀,长生难求!即便是风华绝代!即便是无敌于世!终究也逃脱不了岁月的流逝!敢问一声,仙是否能天地灭而我不灭?敢问一声,魔是否能日月朽而我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