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4900000008

第8章 宫廷收藏篇(7)

14.历尽劫难的《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最终夺取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开始认识到到书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决心编一部大而全的书。他在心中暗自描绘着这本书的样子: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很快他下令征集全国各种优秀人才,由学术大师姚广孝担纲,聚集了全国名儒、名士、名医、名僧等2169人,共同承担起修纂的艰巨任务。

在明成祖的大力督促下,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到1407年编修工程宣告完成。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有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戏剧、小说、技艺等多项内容。明成祖十分满意,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受到了后世皇帝的极力推崇。

100多年后的嘉靖皇帝对这部皇家典籍十分钟爱。一天夜里,宫中突然着了大火,得知消息的嘉靖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永乐大典》,一夜之间连颁三道圣旨抢救这部宝书。经过这场劫难以后,嘉靖皇帝为了预防万一,特意命令180个人照原本重录,每人每天抄3页,到隆庆时才抄写完毕。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模一样。从那以后,《永乐大典》就深藏内府,很少有人能见到。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永乐正本也不知散落到何处,就连嘉靖重录本也不见了踪影。

这部皇家典籍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清代皇帝一直在寻找着。

清康熙年间的一天,徐乾学、高士奇等朝廷官员在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意外发现了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皇上搜寻已久的珍贵典籍竟然奇迹般地现身了!但此时《永乐大典》已经缺少了1000多册。

由于保护不当,《永乐大典》的册数在一天天减少。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的一天下午,《四库全书》的修撰官黄寿龄和携着包袱的仆人出了宫门,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们拐到米市胡同时,黄寿龄突然感到腹痛难忍,仆人只好放下包袱,搀扶着他走向胡同的一个角落。几分钟后,等他们再次返回到原地时,竟然发现包袱不见了!黄寿龄顿时吓得目瞪口呆,差点儿昏倒在地。他心里明白,包袱里包的是6册《永乐大典》,如果弄丢了可是要坐牢的。作为《四库全书》的修撰官,黄寿龄每天的任务是校阅《永乐大典》,但这天等到收工时还有一部分没有校完,只好将6册《永乐大典》用包袱裹着偷偷带出宫外,准备在家里继续校,没成想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眨眼失踪了。出了这么大的事,黄寿龄哪敢欺瞒,经过层层禀报传到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皇帝非常震怒,下令立即在城内大规模搜捕盗贼。由于官府搜缉很紧,《永乐大典》又属于宫内之物,书店和纸铺都不敢收购,偷盗者也无法脱手。一个月以后,这6册大典在御河桥边被人拾到。黄寿龄总算免去部分罪责,却也受到罚俸3年的处分。

到了光绪元年,《永乐大典》已剩下不到5000册了,光绪二十年后,宫内只存800册了。短短20年时间,《永乐大典》加起来还不到原书的8%,已有92%的《永乐大典》散失了!这1万多册《永乐大典》是怎么遗失的呢?这里面的幕后黑手又是谁呢?

原来自从《四库全书》修撰完之后,一些朝廷官员不再重视《永乐大典》了,甚至将其束之高阁,监管制度也不严,于是官员们就开始趁机偷窃。可是每本《永乐大典》相当于现在普通书籍的两倍大小,要把它弄出宫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那些翰林院的官员们自有花招——冬天的时候,他们在早上进翰林院时随身带一件棉袍,打成个包袱(大概能装两本《永乐大典》),大摇大摆地从看守面前走过。等到夜色降临的时候,他们就将两本《永乐大典》偷偷放进包袱里,把原本包在包袱里的棉袍穿在身上。看守人员见到早上带包袱而来,晚上带包袱而去,也觉得一切正常,从不盘查什么。据说光绪年间的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偷走100多本《永乐大典》,直到他死后,这些书才被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古董商。就这样,《永乐大典》被朝廷的一些蛀虫一点点地蚕食掉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坐落在东交民巷的翰林院,已被沦为战场。许多价值连城的皇家古籍都侵略者们付之一炬,《永乐大典》也难逃劫难,在大肆劫掠之后,所剩无几,仅存的几百册也被八国联军运到很多国家。

等到清末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时,翰林院存世的《永乐大典》只有64册。1912年鲁迅先生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时,经过多方交涉,终于将翰林院60册《永乐大典》入藏。此后,又有近百册《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重金购买、无偿赠送等方式,从国内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的手中集中到国家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环境中,周总理亲自批专款,用重金从香港购回了著名藏书家陈清华手中的4册《永乐大典》。这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地的不断发现,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永乐大典》已达到221册,实际收藏有161册(其中60册在古物南运时存在美国,后被运到台湾)。昔日皇家典藏,今朝国之瑰宝,这161册《永乐大典》已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原来1万多册的《永乐大典》如今只剩下400册左右,珍贵的《永乐大典》的残本散落在世界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地方,无言地诉说着自己历尽劫难的坎坷命运。

《永乐大典》戏文惊现英伦

1920年,著名收藏家叶恭绰旅居英国伦敦的时候,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古玩铺,见到了《永乐大典》中《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立错身》戏文3种,觉得很珍贵就买了下来。它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也是中国戏剧史重要文献之一。1931年4月,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出版,叶恭绰欣然题记:“余于民国九年游欧时,一日,在闲游,入一小古玩肆,惊见此册。又‘职’字一册,遂购以归。此标戏文二十七,足征前后所辑戏文尚多,惜均已佚,此仅存本,诚考吾国戏剧者之瓖宝也。”可惜的是,抗战胜利后原卷已经散佚,钱南扬根据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的刊本校注,由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出版。

15.俄国大帝和女皇的收藏

俄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功绩卓著的彼得一世大帝,是俄国最早的收藏家之一。他收集了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像武器、乐器、绘画用具、书籍甚至牙齿等。沙皇时代的宫殿,早期是在克里姆林宫,那里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18世纪下半期,彼得大帝迁都到圣彼得堡以后,建成了俄国的皇宫——冬宫,由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而成,是18世纪中期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冬宫的四围圆柱耸立,房顶上有100多个雕像和大花瓶。大殿、小厅个个金碧辉煌,富丽典雅。宫殿长约200米,宽约160米,高22米,共有1000多个房间,1886扇门,117层楼梯。其中每个圆柱都是用孔雀石做成的大厅,一共用了2吨多孔雀石,用了红木、紫檀、乌木等多种贵重的木材图案来镶木地板。此外,大小金銮殿里的壁画、油画、银制吊灯、御座更加精妙绝伦。

在这个象征沙皇权力和威严的皇宫里面,收藏了数不尽的珍宝和艺术品。在他居住的冬宫内,彼得大帝修建了一处神秘的建筑物,他将所有搜罗到的珠宝都藏在了里面,人们称之为“钻石库”,象征他的统治能够绵延流长,就像钻石那样坚固恒久。18世纪初,彼得大帝颁布了一项专门用来保护珍宝的命令,要求国内的公民不许任意变卖家里的珍贵珠宝、首饰,而且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钻石、珠宝须由皇家来收购。另外,彼得大帝还在全世界范围里搜寻钻石、珠宝,很多小国在得知他的这个爱好之后,都把国家最好的珠宝进献给他,希望以此可以得到他的庇护。于是,国内外的高级珠宝,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皇宫里的“钻石库”。

在彼得大帝之后,对收藏最执著的皇帝应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个女皇很像中国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她也是在丈夫神秘死亡以后登上了皇位。在她当政30多年的时间内,国家扩张了疆界,获取了黑海的航海权,巩固了封建的统治,被历史上称之为“能干的女皇”。冬宫原来是她私人的博物馆,在里面她又建造了“奇珍楼”,还专门从德国购得了225幅名画藏在了楼里,被人称为“艾米尔塔什”(法语的意思是“隐宫”)。后来由于藏品不断增多,1764—1789年,她又命人建了小埃尔米达日、大埃尔米达日。埃尔米达日是整个圣彼得堡最有特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式建筑物,它的华丽程度以及完整性都让人赞叹不已。墙的表面是白色、绿色相间组合,外观华丽,非常生动。窗上的饰框和浮雕装饰都给人以力量感,圆柱也有规律地排列着。最开始,埃尔米达日里所有的珍宝只是供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人欣赏,她开玩笑说只有她还有宫中的老鼠才有权观赏这些珍品,后来才让身边的大臣、少数艺术家前去参观。另外,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中国文物有着特殊爱好,宫内有一个中国展厅,整个大厅的顶是天蓝色的,四周的壁画全都是中国画。此外,还有中国式的亭台楼阁及各种人物,都充满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味。

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女人都酷爱钻石,那么最爱钻石的女人就一定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对钻石的痴迷程度几近疯狂,每天在召见群臣的时候,自己都佩戴着耀眼的钻饰。曾经有一个皇宫士兵壮着胆子夸女皇的钻饰非常漂亮,竟然马上被升官至侍卫总管。因此,大小官员也就都将进献钻石给女王当成是最直接的升官途径。有一次,女皇过生日时,在收到的几万件生日礼物中有超过一半的礼物竟都是钻石。女皇的钻石平时不仅被镶成首饰,就连她日常用的东西都要给镶满了钻石。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手里的一本17世纪的《圣经》,在其银制的封面上就镶嵌了3000多颗钻石。

经过几代皇室的搜罗,俄国的钻石库成为钻石的藏龙卧虎之处,其中世界前10位的大钻石就有3颗在这里。最出名的一颗——“奥尔洛夫”钻石,是目前世界的第三大钻石,重达189.6克拉。约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矿中发现一颗重约309克拉的钻石原石,根据当时印度王的旨意,一个钻石的加工专家想要将它加工成玫瑰花的模样,可是却没有如愿,反而让重量损失了不少(仅磨出了189.62克拉)。这颗美妙绝伦的钻石,后来成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婆罗门神像的眼珠。1739年,印度被波斯国王攻下之后,这颗钻石又被镶嵌在了波斯国王宝座之上。后来,这颗钻石被偷走,落在一个亚美尼亚人的手中。1767年,他将钻石存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银行。1772年,钻石被转手卖给俄国的御前珠宝匠——伊万,1773年,伊万又以40万卢布的价格将它卖给奥尔洛夫伯爵。还是那一年,奥尔洛夫伯爵将钻石取名为“奥尔洛夫”,并将它献给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生日的礼物。之后,“奥尔洛夫”被镶进一只雕花的纯银座里,嵌在了俄罗斯权杖的顶部。有着重重经历的钻饰让权杖的威严更加令人震慑,“奥尔洛夫”一跃升起,成为了俄国钻石库中最耀眼的一颗璀璨之星。

钻石库里的皇家珍宝已经成为俄罗斯这个国家财富的象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为了避免遭受战争的劫难,沙皇马上下令将这些珍宝从冬宫转移至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但是,由于在转移的路上走露了消息,土匪抢劫了很大一部分珠宝。据说,当时有大约75%的零散钻石、宝石流入了民间,俄国的皇宫从此也失去了钻石的光芒。

剩下的钻石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中被埋藏了8年。1922年,苏联国家委员会对这些珍宝做了仔细鉴定,决定珍宝由国家珍宝馆保存。现在是由俄罗斯的国家珍贵宝石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虽然不少珍宝已经遗失了,但是钻石库里还存有25000多克拉的钻石、1700克拉的大粒蓝宝石、2600克拉的小粒蓝宝石、2600克拉的红宝石,还有很多又大又圆的精美优质珍珠,好像还在向世人炫耀着钻石王朝曾经的无可匹敌的辉煌璀璨。

皇家私藏的归宿

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苏联成立了国立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它跟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是这个博物馆的一部分,在冬宫明亮的展厅里,一共有各种文物200多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大量油画及雕刻。在这里有1.2万个雕塑、1.5万幅画作、60多万幅的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的硬币、证章,22.4万件的古代家具、金银制品、宝石、瓷器、象牙工艺品,等等。这些工艺品分别被陈列于300多个展厅。冬宫的藏品极其丰富,因此,参观者若是想要走遍所有的全部展厅,可能是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人家》探秘47户上海人家的居家生活,从中透露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上海外国人家》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上海特色餐厅》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方向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热门推荐
  • 超越进化

    超越进化

    未来,白河的身体,由无数原子核大小的机器‘神核’组成,当无数比纳米机器还要细小的‘神核’扩散至所有次元宇宙时,他便可超越生物进化极限,成为无所不能的神。
  • 蜜宠不乖:总裁情难自控

    蜜宠不乖:总裁情难自控

    她被好友引入圈套,从此陷入无尽深渊……她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他却误以为那是对手设置的陷阱。他说:只要你老实的待在我身边,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什么?老实的待在你身边做你的玩具?那是她花一样年纪的女孩该做的事吗?一个强势霸道,一个冰雪如狐……在一场场权利和阴谋的斗争下,两颗心不期然越走越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志人物传之四脉相生

    妖志人物传之四脉相生

    妖志:妖界历史的人类译本,包括人物传和历史传。人物传:主要介绍妖界历代帝王的成就;历史影响较大的人物独传;具有高度升华之思想的人物;为一方乡土所传颂的英雄传说等晚辈不才。妖界乃系我心中的一个角落,曾经辽远的壮志;狂放的狼子野心;情感的交叉点都汇集到了这片四方神州之上,有欺骗,有真实,有好人,却很难说有真正的坏人。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出生到五岁,她与老奶奶相依为命。五岁到七岁,她在孤儿院尝到人情冷暖。七岁到十七岁,遇到他,他给了她,十年盛宠。十七岁,阴差阳错,她失去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十八岁,带着伤痛与纠结,她离开了刚刚相认的父母,也离开了他。二十三岁,她以慕家大小姐的身份回归,身边还带着一个可爱的宝贝。兜兜转转,时过境迁,他一直记得当年的承诺。他的手,从来只为她画新衣,就如他的爱,从来只有她一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新衣在此,故人久侯。不管你是苏小幺,还是慕瑰宝!来吧!我的爱人!
  • 妃常嚣张:废材狂妃要逆天

    妃常嚣张:废材狂妃要逆天

    昔日逆天天才一朝穿越成绝世废材?“我就呵呵了!”幽然勾起嘲讽一笑,纯良而无害的耸耸肩,“怪我咯!”前世她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去,今生且看她强势归来。“我命由我不由天!”她的脸上高高挂起不可一世的笑容,不负此生,是她对自己的约定。她一步步踏上王者的宝座,身后彼岸花尽数开放,朵朵妖冶的红。那日,她一袭红衣,亮瞎了无数人的24K钛合金狗眼。且看她今生虐暴极品渣男,废无敌贱女,驭上古神兽,身怀绝世异宝,天下坐拥我有。却不想,路遇邪魅多金又傲娇的王爷,从此陷入了漫漫追妻路,一发不可收拾。某男咬牙道:“幽然,听别人说,你嫌弃我器短活还不好使?是我没满足你吗?”“小的不敢!”某女顶锅盖逃跑……
  • 强制君受—本将为攻

    强制君受—本将为攻

    他是皇子,注定了叱咤的一生,他是将军之子,注定了一生是他的守候者。一朝登位,为保王位,他贬他至万里之外,十年后当他强势归来,眼中的憧憬早被战场磨作了占有……他是君王,而他为将。后续小CP墨临——墨煜的后续文——《强制君受之帝殇》现已开坑~求支持求喜欢~么么哒么么哒~
  • 圣斗士之天马座传说
  • 倾城萱王妃

    倾城萱王妃

    跨国公司美女总监,为情自杀未遂穿越到古代,却成为萱王爷的弃妇。受伤太深的萱王妃,面对温柔的萱王爷,深情的“美女姐姐”以及冷酷固执的神医,又该如何选择呢?又或者说,这都不是她真正的姻缘?QQ群:25681991
  • 全职圣骑士

    全职圣骑士

    郭子明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勇者史诗》刚刚发布的那一天。有着未来十年游戏经验,熟知所有游戏版本和无数技巧的他,终将踏着圣光的烈焰,再一次站在顶峰。而且这一次,再没有人能将他击败。那些伤害过他的人……那些背叛过他的人……“圣光点燃了我的战锤,而你们,将在圣光烈焰中化为灰烬!”
  • 武极盛世

    武极盛世

    无尽大陆,无尽之海。既是无尽之名,却总有着土地在莫名的消失。仅仅十几年,武者层出不穷,秘境随处可见。武极盛世的到来,是人为?还是天选。少年带仇踏入修炼,一步步揭开可怕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