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稿演讲虽说并不容易,但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要想做一场好的脱稿演讲,就一定要知晓脱稿演讲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比如说演讲者要对听众进行定位,了解听众的喜好、兴趣所在,要懂得如何能和听众迅速地拉近距离;演讲者要根据演讲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从而减少听众的理解难度;演讲者要知道如何在开场的时候震撼全场,如何将演讲推向高潮,如何让结尾引人深思、余韵犹存。还有,演讲者要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以最好的心态进行演讲。脱稿演讲中许多技巧与原则方面的问题,将在本部分一一介绍。明白了这些,才能做一个优秀的脱稿演讲者。
§§§第一章听众定位不能少
笔写的东西不是为了演讲之用。它们的形式是文学的,它们生硬、无弹性,无法让自己借由唇舌而作愉快、有效的传达。如果演讲的目的只在欢娱听众,不在说教,便要把它们变得柔软、口语起来。否则,它们会烦死一屋子的人,而不是欢娱他们。
——马克·吐温
一、你在对谁讲话——宋美龄的美国之行
1943年,宋美龄作为中华民国的特使出访美国,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游说美国对中国增加援助,并且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时任“第一夫人”的宋美龄于2月1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今天我们可以在网上搜到许多关于这次演讲和对于宋美龄出访美国的溢美之词,这位从美国知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毕业的“第一夫人”,用地道的美国南方口音进行了演讲,这是美国国会接待的第二位女性演讲者。[1]
[1]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a),她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访问美国国会,并进行演讲。
蒋夫人的开场白如下:
Mr.President,Members of the Senate of the United States,Iadies and gentIemen,am overwheImed by the warmth and spontaneity of the weIcome of the American peopIe,of whom you are the representatives.I did not know that I was to speak to you today at the Senate except to say,'How do you do?I am so very gIad to see you,'and to bring the greetings to my peopIe to the peopIe of America.However,just before coming here,the Vice President toId me that he wouId Iike to have me say a few words to you.
中文大意是:议长先生,贵国的参议院议员,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诸位的到来)。贵国人民自发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到受宠无限,而在坐诸位是全美国人民的代表。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讲,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受国人之托,我将中国人民的问候带给贵国的人民。
英语过了六级的学生,可能在这么一段开场白中,还有许多单词不认识。不仅是词汇量的问题,还有蒋夫人的句式也十分考究。这种句式贯穿全文。这位优雅迷人、出身高贵的女士,想要传达给国会议员的内容,可能并不仅仅是中华儿女如何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战争形势如何严峻。这其中可能也稍有要卖弄自己出色的英文水平之嫌。胡适对蒋夫人的这篇演讲评价极低,对这位极力推广白话文运动的驻美大使来说,蒋夫人的演讲显得太“虚伪矫作”。他甚至说:“不知道她通篇在讲些什么。”不过这点“杂音”并不妨碍后世对于宋美龄访美的积极评价。国会议员们也给足了蒋夫人面子,他们起立长时间地鼓掌,给予了这位“第一夫人”最大的肯定。
宋美龄的这种做法,如果放在今天,一定非常不讨喜,不过在当时,就显得很合宜。她面对的并非是普通的美国民众,她面对的是清一色精英男性构成的国会,在这种场合,平易近人,话语通俗好懂,并不合适。宋美龄一定私下里下工夫了解了这些听众的特点,她的这种处理方式绝不仅仅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英文文采这样简单。虽然蒋夫人一开始就强调了自己并不是高超的演讲者,但这绝对是她的谦虚之辞。出身名门望族,受到高等教育,相信这种训练机会绝对不少。我们可以从她下文的研究内容中可见一斑。她首先给国会议员讲述了中国人搭救美国士兵的故事,“后来,其中的一个人告诉我,在向本国船只求救无效后,他来到了我国的土地上。我国人民见到了他,跑了过来。他挥舞着手臂,口里喊着他唯一知晓的********汉字‘美国,美国’,指的就是'America'(掌声)。在我国,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是‘美丽的地方’。这个孩子说,我的国民听到他那有趣的发音后大笑了起来,并拥抱着欢迎他,好似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兄弟。后来,他又告诉我,见到了我国热情的人民,他好似回到了家一样安心和温暖。但是,这却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掌声)。”这里竟然能获得观众两次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她的故事实在选择得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这种又见大爱、又好似兄弟的话语,实在是能鼓舞人心。
宋美龄幼年便到美国求学,她当然深知整个美国的氛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可以说深入到美国整个的思想领域,她说道:“因此,在座的朋友们,我们不仅要有理想,还要把我们的理想推广开来,更重要的是行动,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掌声)。因此,在座的参议员及旁听席的女士,我要对诸位说没有我们大家的实际帮助,我们的首领无法实现这些理想。”她以这种话语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这也恰恰符合美国人的口味。
二、听众期望得到什么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该知道听众的期望,而试图去了解听众期望的过程是个充满逻辑推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演讲者要始终思路清晰,不要被无关的信息干扰。简单来说,探讨听众期望的角度有两个:第一,试图去了解听众期待听到什么样的内容;第二,听众期待演讲者如何表现。带着这样的思路,演讲者能很容易地触摸到听众的心弦。
(一)角度之一:演讲内容
1.演讲内容中,需要涉及最近的热门话题
热门的话题总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当演讲者提及这些热门话题时,自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2012年“江南style”盛行,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就在助选的演讲中大跳“骑马舞”,这自然会引起民众的好感,在全民“style”的同时,这可谓一个绝佳的公关手段。****在TED演讲中,引述了自己作为“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评委时的故事,其中她把一位参赛选手与“苏珊大妈”(英国达人秀选手)作了比较,这自然能引起现场外国观众的兴趣,因为“苏珊大妈”已经是全世界的话题性人物,她身上的反差折服了许多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2.演讲内容要“接地气”
好的演讲者应该针对不同的听众,来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当然,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不应该改变的。但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述要积极调整。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北京大学进行的演讲中,这样说道:“在开始演讲前,我想先祝贺你们,所有的学生、老师和管理者,在这里向你们学校的百年校庆道贺。恭喜你,北大!相信你们都知道,这所学校的前身是燕京大学,而燕京大学是由美国的传教士创办的。学校里的许多奇妙的建筑都是由美国建筑师设计的。成千上万的美国学生和教授来过这里学习和任教。”这就是接地气的最佳表现。这位美国总统借用这种“接地气”的演讲内容很巧妙自然地拉近了与北大听众的心理距离。
3.符合听众的需要
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听演讲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演讲者还是要尽量满足听众的需求,只有满足听众的需求,才能让听众真正与演讲者建立情感联系。建立起情感联系,才会让听众听得起劲儿。在多数演讲之前,听众大体都知道了演讲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听众会带着期待来,如果他发现演讲并没有达到他的期待,自然会非常失望。所以,在确定主题之后,演讲者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期待和需要。多数演讲者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内容,这确实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方法是提前了解观众的需求,与可能的听众群体中的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来获取一手的信息,这可能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4.听众能听明白演讲的内容
演讲者需要考虑到听众的水平、文化和背景。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听众的关注点不同。一个核物理科学家给小朋友作演讲和对待物理研究生的演讲要说的问题可能是同样的问题,但可能手段完全不同。演讲者要说一些符合听众语言环境的话语,而不要用一些听众平时都不用的词汇。演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显示演讲者的写作能力和语汇能力,而是为了传播思想,既然是传播,就需要以接收者能领会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习近平在2012年访美的时候引述了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名言“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这是以美国人能理解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二)角度之二:演讲者
在演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会增进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联系。蔡康永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这样说道:
“讲到虚荣心,这就是我来北大演讲的重要原因,我考不进北大所以我要来这边演讲来过一个干瘾。北大作为这么伟大的一个学校我以前没有机会考,就算有机会我相信以我的能力也没办法考上,所以来这边演讲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刚才会长说他带我参观校园的时候呢,我其实跟几个北大的校友询问过说,到底未名湖死过人没有。因为有几个我喜欢的清朝民国时代的作家或诗人好像有人投湖自尽,我就问他们是不是投未名湖死掉的?他们说湖太浅了只能死一些小一点儿的作家,大一点儿的作家要到别处去死。我就想说北大真的是很有光荣传统,连死都很讲究。在逛校园的时候,我就很赞叹美丽的北大校园,因为我从小读到胡适啊蔡元培啊,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还会跑到北大来跟大家讲话。”
这种表述暴露了自己的这份小虚荣,显得演讲者更加可爱、平易近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心情。这样适当的暴露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和自己的感受,是拉近与听众距离的重要方式。
三、听众的兴趣点和情感倾向
(一)为了抓住听众兴趣点,你要做的事
1.与听众套近乎
在践行这一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一些容易让听众误会的表述方式。如果对于有些表达方式是否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和歧义拿不准的话,就要忍痛舍弃这些表述方式。较为保险的方式是事前先去调查和了解你的听众,然后在演讲伊始说一些客套的话,能引起听众好感的话,寻找一些自己与听众的联系点。这也十分重要。克林顿总统在北大的演讲中就提到了北大与美国的联系、自己女儿所在学校与北大的联系,这很巧妙地把北大与自己连接在一起。这绝对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会使听众认为你非常尊重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听众们也希望被尊重。
2.引用故事长度要适宜
在演讲中,难免会引用一些典故和故事,这对听众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毕竟没有人希望听到干巴巴的陈述和理论。但这需要把握度,不要让这个故事和典故占用太长的时间。毕竟简单地陈述一个故事,无法让观众明白你所要强调的重点,而演讲最忌讳重点不突出,或者没有重点。在引用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故事一定要能充分证明你的观点,或者与你的观点有强烈的联系,不要牵强地引用,这样只会让听众觉得你水平不足,东施效颦。引用故事其实比陈述观点还要难,毕竟要用有限的语句讲清楚一个故事,也是需要反复推敲的,演讲者最好在事前对自己所要引用的故事反复组织语言,直到达到较为完美的效果。
3.要用适合自己的幽默表达方式
幽默有时候真的要靠天分。有些人总是会有神来之笔的临场反应,比如罗永浩这号人物;也有些人表情丰富,一个眼神和动作就能让人心领神会,比如******;当然有些人特有的语音语调也会制造出强烈的幽默感,比如黄西。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些,那么就简单地讲个笑话吧。当然这个笑话要经常练习,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多讲几次,多看看几个人的反应,这有利于演讲者调整适合于听众的表达方式。不过要注意,面对面给一个人讲笑话和面对几百人讲笑话的压力还是不同的。在讲笑话之前,最好不要碎碎叨叨地跟别人解释这个笑话多么可笑,即便是精心设计的桥段,也最好能像是信手拈来的产物。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还没讲完笑话,自己已经笑个不停,这会使观众觉得演讲者笑点低,或很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