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诸葛嶷紧张地注视着面前的老者。
“我是一位长者。”
“你不是一般的长者。”
“我是一位心系天下的长者。”老者发出爽朗的笑声。在月光若隐若现中夹杂着神秘的色彩。
诸葛嶷不再问话,根本问不出个答案,不如节约点时间。老者的话很有哲理,这不是普通的农夫,至少是位隐士。而他对儒学思想似乎还有好感,这就成为两人能够继续闲聊下去的重要联系。
“老人家是想给伯岐一个忠告?”
“是的。不过在我给出忠告之前,我想问伯岐你宣扬儒道的目的是什么?”老者目光如炬,在他目光下你就仿佛置身于清澈的湖水中,全部模样一目了然。
“方今乱世,儒道衰微,道德沦丧。在下不才,欲申张儒学于天下,教化众人重新认识儒家文化。”诸葛嶷凛然回答。
“这当真是伯岐在CD宣扬儒学的目的?”老者的目光如针一般刺得诸葛嶷脸红。
他回到三国起初只是为了辅佐诸葛亮及蜀汉图个好玩,哪里想到重振道德。至于宣扬儒学,开始是为了富国强兵,肃清吏治。并未思考到恢复道德的层面上。等到认识茶仙,让诸葛嶷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将宣扬儒道思想提高到道德的高度。这才有了刚才凛然的回答。
老者摇摇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伯岐做得还不够哩。试问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仁!”诸葛嶷干脆地答道。
老者又摇摇头道:“是先生口头上所说的‘仁’?”
诸葛嶷暗道:偶看了那么多儒学经典,不是‘仁’又能是什么。
“儒家的核心不是你我口头上所说的‘仁’,而是通过个人切身实践实现的‘仁’,是通过行动履行的‘仁义’。儒家的道德必须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证明的‘仁义’。伯岐,敢问你又做过多少?”老者一席话说得诸葛嶷透身冰凉。
他在CD学舍里终日滔滔不绝地讲学,大肆宣扬儒家思想。可他本人却没做过什么值得大家赞颂的事情。即便他因为反对天人感应学说锒铛入狱,也不是本着舍生取义的精神,不过误打误撞般被学子们以为是以身殉道。回过头来一想,诸葛嶷还认为自己是政治上犯傻的行为,就这种心态哪里与他提倡的‘仁’挂钩。
这也难怪诸葛丞相会瞧不起。平时就一个夸夸其谈的模样哪里像名真正的儒者。
关于儒家的思想精神,诸葛嶷不是不懂,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实际行动。学子闹事时,他没有挺身而出;闯祸后他却去质难丞相。到底该与不该?诸葛嶷恍然大悟,惭愧得只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老朽年轻时也像你这样,以为讲经论学就是宣扬儒道精神。所以终老一生,还是一事无成!伯岐明白儒者的精神么?”老者又问道。他的每一句话无不重重敲打着诸葛嶷的内心。
“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诸葛嶷对大儒周敦颐的诗词横流倒背。
老者又摇摇头。抄袭别人的成果哪里会有切身的体会。望着老者出乎意料的摇头,诸葛嶷大为不惑。
“通过自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君子的品行。行动才是最好的宣传!伯岐要宣扬儒道,不如踏踏实实地躬身实践!孔明就是这样的儒者!”老者笑眯眯地望着逐渐开窍的诸葛嶷。他那俊朗的笑容仿佛寒冬绽开的腊梅,给诸葛嶷带来沁人心脾的幽香。
诸葛嶷忽然想到茶仙。仙子足不出户,还热衷儒学,不断激励自己。而她对音乐的执着不正是对儒学礼乐思想的亲身实践么?在仙子的纤纤玉指里,一张古琴就能演绎无数动人的琴曲,这些无疑不是她实践的结晶。然而自己口口声声宣扬儒学,在那里高谈阔论,却没有做过一件值得传诵的佳话。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竟然不如一介女流。
“枉叹男儿志,辜负胸中才。多谢老人家赐教,伯岐定当铭记于心!”诸葛嶷精神振奋。一想到投身于实践,他生命内的活力得到释放,脑细胞转得飞快,感觉全身充满使不完的劲。
“积极入世,好,很好,非常好!”老者对诸葛嶷态度的大转变十分满意。三个不同程度的好化作对他的莫大鼓舞。
“嶷究竟何去何从,恳请老人家指点迷津。”诸葛嶷跪拜行礼。以前在CD很少这么谦虚过,先前许多谦虚是刻意的,今天的谦虚是真情流露。诸葛嶷很感激这位老者,没有他自己就像黑暗中的无头苍蝇摸不到北。
“伯岐要宣扬儒学必须先争取天下一统。惟有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才大有用武之地。请让老朽为伯岐筹划。当今天下三足鼎立,魏蜀吴谁都有机会得到天下,只是难易程度不同。伯岐离开CD自然是不愿意呆在蜀汉。”老者分析道。
诸葛嶷不置可否,默不作声。
老者分析道:“那老朽就先为你筹划魏国。论三国实力,天下九州,魏占其六,吞并天下似乎容易。然而自陈群实行九品中正制。从近处着眼,迎合门阀世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但从长远看,国家大权垄断在士族手里并不是什么好事。门阀垄断的国家得不到长治久安。所以即使魏国得到天下,很快就会失去天下。得而复失有什么好处呢?伯岐要弘扬儒学,必然触犯门阀大族的利益,在魏国是没有结果的。老朽为您否决掉魏,那再为你分析下江东。”
诸葛嶷惊叹老者绝非等闲之辈。
老者说道:“江东经历三代,得到江东大族支持。凭借江河之险,国家根深蒂固。孙权也不是守成之主,从他纵横捭阖于蜀魏之间,袭取荆州,北拒曹丕就能看出他逐鹿中原的野心。但江东最讲求门阀家族,伯岐没有身世背景,到了江东只能寄人篱下。江东士族能容忍你一个身世卑微的人宣扬先秦儒学么?哎,东吴也去不得。”
“老人家这么说无非是劝我重回CD吧。”诸葛嶷微笑道。绕了偌大一个圈子,又回到老者真正的用意上。
“老朽是为伯岐感到可惜。”老者一声叹息大有故弄玄虚之嫌。
“我孑然一身,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聆听老者教诲后的诸葛嶷反倒觉得洒脱。没有了先前沉重的心情,整个人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伯岐在CD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老者忽然抛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恩…”诸葛嶷想了下,答道:“知己!”
“呵呵,知己?怕是红颜知己吧!”老者又和蔼地笑着。
诸葛嶷的脑海里浮现出脱俗美貌的茶仙,还有她那天籁般的琴音。脸一红,心道:这位老者的眼光好生毒辣,竟似能洞穿我的心思。
“重情重欲,人之常理!”与宋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同,汉代儒家在人性方面还是比较开明。老者没有丝毫的嘲笑之意,说道:“伯岐宣扬儒学,在CD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声望和学生!”诸葛嶷脱口而出。
老者微笑道:“这就对啦!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不正是由于他门下弟子众多,自己声名在外么。一种思想要得到传播,仅仅依靠某个人是不够的。因为有这些收获,伯岐能够在CD推进儒家思想。一旦离开CD,一切必须重新来过。伯岐难道不可惜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么一说,小子茅塞顿开,我的所作所为确实小家子气啦!可是依照丞相的性格,他是决计不会请我回去的。我自己也放不下这个尊严回去。”诸葛嶷苦笑一声,想回头望望CD,早已被夜色遮掩,连方向都迷失掉了。
“我能帮你!”老者神秘地笑道。
“老人家究竟是谁?为什么再三帮我?”诸葛嶷越发好奇。
“我不为别的,也是为了宣扬儒家思想。”笑容顿时收敛,老者认真地说道。
“难道你要我…?”
老者点点头道:“通过你宣扬儒道精神,我只需要默默地支持你。这封书信请你代我转交孔明。还有这卷书算老朽赠送给你。”
诸葛嶷知道有人能称呼丞相的字,一定是和丞相很亲的人或者好友。高兴地接过书信,又欢天喜地地收下书卷。问道:“老人家为什么送我兵书?”
“我说过,儒家治国首先讲求大一统。天下统一,这离不开战争!兵书对于你来说大有裨益!回去认真研究,个中微妙可保你百战百胜。也算是老朽为宣扬儒道作出的一点绵薄之力吧!”送上兵书,老者飘飘然离开竹林。
“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诸葛嶷依依不舍地念道。
“在下司马徽,道号水镜!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政太平春。儒道崩弛,群贤来扶!年青人努力吧!”老者的背影渐渐消失,最后那句激励的话在耳边荡漾。
诸葛嶷收拾好书信和兵法,掉转马头朝CD方向奔去。
迎面撞见蒋琬:“伯岐哪里去?”
“心情不好,出来遛马!”诸葛嶷轻描淡写,仿佛不是离开CD,只是闲暇游乐。
蒋琬笑了笑,说道:“伯岐跟我回丞相府吧。”看到蒋琬诚挚的邀请,诸葛嶷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知道这份感动究竟是因为水镜先生的话还是蒋琬的热忱。
“伯岐正想负荆请罪哩!”诸葛嶷谦虚道。他听了水镜先生一番劝说,打消了离开蜀汉的念头。如今的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CD干出一番丰功伟业。
建兴二年春正月。诸葛嶷入丞相府,任职府令史,从最小的品级当差。对于六舍学子上书征讨南中之事,诸葛嶷又将功补过,出言劝说。诸葛嶷引用孔子《论语》的三年守丧,主张陛下重视孝道,须待建兴三年后方可开始商议出兵。这大大符合朝廷暂不出兵南中的方针,孝道思想得到推广。三年守孝的主张不仅使刘禅获得儒生们的好评,同时也渐渐平息学子的情绪。杨洪严查,逮捕幕后煽动闹事者,以敌国奸细的名义处斩。平息学子闹事,CD的学风又趋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