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嶷辞别马超走出将军府,觉得不虚此行。
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不少,能不能奏效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即便刘备不愿意解开马超身上的枷锁,但是能让自己走一趟,也说明他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丝意愿。今后有时间牵线搭桥,若能解决此事最好不过。
“谁言兴亡有定,死生有命?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世间哪里有什么鬼神宿命之说!”大街上诸葛嶷有些忘形,以为自己走在后世的大街上。
街上行人纷纷投来惊奇的目光。敢在大庭广众下说出这种藐视鬼神的话的确惊世骇俗。
马车从诸葛嶷身旁嘎吱走过,突然停下。车上一人揭开幕布,跳下马车,怒骂道:“孺子无知,妄论鬼神,何其愚也!”
细雨中的他生得其貌不扬也就罢了,偏偏容貌丑陋,尤其是那双鼠目贻笑大方。周围过路的蛮夷异族人,见这人相貌实在滑稽,忍不住哈哈大笑。诸葛嶷也想笑,不过转念一想:这人或许是朝廷官员,最有可能就是《仇国论》的作者谯周。大家都是蜀汉之臣,又岂能让外族人笑话自己的同僚。
诸葛嶷扯开嗓子高声说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以品德和才能表现自己的修为,我从没听说有人用自己的容貌来修饰自己的贤能。如果以貌取人,那么圣人孔子的容貌必定举世无双。不知道修身养性,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反讥笑别人无异于井底之蛙。那才让人耻笑耳!”
这群蛮夷估计也不太明白诸葛嶷讽刺他们的话,漠然地望了一眼也就离开。那人见诸葛嶷替他挽回颜面,改口夸道:“妙极妙极,先生一席话让人受教啦!”
诸葛嶷谦虚地说道:“先生之称愧不敢当!”
“非也非也!能有如此见地者就是称贤良也受之无愧。”那人每出口第一句都是四字开头。
诸葛嶷故意谦虚道:“古人作此言劝谏后世,我等读书人岂能忘记。”实际那段话全都是诸葛嶷胡乱编造的,所以弄点玄虚冒充古人。
“在下巴西西充国人,姓谯名周,字允南。敢问先生高姓大名?”谯周自我介绍。
诸葛嶷回答:“在下复姓诸葛,单名一个嶷字,字伯岐。”。
“久仰久仰!原来是忠烈侯诸葛大人。”谯周摇晃着脑袋,表情看上去毫无诚意。十足的书呆子形象,诸葛嶷又想笑。
“哎呀,原来是晓天文精《六经》的谯大人。久仰久仰!”诸葛嶷一个劲地夸他,同样也是久仰,同样也是摇头晃脑。
目光一落向他那双鼠眼,诸葛嶷忍不住想偷笑。
这家伙容貌也太丑陋。据《蜀记》记载:谯周最初拜见诸葛亮的时候,左右都讥笑他。掌管法律的人请求治罪那些笑的人,诸葛亮说:我都忍不住想笑,更何况其他人!
容貌丑没关系,出来吓人就不对了。诸葛嶷忽然领悟到此话如此的精辟。而且他对谯周实在没有任何好感,当年邓艾兵临城下,就是这个谯周极力劝说后主刘禅归顺魏国遭受一辱,不要流亡东吴遭受二辱,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又是这个谯周劝刘禅不要退兵南中,而要投降魏国,大意是刘禅到了南中继续扰民会搞得民怨沸腾云云,也怪后主心地善良不予计较。
后世史家多有讥讽谯周的。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谯周熟读《春秋》就应该明白《春秋》的大义。国君应为社稷而死,卿大夫应为职守而死,天子怎可受降国之辱。而谯周让后主苟且偷生,弃礼图利,以大耻换取小荣,糊涂之极。
像这样一个卖国求荣的人,谁提的起精神和他周旋。刚才那些诸如久仰的话不过套个近乎,里面还带着些许讥讽,只是别人不容易听出来。
“大人请上来同行!”谯周这家伙还真是意气,竟然拉着诸葛嶷的手请他上车。
诸葛嶷心想:我在蜀汉一无亲戚,二无朋友,不如趁此机会认识一些名士。于是假意谦让,屁股早贴上车厢靠垫上。
“周近日正为典故《尚书》兀自烦恼。…”谯周拉着诸葛嶷的手亲热地述说一些杂七杂八的郁闷事。
听了第一句文绉绉的,就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肠胃病,后面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谁知谯周一大堆废话说完,还要征求诸葛嶷的建议修纂《尚书》。
别说《尚书》的原文诸葛嶷不记得几句,就是翻译的现代文也早忘记一大堆。诸葛嶷真想告诉他:你别研究什么《尚书》啦,还是潜心钻研《春秋》才是正道。你想说你能把《春秋》背得滚瓜烂熟,背熟有毛用啊。你为什么发表了一个亡国的论断?要是你能领悟到《春秋》的大义就不会被后世责骂啦。车上诸葛嶷满脑子想着这个谯周的亡国言论。
“依在下的拙见,谯大人应该钻研《春秋》。”此言一出没有达到语惊四座的效果,不过语惊马车倒也称得上。
“为什么?”谯周瞪着鼠目疑惑地望着诸葛嶷问道。
诸葛嶷笑着问道:“谯大人认为当今蜀之文人以哪几人最著名?”
“首推诸葛丞相!”看得出谯周还是非常尊敬诸葛嶷的偶像,不知不觉骗得一个印象分。
“诸葛丞相有经天帏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我想蜀国的文人墨客没有谁敢和丞相相提并论吧。”吹吧,我比你更能吹呢。
“非也非也!谯周愚钝,看不出诸葛丞相有伯岐所推崇的这么伟大。你何以如此肯定?”谯周有些为难,他不承认诸葛亮有经天帏地之才,但也不敢否认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诸葛嶷正色道:“所以说大人应该潜心钻研《春秋》。”不知道如何让谯周相信对诸葛亮的评价,也不想把将来的事情拿到现在来讨论。诸葛嶷只得故弄玄虚,又拿《春秋》唬他。
“哦,阅读先秦史书可以用来评价当世之人?”谯周居然这么轻易钻进套子里。
“当然。难道大人不知道么?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看到谯周的书呆子样诸葛嶷胸有成竹地搬出唐代的名言。
“妙极妙极!不知是哪位古人的名言?”谯周追问道。
谯周无疑是位引经据典的十足的书呆子。诸葛嶷想了想才回答道:“这句名言是李世民所说。”
“李世民?何许人也?”谯周一副自己没听说就不知道世上有这人似的。
“李世民据说是先秦唐国人氏。不过这话到底是不是他说的,因年代久远也就无从考究。不过我们在乎的不应该是他这个人,而是他所说的这句话的内涵吧。”编了个大大的谎言,要是唐太宗泉下有知保证气得吐血。诸葛嶷担心谯周打破沙锅问到底,到时候没准会露出马脚。
“可惜可惜,只恨我学识浅薄,竟不识如此高人。没想到区区唐国竟有如此贤人!”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谯周扼首叹惋,大有一种不能和古人同处一世的感慨。
谯周这家伙真的是个书呆子,考究李世民是哪朝人比起理解那句千古名言更重要么?
诸葛嶷恨不得一脚揣他下车。不过只要避开谈论李世民,就不担心什么。
“昔日鲁国不见得是春秋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见得是礼教最合乎道义的国家吧,还不是出了孔子这样的圣人。孟子出生在王室衰微的东周,可也成为一代圣贤。所以小小州郡也不乏贤才,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如果大人还有什么疑惑不如静心研究《春秋》。”诸葛嶷转入正题,话锋紧跟《春秋》不放。
“伯岐说得极是极是!《春秋》一书看过,仍未明大义。伯岐年方二十就能懂得这么多道理,周自愧不如。以后我要孜孜不倦地研究《春秋》经义。”谯周见学识不及一位二十二三的人,感觉惭愧。
诸葛嶷暗笑:我好歹读了十几年书的穿越众,忽悠不过你一个书呆子,那才希奇。
微笑道:“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书不一定贪多,贵于精也!我觉得大人应该持之以恒研究《春秋》,必成大器。”还是希望谯周能够明白社稷的兴亡与个人荣辱的厉害关系,所以念念不忘地劝戒他学《春秋》。诸葛嶷也不希望今后蜀国兴兵北伐,谯周总是跳出来用天命一类的唯心主义观来谏止。
“我与伯岐相见恨晚。可惜先生不知道内情啊。太子殿下热衷先哲的良言,所以密命我修纂《尚书》传道授业。今晚殿下还是在东宫召集一些蜀汉名士谈论时事。”谯周热情地拉着诸葛嶷的手,悄悄道出这个秘密。
太子就是刘禅。也就是将来蜀国的后主。想不到谯周这么早就和太子有些交情。刘禅好学实在让人大吃一惊,想来自然是喜事,诸葛嶷也很高兴,暗思:刘禅好学,那么将来也好调教。看来这回回来匡扶汉室还是很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