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
人才是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精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巩固好农村基层政权。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高于全国11.7%的平均水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8.41%,高于全国55.1%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4.4:1,高于全国3.3:1的平均差距,因此,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发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收益,始终是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长期历史任务。当前,人才问题对甘肃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一是人才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据统计,目前,在全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到5%。在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中,80%为初级以下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中,绝大多数学历偏低,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还不够高,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更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二是人才存量不足,支撑不够。2006年年底,全省每万名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农业人才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26%,比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低3个百分点,这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很不协调。尤其是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规划建设等方面人才缺乏,有的地方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如某地区,每万名农业从业人员中仅有15名专业人员,每个专业人员要承担5000亩耕地的技术服务,每个畜牧专业人员要承担48万亩草场和近万头牲畜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任务。从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看,目前全省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1.3%。三是人才吸引力不强,外流比较严重。由于财政困难的原因,一部分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不足,加之人员分布不合理,无事可干或有事无人干的现象普遍存在;非专业人员占编占岗,专业人才难以及时补充,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问题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发挥技术优势和开展技术合作。再加上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待遇偏低,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不但人才引进困难,就是本地人才也流失严重。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全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规划,作为人才强省战略的重点。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加强总体规划和指导服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点,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编制农村人才开发目录。要围绕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实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有明显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
——要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管理。要以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实用人才素质和技能为目标,以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为支撑,根据财力状况,适量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远程教育、农技推广中心,采取本地培训、外地取经、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教育、培训,逐步构建起适应农村实用人才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培养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分层、分类、分级对农村各类人才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要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与种养能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农业科技方面的技术交流,推广普及农业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尊重农村人才,爱护农村人才,帮助农村人才,向农村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农村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表彰和宣传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对那些在农村科技方面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奖励,并保护其知识产权和合法收入。
(二)进一步加大人才智力支农力度,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支撑
——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基层公务员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大力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全面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结合乡(镇)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三农”的公务员队伍,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提供组织领导保证。着眼于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拓宽乡(镇)机关干部的来源渠道,改善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积极探索建立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努力调整人才结构,全面加强涉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的稳定、提高和吸引工作。首先要做好涉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工作。要坚持从服务和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基层涉农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科研成果有偿转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其次,要重点抓好涉农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继续教育制度在基层的落实力度,切实保证培训时间和经费,积极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研修的便利条件,使他们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得到优先保障。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训,更好地发挥“引进来、送出去、稳得住”的政策效应。再次,要做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加快农村发展,仅仅依靠乡土人才远远不够。要抓住人才结构性转移的机遇,积极促进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引导、鼓励城市中的高层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军转干部、事业单位富余人员、企业下岗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投身农业、服务农民、建设农村。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吸引人才和智力为“三农”服务。
——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第一线就业创业,统筹实施好各类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既有利于改善农村人才结构,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有助于高校毕业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统筹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进村(社)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医疗卫生岗位毕业生配置计划”、“选拔毕业生任村官计划”等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不断为农村改革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注入新鲜活力。进一步完善从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中优先招录、聘用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落实好服务期满毕业生工作岗位安排的意见,做好优秀典型的宣传和表彰工作,在高校及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三)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人才服务
一是积极创新农村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的政策环境。目前,各级、各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农村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规定,但总体上讲,这项工作还很薄弱,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如何统筹协调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其他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和资金投入;如何较好理顺农村人才管理体制;如何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农村人才合理流动;如何促进农村科技人才实现成果转化;如何平等地保障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等。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及时建立健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前瞻性的农村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努力构建包括培养、引进、流动、使用、激励和争议仲裁等一整套农村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农村人才队伍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积极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随着土地有序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和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市、县人力资源市场是沟通城乡人才交流的枢纽,其发展程度和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全省各市、县人力资源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市场主体不到位,市场业务拓展不够,功能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急需紧缺人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基础条件、自然环境比较差,难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特殊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缺乏。因此,要加快对市、县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省级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干,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辐射整个城乡的人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人才信息库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人才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建立有效机制,引导、鼓励农村人才在乡村间、城乡间合理、有序流动,既满足各地的人才需求,又使人才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更多锻炼,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
三是积极完善农村人才评价和人事代理机制。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坚持工作重心向农村下移、工作领域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发挥职称评审等工作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符合农村人才队伍实际,科学统一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对取得技术职称的实用人才优先提供培训、资助机会,充分调动农村乡土人才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社会化、专业化要求,不断扩大人事代理服务范围,完善人事代理办法。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积极为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民办科技实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人事代理,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人才策划、档案托管、职称申报、人才落户、“农转非”等一系列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