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洁
大洋洲的华语广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移民数量的迅速增加,华语电台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和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华语广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节目定位和设置、提高收听效果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做法,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听众的普遍欢迎,听众群体的范围和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和增长。
尤为重要的是,大洋洲的华语广播在传承华夏文明、增加海外华人民族认同感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类华语电台关于中国和港澳台地区大量的新闻和信息报道,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服务专题节目,为华侨、华人了解大中华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开辟了重要窗口,维系了他们和祖国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
本文选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节目制作实力最强、听众影响力较大的华语广播普通话节目为研究个案,如澳广(Radio Australia)、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 Radio),以及华人之声(The Voice of Chinese)等电台的节目,以2000年5月至2006年2月网上直播节目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传播学、新闻学和中国播音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从华语广播的发展现状、节目设置和主持人语言表达特色等方面入手,对大洋洲华语广播传播信息、传扬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和经验做一个相对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总结。
一、大洋洲华语广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澳大利亚广播有70年的发展历史,在大洋洲广播事业中处主导地位。其成长和发展的核心代表,就是成立于1932年7月1日的第一个国有、非商业性的广播公司——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mpany,后改为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ABC)。
在此之前,根据澳大利亚政府1905年颁布的有关法案,全国各地先后共出现了20家电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布里斯班的4QG电台、悉尼的2FC和2BL电台、墨尔本的3AR和3LO电台,以及其他7家地方电台。当时,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这些电台普遍规模较小、节目收听率较低,听众影响甚微,主要以音乐演奏和唱片播放为主,广告和收听费收入相对报业而言比较“微薄”(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2006)。
20年代末期开始,为加强国家监管、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以及维护听众利益,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借鉴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的管理模式,让广播国有化,“通过竞标的方式来经营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系统,负责节目规划和制作,由邮政部门负责发射和播出节目”。由此,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通过竞标夺得经营权,于1930年前后陆续“整合”了全国12家电台(郭镇之,2005,p.151)。
在ABC早期节目中,新闻、财经信息、音乐、体育赛事转播和直播的戏剧节目为主要播出内容。例如,1932年7月1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节目开播第一天,播出了澳洲广播史上第一个有关儿童教育的节目《鲍比·布鲁格的儿童会议》(Children"s Session with Bobby Blue gum),第一个体育节目《兰德维克赛马会》(Rand wick Races),还有通过无线电从英国传送过来的欧洲时政新闻、天气情况、股票交易、船运信息等节目(澳大利亚广播a,2006)。这样的节目播出形式和内容,一直延续到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澳洲政府由于战争对广播业实施了新闻审查制度,整个广播业处于停顿状态。
1956年,借鉴英国“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广播电视法案》,允许广播电视国有、私人共同经营的政策,鼓励财力雄厚、实力较强的报纸业“巨头”们经营广播电视事业。当时澳洲报业“巨头”——派克家族(Robert Packer)和莫多克家族(Murdoch)非常看好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前景,投资经营了日后在大洋洲影响巨大的“七频道”、“九频道”等电视台和一些电台,为发展和繁荣澳大利亚传媒业、日后成为全球传媒“霸主”之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50年的运营事实证明,“公私并营”的广播电视管理模式在澳大利亚是成功的。公共和私营广播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满足社会各阶层受众的不同视听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控制公共广播公司,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加以“庇护”,对非商业性节目的制作和传播保有“绿色通道”。
目前,澳大利亚广播体系从体制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系统(张勉之,2005,p.165~166):
(1)公共广播网(public radio)——主要是由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和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 Corporation,简称SBS)组成。经费由国会拨发,有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和节目运营管理,不允许经营和播放商业广告。
在澳洲华语广播电台中,这两家公司每天虽然只有一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但其节目制作优良、选题丰富、内容短小精致,在华人听众中有一定的影响。
(2)商业广播电台(commercial radio)——主要是由私人经营、商业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电台。此类电台多数分布在澳洲各主要城市,为地方听众提供各类信息和娱乐节目。其特征有三:一是私人资本,股份制运作;二是依靠商业广告收入或收听费运转;三是区域性覆盖。
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国拥有执照的商业电台是257家(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a,2006)。位于悉尼的2CR澳洲中文广播(China Radio Network),是“澳洲第一座全天24小时播音的商业华语广播电台”(程曼丽,2001,p.293)。
(3)社区广播电台(community radio)——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质的广播机构,主要由社区组织、宗教组织或教育机构主办。社区广播中,也包括个别公营广播公司针对原住民(aboriginal people)或某宗教团体设立的特殊频率,如澳广(Radio Australia)为原住民办的“Time to Talk”频率。据统计,截至2003年6月,注册登记的澳洲社区广播共有334家(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b.2006)。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以广东话为主的华语中文节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成立之初就开办了普通话广播节目,后来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停播了近20年,直到1965年墨尔本奥运会才重新“用中文普通话及广东话向东南亚及中国内地以短波的方式播音”(李晓华、胡正荣,2004,p.174)。
1.大洋洲公共广播公司华语节目发展现状
现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国内9个主要城市和50个地区中心设有广播电台,建有4个全国广播网和1个网络电台(分别是Radio National,ABC Classic FM,Local Radio,Triple J和ABC News Radio),以及一个服务亚太地区的国际广播电台——澳大利亚广播(Radio Australia,简称RA),其中文节目就属该部门管理和制作。
1998年以前,澳广(RA)以广东话和普通话播出中文节目,之后由于政府削减预算,取消了广东话节目,所以目前以普通话节目为主。澳广(RA)的宣传角色定位和目标是“服务于亚太地区的国际广播电台。向亚太地区提供各种咨询,以专业的视角报道亚太地区的新闻时事;向世界传达澳大利亚的声音”(李晓华、胡正荣,2004,p.174)。
从2001年开始,澳广(RA)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由短波传输、卫星传输、合作电台和互联网组成的播出体系。全天24小时向25个亚太国家和地区播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播出语言主要有6种:法语、中文普通话、印尼语、越南语、柬埔寨语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语。全球超过300家电台每周重播或转播澳广的英文和中文节目,其中包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英语广播(FM774)的《环球60分》(60 Minutes Around the World)节目。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统计,2005年中国内地通过互联网收听澳广(RA)普通话节目的人数大约有100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b.2006)。
另一个制作华语广播节目的公共广播公司,是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BS)。它成立于1975年,是目前世界上以最多的语言种类,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公共机构(以超过50种语言制作播出电视节目、以68种语言制作和播出广播节目)。其宣传定位是——“提供一个引导、教育和娱乐澳洲人民的多文化和多语言的广播电视机构”。节目定位主要针对本国听众中母语为非英语的听众群体(特别广播服务公司a,2006)。
由于财政状况持续低迷,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广播节目,现在主要是通过设在悉尼和墨尔本的短波站向全国播出,节目覆盖率远不及澳广(RA)。它的互联网播出服务较好,可以全天24小时在网上收听所有68种语言的广播节目。它的华语节目用广东话和普通话播出,每周7天,每天播出1小时。
以上两家公共广播公司的华语节目,内容样态和内容安排比较相似——主要由时事报道、社区新闻、新闻访谈以及各类专题节目组成。节目采编和播出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华侨、华人,对澳中两国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状况比较了解,因而节目内容信息丰富、选题广泛、包容性强,具有较强的可听性。
大洋洲另一个主要国家新西兰,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公共广播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华人移民数量较少,直到1998年才出现新西兰BBC中文电台。新西兰广播公司(New Zealan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NZBC)是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旗下的新西兰广播(Radio New Zealand)从未制作或播出过中文节目(新西兰广播公司,2006)。
2.大洋洲商业华语广播节目的发展现状
目前大洋洲的商业华语电台共有五家,澳大利亚三家,新西兰两家。
澳大利亚的三家商业中文电台分别是:悉尼的2CR澳洲中文广播(2CR China Radio Network)和2AC澳洲华人电台(Chinese Radio 2AC),以及位于墨尔本的3CW中文电台。新西兰的两家是:新西兰中文电台(Radio Chinese)和华人之声电台(Chinese Voice,简称CV)。
1994年9月26日,澳洲第一个全天24小时播出普通话和广东话节目的商业华语电台——2CR澳洲中文广播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三大城市联网播出。该台节目以生活资讯和音乐类节目见长,能够根据当地华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制作出信息量大、内容轻松活泼的广播节目,极受当地华人听众欢迎,听众超过10万人(2CR澳洲中文广播,2006)。
第二家在澳洲当地颇有影响的华语商业电台,也是目前唯一不收费的中文电台,是1999年9月18日开播的3CW墨尔本中文电台。它的普通话和广东话节目比例分别是83%和16%,还有每周1小时的客家话节目。其节目定位是——“用中华语言传播中华文化,传递澳洲信息,传送全球资讯,让海外华人安居乐业在澳洲,使澳洲华人更多了解中华大地,知晓全球华人动态”(3CW墨尔本中文电台a,2006)。
第三家华语台是2AC澳洲华人电台,是一家24小时用普通话和广东话双频播音的广播电台,于1995年7月开播。除了滚动播出的“整点新闻”外,每天还有不同时段播出的“内容翔实、快捷准确”的新闻专题节目,详细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此外,资讯和服务类节目也是2AC电台的重要节目组成部分(王尼,2006)。
相比之下,由于华人移民数量较少,新西兰的华语电台起步和发展相对缓慢。1998年3月,新西兰BBC中文电台成立,是第一家24小时广播的华语电台。除制作本地节目外,还转播英国BBC中文电台、台湾中广电台(BCC)、台湾中央广播公司电台(CBC)、香港电台RTHK以及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成为侨界华人的重要精神食粮(新西兰中文电台,2006)。”不过,这家电台自办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内容比较单薄,收听率和华人之声(CV)相比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