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3900000025

第25章 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系统(2)

1.斯大林生活中真实的相貌

根据一些档案和传记资料,可以描述出斯大林真实的身体和外貌特征:年轻时很瘦,头发又黑又浓,没有胡须,唇髭很细,脸上有麻点,有天花瘢,头是椭圆形的,前额直而不高,眼眉是弓形的,眼睛深陷,棕色带黄,鼻子很直,身高164厘米左右,体格一般,下颏很尖,声音低沉,左耳上方有痣,右手痹痿,左脚上第二、三趾连在一起。老年后头发开始稀疏,有一个从秃顶到几乎没有什么头发的发展过程。

2.增高

曾担任斯大林卫队长的匈牙利人保克尔专门为斯大林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高跟鞋。这种特制的增高鞋外皮巧妙地掩住了增高部分的后跟,别人根本看不出来——这大概是现在很多商场都能够买到的“内增高鞋”的鼻祖吧?

每逢节日或庆祝活动,领导人要走上列宁陵墓进行检阅时,保克尔都预先在斯大林要站的位置上放一块垫脚的小方木块。为此,保克尔为斯大林定制了一件下摆直到鞋后跟的特长军大衣,这样鞋跟和脚下的木块,就被遮住了。

斯大林不允许任何人站在他身边。在集体场合,也是他一个人站着,其他所有高级官员都挤在后面;在和高个子的人一起照相的时候,斯大林总是坐着和他们合影。

1950年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中间。在记者给他们拍照时,斯大林总是要往前移动一两步——这样在照片和影片上他就不会显得比毛泽东矮,或许还略高些。

3.“美画”

一些画家被召到克里姆林宫去为领袖画像,但是没有哪个人能使斯大林满意——斯大林想要使自己显得高大、双手有力,而且两只手要画得一样大——一些写实的画法显然不能让他满意。

一个叫纳尔班迪安的画家显示了他的高明——在他的画像里,斯大林正笔挺地从正面走来,双手叠放在腹前,画面取的是仰角——斯大林对于自己高大的形象非常满意。于是每一个机关、单位、学校,甚至理发店和蒸气浴室也都挂上了这张画的复制品。

4.特型演员演绎领袖形象

导演齐阿乌列里在《攻克柏林》这部电影里特意使斯大林出现在一个极高的大厅里,默默沉思着军事战略——在他身旁除了一个将军外,大厅里别无一人,两旁是一排空椅子,格外衬托出斯大林的孤独而伟大。

而作为扮演斯大林的特型演员,格洛瓦尼四次获苏联文艺界最高奖,一次获得苏联政府最高荣誉奖章,还被授予“苏联功勋人民演员”的称号。他饰演的《难忘的1919》、《宣誓》、《伟大的曙光》等影片中的斯大林形象,成了斯大林影视媒介形象的经典。斯大林曾对别人说:“胜任人民领袖斯大林一角的,还得是格洛瓦尼啊!”

5.假作真时真亦假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法兰西文学报》约请毕加索画一幅斯大林肖像,还给他送去了斯大林的照片资料。

毕加索画的是年轻的斯大林。他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普通的人民之子,不要任何军装和饰物,头发浓密,嘴部被胡须半遮住了,他的眼睛在浓重的眉毛下有一种追梦人的神情,脸部轮廓鲜明。

3月12日,毕加索的这幅斯大林画像在《法兰西文学报》专号上刊出,随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苏联驻法大使提出了抗议,法国共产党书记处也完全不赞同毕加索所画的斯大林肖像,最让人能够感受斯大林媒介形象影响之深的,还是那些普通无产者的反应——在千百万人的概念里,斯大林成了神话中的半人半神——有读者写信认为:“不,这不是斯大林同志的肖像,他的脸是那么坚定,给人信心和力量”;有读者指责:“在这幅画像里,我们既看不到天才,也看不到敏锐的智慧,也看不到慈祥以及在所有斯大林照片中所看到的幽默”……

赵维总结说,政治人物把大剂量的媒介形象信息“注射”到受众的感官,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的是图腾式的崇拜幻觉。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斯大林媒介形象的信息攒射,在全世界无产者的脑海里只有仰视视角下制造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伟大的斯大林。

应该说,斯大林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是斯大林个人性格的一种折射,也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特例而非社会主义体制的结果——绝不像施拉姆所说的那样,在苏联共产主义的报刊理论指导下,所有报刊都成为最高领导者的传声筒。

如果说硬控制的结果会产生被传播者媒介形象的变形,那么,在所谓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指导下媒体仰视效应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二)软控制与强制传播——媒体仰视效应下的赖斯和邱毅

在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指导下的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可以监督政府、国会和司法机关,号称是“第四权力”;媒体号称是自由的,也确实在某些方面控制较少,然而,正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各种公众人物、强势群体的控制。只是与直接施加控制的硬控制不同的是,这是一种间接的控制,也可以说是软控制。

软控制并不是说控制得非常“软”或“软弱”,相反,软控制是一种更为讲究技巧、不易为人觉察的控制,如果说硬控制有时候还会遭到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的话,软控制的效果简直是让人无法反抗,甚至是自觉自愿地被控制。

1.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赖斯

康多莉扎·赖斯是美国总统小布什重要的亲密幕僚,2000年美国大选,成为美国总统小布什的首席对外政策顾问,后被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2005年1月,赖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在社会大众对于领袖的了解几乎完全来自媒体的时代,赖斯的媒介形象战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当小布什和政府内其他要员的支持率由于特工门事件等丑闻和伊拉克战事的拖累都迅速下降的时候,唯独赖斯一枝独秀——60%的受访者对赖斯评价“非常满意”或者“大致满意”。

李紫薇系统研究了赖斯媒介形象战略,为大家了解主动被传播者如何软控制大众传播媒介组织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

(1)注重外在形象,讲究视觉说服

赖斯在外在形象方面可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热爱运动,坚持健身锻炼,年过50而能风韵犹存,保有苗条的身材;作为女人,她重视服饰装扮,嗜好购买顶级的服饰、珠宝和鞋子,其优雅的形象和不俗的品味为其赢得了时尚女性的喜爱。

在公众场合时,赖斯总是力图使自己看起来完美无瑕、干净优雅、风采照人、活力十足。在以男人为主的政坛上,她以女性身份亮丽登场,毫无疑问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她对自身形象完美的追逐也赢得了各类媒体的种种溢美之辞,人们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看到的是一个精力充沛、品位高雅、生活方式健康、毫不刻板的女政治家。

(2)把握传播时机,进行形象表演

赖斯一贯的政治形象是镇定、从容、自信、思路清晰、抓问题准确。她时常神情严肃、目光严峻、声音冰冷,有时表现得咄咄逼人。

同时,赖斯也总会不失时宜地进行形象表演,展现其身为女人的温柔、妩媚、优雅、活泼与多才多艺。“9·11”事件发生后,赖斯以身穿露肩晚礼服、坐在钢琴前演奏音乐的形象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上,显得优雅而胸有成竹;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公益专题音乐会上,她亲自登场献艺,为身患肺动脉高血压病的年轻女高音演员伴奏,既展示了其才艺,又表达了其爱心。

(3)尊重社会文化,展示得体形象

作为国务卿的赖斯出访频频,面对不同国家的媒体与公众,她总是会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非常得体地展示自己的形象。2005年2月,赖斯在视察美国驻德部队时,她穿着性感的短裙和又高又细的高筒靴,露出骨感双腿,引起西方媒体轰动,普遍认为她这套装束既散发着女性的迷人光鲜又有着政治家的权威感,倍显时尚与新锐;3月赖斯访亚洲期间,她却穿着朴素严谨,特意选择了色调凝重的衣装,特别符合东方国家相对传统的文化心理,体现了她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赖斯对此次出访的慎重,同样赢得了各国媒体的大量好评;赖斯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也表现在其言行举止上,访韩时,在晚宴上熟练地使用筷子夹食韩式料理,引起韩国媒体强烈关注,很讨韩国人的好感,也拉近了与韩国民众的距离。

(4)策划公关事件,吸引民众眼球

当国务卿的访问与被访国大部分民众显得无关时,赖斯的公关策划却会尽量营造一些事件,吸引普通民众的眼球。

2005年初,赖斯访问日本时,迎接她的就有身着和服的、已退休的夏威夷裔相扑选手小锦。体重270公斤的相扑选手上前拥抱瘦小的貌似弱不禁风的赖斯,场景极为新奇有趣,第二天,全日本报纸都刊登了这张“巨无霸拥抱弱女子”的合照;3月份赖斯访问中国时,机场的迎接者中就有三位中国滑冰名将——杨扬、申雪、赵宏博。赖斯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在访问伊始就拉近了与中国人的距离。在访华期间,她还特意安排到北京国贸大厦溜冰场观看儿童花样滑冰训练,与小运动员交流,既展示了自己在滑冰方面的内行,也塑造了自己的亲民形象。

在许多国家,公众人物是生活在聚光灯下、受到各种媒体事无巨细的监督,而他们自己却无法直接控制媒体对自己的褒贬。“黑人”和“女性”在当今美国社会依然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但这种身份没有成为赖斯打造自身形象上的障碍,反而成为一种优势——赖斯一方面借用各种手段,如时尚的装扮、轶闻趣事把自己置于媒体聚焦的中心,抓住新闻界的兴奋点;一方面进退有度,因时、因地灵活变更形象战略,展示给媒体的东西就是媒体愿意竞相追逐去报道的,是在牵着媒体的“鼻子”走。应该说,赖斯能充分施展手段,对于媒体进行这样的软控制达到这种程度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不过,如果说赖斯施展的软控制让一些媒体还可以有所选择的话,那么,台湾国民党籍“立法委员”邱毅对于媒体的软控制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基本上让媒体别无选择。

2.爆料天王——邱毅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邱毅每天占据台湾主流媒体的版面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平面报刊,几乎每天都有邱毅的有关报道。不过,这却并非因为邱毅成为被爆料的素材,而是因为他的爆料者身份。

经邱毅爆料的案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耸人听闻——其中包括了陈哲男贪渎案、SOGO礼券系列、台糖台肥台泥董座弊案、马永成系列、谢长廷弊案系列、第一家庭奢华系列、第一亲家系列、台开案、扁密帐、国务机要费系列,等等。基本上做到了“每天一爆”,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爆料天王”。

蔡蕙如系统研究了邱毅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软控制,为了解媒体仰视效应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1)邱毅一手催生爆料新闻学

在过去,政治人物开记者会“揭弊”虽然已很常见,但是像邱毅这样以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无论事实与否、演连续剧般的方式占据新闻版面进行爆料,却是前无古人。

全台湾的媒体都陷入了邱毅的爆料风潮中。他就像是一个“耍狮”的高手,所有的媒体在他面前都是憨厚可爱的“狮子”,只要他一丢出“绣球”,所有的记者只能穷追不舍,而这种穷追不舍的方式绝非质疑、查证,而仅仅只是有闻必录——这种奇怪的现象,被人称为了“爆料新闻学”。

爆料新闻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很低。非但政治人物借言论免责权在媒体上放话不用负责,记者这一方也是不负责任或无法负责任——一方面查证功夫不足,另一方面也有意无意地放弃了查证,导致了一种媒体与主动被传播者之间共犯结构的形成。

(2)共犯结构+仆从关系

邱毅操作爆料新闻的模式是先爆料给平面媒体,再让电子媒体在后面追着跑新闻,最后还会改口说已经将证据交给检察官。

邱毅每次都仅仅透露一点信息,使得新闻播报模式变成他专属的“每日一爆连续剧”,这些每天都会定时定量出现的相关案情发展与线索,不断挑逗这些原本号称“顺风耳、千里眼”,而今则显得耳聋眼瞎、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状态的记者。

台湾媒体在这波邱毅发动的爆料潮下,居然演变成“记者看TVBS-2100爆料追新闻”的荒谬状态。而在这些记者们采写的新闻文本中也很难看到记者质疑邱毅爆料的来源可信度。事实上,记者们怕遗漏邱毅爆料的消息,都不敢得罪他——记者与政治人物的关系,已经不仅是共犯结构,同时也沦为仆从关系。

(3)媒体陷入集体困境

邱毅为了“天天上头条、时时有版面”,居然还以“下周要爆某某某”的方式向媒体预言,时常以恐吓的口吻说“下周某某某将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等话语,先放风声,再等“府方”回应,最后再准备怎么爆料。

这种没有证据的、虚虚实实的、游击战式的爆料模式让记者们招架不住,媒体也只能全盘接受、照样播出与刊登——或以“害怕同业有我没有”的心态,屈就邱毅的控制之下;或以握有邱毅这个源源不绝的消息来源,成为新闻报道的偷懒者。总之,无论记者们的心态为何,他们都因为害怕漏报重大新闻而逢迎邱毅、害怕得罪邱毅而不敢加以质疑和查证。

可以说,邱毅对于媒体的软控制确实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成为世界传媒史上一道特别的风景。他本人博得了“爆料天王”的美誉,却使整个台湾新闻界陷入欲罢不能、左右为难的窘境。

同类推荐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热门推荐
  • 似仇要是欢还是要愁

    似仇要是欢还是要愁

    “难道...你这么想要‘我’亲手杀了你?!”一位样貌似少年的人冷峻的说着,只见那位少女似乎有那么点于心不忍的对比自己小的她说这“自从我杀了你父亲后,就一直那么希望”可是最终是小小的她受伤败了....可是却离奇被救走了....
  •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出那个业

    创出那个业

    主人公六岁那年立志要做一名像比尔盖斯一样富有的人,他像普通孩子一样在中国式的教育熏陶下成长着,叛逆着,他经商的神经永远不安的跳动着,他一次次失败。。。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混世小神仙

    混世小神仙

    徒弟:“师傅,修炼有个鸟用啊?”师傅:“修炼好了“鸟”好用!徒弟:“师父,美女要咋追啊!”师傅:“追女就得耍无赖!”徒弟:“师父,无赖要咋当啊!”师傅:“无赖就是人家骂你一句,你就给他一巴掌,人家给你一脚,你就赖他一辈子!”-----更新稳定,每日二更!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求带走!----
  • 坏学长和乖学妹

    坏学长和乖学妹

    刚刚入学的乖乖女,碰上一个坏坏的学长,她就像老鼠遇到了猫一样,难以逃脱他的魔掌,当她的表姐千方百计要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时候,她却发现来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原来老鼠早已经爱上了猫。。。她是世界上最傻的老鼠。猫是那种坏坏的动物,本来抓了一只老鼠,只是戏耍,却不料竟然动了真情,最后却要哭着求老鼠不要离开。。。。他是世界上最坏却最痴情的猫。
  • 钰染笙箫

    钰染笙箫

    三百年前,仙魔大战,死伤无数。最终,魔君叶冥被笙箫阁上神顾钰斩于浮生剑下,魔界大败。三百年后,魔界公主叶初染,褪去魔胎,化身为人,以孤女身份接近顾钰。一番死缠烂打之后,顾钰终于破了万年之例,收她为徒。原以为,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殊不知,他早已洞悉一切。恩怨纠葛,多年以后,又是谁先丢了心,失了魂,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人类始祖

    人类始祖

    这是一个什么世界,为何会有地球的影子,为何我会出现在这里,我却记不得我是怎么来到这里,无论是谁,我一定要回去……
  • 快穿之逆袭无下限

    快穿之逆袭无下限

    自从隔壁星空科技研发了一个什么“炮灰逆袭”的系统之后,她辖下的位面世界就开始大乱,女配炮灰纷纷翻身做女主,而原女主们不但没了男主事业,甚至身败名裂横死街头。原女主们顿时就不干了,纷纷罢职。最可恨的是,隔壁的生意太火爆,她手下的员工纷纷跳槽,以至于她这个堂堂位面公会会长不得不亲自出马,拨乱反正,让被捣乱的剧情重新回归正轨。
  • 全能小农民

    全能小农民

    小叼丝花极天农民进城,喝一顿小酒,莫名开启了补天系统,拥有了透视眼等各种能力,陆续开启各子系统,吊打各路精英专家,从此专注于各种装逼。可是他也有各种不如意,很多美女欺负他,对此,他只能说一句,既然无法反抗,只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