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都
按照国家旅游局统计:“十五”时期,成都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91%,比“九五”时期增长超过1.38倍,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2005年,成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50万人次,创外汇1.76亿美元;成都旅游总收入达286.75亿元人民币。旅游以及由此带动的产业成为成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加强,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5.2亿元,增长22.0%;入境旅游者78.6万人次,增长35.5%;接待国内旅游者4253.6万人次,增长6.2%;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增长31.0%。
旅游总收入步步高升之时,旅游业的形态也悄然发生变化。观光游热潮在逐渐退去,休闲游却逐步升温。根据市假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行社共接团240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33个,成都首次出现组团游明显下滑的趋势。而成都市内及周边景点全面升温,休闲一日游游客呈明显上升态势。“十一”期间,成都共接待休闲一日游游客302.3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1.67%。除了“五一”、“十一”黄金周的假日旅游,每个季节也有不同的游览主题,而这些季节游多以休闲游为主。例如,每年春季的“桃花节”已成为成都旅游的一张名片。1987年以来,龙泉桃花节已连续举办22届。20多年来,随着桃花节规模和档次的不断提升,桃花节从最初仅限于成都地区的“桃花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桃花节”,游客从最初的40多万人次提高到2007年的313.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40万元攀升到6.03亿元。年年岁岁花相似,为何年年吸引人?观光桃花,形态单一,又为静态,赏花难唱主角。游客大多是为追求闲趣,放松身心,打打小麻将,吃吃当地菜,花便成为休闲度假游的良好点缀。此外,夏季主要推出避暑为主的森林休闲度假旅游,秋天的川西、川北山区红叶观光游;冬季则体验Snow/冰雪、Spring/温泉、Sun/阳光、Sport/运动及Style/风情游等5S游。
成都人发明了一种叫“农家乐”的旅游方式,成为成都市旅游业的一大特色。2000年,成都市政府提出用景点形式打造国家级品牌农家乐的方案。锦江区政府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思路,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走休闲经济之路,打造出春有“花乡农居”、夏有“荷塘月色”、秋有“东篱菊园”、冬有“幸福梅林”和以农业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五大特色区域,被誉为“五朵金花”。而每朵“花”都注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了城乡互动;“东篱菊园”以非洲菊为主打,实现了花卉设施化,形成全国最大的菊花培育基地和展示种苗成长过程的观光基地;“荷塘月色”通过引进知名画家、自由画家,营造“画意村”,带动绘画相关产业的发展。至2008年,“五朵金花”已是国家4A级风景区,有“农家乐”320余家,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12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亿元。“五朵金花”作为“农家乐”的杰出代表,统筹城乡发展的旅游模式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可以说,成都在以休闲旅游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发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和体系方面:截至2006年年底,成都市共有旅行社245家,星级饭店13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7家,四星级饭店17家。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客流量居全国第5位,有通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直达航班,以及26条国际航线。
总的说来,成都的资源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杭州则对旅游休闲的理念理解深刻,再加上长三角的经济区域优势,双方各有千秋。未来的竞争是依托资源打造的产品与品牌的竞争。如何打好休闲这副文化牌,是两者试比高下的关键。
2.休闲体育发展现状比较
注重生活品质的今天,体育健身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请你吃饭,不如请你流汗!”这一流行语,生动地体现了人们休闲观念的转变。而体育产业也成为世界上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
(1)杭州
杭州市休闲体育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但在逐步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根据杭州市体育局2004年的统计,从事体育产业服务业经营场所达1667家,注册资本金9.8亿元。全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游泳、健身操、器械健身、潜水、跆拳道、攀岩、漂流、蹦极、滑翔、网球、棋牌等71项。仅以游泳项目为例,游泳池全市就有150余家,全年参加戏水游泳的市民达近300万人次,常年坚持游泳者达40万人次,常年体育技能专项培训超过5万余人。这些活动场产生的经济收益在整个体育休闲产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004年全市体育项目场所经营收入3.3亿元,从事全民健身服务业人员达19900余人。体育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本体产业发展稳健。杭州相继建成了以游泳健身中心、棋院、航海模型运动中心、射击汽车运动中心为主的休闲体育中心,以及以黄龙体育中心为核心而整合的黄龙休闲区,为体育产业发展打下经营创收的良好基础。截至2006年9月的调查统计,全民健身服务业经营场所近2000家,注册资金超10亿元,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体育经营服务、培训表演涉及78个项目,全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人数超450万人次,经营总收入约5亿元。有体育用品制造加工企业400余家,年产总值超过15亿元以上。
举办高水平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能催生“赛会经济”,间接推动城市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年,浙江省体育局承办了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杭州站)比赛;2006年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在杭州举行。从举办规模和影响来看,杭州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显得次数偏少、影响不大。从“一场一馆一池”的基本建设标准来看,杭州刚刚具备,而所辖的各城区和县(市)除了萧山区和富阳市外,基本都不达标。所以,杭州在承办一些大规模、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上还显得竞争力不足。但是,作为2007年女足世界杯的分会场之一,杭州在练习场的配备等方面已经逐步完善。此外,还规划了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提出建设“体育强市的口号”。
杭州体育产业正呈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健身经营为主要项目,涵盖体育技能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等领域的产业格局。
(2)成都
“十五”期间,成都市体育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以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人才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彩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
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拥有体育场馆、设施10965个;社会办体育、休闲项目达到60多个,经营户已达到5000多家,全年营业收入近3亿元;体育用品生产企业18家,专柜及个体户478家,年实现增加值4000多万元;体育俱乐部128家,注册资金近4亿元;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34亿元,公益金收入近2亿元;据不完全口径统计,2004年全市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已达5.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0.27%。
成都体育发展开始走向国际化,体育产业发展中频频出现“亮点”。2005年的世界大力士冠军赛、2006年的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均落户成都。2006年世界拳击理事会(WBC)第46届全球大会在成都举行,这是WBC成立40多年以来首次将全球大会交给中国主办。2007年9月,成都也同杭州一样作为分会场之一,举办了2007女足世界杯。2007年10月,世界体育媒体再一次聚焦成都,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此地参加2007年世界拳击协会(WBA)代表大会。这是世界四大拳击组织首次在一个非会员国家举办全球年会。大赛事已成为成都体育发展的新形象。
2007年5月,成都与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签约,成都成为全国对城市体育资源进行整体市场开发的领头羊。就在同月,全国第二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继深圳之后落户成都温江。仅在推介会现场,就有青岛英派斯等18家知名体育产业企业与温江区签约,18个项目全部投产预计可实现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近3亿。此外,成都还分别在新体育中心设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竞赛训练中心、在双流牧马山设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休闲中心。
杭州的体育发展依然走的是“小打小闹”的传统路子,成都的体育发展则快速迈向了国家基地化、国际化的大道上。
3.餐饮休闲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是世界上最大的餐饮消费国之一。
2005年杭州市餐饮零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比2004年增长11.5%,但增幅较上年回落25.7个百分点,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个百分点。2006年上半年,餐饮零售额增幅虽有回升,但也只维持在14.3%,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2007年杭州实现餐饮零售额143.06亿元。
成都素以餐饮文化发达著称,餐有川菜,饮有茶馆,故有“食在中国,味在成都”之说。因而成都餐饮业在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地位十分突出。2005年餐饮零售额城市排名中,成都继上海、广州、北京之后,以205.4亿元列为餐饮“第四城”。
2007年,全市实现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0.3亿元。这样看来,在餐饮业的零售额上,成都以绝对优势压倒了杭州。
虽然餐饮消费对GDP的增长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却很难区分哪些消费是属于自我生理满足,哪些是属于休闲娱乐享受,哪些餐馆是单纯的饮食场所,哪些餐饮企业又在单纯的饮食功能中引入娱乐、休闲等功能。鉴于这错综复杂、非常浩大的系统评估工程,这里只选取“饮”———茶的比较。选择茶作为比较点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两城都有“茶都”的美名,二是因为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喝茶已成为商务活动和休闲的首选之地。可以说,“茶”是两座城市休闲文化的一个缩影。
(1)杭州
杭州话把“喝茶”称为“吃茶”,言下之意就是邀上三五好友茶室一聚,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一边欣赏良辰美景。从设备简单却是悠然自得的陋室到清雅别致的商务茶楼,杭州市区共有大大小小茶室700来家,茶馆业的年营业额已达10亿元。与成都茶馆相比,杭州茶室讲究的是名茶配好水、品茗临佳境,讲究一种闲情逸致、一种别样的风雅。
杭州被称为“茶都”,与其说是因为茶室,不如说是在于整个茶文化、茶产业。杭州是以西湖龙井闻名于世的绿茶之乡,也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的重镇。杭州的绿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全市茶叶生产和销售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其中以西湖龙井为首的名优茶叶占据主要地位,也有后来声名鹊起的“径山茶”、“雪水云绿”等茶叶。随着茶叶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并成为发展产业的推动力。杭州娃哈哈集团、杭州顶津食品推出的茶饮料在中国茶饮料市场中占有较高的销售量,消费了浙江大量茶叶,并解决了中低档茶的出路问题。杭州还逐渐注重茶叶的深度开发,发展茶旅游、茶休闲,也使得杭州更具备了茶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
杭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弘扬“茶为国饮”的基础上,打响“杭为茶都”的文化品牌,并且先后建成并开放了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龙坞休闲茶村、龙井山园等茶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杭州休闲游的一个重要门类。茶叶与旅游相结合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休闲方式。梅家坞茶村是第一个将茶作为休闲产业来经营的地方。在当地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当地农民辛勤经营之下,梅家坞已发展成杭州人休闲的乐园,也成为许多海内外游客来杭州旅游的首选地之一,去茶村吃饭喝茶是比较表面的形式,在紧张和忙碌之余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才是更深的用意。据权威人士估计,梅家坞与茶相关的休闲产业每年带来的产值高达1.5亿元。梅家坞品牌成功打响之后,龙坞茶村、茅家埠等后起之秀也纷纷亮相,而且生意同样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