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社会现实进行描摹和反映
在许多以城市为背景的动画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现实社会的呈像,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和对于人们心理状态的把控,都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可以说,无比丰富与深刻的社会生活,为动画艺术寻找故事、设定场景、塑造角色,都提供了极为多样的空间。而基于现实生活以及由此衍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判断之上的动画作品,描摹和反映着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生动故事和感人情怀,并用动画语言的语法进行放大,从而使作品本身更具启迪性,令人产生情感共鸣。
日本动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的女主角夕子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和非城市之间切换,两种背景下的生活境遇也因此截然不同。夕子虽然从小在东京长大,但早在十岁时,就有了回归故乡的愿望。在事业、感情都处于瓶颈时,她选择到乡下姐姐的婆家体验农家生活,那儿是很少经过人工修饰的最接近于自然的世界。清丽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让夕子感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和谐平静的感觉像透明的泉水冲刷着她的灵魂。夕子心态的变迁首先是因为城市与非城市环境之间的转场。城市的巨大压力与非城市的简单轻松形成对比。动画片表现出,在城市中消费主义盛行,商业逻辑支配着社会的发展。而事实上的东京,正是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有影响的价值观、消费观在二次大战后产生于欧美发达国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在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广泛发展。在这种消费社会里,商品经济作为运营的主导,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人们不再看重友谊、亲情、爱情,主导人们生活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人在堕落着。
因此,动画美学的潮流变更与社会思潮的变化紧密相连。从许多城市背景动画片的典型文本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城市背景动画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描摹和反映,并且部分动画片还透露出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反思。这类动画片皆以城市或者城市生活为载体,借助这个复杂的商业、文化聚集区,更有效地表达超乎故事本身的深刻主题。
四、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反思
许多城市背景动画片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都带有人们一定的反思。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热点,城市背景动画片也不可避免地将其纳入到自身的哲学思考范畴中,借此传达对人性的关照。
(一)工业化与城市文化矛盾的反思
《蒸汽男孩》、《天空之城》和《风之谷》等动画片都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蒸汽男孩》中,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叶,一个开始由蒸汽动力来运转工业生产的时代,一个现代化工业文明冲击城市文明的时代,其地点定格在世界上首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英国城市,完全参照英国曼彻斯特和伦敦的景致、风物人情,把19世界中叶的英国工业发达城市细致无遗地呈现在银幕上,甚至还有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大破坏。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并席卷整个欧美地区。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人类文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国不甘蜗居一地,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蒸汽男孩》以反思科学发展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为主题,描写了人类在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巨大能量中,被迫出卖灵魂或者奋起抗争的各种姿态。
《蒸汽男孩》中的城市来自于英国两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伦敦。19世纪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真实背景以及融入了曼彻斯特工业化景致的场景设计,使《蒸汽男孩》更容易在社会意义上展开反思。《蒸汽男孩》是文明与战争矛盾的一个缩影,也是工业化与城市文化矛盾的一个缩影。
日本动画《风之谷》描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在千年之后毁于一旦,地球上充满了能置人于死地的污染“腐海”和可怕的巨虫。城市在高度工业化的未来又因为文明的发达和人类的破坏而毁于一旦,风之谷作为为数不多的人类可以栖息的几个绿洲之一,其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在城市生存的罅隙之中寻找绿色家园的理想。在风之谷,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也没有现代社会严重的污染。风之谷中的全部动力都来自于对自然风的使用,由于海风的吹拂,有毒的孢子无法进入谷中,人们得以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虽然原始,但却幸福快乐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人又重新回到了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境地。人类的文明又回到了最初原始的状态,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幸福简单地生活。这可以归结为人们对于“乡村”(非城市)的一种情感理解。影片最后,入侵风之谷的多鲁美吉亚公主为了抢夺巨神兵,控制全世界,不惜发动对贝基特的战争,最后导致贝基特城成为一片废墟。
在以城市为背景的动画片中,新能源的发现,新科学的发展,促使战争诞生,而战争又促进了更多新武器,更多新科学的诞生。也许会有人说战争果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好方法,但无休止的战争带来的却是疾病、瘟疫、野蛮的科学、对古文明的破坏。也许战胜的一方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战败的一方呢?落后、贫穷、死亡的阴影四处弥漫。战争变得如此恐怖,文明给落后战败地区带来的只是伤害与破坏。文明的进步没有错,战争的爆发也没有错,只要人类的智慧不灭一切仍会继续发展。科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仅遗留给动画的主人公思考,同样也让我们反省。因为故事中的焦虑,其实早在我们的现实世界蔓延开来了。
(二)城市记忆的消逝:《再见时光》与《墙》
当工业文明隆隆的机器声,催生出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直指云霄的摩天大楼时,时光隧道的另一端,远去并逐渐消失的是童年时对城市最质朴的记忆和最无奈的惆怅。
《再见,时光》[6]以老北京为城市背景,主要表现了四合院、胡同等北京的城市地标,并结合现实,将“旧城改造”和大规模的城市拆迁融入到动画片中,使城市背景凸现出凝聚力和哲学思索。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体现经济发展过程的文化景观。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20世纪现代建筑的“国际主义”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城市的特色,但是每个城市仍然由于它独特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背景而各不相同,所形成的城市文脉仍然清晰可辨。城市文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而城市文脉形象正是这种轨迹的浓缩。城市文脉形象是我们清晰地识别城市的标准。当代城市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特色,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被成片、成街地拆除,威胁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
《墙——献给母亲》[7]是另一部以古老的北京城为背景的艺术动画。在这部动画短片中,粉笔画风格和淡然、清新的涂抹,描绘出城市生活的另一重情感共鸣。在《墙——献给母亲》的创作中,许多场景是真实呈现的,那座倾注着母亲关爱的老城墙,现在已经变成了重点保护的文物,城市生活的过往岁月,还有亲情和怀念带给流年的沉淀,这种源自生活的感怀,如同大潮退去的沙滩留下的闪光的贝壳。城墙的破碎,四合院生活的逝去,童年的记忆,少年的回忆,中年的感慨和老年的追忆,给这部片子镀上了人本主义的光辉。除了对年少生活和城市历史的描摹,对母亲的纪念和感谢之外,“墙”本身蕴含的双重寓意也是人们需要深刻的反思才能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