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300000009

第9章 知识分子与信仰(1)

——从鲁迅的《祝福》说起

王俊一、对《祝福》的信仰反思

今天,我们来讨论知识分子与信仰的问题,我们的讨论将把我们引向责任伦理的思考。

很显然,知识分子与信仰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抽象的题目,直接去讲它的话,不是很好讲,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副标题:从鲁迅的《祝福》说起。可是,为什么要从《祝福》说起呢?是不是《祝福》直接关涉到了信仰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之所以选择《祝福》,一方面在于大家对它都很熟悉,因为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了中学课本;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可以从《祝福》当中引出我们需要谈论的问题。

从《祝福》这篇小说来看,它讲述的是一个旧中国的下层妇女祥林嫂的悲惨人生。祥林嫂卑贱地出生,屈辱地生活,然后悲惨地死去。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她自己有没有遇到或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能否回答这个问题?谁能替她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祝福》中的一个细节。

如果比较留心的话,我们会注意到,在祥林嫂去世之前,她曾遇到小说中的那个第一人称的“我”,问过“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如果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祥林嫂是遇到了那些问题的,并且,在她死去之前,这可能是她最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是一无所有了。但是,谁能告诉她问题的答案呢?在落后的鲁镇,可能没有人能承担起这个任务或使命,因此,祥林嫂选择了一个在外地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我”。希望“我”能回答她的问题,但是我们看看“我”是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看到,“我”的回答是,“也许有罢,——我想。”“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很显然,文章中的那个“我”并没有很好地回答祥林嫂的终极追问。如果我们喜欢思考的话,我们可能会想到,祥林嫂真的非常悲惨,这种悲惨不仅在于她此生的痛苦和屈辱,更在于她对彼岸的绝望。我们可以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绝望与恐惧的,因为她是完全被抛弃了的,她曾经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她以后的道路是漆黑无光的。

从《祝福》的叙述来看,“我”只是祥林嫂悲惨人生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对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说,“我”似乎是完全无辜的,甚至不仅是无辜的,“我”对祥林嫂的悲悯和同情似乎还表明了“我”的高尚。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换句话说,对于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我”需不需要负责任?如果需要的话,需要负什么责任呢?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我”是需要负责任的,这从“我”在祥林嫂死去后的不安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文中的“我”只是感到不安,只是想赶快逃离那个是非之地,他并没有想到他自己是不是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任,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这是文中的“我”从其良心的不安中隐隐感受到的责任,但到底是什么责任,他是不能回答的,同样,作为文章的作者,鲁迅也是不能回答的。因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并且是启蒙知识分子。

那么,文中的“我”到底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他应该负的是信仰上的责任。因为他是被指定回答祥林嫂关于信仰问题的人,但是他没有回答或不能回答,他没有或者不能断送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所以,在祥林嫂死去之后,“我”会感到不安。“我”的这种不安不是因为“我”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直接造就者,也不仅是我富有同情心的表现,而是在于“我”没有或没能给予她拯救的希望,让她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稻草。因为她认为“我”是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且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我”的回答上,但是,“我”没能回答她的问题,“我”辜负了她对“我”的信任,也抹掉了她最后的希望。

但是,“我”是个没有信仰的人,甚至也没有思考过信仰问题,“我”只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所以,“我”只是感到“不安”,但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责任。所以,除了不安之外,“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我”信仰的缺失,因而“我”不可能反思到信仰的深度。

二、对知识分子责任的信仰反思

通过对《祝福》做一种信仰的反思,我们提出了信仰的责任问题。如果不是从信仰的层面考虑的话,《祝福》中的“我”可以不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任,因为他并没有做什么损害祥林嫂利益和尊严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可贵的同情。在此意义上,“我”是个“好人”,甚至是个“高尚”的人,或者说,有“高尚思想的”人。在非信仰的层面上讲,对“我”的指责似乎是没有道理的和不近情理的。但是,从信仰的层面来看,“我”的这些悲悯和同情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冷漠的,因为在信仰的层面上,我们不仅需要同情,还需要爱。

当然,知识分子也是有爱的,但他们爱的不是具体,而是抽象,或者说,他们的爱指向的不是具体的对象,而是普遍的理念,就像爱默生所说的,“我爱人类,但我不爱人群。”为什么这样?因为人类是抽象的,人群是具体的,人类不会伤害爱他的人,人群却总会让爱他的人很受伤。人群就像叔本华所说的豪猪,一旦接近,就会被它们身上的刺所刺伤。知识分子的爱是非常纯粹的爱,是一种避免受伤、逃避受伤或拒绝受伤的爱。因此,他们不愿投入到具体的爱的行为当中去,他们只愿意把需要行动变成需要思考,他们爱思考,爱思考中的对象,但害怕被思考的对象。在遇到具体的爱的困境的时候,知识分子一般都是选择回避,就像《祝福》中的“我”一样,在遇到麻烦时,他考虑的是赶快离开。

信仰的爱和知识分子的爱不一样,信仰的爱是特里莎修女所说的“爱到受伤”。具体的爱都是很受伤的,所以西方人用玫瑰来代表爱情,因为玫瑰是有刺的,会让爱者受伤。信仰的爱是爱的行动,或者说是爱行动,它是一种直接的爱。

与信仰的爱相比,知识分子的爱往往显得怯懦,他们的爱是不行动的爱,是精神之爱,或者说,是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也有它的优点,只要不触及行动,它总是安全的、理想的、完美的、纯粹的,它不会直接地伤害别人,它是一种只对自己负责任的爱,或者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爱。

回到责任问题。我们说,在知识的层面上论证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是非常困难的,证明对他人的无限责任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责任的论证上,近代以来的主流论证是一种契约式的论证,既把责任看做基于生存需要的相互让步,是人基于生存知识上的彼此约定,比如,霍布斯的契约论。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一种“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由于这种状态让每个人都无法生存,故此他们彼此让步和相互约定,限制彼此的权利和自由,规定彼此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就近代以来的责任理论来看,这种基于生存需要之上的责任是一种有限责任和消极的责任,同摩西律法一样,它规定的是“你不要做”。

说到摩西律法,我们可能会想到律法主义。的确,近代以来的知识传统似乎就是律法主义的复活,对于律法主义者来说,只要遵守了律法,他的义务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律法主义者的义务就是对律法的义务,近代以来的知识传统也是如此,只要遵守了契约,他的责任就尽到了。

很显然,知识分子的责任观是一种基于知识的责任观,他们接受的是一种有限责任和消极责任,或者说,他们所接受的只是人的责任,即人赋予自己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是有限的,也是可变动的。但信仰的责任则不一样,它的责任不是人赋予自己的,而是上帝要求每个人的,它不是一种对律法的责任,而是一种对上帝的责任,因此,它是一种无限责任,是一种不需要做知识论证的责任。正因如此,在知识分子那儿,责任不是自明的,而是需要论证的,但在信仰者那儿,它是不需要证明的,因为它不是知识,而是上帝的爱,或者说,是出于爱的绝对命令。

与律法主义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信仰主义不把上帝的诫命看做纯粹的禁令,而是看做恩典,看做爱,上帝颁布诫命的方式不是权威,而是爱,因此,律法的基础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是上帝之普遍的爱的情感。受这种爱的情感的驱使,信仰者的行为不是出自理性,而是源于信仰的不假思索的爱,因此,它是积极的,是不怕受伤甚至甘愿受伤的,是利他的,是自我牺牲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人受苦是对我的最大伤害”。

这就是信仰层次的责任,它是对知识分子责任的信仰超越。

同类推荐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吞噬苍穹

    吞噬苍穹

    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少年时便受尽磨难,为改变命运他坚毅的踏上修炼之路,终力压八荒,四夷臣服,成就一代人皇!吞噬无尽的欲望,踏破苍穹,唯我独尊。等级制度:斗者炼皮、斗士炼肉、斗师炼骨、斗灵炼脉、斗狂炼髓、斗王炼五脏、斗宗炼血、斗皇炼窍、斗帝万窍归一凝练斗丹、斗仙……
  • 疯狂预言师

    疯狂预言师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本是一国皇子,却是一代废柴,我该何去何从?蜡黄色的经书有何来历?《大预言术》吗?那我就要成为大预言家!
  • 噬心炎诀

    噬心炎诀

    洒落的血雨溅入眼帘,染红了双目。他仰天而笑,缓步前行。一重又一重的敌人,在他悲凉的狂笑声中纷纷倒下。昔日的朋友,如今的敌人,他心在滴血!剑影和刀光,行云流水般在金殿上飘荡。
  • 时间镜子

    时间镜子

    王治平,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却发现了时间的秘密。这是一部关于成长,选择与牺牲的故事。
  • 神妻驾到:妖王晚上见

    神妻驾到:妖王晚上见

    前世你硬要辜负于我,好啊!今世我会让你后悔!你觉得我会杀了他?NO!NO!NO!我会让他看到我的崛起,看到我的优秀,看我如何把这天地掌握在手中!最后一点最为关键,但他看到我怎么秀恩爱!秀不死他!某妖王挑了挑眉“现在才知道我的好处?”某女很不识趣地摇摇头“不知道!但是,妖王晚上见!”(看本文的宝宝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么么哒~渴求关怀的作者~)
  • 逆袭绝美总裁:女神靠左,前程靠右

    逆袭绝美总裁:女神靠左,前程靠右

    毒舌女神倒追逗逼男,她竟是跨国集团大总裁!她是毒舌女神,智慧超群,古灵精怪,善于挖坑不噎死人不罢休;他是幽默屌丝,又是创意达人,他搞笑风趣,才华横溢,从不轻易服输。他在她面前屡次吃瘪,他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他们之间啼笑皆非,又浪漫默契,终有一日,他叫她菲儿,她叫他牧羊犬......
  • 女娲补天之大千计划

    女娲补天之大千计划

    女娲与伏羲利用世界石独特的力量,在地球开展"大千计划".因为某些外人不便得知的事情,两人不得不暂时停下行动,先后离开地球.而这个时候,吉祥天女王陛下来到地球寻找世界石,在地球上与人类及异类相遇,无意间重新开始了"大千计划",并写下新的篇章.
  • 死亡策划者

    死亡策划者

    一场精心的策划,好似,一部无暇的电影。死于意外者!都是出自于真正的意外吗?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真的就是事实吗?答案是,否!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恋君心:美人如花隔云端

    恋君心:美人如花隔云端

    他是雍媚入骨的年轻帝王,凭借与嫂子的悖伦恋入主凌霄宝殿,然他说:“与你聚了又散,你想让我在这飘渺的人海里,在苦等几年……”他是功高震主的将才,也是与皇帝亲如手足的小侯爷,风华绝世依旧被她所倾倒,情伤之下远走西北,他说:“有你的记忆,有如炼狱寸寸灼烧着心脉……”他是如影随影她三年的影子,倾尽所有,转头来原来他是他……前世她无依无靠,心伤而亡。重生在王府小姐身上,只想与一个不会负她辱她之人,度过一生。只是天不遂人愿……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