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31

第31章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1)

无论从文学理论方面,还是从中外文学史的实践方面来看,生活地域、职业等因素对作家心态的影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也不例外。

作家心态是由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正如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家庭以及自身生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样,一个个体作家的心态本身也会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刺激而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态,具有多面性、矛盾性和变异性。

作家心态是客观的生存环境、主体的生理机制、心理机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作家心态又具有一定的恒定性。在这诸多因素都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的时候,作家心态一般不易发生很大的变异。因此,作家心态具有一定的可把握性。而一旦影响作家心态生成的那些因素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异,作家心态也就相应表现出较大的变异。

每一个个体作家的心态都是纷纭复杂的,要想把握一个时代大多数作家的总体心态,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在中外文学史上,确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时代,处在剧烈变动之中的时代特征对作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个别因素,致使整个时代的作家表现出一些相对类似的心态。

明清之际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崇祯年间,魏阉集团刚被铲除,东北边患日益严重,流民义军势力日强,临近末日的感觉在社会上弥漫,小说作家们普遍发出“警世”、“醒世”的声音。崇祯十七年天翻地覆的易代之变,将末日景象真实、残酷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明清之际流民义军的“以下犯上”和满清王朝的“以夷制夏”,对当时士人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痛定思痛,反思过去,探究明亡的原因,追悼故国,表达遗民心迹。

这三十四年间小说作家的心态,是颇具风格而耐人寻味的。此时作家心态的趋同性,使我们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当然,作家心态的纷纭变迁,又使我们的探索工作异常艰难。为了梳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这一特殊时期的某些特殊现象,我们将知难而进,尽量明晰地梳理出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几种类型,探索这些心态生成的诸多因素,把握其流变的过程。

第一节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类型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清末等夹缝时期有相似之处。对这一时期作家心态的深入探究,可以推广到其他相似时期,在文学史上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大致可以归为五种类型,即警世心态、救世心态、劝世心态、愤世心态和隐世心态。此章内容是在参照张俊老师的小说史课堂讲义基础上衍生的。

一、警世心态

警世心态是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态。他们关注现实,希望能以小说警醒世人,使人们免于沉沦堕落。此时涌现的时事小说创作热潮,就是关注现实的警世心态的典型表现。这种心态不但在作品中的文字、作品前后的序、跋中直接加以表达,还在作家自己所取的名号、斋名和书名中,也间接地表达出来。

早在天启年间,冯梦龙完成“三言”的编撰时,就明确说明“三言”有“木铎醒世”之意。先是金陵兼善堂刻本《警世通言·识语》中说:

自昔博洽鸿儒,兼采稗官野史,而通俗演义一种,尤便于下里之耳目;奈射利者而取淫词,大伤雅道。本坊耻之。兹刻出自平平阁主人手授,非警世劝俗之语,不敢滥入,庶几木铎老人之遗意,或亦士君子所不弃也。

这段识语说明,兼善堂的书坊主不满于当时一些书坊主在“便于下里之耳目”的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中,“取淫词”而“射利”,结果“大伤雅道”。兼善堂以此种做法为耻,故声明《警世通言》属于“平平阁主人手授”,“非警世劝俗之语,不敢滥入”,表达了兼善堂秉承“木铎老人之遗意”欲以小说“警世劝俗”的心态。

后来的衍庆堂刻本《醒世恒言·识语》,明确点出了“三言”的命名原由:

总取木铎醒世之意,并前刻共成完璧云。《醒世恒言》,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根据这个识语,可知“三言”的命名原由是“总取木铎醒世之意”。其实,《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个名称的本身就彰显了作者“喻世”、“警世”、“醒世”的创作心态。

冯梦龙的“三言”和他的心态,对崇祯年间小说作家心态影响深远。崇祯年间,小说作家的这种心态表现更为普遍。“警世”心态在作品序跋中有直接的表达。

无名氏《醉醒石·题辞》中,曾通过《醉醒石》这一小说作品名称的命名由来,谈到其作者东鲁古狂生的心态。《题辞》说:

李赞皇之平泉庄,有醉醒石焉,醉甚而倚其上,其醉态立失。是编也,盖亦醒醉之石也。《醉醒石》,转引自郑振绎《中国文学研究》。

《醉醒石·题辞》点明,东鲁古狂生编著话本小说集《醉醒石》,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醒醉之石”,以起到唤醒沉醉于昏蒙状态的世道人心的作用。

园主人陆云龙在《清夜钟·自序》中,也谈到了自己的创作心态:

余偶有撰著,盖借谐谈说法,将以明(原刻“明”,应为“鸣”。笔者按)忠孝之铎,唤省奸回;振贤哲之铃,惊回顽薄。名之曰《清夜钟》,著觉人意也。大众洗耳,莫只当春风一过,负却一片推敲苦心!

他说自己写作《清夜钟》,是想“借谐谈说法”。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像清夜里震响的钟声,鸣响“忠孝之铎”,唤醒“奸回”之心;振响“贤哲之铃”,惊回顽薄的人心。

西湖渔隐在《欢喜冤家·叙》中也说,他撰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依“圣人不除郑卫之风,太史亦采谣咏之奏”的传统,将“致趣无穷”、“诙谐有窍”的“非欢喜不成冤家,非冤家不成欢喜”的故事,“公之世人,唤醒大梦”。目的是“使慧者读之,可资谈柄;愚者读之,可涤腐肠;稚者读之,可知世情;壮者读之,可知变态”,能够有补于世。

二、救世心态

一些小说作家希望能以小说救助社会。天启年间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说这部作品“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明确表达本书的内容和命名标准是救世度世。

崇祯元年(1628),凌濛初在《拍案惊奇·自序》中,认为当时有一种轻薄、荒诞、亵秽的文风,有碍“名教”,流毒很深,应当严厉禁止。他所提倡的,正是冯梦龙在“三言”中所表现的文风意趣。他说:

独龙子犹氏所辑《喻言》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刮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

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微,意殊有属。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若谓此非今小史家所奇,则是舍吐丝蚕而问粪牛,吾恶乎从罔象索之?《拍案惊奇》,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凌濛初编撰“二拍”,意在追随冯梦龙的文风,希望小说的创作能有补世道人心,起到一定的救世的作用。

吟啸主人在崇祯六年(1633)的《近报丛谭平虏传·序》中,也明确提出他的创作目的是希望小说能“有补于人心世道”。他说,书写成后,有人提出疑问:“风闻得真假参半乎?”他回答道:

苟有补于人心世道者,即微讹何妨。有坏于人心世道者,虽真亦置。

他认为,只要能够有补于人心世道,既使所写的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也没有什么大碍;相反,如果有坏于人心世道,即使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在小说中作为素材加以宣扬,而是弃置不用。吟啸主人对小说创作中的素材取舍,是以是否“有补于人心世道”为标准的。

三、劝世心态

除了欲以小说“警世”、“救世”之外,一些小说作家还希望能以小说中所描述的因果报应的观念,止人恶念,劝人为善。

劝世心态在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中流行,与当时社会上善书流行的现象有一定的关系。天启年间衍庆堂在《喻世明言·识语》中指出作者的心态:

绿天馆初刻古今小说□十种,□,表示此处缺一字。下文同。见者侈为奇观,闻者争为击节。而流传未广,阁置可惜。今版归本坊,重加校订,刊误补遗,题曰《喻世明言》,取其明言显易,可以开□人心,相劝于善,未必非世道之一助也。

《喻世明言·识语》认为《喻世明言》可以“相劝于善”,可为“世道之一助”。

冯梦龙在《今古奇观·序》(署名“笑花主人”)中,进一步明确了小说劝人为善的功能。他说:

小说者,正史之馀也。……

夫蜃楼海市,焰山火井,观非不奇;然非耳目经见之事,未免为疑冰之虫。故夫天下之真奇者,未有不出于庸常者也。

仁义礼智谓之常心,忠孝节烈谓之常行,善恶果报谓之常理,圣贤豪杰谓之常人。然常心不多葆,常行不多修,常理不多显,常人不多见,则相与惊而道之。闻者或悲或叹,或喜或愕,其善者知劝,而不善者亦有所惭恧悚惕,以共成风化之美。则夫动人以至奇者,乃训人以至常者也。

吾安知闾阎之务,不通于廊庙;稗秕之语,不符于正史?若作吞刀吐火,冬雷夏冰例观,是引人云雾,全无是处。吾以望之善读小说者!

他认为小说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仁义礼智”、“忠孝节烈”、“善恶果报”、“圣贤豪杰”的描写,使“闻者或悲或叹,或喜或谔,其善者知劝,而不善者亦有所惭恧悚惕,以共成风化之美”,从而使小说起到和正史一样的作用;而那些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的劝世之心并且接受劝诫的人,才是“善读小说者”。

凌濛初深切领会冯梦龙创作小说的劝世用意,并加以继承。他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说到“二拍”是:

其间说鬼说梦,亦真亦诞,然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后先一指也。

点明《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创作主旨是“意存劝戒”。

继冯梦龙、凌濛初之后,这种劝世心态在崇祯、顺治年间的话本小说作家中颇为盛行。署名“古吴龙子犹撰”的《石点头·叙》中,将“小说家”与“高僧”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劝人为善的心态是相同的。

继《石点头》之后编纂的话本小说集《照世杯》的作者酌元亭主人,也欲以小说劝世。

他说酌元亭主人、紫阳道人、睡乡祭酒等几位小说作家的创作动机,都是“忧悯世道,借三寸管为大千世界说法”,表现出一定的劝世心态。

明清之际话本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李渔,也具有这种劝世心态。他的友人杜浚于顺治十五年(1658)在《十二楼·序》中,讲到李渔以小说劝人向善的心迹时说:

笠道人将以是编偕一世人结欢喜缘,相与携手徐步而登此十二楼也,使人忽忽忘为善之难而贺登天之易,厥功伟矣!清乾隆年间消闲居精刊本《十二楼》,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杜浚认为李渔的《十二楼》诙谐幽默,引人入胜,借幽默有趣的故事“使人忽忽忘为善之难而贺登天之易”,使人以轻松的心态来做善事、乐于做善事,这种功劳是很伟大的。

西湖钓叟在顺治十七年(1660)的《续金瓶梅·集序》中,就曾说到《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的劝世心态:

《续金瓶梅》者,惩述者不达作者之意,尊今圣明颁行《太上感应篇》,以《金瓶梅》为之注脚,本阴阳鬼神以为经,取声色货利以为纬,大而君臣家国,细而闺壸婢仆,兵火之离合,桑海之变迁,生死起灭,幻入风云,因果禅宗,寓言亵昵,于是乎谐言而非蔓,理言而非腐,而其旨一归之劝世。

他认为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通过书中人物的命运,宣扬因果报应思想,意在劝世。他还说:

此夫为隐言、显言、放言、正言,而以夸、以刺无不备焉者也。以之翼圣也可,以之赞经也可。

西湖钓叟进一步夸大了《续金瓶梅》在劝世方面的功能,认为它可以“翼圣”、“赞经”。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频繁而刻意地表达自己的警世、救世心态,也有欲将小说经典化的一面。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在表达自己的警世、救世心态时,往往借助于因果报应故事的叙述。这与当时的时代风尚有关。只不过有的作家偏重于唤醒人心,有的作家偏重于救度世人,而有的作家则偏重于劝人为善。

同类推荐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石榴花开的季节

    石榴花开的季节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分为“悠悠乡情”“浓浓亲情”“漫漫闲情”“缕缕心情”“泛泛友情”“幽幽性情”共六辑。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热门推荐
  • TFBOYS之那片满天星

    TFBOYS之那片满天星

    遇上败类人渣后又遇见大明星,这是上天打了她一巴掌又给个甜枣吗?她害怕……小心翼翼的爱她,他要给她一份安心的爱情,不让她惊慌,不让她伤心……本文略渣主王俊凯会有千玺和王源不喜勿喷
  • 丑妻很倾城

    丑妻很倾城

    他错了,他错了,他轩辕澈今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对这个小丫头心存仁慈。瞧瞧这个丫头,长成这样也就算了,因为,轩辕从来就不是以貌取人的男子!可是最最令他无措的是,这个丫头,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当着这么这么多人的面,大唱黄色歌曲。都娶妻要娶贤,所以他要她。说人不可貌相,所以他要她。他说虽然是丑了一点,但是没关系,像他这么英俊潇洒,即使娘子丑了一些,生下的孩子还是不会很丑的,所以他不介意……
  • 爱上薄荷音少年:王源

    爱上薄荷音少年:王源

    他,是万众瞩目的明星。她,是天后演员。他们在冥冥之中相结合,这一切是缘,还是你孽?他的薄荷音只专属于她。他演的戏,她才配看。
  • 都市有蓝天

    都市有蓝天

    立志当歌手的毕业大学生蓝天为爱留在大都市,却落得被女友抛弃的下场。万念俱灰打算回老家之际,偶然间拾到一张身份证,因为长相酷似,好心替失主面试,却不料得了最高分,本欲跟失主家人解释清楚,却弄出了更大的误会,穷小子突然变身成了富家大少,还莫名其妙当了警察,好运连连屡破奇案,看主人公最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都市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本书现开展有奖评书活动,只要您在书评区留言或者加入QQ群:427274657,均有机会获得精美会员礼品。
  • 究极之最终进化

    究极之最终进化

    有人向前倾望,有人回望过去。你在追寻过去,但脚步却是依旧向前迈步。一段模糊的过去,一篇流血的故事,一具无法死亡的身体。这便是故事的开端!
  •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尘世战魂

    尘世战魂

    鬼者,诡道也。化之于人,成之于人,藏于人中。人心有鬼则厄测,是为诡。鬼若有情亦成道,是为魂。巍巍中华,数不尽热血浇筑成华夏长城。英烈忠魂,家国情怀,吾辈往矣!真汉子,为兄弟战,为爱人战。大丈夫,当为家而战,为国而亡。前路茫茫,无畏艰险,大义当前,恩也,怨也,杀人,杀鬼,成魔,成神,陈镇用鲜血豪情谱一曲人生赞歌。
  • 夕颜静好

    夕颜静好

    一名家世显赫的女子无意间得到了四王爷的深爱,而自己同时也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就在生死边缘之际,得于文公子相救,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亲妹妹所为,这时她又会怎么做呢?请看本书。
  • 齐天小子

    齐天小子

    千古英杰自少年,屈指欲齐天,十万里志气凌云,不尽豪情化长江。美女娆娆在江山,险峰无限,看他君临天下。大漠孤马,少年单刀,锋眸刺穿苍穹。他悬崖勒马横刀指青天:我名齐天欲齐天,我欲齐天誓齐天,凭匹夫——横刀扫千军万马。我名齐天必齐天,我若齐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天下壮士好汉?谁敢不从?问古今风流人物,谁与争锋?我欲齐天——名齐天!
  • 斗罗大陆之武破苍穹

    斗罗大陆之武破苍穹

    斗罗大陆后来又遭受兽神的攻击,大陆的魂师不断的增加。魂兽的品种增加了许多,千万年魂兽,异世觉醒,魂导器又开始下降。不少天骄,横空出世。无数精彩的武魂故事,尽在斗罗大陆四再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