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77国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而建立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开始活动于1963年。
(一)77国集团的形成
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会议时,77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了《联合宣言》。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77国集团由此得名并正式成立,一直沿用至今,到2001年3月底有成员国133个。
77国集团自成立之初,就设定自己的行动宗旨:
(1)为发展中国家旗帜鲜明地表述自己的正义主张,促进发展中国家集体的经济权益;
(2)在联合国体制内部,在有关国际经济一切重大问题的南北谈判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能力”;
(3)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和技术合作。
(二)77国集团的壮大
77国集团成立后,强烈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运用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内平等表决制形成的多数优势,促使联合国的各种机构通过了比较公平合理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决议。1973年在阿尔及尔召开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77国集团督促以政治联合来争取经济利益,参与国要求西方国家作出大量的经济让步。1974年在77国集团的努力下,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由77国集团起草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文件规定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一切国家都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权利,一切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国内一切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联合组织;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财政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改革现存的国际货币制度和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商品交换上的不合理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1974年12月联合国第二十九届大会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5年2月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通过了《达喀尔宣言》,肯定了上述原则。
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挑战,国际力量对比“北强南弱”的基本态势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发展中国家承受着更大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发展中国家本身也在分化。在这种情况下,77国集团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也有所减弱。但从长远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展中国家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因此,77国集团在冷战后徘徊一段时期之后,在联合国中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支点。
1999年9月,77国集团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代表发展中国家表明了对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失望,并制定了西雅图会议的共同行动纲领。2000年4月,“南方首脑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这是“77国集团”成立36年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133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其代表聚首一堂,共商全球大计,其中心主题就是如何对付世界经济加速全球化给众多南方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如何改变造成南北两类国家贫富日益悬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特别是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制和世界贸易体制,消除其各种弊端和失衡;如何通过南方国家的团结一致和联合行动,敦促南北平等对话,力争南北完全平等地参与世界经济大政的决策和有关规则的制定;如何开展南北互利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经济全球化积极有效地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围绕上述中心议题进行充分磋商,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南方首脑会议宣言》,以及为实现此项宣言而制定的《哈瓦那行动纲领》,并且决定筹组一个“南方协调委员会”,由南方国家各大区域性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能就是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此次首脑会议制定的上述《行动纲领》和有关南南合作的各项决定。
此次“南方首脑会议”的上述举措和行动,举世瞩目,它促使第三世界众多弱小民族重新凝聚,重振旗鼓,焕发出新的团结奋斗精神。因此,国际舆论认为,它标志着“77国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重大转折,也标志着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除旧布新和破旧立新,开始了新的征程。
(三)77国集团的作用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77国集团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发挥了先导作用。早在1964年的77国联合宣言中,该集团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此后讨论通过的许多重要文件都重申了这一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建议。
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77国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指导原则、合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通过其部长级会议,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剥削和掠夺。
第三,推动了南北对话,缓和与改善了南北关系。1979年七十七国集团在南北对话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倡议在联合国范围内举行全球谈判,第三十四届联大就此通过了专门决议。推动了南北对话的继续进行,并使南北对话取得一定成效。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点
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生产关系的混杂性。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复杂。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但是封建土地关系甚至部族经济关系还大量存在。
二是经济具有垄断性。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民族资本和本国市场,在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实行国家控制、调节和干预。
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依附性。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摆脱旧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而且它们要加快经济发展,就不能不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联系,这就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依赖性无法避免。
四是具有较强的官僚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起步较晚,又受到国际垄断资本的挤压,较多地采取了国家主导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权与私人财团相交织,因此具有特殊的官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主法制的不完善。
五是具有民族性。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中产生的,因此一开始就具有民族性。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一直是在反对外国资本的控制与剥削、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中发展的,其民族性又贯穿于这一过程中。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就和创造的模式
(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发展
中国家经过二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在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独立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从总体水平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高,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宗主国的超经济剥削后,为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有的发展中国家还利用后发优势,使国民经济获得了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增长率,从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一批新兴的工业国不断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不断拥有了更大的潜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1.民族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逐年好转,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1993年之后非洲经济连续多年增长,1997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3.7%,超过人口增长率。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02年《非洲经济报告》称,2001年非洲经济增长为4.3%,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自199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到5.5%以上,比发达国家快一倍还多。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畸形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独立前的亚非拉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占很大比重,工业水平很低。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亚洲“四小龙”用了2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过去用100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过程。中东的石油出口国,也在农业、轻工业、炼油、化工和钢铁工业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3.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独立前完全被宗主国所控制,本国没有经济自主权。国家独立后,它们废除了对宗主国的依附以及宗主国的某些特权,把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或者增加在外资企业中的股份,或者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
(二)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及其对比
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关于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共性,主要包括工业的多样性,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政府的有效干预,成功的出口等几方面。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东亚的出口几乎全是制造业产品,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为应付主要的海外市场不断增长的保护主义压力,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过渡。而拉美的出口中,工业产品不到一半。拉美的产品范围广泛,反映出它们的自然资源更为丰富。
与非洲相比,30年前,东亚一些国家与非洲国家基本条件相似。但是如今,印度尼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3倍于尼日利亚。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增长速度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快5倍。谈世中。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拉美与东亚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其工业化道路,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后果截然不同。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一项比较研究报告,20世纪下半叶东亚国家平均增长率是:60年代为8.2%,70年代为7.8%,80年代为6.6%;而拉美国家这三个时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0%、4.9%和2.0%。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了对“东亚模式”褒贬不一的看法。但是过去20多年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获得的极大成就,与其特有的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因亚洲金融危机就把东亚模式全盘否定。
对于拉美模式,有学者指出,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拉美国家的进口水平和进口结构,但是并没有减轻经济对进口的依赖,随着进口替代水平的提高,实现工业化日益困难,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降低了国内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此外,由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分配有限的资金和外汇,极易出现严重的寻租行为。最终导致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目前,拉美国家与东亚国家都在调整中发展,争取在未来制定出更符合本国、本地区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
中国家在争取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技术的原有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政府所奉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其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1.亚非拉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几十年来,亚、非、拉三大洲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其中经济增长较快的是亚洲,这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不仅高于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还高于发达国家。进入90年代后,拉美的经济发展因受制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增长速度依然缓慢。非洲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初级原料及其产品的出口、外国直接投资以及经济援助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对外依赖十分严重,经济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非洲目前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尽管非洲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复苏,但这种增长只能算恢复性的,远未达到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的最高水平。非洲经济的复兴之路还很漫长,经济发展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很严峻。2002年非洲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1%,贸易总额仅占全球的2%,吸引外资仅占全球的1.5%。
2.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以下四类:
(1)石油生产国。这样的国家共有20个左右,包括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等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
(2)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类国家和地区约有10个左右,其中有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
(3)独立后经济有一定发展的中等收入国家。这类国家大约有50多个。
(4)最不发达国家。这类国家大都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经济十分落后,人民极端贫困,经常发生饥荒、旱灾等现象,经济结构畸形,几乎没有现代工业。
而埃及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的看法是:发展中国家可分为三类:韩国为第一类,它是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第二类,一部分是诸如巴西、印度、墨西哥这样的大国;另一部分是像埃及、阿尔及利亚、被破坏前的伊拉克等国家。它们正走向工业化,但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很脆弱,其工业体系很不完整和谐。第三类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太平洋上的岛国,一般都比较小。而中国介于最发达地区和第二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