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快扩军步伐,防卫体系正逐步由防御型转向进攻型。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将防御重点转向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日本防卫厅设立了“紧急动态部”、“对付重要事态会议”、“最初行动反应小组”、“陆上自卫队研究本部”等机构。2006年,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同时扩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权力。陆上自卫队装备高性能坦克、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海上自卫队将建造轻型航母、万吨级新型“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和排水量1.35万吨级的运输舰。航空自卫队将把空中加油机列入装备发展重点,加快改进指挥预警机、高速远程运输机和装备新一代隐形战斗机等,以扩大空中作战范围。日本的扩军计划和在海外发挥军事作用的企图,势必引起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加强戒备和增强防务能力,从而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新的军备竞赛。日本政府还颁布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一次授权日本海军驱逐舰可向可疑舰只发射实弹的命令。
1980~1987年日本的军费支出增加了57.8%,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突破了三木内阁作出的防卫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规定,达到了1.004%。据《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公布的世界各国综合军事实力排名显示,日本以世界第二经济强国、49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和强大的海空军事力量而位列第五,仅次于美、俄、英、法。
(二)更新和强化日美同盟
巩固和加强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主轴和基石。日本认为,日美战略安全关系的加强,有助于它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政治大国梦。加强日美同盟是日本谋取东亚地区主导地位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日本民族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日本右翼政治家看到美国“一超独霸”的国际格局难以改变,于是将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在亚太地区共谋主导权定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日本在国际社会如何举动均奉美国的意愿为圭臬,视美国的需要为根本。小泉要变日本为“远东的英国”,为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摇旗呐喊,不遗余力,同时使日本成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和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国家。对外追随美国,“轻亚倚美”,对中韩等亚洲邻国采取强硬态度,以实现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梦想。
迄今为止,日美同盟共调整了三次,其标志是1960年的新《日美安全条约》、1978年的《日美防务合作指针》和1997年的新《日美防务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在冷战时期主要针对苏联,冷战后,从1996年起,针对朝鲜和中国的色彩明显增强。
1996年4月,日美两国首脑发表的《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表示要重新界定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将日美军事合作确定为干涉地区及全球性事务。1997年9月末,日美发表了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更加明确地提出日本将参加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使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得到强化。新“指针”使日美安全合作在三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一,过去日本只向美国提供基地、出钱而不出人。现在,日本是既出地出钱也出人,即派遣自卫队直接参加美军与作战有关的活动。其二,过去原则上日本只在本土作战,现在则可以到“日本周边地区”的公海及其上空进行军事活动。其三,过去日本只限于在平时和训练中向美军提供物资、劳务等后勤支持,现在在战时也可提供支持。经过三次调整,日本对美承担的义务已达到《日本国宪法》第9条所允许的极限。
同年日本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与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相配套的《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等法案,为自卫队走出国门提供了法律依据。预计日本调整对美安全关系的下一个目标,是以“普通国家”身份参与美国在海外地区的军事行动。
2.借船出海,联美抑华
“9·11”事件使日本能够全面地为美国军事作战行动提供后勤支援,从而把日美同盟提高到与英美同盟相同的水平提供了契机。“9·11”事件发生后,小泉政府利用普通日本人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愤怒情绪,立即抓住“配合”美国进行全球反恐战争的大旗,做起了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大“文章”。2001年9月19日,小泉纯一郎代表日本国家安全会议发表七项对美支持的政策。主要是承诺:派遣自卫队承担对美军医疗、运输、补给任务;采取相应法律措施调动自卫队加强对驻日美军基地等设施的警备;派出自卫队情报船赴有关地区搜集情报等。《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通过后,日本派遣海上自卫队前往印度洋,并于2001年12月初开始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拉伯海上,向正在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的美军舰只提供燃料补给。在美国打击伊拉克后,日本又派遣自卫队进驻伊拉克从事重建工作。2006年5月30日,日本通过了关于驻日美军整编的基本方案,配合美军进行全球整编,为日美实现军事一体化铺平道路。2006年1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开始着手修改《周边事态法》,进一步巩固美日同盟,并明确把“台湾海峡周边地区的战事”纳入“日本有事”的范畴;日本政府还在美国的推动下,借口朝鲜导弹威胁加紧同美国合作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进入后冷战时期,日本对中国崛起充满醋意和疑虑,其东亚战略从联合美国、借华抗苏,变为联美抑华。其主要思路为:加强日美同盟;对中国软硬兼施,政治经济两张皮,经济上拉,政治上压,军事上防,尽可能掣肘和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和时间。
三、日本实现大国梦的障碍
凭借经济大国实力,实现其政治大国之梦,已成为日本外交战略不可逆转的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历届政府,无不雄心勃勃地为将日本推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而努力。国内和国际形势给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提供了某种机遇。但不利和障碍同样存在。在众多内外条件的制约下,日本外交战略的成效并不明显,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相对缓慢。现实制约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主要障碍有:
日本政治上的右倾化、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以及军事力量的发展,特别是日本对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推卸和否认,使得周边国家对其不信任感加深,也使得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缺乏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军国主义侵略是近代日本对外发展的主线。日本当年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日本民族也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今天,少数日本人又忘记了历史教训,以为凭借今日的经济实力,就又可以重新走上当年军国主义的老路,实在是错误地估计形势了。当年深受日本侵略危害的中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日本否认战争罪行的表态受到亚太各国人民和舆论界的强烈抗议。日本国内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在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亚太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是不会允许历史重演的。
美主日从的局面是日本大国梦实现的外部障碍之一。日本外交缺乏自主性,受美国制约。美国从自身战略需要出发有意强化日美同盟,但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度的,即要求日本必须在战略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与日对美独立性的增强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对日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是不会高兴不会支持的,因为这意味着日本会逐渐变得不那么“紧跟”,不那么听话,甚至成为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虽为美国“友邦”、“盟国”却敢于顶撞美国的国家。日本人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可怕的极端民族主义精神和二战以后经济空前的成功让美国人对日本人怀有潜在的担心和疑虑。日本既要保持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又要发挥更自主的作用,会十分困难。即使日本谋求与美国一道发挥领导作用,美国也决不会容许日本与它平分秋色。
当今的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日本已拥有位居世界前列的综合国力。但强国之强不仅在于经济强,而且在于政治强。能有预见地巧妙地处理国际事务,还需要一种战略眼光和大国气质,对于日本来说,达到与其国力相称的国际地位和有领导水平的外交能力还有相当遥远的路要走。今后长时期内,日本恐将很难改变政策僵化、国力减退、心态失衡与国际孤立的处境。在21世纪,应该以什么态度来总结历史,争取信任,发挥作用,是值得日本政界深思的问题。用否认战争罪行、推诿战争责任、粉饰侵略历史的方法,是绝对达不到重新树立日本历史形象、成为令人信任的政治大国的目的的,只会引起各国人民的反感,促使他们对日本政治大国目标持警惕和反对的态度。日本政界少数人的所作所为与其所追求的政治大国目标实际上是相背离的。1972年田中与大平两位日本领导人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访华时,中国总理周恩来曾用一句话提醒日本客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要想在21世纪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有诚信的成员,只有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彻底承认战争罪行,真诚悔过。这才是使日本沿着和平的道路永远走下去,重新赢得各国人民的政治信任,免遭历史覆辙的唯一正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