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700000029

第29章 急欲跻身大国行列的日本(8)

5.争夺选票的因素

在少数政坛人物竭力否定战争罪行的动机中,也有争夺选票的因素。调子越高,越能增加所谓“知名度”,博取右翼势力的欢心。桥本是日本所谓“遗族会”日本遗族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官兵的遗属组成的一个全国性组织,在法律上属于财团法人。由于日本遗族会一直提出政府官员应参拜靖国神社等要求,普遍被认为属于日本右翼,其言论也受到国外,特别是二战中曾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特别关注。的会长,该会会员人数达100多万,如再加上亲属人数,大约有选票300多万张。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揭露得那样:“遗族会一向是自民党最大的票田,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压力集团”,桥本等人“逮到机会替他们申冤,也就成了他们的义务”。

6.配合所谓“普通国家”战略目标的舆论宣传

日本政界少数人如走马灯一样站出来,竭力否认二战中侵略罪行的实质,是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而进行的舆论准备。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借此洗刷战争罪名,摘去战败国帽子,掀去历史的丑恶之页,名正言顺地走向政治军事大国,实现所谓“第三次远航”。中曾根曾表白说:“道歉了不知多少次,该赔偿的赔偿了,还让我们干什么呢?难道迄今做过的事情全白费了吗?”他的话道出了某些政治家急于摆脱战败历史的焦躁情绪。日本为改变其“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正采取一系列步骤,来实现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战略,而否定战争罪行正是为实现这一总战略而展开的一种舆论宣传。

目前联合国宪章仍把日本和德国列为敌国。日本想重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深感改变战败国地位的重要性。同时“和平宪法”仍是日本重整军备和参加对外军事行动的主要障碍。只有最后摆脱战败国地位,才能摆脱国际国内的种种限制和舆论批评,才能达到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只有推卸掉战争的罪责,才能除去战争负罪感,以便重新煽起民族沙文主义情绪,为重整军备创造条件。日本政界少数人拼命鼓噪否认战争罪行的目的正在于此。

第四节日本外交与动向

一、冷战时期日本外交政策与目标

二战后日本鉴于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它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以“经济外交”为主,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和重点。总的来看,二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主线是与美国结盟,具体政策则根据形势变化有过几次大的调整。

(一)“亲美一边倒”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外交的基本特点是依附、追随美国,反共、反苏、反华。

二战后初期,日本被美国独家占领,丧失了外交权。1945年10月25日,美国占领军总部指令停止日本外交职能,并于当月31日指令日本停止外交活动,日本作为战败国,一切对外交涉和外交活动均通过美国占领当局办理。例如,日本当时加入《万国邮政公约》、《国际电信公约》时,都是由日本外务省新设的“终战联络事务局”同美国总部联系办理的。在外无国权、内无实力的境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重返国际社会。而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的这一梦想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日本采取“亲美一边倒”的对外战略,成为美国庇护下的“政治侏儒”。

1.日美结成军事同盟

1951年9月8日,在中国被排斥在外、苏联等国反对的情况下,日本同美国等国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配合美国的远东战略,日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签订《行政协定》,1954年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条约》,这一切标志着日美“旧金山体制”的建立,日美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驻日美军也得以合法化,日本依靠美国保障其安全,在朝鲜战争期间为美国提供军需物资。

2.敌视新中国

日本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日本加入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参与对华封锁。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于1952年4月27日签订“和约”;5月14日,日本国会不顾进步力量的反对,强行通过该“和约”;8月5日,日台“和约”生效。日本拒不承认新中国,与台湾“建交”。日本还制造了多次反华事件。

3.“经济外交”

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联合国。1957年7月,岸信介政府公布二战后日本首次外交蓝皮书,提出日本外交三原则:以联合国为中心;与“自由主义国家”联合;坚持作为亚洲一员。

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为了确保日本经济发展有稳定的资源和市场,1957年岸信介政府提出了“经济外交”的口号。“经济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上尚不能离开美国的情况下,以所谓“和平的经济力量”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当年日本推行“经济外交”的重点在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向东南亚投资、提供贷款、开辟东南亚市场等手段扩大其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势力。1963~1974年间,日本同东盟五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2.26亿美元增加到133.63亿美元,1978年达到186.43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额。

美国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一方面加强同美国的协商与合作,另一方面又努力扩大日本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到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的机械、钢铁等工业品取代了其轻工业品,如收录机、摩托车、电视机、汽车等,打入了美国市场。1964年以前,日本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而1967年日对美贸易顺差3亿美元,1971年猛增到31.2亿美元,1965~1971年的顺差累计达81.4亿美元。这种变化给日美之间带来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的呼声日益强烈。

日本在保持和扩大美国市场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欧洲市场的争夺。1962年11月,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访问西欧七国,首次提出日本、西欧、美国是“自由世界三大支柱”的口号。1963年3月日本与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同年4月又与法国签订了《日法通商条约》,并同其他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通过这些活动,日本逐步打入了欧洲市场。

(二)有限“多边自主外交”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特点是结盟美国,修好中国,密切东盟,抗衡苏联。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但当时有若干重大国际事件使日本受到很大震动。一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二是“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的冲击;三是美国实行战略收缩,对亚洲政策有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对外政策在不改变日美同盟关系的前提下,逐渐从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向美日同盟基础上有限的“多边自主外交”。按当时刚刚上台的首相田中角荣的话来说,就是“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田中角荣内阁(1972~1974)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其任期内,改善与中国关系,使日中邦交正常化;三木武夫内阁(1974~1976)推行“等距离外交”,主张与中、苏之间保持等距离关系;福田赳夫内阁(1976~1978)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日本同中国在1978年8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大平正芳任内阁首相(1978~1980),初期宣布继承福田政府的外交方针,后期提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多边自主外交”的基本内容是:

1.以日美安全保障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日本要在政治上“发挥美国难以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军事上与美国“分担责任”,在经济上维持协调,缓和矛盾,充当“对等的真正合作者”。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日美关系发展得比较顺利,日本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了同美国战略的协调一致,并在军事基地,日美贸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让步。美国也重申了“承担保卫日本的义务”,并强调“与日本的伙伴关系是我们战略的一个支柱”和“基本前提”。

2.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日本“多边自主外交”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同中国的邦交。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问中国,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恢复了两国的外交关系。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在与中、苏关系方面,1974年三木内阁提出“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但是,由于北方领土问题长期悬而不决,日苏之间的关系进展缓慢。

3.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石油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性,使日本政府认识到发展同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性,因而改变了一味追随美国中东政策的做法,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对话,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支持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中东的贸易已达其出口总额的10%和进口总额的30%。在东南亚,为了消除当地国家由于日本经济力量迅速扩大而产生的“恐日”情绪,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话,争取列席并进一步参加东盟首脑会议。1976年福田首相提出“福田主义”三原则,即保证“不做军事大国”、同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日本还加强了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这一时期是日本开展积极外交,向政治大国迈进的前奏。

(三)提出“第三次远航”和谋求大国地位的目标

成为经济大国后,日本渴望“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的愿望日益强烈起来。政治大国是日本政府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就宣传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从1963年5月起,日本先后同美、英、加、法、西德等国建立部长级定期会议,以塑造大国形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愈来愈明确地谋求与自身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并将此作为国家战略目标。1980年大平内阁表示不甘做“跛足国家”。1981年5月铃木首相宣布日本开始“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是指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世界列强之一;第二次远航是指二战后经过经济复兴,日本经济实现了赶超美欧发达国家的夙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便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1982年中曾根首相宣称:“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公开明确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方针,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个方面积极运作,为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铺平道路。

二、冷战后的日本外交政策与目标

冷战后,日本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冷战结束之时,正是日本经济最强大的时候,当时的日本急于抓住国际旧格局瓦解的有利时机,提出“美、日、欧”三极主导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但随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使其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萧条,在对外政策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1993年之后,日本政坛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政局不稳在一定程度上也掣肘了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美国冷战后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国的崛起加剧了日本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之后,日本外交战略的总体目标未变,依然是争当世界政治大国,但所采取的外交手段出现一些变化。

(一)加快谋求政治与军事大国地位的步伐

1.谋求亚洲第一地位

构筑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秩序,充当亚洲代言人,是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日本在1991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就提出:今后日本必须对作为国际秩序中重要一环的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不仅如此,日本还针对亚太地区提出了一系列亚秩序构想,如东亚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亚太安全合作会议、亚太安全保障委员会以及亚太国家首脑会议,等等。其目的是逐步增强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进而主导地区政治和安全事务,为走向世界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

亚太地区本身就是日本根本利益之所在,当亚太地区以稳定的局势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浪潮展示于世界时,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对日本形成强大的压力时,日本更增强了加紧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的信念。20世纪80年代,竹下登就提出过建立“东亚经济圈”;90年代以后,日本更倚重经济外交手段来加速确立其在亚太的经济核心地位。1992年日本制定《ODA四原则》(即《政府开发援助四原则》)作为其向他国提供经济援助的标准,如“即使对一个国家提供援助,日本也是根据他自己的而不是受援国的政治、经济需要确定具体的援助项目,并且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防援助被用于不利于日本的建设项目。”日本就曾单方面将第四次对华日元贷款由用于交通和发电站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改为用于人民生活环境改善。日本多次利用这种经济援助的手段变相地干涉他国内政。1993年宫泽首相访问东盟,提出了日本对亚洲的基本政策,即积极参与在亚太地区建立“安全对话机制”;促进亚太经济实行对外开放;致力于民主、人权和环境问题;同印支三国进行合作。日本认为,只有立足亚太,取得在亚太的主导权,才能使自己在全球站稳脚跟。进入90年代后,日本高层领导频繁出访,所到之处,无不以提供资金或增加经济援助为手段,扩大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例如,为重建柬埔寨提供了8亿美元的基金;海湾战争中为多国部队提供了90亿美元的援助等。

同类推荐
  • 创新概论

    创新概论

    创新的提法由来已久,但是,对创新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才开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一个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名词。知识经济依赖于创新,只有创新能力的不断发掘、新方法的层出不穷、新产品的推陈出新,才能实现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慧心巧思大赛场

    慧心巧思大赛场

    我们青少年处于兴趣爱好非常浓厚的阶段,同时也处于提高智力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各科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今后职业选择和能力发展。总之,兴趣是智力的火种,是求知的源泉,是成长的动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把智力、知识和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成长中。
  •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皇后倾城:夫君请放手

    皇后倾城:夫君请放手

    欧阳明幽一生只为情,却因为一场相遇,一场背叛而失去了情,纵然她最后权倾朝野,却也失去了心中的那个他,最后的结果不过是繁华一梦罢了。林宛玉从现代而来,却因为任务触摸到了爱情与皇权下的无奈,从而探索到了一代皇后背后的秘密。“负心之人,必以心负之,痴心之人,必以心答之。”
  • 霸道夫君:王妃长点心眼

    霸道夫君:王妃长点心眼

    女扮男装的楚梓墨在某个意外的夜晚,给某个王爷披了件外袍。天知道因为这件外袍给她招惹来一只高冷又霸道的人,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人硬说是她先勾引他的啊!他对她设下重重陷阱,她对他隐埋性别,君孤决这家伙难道不是断袖么?得知她的真实性别后,毫不犹豫就直接扛回府成亲,喂!本公子可没同意这门亲事!女扮男装的傲娇小姐VS高冷霸道的心机王爷,看看兔子是如何被狐狸骗回家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若花

    青若花

    从儿时的梦境中寻找你的身影,与你牵手时,以为那是一生。在冥冥之中等候你青春的相遇,与你亲吻时,以为我是唯一。后来的后来我们的再见再也不见。绕过羁绊一生的青春,我们是否能在回到原地?青春若花,我们一起描绘的是美丽或残破?
  • 恶魔校草:甜心女仆要小心

    恶魔校草:甜心女仆要小心

    在一个乌漆嘛黑的地方,无缘无故的冤枉了“好人”,还被这个“好人”被迫签下了仆人协议,这主人真难伺候,又要帮他洗衣服,又要早上起来买早餐,买早餐也就算了,居然要挑新纪包子,排队要排几个小时才能买到的早餐啊。这样也就算了,半夜三更被叫起来煮宵夜,不知道这么晚被叫起来会打扰我睡美容觉的,跟重要的是,还要我夜冰雪陪睡,真是个大恶魔啊!
  • 独醉

    独醉

    她在他手心里,在他心里,但是她却不能爱他,一直爱着她!她想忘掉他,可是那种剔骨之痛,她真的无法忍受。以往的温柔如片片尖刀,刀刀都落在心头,以往的温柔都是虚假的幻影,不能触碰!不想离开,不愿失去,爱是这么的痛苦,不会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原谅我爱你换来的是殇

    原谅我爱你换来的是殇

    善良原来也是错。爱你也会是错。在一起也会幸福。学校竟也是如此可怕。当一篇篇短篇聚集一起,结局又会有何样的火花。她是狐妖,她承认,可他又为何处处怀疑她,谁说狐妖一定要伤害人敬请期待!!!
  • 从政遗规

    从政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次元召唤战

    二次元召唤战

    李聪是个平凡却又志向远大(误)的死宅莫名其妙的被卷进一场召唤战争而且只能召唤女性(因为男性一般都能力爆表?)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召唤上限,前提是你能支付足够的代价,游戏本身也充满着谜团本人第一次写小说不会写那种纯搞笑的(因为我没那个天赋)其次本书内容会有各种略黑化及黑暗向的剧情场景以及诸多2次元女性(大体上还是动画里的居多不过也有些许其他作品的人物)的各种死法所以不喜者勿入PS:因本人刚高三毕业许多作品并不熟悉若发现本书中有很明显的错误者还望告知(正好学知识)
  • 卿若晚月景

    卿若晚月景

    夜暮降临,躲在黑云之后,是皎洁的明月,待云散之时,便是月出之夜。淡凉的光辉笼罩大地,黑夜之王,屹立于天地间。绝世芳华惊艳天下,一身白衣,翩然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