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链接与搜索”——经济、文化壁垒被打破
网络是一个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全球性系统。所以,没有“链接”也就没有网络。也正是基于“链接”的思维,才使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提出者(1990~1991年之间提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参见www.w3.org/people/burners-Lee。在网络还没有走向公众的时候就开始浮想联翩:“万维网思想梦想的,是一个共同的信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它实现信息共享,进行交流。普遍性是必需的,超链接可以链接到任何一个东西上,不管是个人的、本土的还是全球性的信息,也不管是草图式的还是精雕细刻的信息。这个梦想还有一个方面,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网络的普及已经使它成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或者说事实上是现实的一个主要的化身),它映射我们的工作、娱乐与社会活动。我的梦想就是,一旦我们在网上进行交互活动,我们就可以运用电脑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活动,使我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协同工作。”那是网络在全球普及之前的一个美丽梦想,也是用网络把全球“链接”得更加紧密的一种冲动。如今,这种冲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巨大力量,世界正在被“链接”成一张没有缝隙的网。
如果说网络的链接使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那么搜索引擎就是我们畅游地球村的向导。搜索引擎的诞生在网络发展历史上的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使网络的互动性功能得以实现。
网络搜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最早的搜索引擎是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开发的“亚奇”(Archie)。“亚奇”允许对网站上的文件名进行关键词搜索。1992年“Gopher”(万维网的先驱)的降临带来了“维罗妮卡”(Veronica)搜索引擎的诞生(Poulter,1997)。真正的转折是1994年,这一年万维网开始普及,目前流行的两类搜索服务——关键词搜索和主题目录就已出现(Poutler,1997)。第一个成功的全文关键词搜索引擎“网络爬行者”(Webcrawler)那时也诞生了,并且发展成为最成功的早期“网络机器人”(Web robert)之一。
至今,搜索引擎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的基本服务。我们试着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搜索“搜索引擎”一词,在0.07秒内,仅简体中文网页中,就有9,490,000项符合搜索引擎的查询结果。这意味着9,490,000中文网站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而且,很多网站的个性化搜索可根据以往的搜索内容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通过了解搜索者的搜索历史和点击过的搜索结果,个性化搜索在经过确认后将与搜索者最为相关的特定搜索结果列在更靠前的位置。网络“搜索引擎”功能使网络之间的“链接”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类似Google这样的搜索网站,还有百度、3721等等。除此之外,像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都具有强大的搜索和链接功能。
网络搜索功能来自于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技术之上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它把可以找到的网址搜集起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主题中寻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也可以输入所需要的关键词,让搜索引擎把相关的网址罗列出来。
网络的搜索引擎使用户在数千万甚至亿万的URL和几十亿页文件中实现了“大海捞针”的梦想。搜索引擎像一个真正的商桥把消费者和企业紧密地连在一起,企业可以准确地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和服务放在网站的“信息中心”,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消费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而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服务。搜索引擎就像一个中心枢纽,用户在网上冲浪时,会经常回到这里,因此“网络漫游”的方式逐渐被“中心与辐射”的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模式中,网上的“交通”是从一个中心枢纽开始的,当人们要去别的地方时,会先回到这个枢纽来。这种模式造就了信息交通的节点,这些节点是可以预知的,因而对企业来说,他在确定自己的消费群体之后就有了明确目标和针对性。
搜索引擎强大的互动能力让网络更具经济使用价值,它使经济信息发布和营销不再盲无目的。一方面,搜索引擎大大提高了用户或消费者在茫无边际的信息海洋里找到他们所需要信息的几率,另一方面,搜索引擎也具备让商家掌握大量顾客信息的能力。它可以让商家通过“Cookies”这个“信息专家”了解到用户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网上寻找什么,经常访问什么网站,在那里停留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商家营销的最关键的依据。
由此可见,搜索引擎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现代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它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缩短成零距离,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使阻碍经济销售的壁垒逐渐消除。
从经济、文化的全球性交往的角度上讲,网络的搜索与链接功能打破了国际壁垒,使经济、文化的国际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第一,“链接”功能使全球经济和文化变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使经济、文化的边界相对消失,经济、文化的交互活动变成了零时空。
网络强大的链接功能,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孤岛”连成一片,使远隔万里的“经济、文化单元”变成咫尺。只要你输入“经济、文化”二字,成千上万的经济、文化“门户”会同时向你开放,根本不需要“护照与签证”一样繁琐的手续。而网络的复杂“链接”也使成千上万的经济、文化港湾遥相呼应,也使成千上万的经济、文化河流超越河岸,汇成广阔的经济、文化海洋。
因为网络的链接功能,使一些跨国企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实现了全球生产、服务、销售的网络链条。
在商业领域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作为工业时代代表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和波音公司,他们都纷纷开展了自己的互联网战略。2004年11月,两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先后宣布将把他们庞大的采购部门转移到互联网上。从此以后,这两家公司的采购部门将通过互联网来和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商业合作伙伴以及顾客实行强大链接,使公司把全球的业务握在股掌之间。
因为畅通的链接,两大汽车制造商实现了全球的无边界经营,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福特公司将其采购部门转移到网上之后,每年通过网上进行的交易金额将达到800亿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福特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多达3万多家,他们每年的销售总额在3000亿美元左右,通过福特公司建立的网站,这些公司之间可以互通有无,没有任何阻隔地建立业务联系,由此而带来的商机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同时,福特公司表示,欢迎其他汽车厂商加入福特公司建立的网站。在今后几年内,通过福特公司建立的网站进行的交易金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
而对他们的主营业务汽车制造来说,网络链接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全球性让他们可以密切跟踪交易的每个步骤,更容易货比三家,挑选性能和价格最佳的零部件产品。据估计,仅此一项,这两家公司每年就能够节省20%左右的成本。这些都是“链接”的效率所致。
其实通用电气的“链接”采购实行更早,在1996年,通用电气公司的信息服务部就开发了一个在线采购系统(TPN),使通用公司当天就可以收到供应商的电子标书。使用该系统给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把采购部员工从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采购范围扩大,采购成本降低等。到2000年,通用电气公司所有的采购都将通过网络进行,采购零部件和MRO产品,总额达5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5~7亿美元。
波音公司的网络“链接”战略很早就开始实施,其出发点是为航空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维护飞机和经营航线所需的数据。其网站的主要功能是: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1996年11月波音公司首次在互联网上发布了零部件主页,航空公司通过这个网页订购了9%的零部件,同时客户可以直接上网了解产品价格、供货方式及订货状况。航空维护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波音公司的技术文档必须随时提供支持,这些文档包括各种图表、手册、公告等,单独一本手册就达3万页,这对于必须及时获得准确信息的机械师来说难度很大,而网络“链接”使这一困难迎刃而解。1996年波音公司的在线数据库开始启用,很快就有7500名使用者。1997年,一家航空公司失火,在事件处理中,波音公司的网上电子数据发挥了作用,客户通过网络到波音公司的电子图书馆查询了所需的全部技术文档,为事故处理赢得了时间。波音公司的网络“链接”给客户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收入增长。
在二十多年前,网络链接功能还是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的一个梦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共同的信息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它实现信息共享,进行交流。普遍性是必需的,超链接可以链接到任何一个东西上,不管是个人的、本土的还是全球性的信息,也不管是草图式的还是精雕细刻的信息。”万维网思想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网络已经成为“现实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映射我们的工作、娱乐与社会活动”,而且还映射着全球经济的全貌,使经济在一个链接的网络里快速地穿梭。
第二,搜索引擎把全球经济和文化纳入了同一个视窗,使经济、文化边界变得更加透明,实现了经济、文化信息传递的对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这就向传统的实地考察、传真、电话、信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经济招商为例,传统经济社会里,政府、企业经常为招商活动而费神劳思,尤其是跨国界的招商,更是大海捞针,不知所措。到底有哪些企业适合自己的招商范围?这些企业的总体状况怎么样?这些企业分布在哪里?等等,一切都是未知数。在网络语境下,搜索引擎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只要你输入招商的主题词,会有上百、甚至上千页的信息出现在你的电脑视窗里,你想了解的所有商业信息就会一网打尽。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自己的招商活动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