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揭晓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用户使用频次最多的互联网服务博客名列第三。 在此之前,2007年12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这一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中有4698.2万人注册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博主占到了中国网民总数的26.1%。
报告显示,每个博客主平均注册过1.55个博客空间,活跃博客用户拥有的博客账户数量高于非活跃用户的平均拥有量;在超过7282.2万个博客空间中,只有39.5%的空间为有效空间,存在较大的空间浪费。另外,博客用户及活跃博客用户的数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只是这种增长率的绝对值也在逐渐降低。
大部分的博客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强,84%的受调查者表示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及以上。报告称,34%的博客用户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20%的用户每日上网时间为2~4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博客作者目前对网络依赖度较高,对网络的需求较大。网络已经进入到大多数博客作者的生活、工作当中。
同时,50%的博客作者网龄在1~5年,博客的应用相对于基础的网络应用来讲略显复杂,因此使用博客的用户多数为有一定网络经验的人。
这一报告显示,仅有20%的受调查者表示参加了博客圈,而余下的80%的博客用户则没有加入博客圈。CNNIC分析,博客圈作为未来博客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还需要得到加强,而怎么加强博客圈的黏性及广大博客作者在博客圈中的活跃程度,将成为博客运营商需要面对的课题。
博客的社交功能正在增强,60%的博客作者没有链接到他人的博客,在使用了链接的博客中,链接最多的为熟人或朋友的博客。在博客中链接他人博客的行为,可以视为博客社交功能的一个表现指标,从目前的博客作者链接行为来看,博客的社交功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博客作者对待自己博客的认真度很高,80%的博客作者表示在博客上留下了真实的个人信息,仅有20%的博客作者表示没有在博客上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博客作者在博客上留下的真实个人信息比例最大的为性别(57%),其次为真实姓名(35%),邮箱(28%)与照片(32%)的比例也很高。留下个人家庭地址(8%)和个人联系电话(12%)的比例相对较小。这说明博客作者对博客虽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涉及家庭住址等隐私问题比较慎重。
CNNIC鼓励博客实名制,称“为了能让博客健康地发展,博客空间服务商们应该鼓励或者要求博客用户在自己的博客中登记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加强人们在博客中的诚信度,有利于博客内容的管理。”
《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博客作者对博客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仅有12%的博客作者表示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服务。
10%的博客作者表示愿意购买博客空间服务,9%的博客作者表示愿意尝试移动博客服务。在博客上投放广告、出版博文等一系列的博客增值服务都有一些博客作者愿意尝试,但博客作者的比例较小。
CNNIC认为,这说明博客增值服务目前虽有一定的市场,但博客作者对当前的博客增值服务热情不高,博客增值服务若想取得较大的市场,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应该挖掘博客作者的基础需求,增加更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内容。
搜狐、新浪、网易、腾讯(排名不分先后)四家综合门户提供的博客空间服务是博客作者选择比例比较高的,他们组成了国内博客空间服务商的第一集团。报告称,博客快速发展以来,各综合门户已经将博客服务视为本网站业务发展的重点来抓,他们基于既有的用户优势和网络媒体影响力,很快超过了博客服务的发起者成为第一阵营。
据2007年的市场调查,博客作者对博客平台的满意度不高。对博客平台满意度在4分及以上的博客作者占53%。近一半的博客作者对当前博客平台的满意度不足3分。
博客作者对BSP的不满意之处主要是认为其访问速度慢,其次为认为博客没有个性。认为博客没有个性、容量小、使用不方便也是一些较重要的原因。
2007年咨询商对博客现状的调查引起了BSP的极大关注。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博客平台的速度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进一步刺激了博客的普及。据2009年1月《CNNIC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博客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这足以说明博客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激扬文字的“私密空间”。
博客创造了一种大众交流模式,也创造了大众的话语权利。博客为普通人提供了向大众剖露心胸的机会,实现了大众之间的观点互动;同时博客也让明星的隐秘生活主动地晾晒给大众,在大众面前撩开了神秘的明星面纱,实现了明星与大众心灵的互动。博客赋予了大众以评论员的资格,每一个Blogger都可以毫无拘束地对任何人、任何事件做出属于自己价值范畴的评判。在博客里,展示自己观点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长篇论述,也可以是精悍观点;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日志心得,甚至是一些照片、连环画或Flash作品等等。总之,在博客里,可以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各抒己见。而且,“过客”对“博客”的各种文章形式体现出来的观点可以任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甚至会掀起层层波浪,带动众多博客与过客的激烈论争。如,新浪博客上,少年作家韩寒与年轻导演陆川的论争就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旧的争论刚刚结束,新的争论继续孕育。这都是博客的自由和自我的内在引力。
BBS论坛——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即电子公告板。它是以文字为主的界面,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空间。BBS与E-mail都是早期Internet最普遍的应用之一,至今仍然广泛使用。BBS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大部分BBS由教育机构、研究机构或商业机构管理。像日常生活中的黑板报一样,电子公告板按不同的主题分成很多个布告栏,布告栏的设立是以大多数BBS使用者的要求和喜好为依据的。BBS站往往是由一些有志于此道的爱好者建立,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而且,由于BBS的参与人众多,因此各方面的话题都不乏热心者。在这里,打破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有人都不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每个人都处于对等的位置,可以就任何问题进行讨论。
与博客相比,BBS论坛的话题更具有社会普遍性,比如,国家在房产上有了新政策;汽油价格一直飙升上扬;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等等一些社会问题更容易在BBS论坛上展开。因为大多登上BBS论坛的都是匆匆过客,他们隐匿的身份发起牢骚来比博客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些争论者的素质高低不一,所以一般流于浮浅或者偏激。但是,BBS论坛为那些愤愤不平者提供了“不平则鸣”的场所与机会,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Fans(迷)社区、博客社区和BBS论坛等五花八门的网络社区为某一类“迷”们创造出了一个比日常世界更为宽容更为民主的空间。有关研究认为,网络社区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充当着政治冲突的缓解阀的作用。对那些无权无势的群体来说,他们成为网络社区的“迷”之后,很容易与这个空间的文化氛围发生关系,按照自己的方式融入进来,而不需要采取某种方式的政治行动。因此,网络社区中聚集着许多用通俗文化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的聪明消费者,他们常常会用一种独特而又能被人接受的方式来重新表述自己所属的文化范畴。
网络社区其实就是类似“英语角”的一个独立空间,它既独立又开放,它是独立于社会的相对空间,它的内部结构极其活跃、自由、民主,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与崭新的价值观。
博客网页,BBS论坛,Fans(迷)社区等众多个性化的网络世界,为那些不能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见解的大众提供了一吐为快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