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400000004

第4章 南广纪事蒙太奇(1)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杜彩

北京,2009年初春,我离开南广近两年了,我卧在北方的大地上,想念起南广,我微闭着眼帘,耳畔有直升飞机的轰鸣声……

……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我微闭着眼帘,卧在方山山坡的草丛中,南京,2005年至2007年的某个时光,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渐远,像一只归宿的小鸟消失在夕阳的光晕中,风吹草动的宁静,半梦半醒中,一只云雀在天空鸣叫,我睁开眼睛,坐起,透过眼镜片上泥土的印痕,我看见山脚下的南广校园,在温暖的光线里,在恋故乡的琴声中。沿着崎岖的山路,下山,我甚至一个人在寂静的旷野中大声朗诵白天在课堂上授课的段落: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农鞋里,聚积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孤零零地在田野小经上踽踽独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闪耀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这双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这是隐居在黑森林里的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名著《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对荷兰后印象派绘画大师梵·高的《农夫的鞋》的深度解读。我喜欢这个段落,我把这个段落完整地引用在我的毕业论文中,在我的课堂上一次次用真挚、质朴的语气吟诵给我的学生。

2004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校本部。我去主楼的校长办公室探望我人民大学的同门师兄李怀亮博士,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师兄探出头来,说:“对不起,太忙了,夜以继日,学校正在筹办分部南广学院,在南京,今年9月份就开学。”我同时看见我们的刘继南校长也在屋子里忙碌着。悄声下楼,孤坐在校园路旁白杨树底下的木椅上,我想着南广学院要在南京成立,隐约感觉未来可能与它的联系。我们的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之前不久在央视的《东方之子》节目中,她说北京广播学院几十年的成长壮大,是她的事业,是她生命的意义。在她事业的顶峰时期,退出本部校长的位子,却奋斗不息,南下“六朝古都”继续创业。南京算是我的故乡,我青年时求学、工作的地方。这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文化重镇,被一些学者赞誉为中国“人文地理”最理想的地方。据说,学校为分部选址选了十年,最后,定在南京江宁的方山脚下。

2004年至2005年,南广的第一届“八百标兵”借用江宁高中做临时校址,派本部的教师前去授课。我在本部听李有兵博士等陆续回来的同事,讲南广创业的艰辛。2005年10月,学校正式迁往方山脚下自己的家,我是派来的第一批进驻新家的本部教师,在南广这个“方山脚下的欧洲小镇”踩下最初的脚印。

从北京本部首次来南广的夜行列车上,无论在本部相识或不相识的同事,顿觉仿佛是一家人,共同奔赴另外一个家,将要在一起同甘共苦,为学校谋发展作贡献。列车在夜色中穿越由北向南的大地,第二天拂晓时分跨越长江,黎明到南京站。学校有校车早早来接站,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帮我扛行李箱,箱子很大很重,小伙子很累,仍然真诚地问我:“老师,怎么这么重?里面装的什么?”无论再过多少年,我可能都很难忘记这个叫安珂的南广学院04级摄影系的长相清癯的小伙子,对我们本部来的教师投来的热切、期盼的目光。后来,我在南广任教期间,除了我为04级摄影系开的正式课程以外,安珂听了几乎我所有的课程,他把那个行李箱中的影像资料看了数遍。我也相信我的那箱资料对这个开始追求影视艺术的年轻学子会产生一生的影响。校车驰离南京市区,载着我们这些本部来的教师奔向郊外,尽管是通衢大道,但路途不近,最终还是在一个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停下:南广。南广的校舍刚竣工,宿舍里还满屋泥巴,怎能下榻?主管教学的丁海宴副院长叫来临时车辆把周月亮教授、董希平博士我们几个拉到江宁县城的某个澡堂里集体下了饺子。

开学上课了,学校除了教室、食堂、宿舍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我分属本部李磊教授主管的艺术传播系,给04级的大部分学生讲《艺术概论》。八百名学生中有一大批居然来自北京。我在课堂上笑问:你们做学生不远千里,离开北京来到这荒山野岭;我做教师也不远千里,离开北京来到这荒山野岭。为啥?来学习传媒?来学习艺术?是的,来学习传媒,来学习艺术。艺术是什么?媒介是什么?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名著《艺术的故事》里宣称: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就是史前时代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画野牛形象的人。艺术是在博物馆里的?笑话,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南广’”的地方,哪来的艺术博物馆?不对,人类已经进入了麦克卢汉(M·McLuhan)的“媒介即是讯息”的时代。影视媒体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本着为大众提供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的影视节目的宗旨,已经拍摄了很多有关文化艺术的影视系列片。这些文化艺术的影视纪录片,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影音博物馆和美术馆”了。广播、电影和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都具有促进艺术和科学相互渗透的倾向。

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影视媒介等新的技术手段,改造旧有的艺术生产方式和艺术传播方式。“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早就强调电影的社会意义,说莎士比亚、伦勃朗、贝多芬将被拍成电影,他们都期待着在水银灯下的复活。麦克卢汉也认为电视在现代媒介时代承担着“严肃的教育角色”。他意识到“终有一天电视会进入每一间教室”,因为“它已经造成了欣赏一切深度经验的口味”,电视这种视觉、听觉综合的媒介使我们的一切感官深刻地相互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感或者深刻的、触觉性的电视经验。电视出现之后,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书面形式了,电视改变了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观看影视文化纪录片能够使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仿佛能够亲临艺术的现场。正如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注意到机械复制对视觉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发现摄影以及电影等新的视觉艺术媒介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和文化的面貌:韵味的静观让位于震惊的直接性和即时性,个人化的品味被集体观赏如电影所取代。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临来南广之前,我问校本部分管南广工作的一位领导:“南广有多媒体教室吗?”只要有多媒体教室,还有我那箱积攒了数载的DVD影像资料,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学习传媒。我们聚集在南广的教室里,师生在屏幕上一起观看、研讨这些影视媒介,就仿佛已经置身并徜徉于世界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记得我在南广讲授《艺术概论》等课程,在讲到西方艺术的“史”与“论”时,借助于影视多媒体和西方相关的文化纪录片,讲到的艺术家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外,还有音乐家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俄罗斯音乐学派”的斯特拉汶斯基、雕塑家罗丹、画家梵·高、毕加索、达利、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戏剧家布莱希特、电影导演爱森斯坦等;强调的与西方艺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神话、酒神、日神、理性、自由、人文主义、模仿与写实主义、秩序、和谐、酒神颂与悲剧的起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的定义”、“净化”说、命运悲剧、“希腊化”、崇高、基督教艺术、哥特式、文艺复兴、玛雅文化、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艺术中的自然、印象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利用课时课后随时随地跟每位好学好问的学生,就每件作品、每个问题寻求当下的沟通,激发他们对艺术和传媒的好奇心与热情。

那时候,各个系的主任大都是本部派来的教授,他们都很热情敬业、励精图治,李磊教授深情地爱着南广的学生,他也深受学生的爱戴。他提出“课比天大”的理念,他建议我再开设一门学生喜闻乐见的选修课《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我还给丁海宴副院长写了一份课程的论证报告,至今保存在我的电脑文档里:

《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课程的论证报告

丁院长、教务处:

课程《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是由艺术传播系主任李磊教授创意,由我在南广学院试探主讲的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此门课程我已经在南广学院讲授了一年,上半学年两个班,下半学年一个班,前后约有500名学生选修了此门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这一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应该将这一课程进一步精益求精,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一课程打造成南广学院的一门精品课程。

以下是我上一学年讲授这一课程的初步纲要:首先讲述学习《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这一课程的必要性。文学名著是古今中外那些具有较强的思想深度和具体的历史内容,并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典范性的不朽之作,通过观赏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既可以追溯文学名著的深刻文化内涵,又可以理解影视艺术,理解“文化工业”时代的文学影像传播等。我选择的作家以及相应的影视作品主要有: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特洛伊》,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根据《圣经》改编的《马太福音》以及法国布列松改编的著名影片《乡村牧师的日记》,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王子复仇记》,前苏联导演柯静采夫改编的《李尔王》以及日本导演黑泽明改编的《乱》,根据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改编的《堂吉诃德》,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小说改编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大卫·里恩根据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改编的《日瓦戈医生》,根据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改编的《老人与海》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等等。同时,也着重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当前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如论述了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等改编的影视剧,根据鲁迅小说等现代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特别介绍了根据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如《黄土地》、《孩子王》、《活着》等。

除了带领同学们解读这些影视作品外,我还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国内外媒体介绍相关著名作家的影像资料,如中央电视台“教科文行动”中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史诗”、“托尔斯泰”等,美国历史频道“人物志”系列中的“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这些介绍著名作家的纪录影像与根据他们作品改编的电影文本形成了很好的阅读“互文性”。我介绍学生阅读的相关理论参考书籍主要有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译著《电影与文学改编》等。

建议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将《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这一课程进一步完善,能达到具有相应的教科书或准教科书的讲义水平,并将这一课程列为影视戏剧文学、戏美、导演、表演、电编、文编、文化产业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列为全校范围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并适当扩充选修学生的人数。应让具有较深文学功底并熟悉影视作品的教师担任主讲,除了从文学本体角度来解读影视作品的意义外,还应该进一步从影视本体角度探讨文学改编的艺术规律,而后者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在讲授黑泽明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改编的《乱》时,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应该将《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这一课程建设成南广学院的一门精品课程,并在中国传媒大学本部以及其他相关院校加以推广。另外,建议将这一课程安排在晚上,以便拥有充足的时间完整地阅读和讲解相关的文学和影像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师杜彩呈

2006年6月6日于南广学院

记得我把这份课程论证报告写完,颇感得意,甚至耐不住寂寞,拿给南广学院的书记、常务副院长冯克庄教授看。这位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学数学而又文理兼通、博学多才、深受师生爱戴的大学校长敏锐地指出:报告中“除了从文学本体角度来解读影视作品的意义外,还应该进一步从影视本体角度探讨文学改编的艺术规律”一段甚好。为此,他还给予我物质奖励:一条山东名烟“一支笔”。后来,我把“一支笔”又送给了李磊,李磊尝之,叹曰:“甚佳!上品!”

李磊老师不久告别南广,回本部;接替他的施旭升教授几年后也告别南广,回本部;我在他们中间,也告别南广,回本部了……《文学名著的影像解读》这一课程没有人接替,可能已经被人遗忘了……

事实上,从本部来南广任教的教师对南广都充满感情,南广的同学对本部的教师也是依依不舍的。等我回本部后,一些本部的教师和同学问我南广的学生跟本部相比有什么差异。我的回答是:没有任何差异。尽管在应试教育和考试体制里,他们可能一时处于劣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相比本部学生就缺乏天分,关键是激发他们对传媒和艺术的好奇心与热情,他们同样拥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学习的热情。

我自传式的关于南广回忆的电影蒙太奇,必须改变一下叙事策略,变换影视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了。我至今还保留着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系04级文艺编导专业(2班)胡巧玲同学拍人物DV的创作文案,她后来作为作业交给我了,我保留至今。

同类推荐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诡异之流风城

    诡异之流风城

    流风城是一座古城,已经荒废不知多少年,入眼处全都是断壁残垣,满是伤痕,没人知道这座城辉煌时的模样,只能看到无尽的荒凉,处处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而在某一天,有一支青年队伍踏入了流风古城,打破了这里数百年的宁静…
  • 王源我的梦

    王源我的梦

    “哎呦,你眼瞎呀,没看到这里有人吗?”“哦哦,对不起,有没有撞到你,很抱歉!”哎?这声音咋这么熟悉捏?童雨欣抬头一看,呀,这不是王源吗?哎呀,丢脸丢大了.........
  • 蔷薇欲

    蔷薇欲

    幼儿时的特洛伊·安格维斯,因为体质过于特殊,被禁界追杀而逃到人界,为了让特洛伊过上平静的日子,父母将其记忆能力全部封印,从此成为一个普通的人类女孩改名安晓旭,一个人生活。可上天却不打算让这个女孩享受与世无争的生活,飞来横祸,右眼失明却也因祸得福,解开封印。自此便发誓要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偿还,走向复仇之路……
  • 盛宠状元妻

    盛宠状元妻

    米家有女,名珂;十五下山,单人匹马,闯世界!末世女英雄穿越异世大陆,公主要抢未婚夫,婆家踩低捧高,男人冷心冷肺,社会地位低下,这都怎么破啊?哼!姐融之、赶之、碾压之、管教之、拼博兮!姐就是这么干!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放逐

    放逐

    这是穿越,又不是穿越。这是异界,又不是异界。这是末日,又不是末日。这是一场放逐!我们,活在地狱的尽头……
  • 阴司鬼打更

    阴司鬼打更

    在九岁那年,我被赶出家门,并流落异国,直到二十岁那年才得以回国,从此成为一名风光的海归族。但只有我知道,我这次回国只是来还一些债和收一些债。
  • 凤舞天玄:萌妃倾城

    凤舞天玄:萌妃倾城

    小小的她看着如仙人般的他,在心里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她要紧紧地抱住大哥哥这棵大树,使上全身的力气抱着他的胳膊,绝不放手。“大哥哥,你看这是什么,待会儿我炖狐狸肉给你吃,这只狐狸通了灵,那味道一定很好吃的。”捏起小白背上的皮毛,在洛辰羽眼前晃了晃,一脸欣喜。瞥了眼千川若水手里可怜兮兮的小白,再看她一脸笑容,洛辰羽忽而笑了,如花绽放,耀眼到极致,又如夜空中的繁星,星芒万丈。“好。”清润的嗓音,简单的一个字,却隐隐带着一丝连他都不曾发觉的宠溺。【近期会不定时更新,不过一定会完结的,不会弃坑,开了新文,《魔君的异界娘子》,有喜欢的宝宝可以去瞅瞅】
  • 玄梦来袭

    玄梦来袭

    这深色的夜,上演着孤独、落寞,生命遇上了未知。一种神秘的力量来了,来自于一个女人的夜梦,黑暗退却,一个个鲜活的人生,破晓而出。而那黑色夜里的梦,即将成真……
  • 乱世妖魔典

    乱世妖魔典

    无名山,无名镇,贾风出生于这宁静的小山村,一步踏入这乱世,为寻求长生,为寻求长情,为了她不再忍受别离,寻妖求魔,修巫练道,一个人,一段路,一场情。三千大道,不若她笑眼如花,一个故事,情长苦短。
  • 小男孩与地下精灵

    小男孩与地下精灵

    我们处的时代充斥着高速,物质,利益,听过别人讲的故事多如暴雨时的雨点,懂得的道理、谎言也挺多。然后在遇到的很多事情面前,我们还是没能想到很多,自身上学到的,懂得的都瞬间闭上了眼。我们愕然,不知所措。慢慢的,站在所有事情的上空上,用第三角度思考,才发现什么听来的道理,什么前人经验,都是没什么用的,我们只能靠自己用肉体去接受,适应,从容面对,再累,再无聊,这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这个自己不是"狭隘的自己"。回到小时候吧,什么都不懂,不知,宇宙多混沌,世界怎么变,小孩的我什么事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