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300000064

第64章 那一方水土(1)

——关于南广的N个记忆

施旭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原南广学院艺术传播系主任

写在前面

在南广学院创办至今的5年当中,我有3年的时光奉献了南广。其间,不仅在南广的校园里到处留下了我的足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我一种难忘的人生体验与精神阅历,甚至它已经成为我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让我永难忘怀。

我于2006年1月受中国传媒大学校本部的派遣到南广学院担任艺术传播系的系主任,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而且,由于南广初创,师资短缺,我还始终承担着几门基础课的主讲任务。在教书育人及教学管理方面,就像在校本部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非常的尽心尽力的,甚至比在本部教学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比起校本部,南广的学生入学门槛稍低,却显得更有个性与特色,也就相应地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更主要的,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与草创时期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计划之间的不配套,日常的或紧迫的教学管理任务使得人只能疲于奔命。所以,三年的时光,于我紧张而又充实,漫长而又短促。我在南广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涉及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不是本文描叙的重点。知我罪我、是我非我,自有公道人心。这里,仅录下一些我对南广的点滴记忆和感触,聊以慰藉我对南广的挂念,并以此敬献给南广的开创者刘继南院长以及与我共事三年的南广同仁们。

是为记。

一、山与水

南广依山而建,缘水而筑。山叫方山,水则是著名的秦淮河的源头之一。据说开始选校址的时候,还在主管传媒大学的刘继南校长就明确指出,未来的南广应该有山有水。因此,南广得以在江宁大学城的边缘、方山风景区的东南麓落地生根,在一片锦山绣水之间徐徐展开了她的秀美的风姿。

六朝古都的南京原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然而,南京自古却也常常是许多风流政客、才子佳人的伤心地。如果说,南京的光荣与梦想、辉煌与失落都已经刻写在那石头城下、十里秦淮、风雨钟山之中,那么,南京城的周边及远郊却要么成为留在历史深处的记忆,要么只能靠未来的创造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方山不高,也不险,是江南地区较为少见的一座死火山,也是卫戍南京的一个外围战略要地。正因为如此,在风景名胜繁多的南京,方山往往名不见经传,好像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所以,多年来,山上除了留下一些战备防空洞,以及位于方山北麓的一座年久失修的定林寺斜塔以外,也就别无所有。

然而,近年来,随着江宁大学城的兴建,方山风景区的开发,特别是在方山脚下,原本一块不知名的荒地,因为有了南广,而逐渐远近闻名;也正因为有了南广人的开拓耕耘,而逐渐展现出它的灵山秀水的美质。

试想,在那一方山水相依却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几年时间,崛起了一所现代化的新型大学,你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吗

南广的校园坐落在方山的东南方向,原本就寓有“紫气东来”之吉祥意味。校园的整体设计与营建也就自然要借这里的山水之势。从山上俯瞰南广,整个校园确实就像一座“欧洲小镇”。校园里原本就有一些池塘、沟渠,也被有效地加以利用,形成人工湖;从而,山水之间,蓝天白云,红瓦绿树,相映成趣。特别是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一派田园景象。

有山有水,应该说是别有洞天、一块福地了吧。我在延请那些来南广任教的老教授时,也是常常找出这样的理由,说的是这里的山好水好,请他们来南广,是在老有所为的同时,可以尽情享受清风明月、山水形胜。确实,在这块土地上,因为有了南广,不仅老教授来了,校本部的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来了,而且,还吸引了更多的各专业的硕士、博士、社会精英。他们能来到南广,因为这里是一片沃土;它不仅养育着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而且更孕育着一种精神与情怀。俗话说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广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而且声誉日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求学与教学的学子与学者的集聚。正如一个地方,有许多商人聚集,那只能是市场;有许多军人聚集,那就只能是军营。

每当春天来临,南广校园四周,油菜花遍地都是;校园内,也是一片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群芳争艳。然而,更重要的,除了寒暑假,校园里应该都有来往如织的学生与老师。特别是我记得,每到秋季新生入学,数千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加入到校园当中,校园内更是一派喜气洋洋。正所谓,再美的山水,都需要有人,人永远是风景的主体。

行文至此,我还不得不说的是,就在我所在的艺术传播系,有个导演专业的大二学生,由于恋爱受挫,一时想不开,最后到方山自尽。他把自己的归宿永远留在了方山。那是一个可悲得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我遗憾一个年轻生命的早逝,更震撼于那位丧子的母亲的哀号。对此,我愧疚万分。这样的悲剧的发生,虽然,主要不是我作为一个系领导的责任,它甚至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顽症之一,但是,确实给我留下了一个十分惨痛的记忆,使我永远不能释怀。甚至,使我再也不想独自上方山流连。然而,另一方面,哪里的山水又不埋人呢有道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国外的大学校园或者教堂,都永远有一块僻静的墓地相伴。那就是为了让人更好地思考生死,追求人类生存的智慧,做超越死亡的学问与文章。未知死,焉知生因此,与南广校园相临,还有不少荒野中的墓地,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它们虽然不是南广的一部分,但是却可以印证南广的青春与朝气。

二、花与草

南广兴建,根据刘继南院长的提议及冯克庄书记的解释,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办学理念:大楼,大师,大树,大器。我在这里谈花说草,似乎离得太远,但我觉得,种花弄草,虽是小事,却可以折射出南广办学中的许多大道理。就像有人喜弄奇石,不能说就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而是从中也可折射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样。

说起花草,我们知道,但凡学校,学生当中,评选校花校草,似乎都是常事。然而,在南广,无论是学生中的校花校草,还是校园中实在的花草,却都用不着那样选拔评比。正如南广俊男靓女已名盖金陵,南广校园的花草之美在南京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个校园,如果没有花草,似乎让人觉得不太像个校园。我曾经访问过的英国一些大学,那里的校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大片大片的草地,以及草地上三三两两读书、踢球的学生。南广校园之美,也与这大片的绿地和草坪有很大关系。

南广的校园建设,本着“三季有花,四季皆绿”的原则,从规划到实施,都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校园建设追求大气的一个例子就是没有把楼造得特别挤,而是疏密有间,在错落有致的楼群中留下了大片的绿地。尤其一进南广大门,就是一片开阔的绿地,直达远处的图书馆大楼,给那些初来南广的人,首先就留下开阔的视野,仿佛一种包容与博大的绿色的画框与底色中,徐徐展开校园的美丽。

南京虽位于江南,一到冬天,却还是草黄花枯。为了保持校园的绿色,学校特地引进了一些冬天不枯的草皮,只可惜范围还太小,只限于行政楼前那一块,以至于一到冬天,别的草地是一片枯黄,仅此一小片草地还是绿油油的。大家都觉得这里更显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作为学校的管理中枢,适当美化学校的行政楼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不仅在行政楼外,就是在楼道及休息区也都点缀了不少花草,四季长绿。置身其中,总是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当然,如果这种春天的感觉能惠及整个校园的话,不仅在行政楼,在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图书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甚至在食堂饭厅,在教师与学生宿舍等,时时处处都有鲜花点缀,有绿草相依,那该是何等的惬意!

同类推荐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热门推荐
  • 一朝入世妖不语

    一朝入世妖不语

    她们是人,是神,是妖,是鬼,是精,是怪,是魑,是魅。无论是什么,她们来到人间,不为贪恋这烟火,只是想要轻问一句,是否有真情?
  • 篮球大师

    篮球大师

    意外被选进校队,又偶得逆天系统!这一年,高锐还是一个在班级里成绩还算不错、但却没碰过篮球的莱鸟……
  • 总裁别闹:萌神驾到

    总裁别闹:萌神驾到

    他是集学神和男神为一体的完美生物,她是萌萌的逗比女神,他宠她,从一而终,直到天荒地老。
  • 王源之摩天轮爱你的初心

    王源之摩天轮爱你的初心

    没错这是一个逗比的爱情小说~讲了青荷(女主)和王源(男主)滴爱情故事,在摩天轮相遇~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要结婚

    我要结婚

    财大同班三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拥抱热吻,时机成熟,我要结婚。三位未来丈母娘,三位未来阿婆娘,欲选择乘龙快婿,称心媳妇!她们发声、定调、定格,乱点鸳鸯谱。恋人间是坚持到底,还是移情别恋。几家欢喜,几家愁。高兴、无奈,缠绵、纠结、彷徨、悔恨,交织在一起,这婚结得成吗------
  • 极速死亡

    极速死亡

    从古至今疾病就是人类和动物的克星,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用各种技术手段去治疗那些感染疾病的人。当科技达到一定时,疾病也随着进化。在我的人生中曾遇到一种疾病是现代科技都无发打败的,这场瘟疫持续了五年之久。
  • 喃唔的西游路

    喃唔的西游路

    有个光头,穿着道袍。到处宣扬:我叫喃唔。但我不是和尚。我要做一世人;走三世轮回;悟六根清净,当喜则喜,该怒则怒,相爱便爱,当思则思,欲生则求,忧时则忧。“世人皆问:小和尚,你怎么穿道袍”“善了个哉,我是喃唔不是和尚”
  • 穿越之独霸万界

    穿越之独霸万界

    站在至高王座之上,低头俯视这些来自不同世界的反派BOSS,威斯克,大蛇丸,宇智波斑,黑胡子........洛云:“我的意志高于一切,我之所见,尽皆被我征服”PS:本书偏向黑暗风格~~先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