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风险,是为了减轻由于遭遇经营危机所受的损失。经营危机对广播各个部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各个经营部门在危机期间的利润率也不同,即使在非危机期间,各个部门的经营风险也有差别。采取多部门经营的方法,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营风险,可减轻在危机中所受的损失,以损失小的部门或盈利多的部门去弥补损失大的或盈利少甚至亏损的部门。
广播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广播媒介市场的萎缩,使其经营遇到困境。
首先媒介竞争的日趋紧张是广播必然面对的经营风险。传统媒体的改革和扩张、新媒体的涌现挤压市场空间导致广播市场的萎缩。再有广播消费者偏好的不稳定性也是广播要面对的经营风险。广播的消费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听众,另一类是广告商。广播听众偏好的转移表现在媒介选择层面向其它类型媒介(如电视、互联网等)的转移,还表现为在内容层面对某类节目内容或某种节目形态兴趣的转移。广告商转移的直接因素是跟随听众转移。通常广告商表现为对受众的追逐,一旦广播未能及时满足其主要听众变化的需求,听众流失,广告商也就随之转移,此外广告商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和广告媒介选择的多元化也是导致他们转移的潜在因素。还有技术变革带来的传播格局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广播的发展。
诸如此类因素都会导致广播经营陷入困境,如果广播将所有资源集中于单一领域经营,无疑是“将所有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抗风险能力极弱,广播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所以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扩张战略,是广播为了应对市场风险和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
从广播的成长历程来看,广播成长是广播媒介随着时空的推移,根据广播媒介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广播的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与其外部环境相互适应,不断优化广播持续经营绩效的过程。实际上,广播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牵引因素,也有制约因素,也正是因为二者的此消彼长和动态变化使广播成长呈现出复杂多变性,也使广播的扩张经营战略呈现多样性。
我们把支撑广播最初业务的资源视作广播产业扩张的核心和基础,扩张或者收缩将从这一核心开始,沿不同维度逐步展开。扩张一般有多元扩张、横向扩张、纵向扩张三个维度。
二、广播多元化扩张经营战略研究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样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者丰富充实产品组合结构,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是企业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92
传媒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指的是传媒组织不只提供信息产品,而且提供与信息产品相关或无关的业务。相关业务也叫同心多样化战略,是指进入与传媒组织的核心业务的价值链上拥有战略匹配关系的新业务,如跨媒体经营。无关多元化战略也叫复合多样化战略,是指传媒组织进入与现有业务完全无关的全新事业领域的战略。93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目前来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运用这种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
对广播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辩证观点来进行的。尽管近几年广播广告收入节节攀升,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广播经营过度依赖广告,其潜在风险不容乐观。一是广告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经济的不景气或相关政策的变更都可能带来广告收入的波动。二是在众多的媒介争夺之下,早晚会出现饱和的问题。因此,要满足广播事业发展的长久需要,拓展多元化的经营渠道、获取多元化收入已经成为广播媒介的重要选择。尽管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多元化经营的结果也褒贬不一,但从我国广播的经营现状来看,多元化经营仍然是广播的主要经营战略之一。在我采访过的电台台长对广播实行的多元化经营战略都是持毋庸置疑的态度,如何落实和体现,各台都是本着实事求是,立足核心业务的多元化扩张经营策略。
广播的多元化扩张经营战略包括集中多元化经营战略和联合多元化经营战略。
(一)广播集中多元化经营战略
所谓集中多元化经营战略指增加的新产品或服务与广播媒介目前的产品或服务相类似的增长战略。新增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位于广播媒介现有的专门技能和技术经验、产品系列、分销渠道或顾客基础之内。当一个广播电台处于上升阶段时,集中多元化经营对于广播强化自己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十分有用和可行的。有利于广播对自身资源的再利用以及综合的再开发,降低经营风险。
广播的集中多元化经营分别从市场和产品两个维度来扩张,主要体现为频率多元化的扩张经营战略、媒介融合的扩张经营战略、多元受众市场的扩张经营战略、广播节目产品系列化的扩张经营战略。
1、频率多元化扩张经营战略是目前广播电台常用的战略之一
所谓频率多元化扩张经营战略是指广播媒介根据广播市场的需求,结合媒介自身特点和资源条件,开发多元广播频率,通过提供多元内容实现广播市场的扩张经营。频率多元化扩张经营的基础是社会变革及专业化频率的出现。
(1)我国的广播频率过去都是一省一台一个频率,国内系列台、专业台的萌芽兴起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珠江模式”为始发,广播针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广播市场的变化,开始进行有的放矢的传播。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个背景下,全国进入了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广东当时是改革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迅猛发展,老百姓对市场商品信息的要求非常急切,而传统的人民广播电台由于沿袭历史的运作机制,加上当时政策的局限,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对广播的新要求,节目大而空,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一时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听众纷纷转向毗邻的港澳广播。为了适应广东省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广东广播对外竞争的需要,提高广播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和力度,广东电台将第二套节目改办为“珠江经济广播”,珠江经济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珠江模式效应的带动,其它地区的广播电台也开始创办经济频率,定位于商品经济信息服务。九十年代初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开始了频率专业化的改革。所谓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一个频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率风格能够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的广播听众需求。”94所以广播频率专业化更多的是理解为业务层面的改革,但是如果我们从广播增长的视角来看,它本质上是广播面对市场变化进行主动变革、积极扩张的一种战略选择。
(2)进入九十年代,广播媒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受众分层,信息需求多元化,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与社会发展同步,广播逐渐形成了频率多元传播格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新阶段,进入经济市场化迅速展开的阶段,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开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媒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首先,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多元化。“阶层通常指在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或谋生手段不同而区分的社会层次。”95对社会进行分层存在很多争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传统的分层指标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地位、权利,现代的分层指标是消费方式、心理细分。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和对不同媒体的偏好,会受到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强烈影响。广播媒介也无法忽视社会阶层的存在及不同社会阶层对媒介选择和媒介倾向的差异。
关于社会阶层多元化的第一种观点是“层化论”。研究者认为改革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加快了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分化为由十大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96
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97: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权的领导干部。
经理人员阶层:指在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个阶层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
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得利润的人。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经济性工作的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这一阶层是现代社会的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十几年,其人员比例将会有明显提高。
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这一阶层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这一阶层与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经济改革以来,产业工人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使得这一阶层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由于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也低于上述所有阶层,所以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比较低。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这是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其中的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目前,这一阶层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关于社会阶层多元化的第二种观点是“碎片论”。研究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十分迅速,各个社会利益群体正在分化、解组、“重新整和”,因此,使用地位相对稳定的阶级阶层概念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利益群体的说法比较能反映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现状。研究者发现社会群体出现了大范围的分化组合,很难发现稳定的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变迁速度之快令人震惊。98而社会群体利益呈现“碎片化”。99由于社会结构从过去的巨型、整体群体,分化为多元利益群体,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利益呈现多元化与“碎片化”特点:第一,阶层分化与身份群体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多元利益群体。第二,户籍、地域的差异与阶层差异交织在一起,而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第三是体制的差异与阶层的差异交织在一起而产生了多元化利益群体。100
其次,出现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观念。101是人们基于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进行评价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是人们的文化积淀和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利益、需要等在心理、思想和行为取向上的反映,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研究表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首先接受家庭的影响,随后是其所处团体或社会阶层的社会价值的影响,还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里,一个人常参与多个不同的团体,融合多个团体的社会价值,从而形成一个影响自己行为的价值体系。社会阶层的多元化,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多元化的利益差别、多元化的角色分工等等,加上人类社会多元化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价值观的差异和多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普遍的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