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81

第81章 国家认同:对北京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以《中国经济周刊》为例

黄玲

批判语言学理论认为,话语具有社会实践功能,媒介话语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还体现着媒介对客观现实的努力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球的体育盛会,也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本文以《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为例,以话语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奥运报道的文本分析,揭示媒介如何对奥运活动这一客观现实进行积极构建,国家认同这一“潜台词”是如何借助媒介话语的文本得以表达和强化。

一、关于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理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种。话语(discourse)这个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主要用来强调语言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语言抽象规则的区别。阿姆斯特丹大学语言学博士梵·迪克(Teun A.Van Dijk)创造性地将话语理论应用到新闻文本当中,进行新闻话语分析。因为不同体裁样式的新闻作品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语境中,新闻作品是运用语言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产物,新闻报道当然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话语。

1.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

“说话就是做事”,话语分析理论强调新闻话语和现实社会的相互建构作用,从新闻话语的角度来说,就是强调了它的社会实践性,媒介的报道是“主观的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客观的再现”。

2.话语理论重视文本分析

文本是用符号记录下来的话语实践,因而话语理论必然重视对文本的剖析。话语分析的理论特色在于去除文本的遮蔽,重现、诠释、还原文本的真实意图,揭示出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在新闻话语文本分析中,通过新闻话语特定的叙述技巧、词语的选择,从看似平常的新闻话语中理解隐含的潜台词和题外意义,揭示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本质。可以看出,话语分析已经突破了原来语言学的范畴,进入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社会实践领域。

3.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语言的“背景化”

新闻话语并不是产生在社会政治、经济的真空里,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话语的“背景化”(contextualization),即话语自身的叙事原型得以实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原型)和本能一样,在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具有普遍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1]“一旦原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或整个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2]话语的叙事原型功能让新闻话语有了深刻内涵,新闻话语不再“是一个最终的产品,一个既定的存在物”,而是各种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相互建构的结果。

二、对《中国经济周刊》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

如上文所说,新闻话语具有社会实践功能,在2008北京奥运报道中,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对国家的认同这一政治学概念。

认同是个体或集团与他者区别开来的自我意识。台湾学者江宜桦从政治学角度对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进行了概念界定。国家认同是“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3]“怎样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的独特性,是独特的“这一个”,是现代国家国民意识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4]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中,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利益冲突凸显,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基本特征的国家认同观的建构和巩固非常重要。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当然也是国家认同感传播的最佳契机。笔者对《中国经济周刊》奥运会报道比较集中的五期内容进行了样本分析(从8月4日至9月22日),通过《中国经济周刊》精心安排、选择的采访报道,解读出新闻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国家认同是《中国经济周刊》新闻话语社会实践功能的集中体现。

下面是笔者摘抄的三期《中国经济周刊》重头栏目“封面文章”文本片段:

奥运!奥运!奥运!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8月8日,空前盛大的奥运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绚烂启幕;8月9日,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奥运比赛正式开始……“北京奥运”这几个字的强大吸引力就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

——8月11日,第30期,《奥运舞台上的政府营销》

一场如梦如幻的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在全世界收获了阵阵惊叹。泱泱中华5000年的文明,与现代艺术完美凝结,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中绚烂迸发。

——8月18日,第31期,《老北京,“酷”北京》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示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8月25日,第32期,《奥运志愿者》

“如梦如幻”、“泱泱中华”、“绚烂迸发”、“史无前例”——这些非常富有中国方块汉字特征的、四字连缀式的新闻话语,简洁、精炼,富有表现力,我们可以从这浓烈的新闻话语中,感受到对北京奥运的赞赏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正如上文所说,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话语自身的叙事原型,来源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对奥运报道来说,它的叙事原型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骄傲和近百年屈辱史的痛苦记忆是分不开的。早在上世纪初,《天津青年》杂志就对风雨飘摇中的中国发出了世纪之问:中国什么时候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这个痛苦的记忆成为多少代中国人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很显然,2008年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会骄傲地回答了这个世纪之问,“如梦如幻”、“泱泱中华”、“绚烂迸发”这些字眼可以看做100年前新闻话语的历史延伸与现实回应,北京奥运成了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将历史插到文本之中”“将文本插入到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这一话语原型在当下的奥运报道中获得了“普遍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

在笔者所选取的样本中,类似表达国家认同的话语还有很多,有的直接通过标题展示出来:《人人都是奥运“新闻发言人”》(8月4日,第29期)、《奥运会,让我开了眼界》(8月25日,第32期)、《奥运的中国价值飞跃》(8月18日,第31期),等等。

“人人都具有自我评价的倾向,而他人的认同是支持自我评价的有力依据,具有很高的酬偿和强化力量,因而产生很强的吸引力。”[5]政治学理论上的国家认同还有认同主体的区分,国家认同不仅有自我的认同,还有他人的认同。从新闻话语的生产制作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周刊》在奥运报道中还巧妙地运用“他说”的传播技巧,实现了他人对中国的认同。

《中国经济周刊》运用“他说”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在杂志的固定栏目《关注·媒体速览》中采用了《参考消息》的做法,援引国外媒体对中国奥运的评说,利用他人的认同,进一步强化自我的认同

例如,“这里和宣传的一模一样”(英国《每日电讯》8月4日),“志愿者令人心情舒畅”(美国《纽约时报》8月4日),“‘中国魅力之夜’倾倒世界”(路透社8月9日),“奥运掀起中国志愿者热潮”(日本《读卖新闻》8月18日),“北京奥运尽显中国传统”(法新社8月21日),等等。经过编辑的精心选择、安排、筛选出的新闻报道,借“他说”之口,实现了对国家认同的舆论引导功能。笔者统计,《中国经济周刊》在有关奥运的五期报道内容中,仅《关注·媒体速览》这一栏目,援引国外新闻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就有15条之多。

2.精心组织《外媒的奥运视角》这一组报道

在9月1日这一期杂志中,《中国经济周刊》以《外媒的奥运视角》这一组报道作为封面文章,整组报道由6个小专题组成,分别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国外相关媒体的采访。编辑在编发稿件时,将每组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在文章中标示出来:

食品安全——“担心运动员村食品安全本是荒谬的”

奥运环保——“空气质量问题被夸大了”

奥运经济效应——“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飞跃合情合理”

……

最后一篇,《中国经济周刊》安排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题目是《中国新闻体制越来越开放、透明和公开》。

针对《中国经济周刊》的奥运报道,本文可以进一步作这样的解释:在新闻话语的生产制作层面,媒体通过对与奥运活动相关事件的精心选择、整理、过滤,实现了媒介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实现了媒介国家认同观的传播。这让我们想起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一句话,“人们常问:‘谁是话语的主体?’话虽是自己说的,但谁也不能确定自己就是这话的主体。”在媒体的奥运报道中,国家认同观早已镶嵌在媒介话语的体系中,这个框架是预设的,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黄玲: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方向2007级博士生〕

[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3]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5页。

[4]苏晓龙:《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5]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8页。

同类推荐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热门推荐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这个皇妃有点毒

    这个皇妃有点毒

    一朝国破,她携恨而亡。“肖战天,我云瑶下辈子为鬼为畜也不愿再遇见你。”错了吗?云瑶,我逐鹿天下,不过想要与你共赏。他在她死后仰天长啸,悲声不绝于耳。再次醒来,看着陌生的面孔,她坐在镜前暗暗发誓.“我云瑶定要颠覆江山,搅乱天地。”
  • 仙尊大人的机甲

    仙尊大人的机甲

    这是一部都市修仙的清苦史,是一个人一生追求最强机甲武装的成神路一个平凡的学生,当他在一个机甲横行的时代拜入一位逗逼老者的门下修仙机甲就不再是机甲了……璀璨的科技时代与无尽修真终于在某一天融合在了一起,又是谁?在地底与天外的暗中窥觑?
  • 冷酷王子恋上冰冷公主

    冷酷王子恋上冰冷公主

    她1冷酷有义无情无心是世界上第二名(所有)他1冷酷有情有义是世界6大家族之一的继承人,她0无情无爱就是个冰块是世界第一名(所有)他2是世界6大家族是个笑面虎,她2温柔可爱是世界6大家族之一的继承人他机智是世界
  • 冷酷君王的小萌后

    冷酷君王的小萌后

    她最近的两次转世阴差阳错都因打翻了孟婆汤,而带着记忆转世,她前前世是个天生带有水异能的现代女性,前世穿越到废柴身上,然后逆袭为全系灵根的天才,而这一世,谁来给她解释解释,为毛她是只白狐狸!他是苍玄王朝的王,人人都知道他不近女色,后宫里的女人的日子活像守寡,而且他手段残忍,但是谁又能解释解释这只在她面前献殷勤的不明生物是什么!“皇上,白狐把丞相大人打了。”“恩,干得好。”“皇上,白狐把您的膳食倒......茅房了。”“没事,朕现在不饿。”“皇上,皇后把白狐扔湖里了。”“将皇后满门抄斩!”
  • 独占成婚:腹黑顾少轻点宠

    独占成婚:腹黑顾少轻点宠

    被弃在美国自生自灭整整四年,一回来就是替自己的妹妹嫁给一个半身不遂不能人道的变……态。嫁就嫁吧,为了病床上的植物人妈妈,她认了!只不过她不会这么轻易认命,运气不好投胎的时候瞎了眼,总不能把自己活的越来越怂,如履薄冰,忍气吞声的日子,她不过是在等羽翼丰满。但是谁告诉她,为什么这个分明就不行的男人……这么如狼似虎?“顾少,我已经是你老婆了,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腹黑?”“我也不是只对你腹黑,但我只对你温柔。”好吧好吧!看在你帅的份上,求你宠轻点好不好?"
  • 菜鸟神探:大神,矜持点

    菜鸟神探:大神,矜持点

    穆可可第一次出警就捅了马蜂窝,错把大神当鸭抓回来审讯。为请回大神,她当牛做马被狗咬,威逼利诱全齐了,最终被大神抓壮丁去赚钱。可是大神,为毛你的客户都是女人?抓狗找猫教训熊孩子。大神,你的案子怎么跟你本人一样鸡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苏兰雨之哲宸

    苏兰雨之哲宸

    苏兰雨,你想好跟我分手了吗?你的前途就真的那么重要吗?还是那天不是个巧合的偶遇,你只是再骗我韩家的钱财,你一直都想攀上导演,当好你的大红大紫的明星?你忘了,是我,是我韩哲宸救了你,你简直是丧心病狂。对不起,亲爱的哲宸,我欺瞒了你,但是我都是为你好。两个背景完全不相同的人怎么可能在一起,你是高高在上的大少爷,而我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明星,我不能依靠你得到事业的高峰,那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你想要的;我不要拖累你,那样我会后悔终生,与其长痛,不如现在就分手,即使你再恨我,我都不反悔。
  • 锁仙问道

    锁仙问道

    仙道茫茫,谁与争锋,求仙问道之路讲一奇缘,一信念。我欲成仙,一念之间。一个大山的孩子,无意中看见仙人争斗,不由卷入了修真世界,从好奇到迷茫再到坚定,世界轮回的转盘到底存在了何种秘密?
  • 诗情归己

    诗情归己

    他跟我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装有梦想的盒子,你能否将它打开,用盒中藏有的力量翱翔于蓝天,取决于你是否可以铸造出这世界只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灵的钥匙。------食梦者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