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75

第75章 创新方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浅析《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

张宁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猝然袭来的强震,人民日报社迅速派遣30余名记者奔赴一线,成立了由记者部主任任总指挥的前线报道指挥部,发回大量现场报道。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称赞,《人民日报》在抗震救灾等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人民日报》面对汶川地震灾难,加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创新政府行为的报道方式,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大大提高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加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灾难性事件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众多的不确定性。信息社会,“地球村”中的村民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种快捷的渠道获得和传播信息。这就要求党报充分运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提高采、写、编、发等新闻生产程序的效率,及时、如实报道灾难现场的第一手信息,防止歪曲或不实信息的扩散,传播正确信息,争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以往在遭遇突发性灾难事件时,人们往往关注都市类报纸。此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快速、主动地报道灾情,于事件发生之初,就有效地发挥着舆论先导的作用。

5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用近3/4的版面报道有关地震的消息。报眼刊登新华社电讯《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胡锦涛作重要指示,温家宝赶赴灾区》,首先指明地震的确切位置,接着引用地震局的消息,报道了地震的波及范围及截至发稿时的人员伤亡情况等。5月15日,4版头条《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披露:“目前四川地震重灾区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涉及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严重受灾的县区达到44个,受灾乡镇1061个,人口大约2000万,根据有关方面介绍,直接受灾人数1000多万。”之后每天的报道中均有受灾人数、受灾地区的损毁程度等信息,也不讳言“汶川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公里……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从震情看,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对灾情及时、如实的报道还体现在专版和特刊对地震的密切关注与深入报道上。5月13日5版《视点新闻》整版关注震区灾情。当日该版首先在头条标题下方刊发关于受灾严重的汶川和茂县的“最新消息”:“汶川约1/3的房屋倒塌,约1/3的房屋严重受损”,“位于汶川县以北的茂县,到目前为止,仍然音讯全无”。并在版面的其他位置配发地图,直观地显示震中所在位置。“热点解读”《救援!急赴汶川震区》从有关地震专家的角度告诉读者科学认识此次地震,并警惕余震等次生灾害,同时介绍了四川乃至全国正同心协力抗震救灾的行动。“现场直击”《都江堰通往汶川公路完全中断》介绍了四川特别是都江堰震后触目惊心的场面。此外,从16日开始5至8版推出《抗震救灾特刊》,之后每天来自现场、时效性强的报道和信息迅速增加,内容十分丰富。

从读者最为关心的角度出发,尽可能迅速而详细地报道遇难人数、房屋坍塌、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等有关信息,保证读者的知情权,才会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这次突发灾难认知的不确定性,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致因为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破坏及对人们心理的巨大震撼而引起社会恐慌、流言四起。主流信息渠道的畅通,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党报舆论引导力量大大增强。

二、创新有关政府行为的报道方式,巩固主流舆论的强势地位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和信息责无旁贷。长期以来,党报以报道官方信息为主,往往让普通读者疏远,无形中使党报的影响力打了折扣。而灾难性事件通常影响广泛、波及面大,要求政府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需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这就要求党报改进宣传策略、创新报道方式,在保持党报报道权威性的同时,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可信性和可读性,使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并在政府行为的感召下,积极行动起来,实现主流舆论的团结和凝聚作用,巩固并扩大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5月13日至5月16日,《人民日报》共刊发地震报道149篇,其中直接报道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的有34篇。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人指导工作的权威信息发布是每天头版的主角。以对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总理的报道为例,综合运用消息、特写等新闻体裁,追随总理在灾区的足迹,注重对特定场面以及总理个性化语言的客观叙述,突出报道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如消息《都江堰→德阳→绵阳温家宝深情看望受灾群众:要尽快解决灾区突出问题》,标题即显示了报道是以总理不辞劳苦奔波于灾区为主题,消息主体部分则选取了总理深入灾区的特定细节,如“温家宝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同时,消息也巧用背景材料,增加信息量,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坐火车—换汽车—乘轮船温家宝辗转赶到川北重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一文中,紧接导语的一段背景资料:“……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最北、川甘陕三省交界处的广元市青川县灾情比较严重,截至14日16时,全县死亡1400多人,1万人受伤。木鱼镇位于偏僻山区,在青川县受灾最重,木鱼镇初中教学楼垮塌,被埋学生一度多达460多人,……已从废墟中救出了150多人。”新闻特写则着眼于放大其中感人的细节,《在灾难中学会坚强——温家宝看望绵阳受灾儿童纪实》一文中,当总理来到忍不住哭出声来的刘小桦身边时,写到:“‘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温家宝哽咽着抓起她的手,用力地握着。”诸如此类的报道克服了以往领导人报道的枯燥、干巴,现场感和节奏感强、信息量大,这既实现了新闻的快速传播,满足民众对亲临灾区的总理的关注,又很好地展现了亲民、爱民的总理形象,更是一个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注脚。

体现政府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窗口是有关人民子弟兵的报道。这次报道大量使用消息(尤其是简讯)这种简洁、快速的新闻体裁,及时记录救援进展,还巧用简讯集纳,滚动“播报”。如5月16日,头版头条《10万救援部队开进所有重灾乡镇》就是三条“本报”和新华社电讯的集纳。同时,新闻图片、通讯等多种形式更生动、更深刻地再现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争分夺秒、奋不顾身解救受困群众的忘我精神。5月13日至5月16日四天的报纸共使用新闻图片62张,出现人民子弟兵身影的有29张,其中25张是正在紧张而投入地进行救援抢险工作。通讯《面对生命的呼唤——直击子弟兵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以军队四总部紧急部署、克服险阻,向灾区进发为纵线,以各部队在同一时间的不同进展为横线,突出时间点,快节奏地将看似零碎的事实浓缩为一个有机整体,生动地刻画出子弟兵日夜兼程驰援灾区的急迫心情,潜移默化之中烘托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为民情结。

对政府行为的报道通过灾难现场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一件件鲜活的实例,密集而充分,有力地宣传了党中央、国务院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危急关头“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的为民情怀。向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政府正夜以继日、竭尽所能地抗震救灾,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中国政府直面灾难的勇气、战胜灾害的信心。这是对灾区人民和其他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鼓舞和激励。

三、及时表明党报态度,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初期舆论纷繁复杂之际,党报在保证信息公布不缺位、不滞后的同时,也不能回避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敢于在第一时间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发出声音,指引方向,牢牢把握党报在灾难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巩固主流舆论阵地。

此次地震灾害发生后,《人民日报》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如5月14日至5月16日,《紧急行动起来》、《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打通生命之路伤亡减到最低》等言论分别指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到达灾区,多一分救灾保障,生命的抢救就多一分希望。”“流逝每一分钟,都令人心焦。赢得每一分钟,都意味着生的希望。”文字铿锵有力,笔端饱含感情,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抒发了对生命的尊重,感染力和指导性并重。

“人民时评”、“人民论坛”等言论专栏则聚焦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热点,积极发言。如5月15日《奥林匹克精神与我们同在》有感于在“祥云”火炬传递时打出的“汶川挺住”横幅,并指出:在自强不息的拼搏、坚韧不拔的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感染下,人们正用各自的行动支援灾区,为灾区祈福。同时,言论也将视野转向执政党建设、国家未来的发展。5月13日“人民时评”《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和5月14日“人民论坛”《公开、知情与理性》同时提到了新近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出“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新的信息发布准则是战胜灾难的有效保障,因为“公开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知情的机会”,“公开可以大大增加智者产生的机会”,“信息公开是实现‘谣言止于智者’的一个必要程序”。将此次政府信息发布之快、行动之迅速,标定为“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的好征兆。

这些评论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面对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始料未及的种种困难、问题,立足人民、着眼未来,体现了党中央机关报的建设性高度,牢牢把握了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汶川地震突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人民日报》迅速反应,及时、如实地传达灾情信息,充分、密集地报道政府行为,发挥言论优势,通过时效性和报道方式的突破创新,改变了以往把灾难性事件看成负面报道的认识,实现了灾难性报道与舆论导向的一致性。既使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又诠释了我国政府对待灾难和灾难新闻的开明态度、负责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危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这样的新闻实践为党报树立了如何对待灾难、如何报道灾难新闻的榜样,是党报应对灾难性事件的成功范例。

〔张宁斌:人民日报社工作人员,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博士生〕

同类推荐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生动有趣的并且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庶女心计

    重生之庶女心计

    她一介庶女,苦熬八年,终于一朝为后,凤临天下.怎奈世事难料,夫君竟然和嫡姐联手,赐她凌迟而死。刑场上,她痛不欲生,却突闻一直对她冷眼相待的七王爷为救她,竟起兵谋反。重活一世,她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偏偏算漏了一人。本不欲再谈爱情,他却偏偏闯进她的心里。一颗冰冷的心又该如何死灰复燃,且看她快意人生!
  • 第87次告白:早安,顾男神

    第87次告白:早安,顾男神

    天上掉下个帅男神做老公,宋笑颜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外传男神高冷禁欲,不食人间烟火,是个翩翩浊世佳公子,可现在压在她身上说着世界上最不要脸话的人是谁!“如果有一天你忘记了我,也请记住曾经我~你的姿势”“……”某次记者会上,有人问他,收到过最动心的一件礼物是什么时,顾城之回答:“老婆送的娃娃”“……”谁能给她一把斧头,她要砍死这只披着人皮的大灰狼!!!
  • 征战星途

    征战星途

    一个稀有的苦逼好人的蜕变史。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
  • 深海有座未亡城

    深海有座未亡城

    初中的梁瑾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父母把她当做下一届继承人梁瑾高二转入卡兰,见识了精英的差距,成为了他们的一员,慢慢的跟他们熟悉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无趣梁瑾也在开始变化,爱笑,知道温柔,慢慢的把这个班级当做了第二个一场追逐命运总是爱捉弄人“我也像你一样的害怕魔鬼。”我用一个青春陪你不抛弃不放弃。
  • 带着游戏商城去修仙

    带着游戏商城去修仙

    孤身穿越到一个修仙为高的世界,游戏里的渡劫期高手变成了现实的炼气期修士。携带着游戏里的商城,身上却一颗灵石没有。望着那琳琅满目的各种法宝,丹药,奇物,叶枫挑了挑眉。“拥有这么一个宝库,若是不能成仙,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次穿越了”
  • 林间拾韵

    林间拾韵

    本书收录作者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近400首。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从形式上看,体裁多样,手法得当,语言精美,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意境深远,风格自然。
  • 迷迭流年

    迷迭流年

    我们在最好年华却是懵懂无知,既不了解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什么,自信而又自卑,倔强的一条道走向黑......只是青春而已
  • 浮沉履缘

    浮沉履缘

    千年缘与今世劫,何以取择;凡缘仙缘,孰轻孰重?人、妖、仙,孰对孰错?御剑苍穹,醉酒长歌!少年千年前为母求药得缘,一饮一啄间,命却不了,那一世悄然而逝,转眼间便来到千年之后。适时隋立数十年,渡江灭南陈,天下初平,然平静水面下实有暗流涌动。隋都大兴城外一客栈小厮陈溪巧合下被误认为谪仙,得以上昆仑,求大道。苦心求道,却不想一波三折;一力修习,却不想世间种种烦扰;本无意红尘,却不料步步深陷;偶遇千年故人,却不想物是人非;千年魔障,如尘俗深网,究竟是何来往?千年缘起,今生和解?叹世间苍凉,感酸甜苦辣。
  • 卿惑无疆

    卿惑无疆

    十五及笄,女扮男装的背后,是滔天罪恶堆积的血海深仇。战马戎装,浴血沙场,为那一段血腥往事,为那一个因爱泯灭良知的昏君。不幸被掳,当年的少年竟然是敌国的王。国恨家仇,一并涌上。可是,他竟然说:“我要你做我唯一的后。”待所有真相告白,背后又是怎样撕心裂肺的残忍?万丈红尘,煎熬的是芸芸众生。出尘仙人,却甘心为她堕入泥沼扰世。当倾国的皮囊流逝,他拥住她,触摸到的是两个相知的灵魂低语呢喃,飘散在空中的永恒执
  • 报!我家殿下要挂了

    报!我家殿下要挂了

    丫的,敢敲诈她,也不看看本公主是谁?凌墨尘,好!很好!哇!这身材,这颜值!不管了,先绑回去再说!哼哼哼哼!老天爷啊!劈死我吧!不过劈死我之前,可不可以先劈死这个妖孽,太祸害人了!呜呜呜呜呜呜…………她,夜若曦,21世纪出了名的小混混。一朝穿越,成了南若国最得宠的公主。遇见他像是命中注定的劫,本以为是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却遭人利用,背负血海深仇,再次归来只为亲手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