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800000006

第6章 媒介的几个基本问题(5)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在公开的真相面前得到检讨,这样社会才能够进步。了解了事实的真相,我们的行为就有了尺度和准则。国家需要真相,社会需要真相,老百姓需要真相,尤其是那些问题性的真相,我们更需要了解。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自我批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那么这个自我批评、改造、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首先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存在的真相,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改造与发展。社会也是如此,只有把握了真相,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改造,一个压制真相的社会是野蛮的不文明的社会。而媒介可以揭示真相,让真相在媒介上公开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尽管媒介作为公开化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让事实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媒介并不是总在披露和表现真相,它也会压制真相。媒介是由人把持的为人服务的工具,就是这一非客观性的特征决定了媒介市场有被利用的可能。既然媒介被人把持,作为有限度的人,一个被金钱所贿赂的记者还能够真诚地揭示事实真相吗?一个被女色诱惑的媒介管理者还可能在文章风格以及文章内容上很好地贯彻自己的意志吗?媒介的市场化在促进自由与民主发展的同时,也在侵蚀着新闻的真实性品格,人们不能分辨媒介报道的真假,时常处于困惑的状态之中。广告是媒介所要传播的重要内容,但现在各个媒介的广告到底有多少完全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结果恐怕很不乐观。尤其是现在经常有大量的医疗医药信息,它们不仅仅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在媒介上,而且有时被做成了专访的形式,那么如何判定这些信息的真假呢?媒介在被金钱所利用,金钱让虚假的东西转化为真实的东西。媒介本来是神圣的,但长期下去,谁还会相信媒介呢?

一个信息是否真实在根本上应该是依赖于它是否符合客观的本来面目,但是当这个客观的本来面目无法得到澄清的时候,那么真实实际上就是依赖于人们的心理结构而获得自己的现实性价值。一个本来不是真的消息可能会因为反复的报道而被人们认为是真实的,这是信息运行中的重要特性。假设某个媒介开始报道某个消息,大家最初并不相信,但如果紧接着所有的媒介都如此报道,那恐怕即便不是真的,人们也要相信它的真实性了。人们所相信的真实往往未必有着现实的根基,但这种虚假的真实却会左右人们的行为。这是媒介的悲哀,但也是媒介的常态。没有人可以完全消除媒介所存在的这种特性,因为媒介在实际上一定会被经济、政治、军事、金钱甚至女色所支配,从而完成自身篡改历史的阴谋。

在实际的媒介运行中,即使媒介主体抱着一种客观真实的态度,媒介信息也不可能与客观事实完全地符合,而只能达到一种新闻真实,这种新闻真实只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是新闻界普遍认同的信息的真实状态。新闻真实不可能是原本的事实状态,它的很多细节可能都会发生转化,虽然这种信息的转化可能不是出于媒介主体的故意,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这也是不可忽略的报道中的规律性。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的时候,必须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对新闻报道要求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切实际的。也许新的信息组织形式的出现会增加信息的客观性,比如现场直播,它以声音和图像的组合再现了事件的过程,因而其所具有的客观性程度应该受到重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媒介主体可能会按照自己的偏好来组织现场直播,而经过媒介主体组织了的直播可能会与事物的本来面目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怀疑新闻的真实性,我们要确立的是一种“新闻真实”这种相对的观念,而不是“新闻客观”这样绝对的观念,这样可能就会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客观性问题。

我们需要真实的生活,但我们所获得的真实的生活的印象和知识可能是相对的,也许只有我们在场的领会才可能是真实的,但当我们回忆的时候,这种在场的记忆也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了。人的真实的信息化的生活总是受到语言、情感、权力、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了解到更为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却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它们总是打了折扣的真实。

我们渴望对真实的了解与把握,但即使经过努力我们所获得的依然是相对真实的信息化生活。信息毕竟是信息,而不是生活本身。

三、自由的愿望及其满足

现代媒介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化的运作模式,民间的意愿越来越多地被表达出来。媒介的发展就是人们的自由的发展,媒介为现代人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公共空间。如果说在传统媒介中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自由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限制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的新媒介中每个人自由表达的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而这种最能给人以自由的媒介在今天无疑就是诸如网络与手机这样的媒体。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实现了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的美好梦想,众多的在过去无法实现表达的愿望在网络中都可以获得对象化的价值。通过网络,普通市民也可以报道某个特殊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者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就是现代媒介自由价值的体现。DCCI 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08年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注:规模达303亿,比2007年的182亿增长665%。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满足更多人的表达愿望成为可能。网络的无限信息量和高效检索优势使我们可以随时搜索所需信息,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我们对社会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其交互性特征使我们可以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络,而网络的虚拟性甚至使我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自由价值。每个人只要有想法、有观点,就可以在网络论坛中自由地发表,美好的自由愿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网络的自由特性恰恰表明网络民间化、生活化价值的实现。

手机更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它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尤其引人注目。实际上,手机从发明之初就成为一种传播工具,但主要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它是何时演变成为一种媒介的呢?应当从手机短信开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短信市场开始呈现火爆之势。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估算,2005年春节7天长假期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首次突破100亿条,精彩纷呈的拜年短信在中国3.3亿手机用户间穿梭如流。如今,手机短信的地位也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电视收看新闻、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等,所以有人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当通讯运营商与电脑网络结合后,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一种信息终端,转变为大众传媒工具了。

手机是一种个人化的空间,它可以满足人们向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对象表达思想、观点和发布信息的需求,使得媒介完全实现了生活化的意向。在通过手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新闻发布,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言论作为探讨的信息与外界交流。手机真正地实现了传播的个性化与普及化。

伴随着技术发展的媒介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如果说传统媒介容易被权力所控制,那么新的媒介则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的空间。在新的时代,媒介融化在一个无形的弥散的空间中,彻底地成为人们表达心声的手段。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弥漫的网络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真正的自由世界正在形成。没有谁可以通过媒介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人的心灵释然了,人的自由被解放了,伟大的马克思所展望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的美好社会正在向我们悄悄走来,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感到欣喜若狂。

然而我们在感受着自由的美好的同时,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有着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密尔是研究自由的思想家,他提倡自由,认为自由乃是人最可珍贵的财富。但密尔并不否认对自由的限制。

虽然社会并非建筑在一种契约上面,虽然硬要发明一种契约以便从中绎出社会义务也不会达到什么好的目的,但每人既然受着社会的保护,每人对于社会也就该有一种报答;每人既然事实上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人对于其余的人也就必得遵守某种行为准绳,这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行为,首先是彼此互不损害利益,彼此互不损害或在法律明文中或在默喻中应当认作权利的某些相当确定的利益;第二是每人都要在为了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于遭受损害和妨碍而付出的劳动和牺牲中担负他自己的一分(要在一种公正原则下规定出来)。这些条件,若有人力图规避不肯做到,社会是有理由以一切代价去实行强制的。社会所可做的事还不止于此。个人有些行动会有害于他人,或对他人的福利缺乏应有的考虑,可是又不到违犯其任何既得权利的程度。这时,犯者便应当受到舆论的惩罚,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总之,一个人的行为的任何部分一到有害地影响到他人的利益的时候,社会对它就有了裁判权,至于一般福利是否将因为对此有所干涉而获得增进的问题则成为公开讨论的问题。但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并不影响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的利益,或者除非他们愿意就不需要影响到他们时(这里所说有关的人都指成年并具有一般理解力的人),那就根本没有蕴蓄任何这类问题之余地。在一切这类情事上,每人应当享有实行行动而承当其后果的法律上的和社会上的完全自由。

在任何时代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虽然可贵,但只有人与人之间实现了自由的协调,才可能真正地实现自由。在媒介中人们所享受到的自由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人们必须为媒介对别人无端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必须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人们必须承担责任的理由同样是根据人本身的自由,人都不是被动的主体,而是一个良好的有着理性自由的主体,这样的主体必须对自己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或道德上的责任。责任以自由为前提,同时又是为了保护人的更为充分而广泛的自由。

在现代社会,媒介越来越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这就为人们满足表达自己生活世界的呼声提供了可能。相反,如果媒介只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台阶上,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对民众的关注,也不可能实现民众的自由价值。

同类推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热门推荐
  • 无良校草:蜜宠小白大明星

    无良校草:蜜宠小白大明星

    【罚你!吻我!】他是所有人眼中温文尔雅的绅士,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他的真面目!他其实就是一个大!恶!魔!他说,阿依,你今天惹我生气,你说怎么办啊?天知道她什么也没有做啊……就是对其他男生笑了一下啊……那要怎么办?她低头,小心翼翼的问。俊美的男生露出戏谑的眼神,在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轻搂住了她的腰,抬起她的下巴,咬住了她的嘴唇,“丫头,我罚你,吻我。”【且看不良校草如何收服小白明星!】
  • 世界科技五千年

    世界科技五千年

    总的来说,罗马人更注重实用技术,而希腊人更注重科学理论。科学史家一般认为罗马时代的科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从此,西方的科学发展从辉煌的希腊时代跌进了中世纪的低谷。而在漫长的中古时代,对世界科技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是中国。
  • 异能兵王在都市

    异能兵王在都市

    “啥,老头子,你说啥?”“我天生桃花泛滥?而且不能接触女人?”“说我是天煞孤星转世,一身绝世本领,身怕找不到婚缘?”“坑别人吧你!老子这是低调,什么杀手排行榜一百名以外,这次就看我把第一名给拉下来!”
  • 英雄联盟发展史

    英雄联盟发展史

    每个世界,都有它的故事。英雄联盟,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瓦罗兰。
  • 藏三生

    藏三生

    今你若弃吾,生生世世永为敌。白小苏啊...白小苏最终仍是不敌你。
  • 蜜糖皇后

    蜜糖皇后

    唐十三!……男,唐门第三十四代传人。生擒者可获得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什么花宝典!唐觅!(咬牙切齿中)男!大内侍卫统领。生擒者这朝野之上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蜜糖!女!蜜糖,蜜糖,回来吧!可可好可怜啊!生擒者可获‘蜜糖可可’未来宝贝孩儿干爹(干娘)殊荣!三道追辑令一出,皇室、江湖人仰马翻,逃!逃!逃!逃跑的一方如鱼入水,追!追!追!追人的一方欲哭无泪,且看一场热闹非常,搅得皇室与江湖皆鸡犬不宁的——追妻之旅。
  • 天下术士

    天下术士

    天下术士法师御龙师体师调酒师琴师甜点师钟点师预言师元素师……但唯有时空掌控师最强
  • 通天灵探

    通天灵探

    专职灵探莫其书,现任莫家家主,携鬼仙管家和狐王宠物纵横神、魔、鬼、仙、灵各界,力破奇案。他修成通天之能时,便是与五千年前宿敌的终极之战日……
  • NBA的北境之王

    NBA的北境之王

    提起03一代谁还记得那曾经的榜眼秀?所有人都忘记了我的名字,只知道我是史上最差的榜眼秀没有之一!如今,我要高调的说出我的名字!我是达科·米利西奇!NBA的北境之王!
  •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6000年前的巴比伦,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繁华的城市,每个巴比伦人都了解金钱的价值,并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富有。完备的理财原则指导他们致富、储蓄、投资赚钱,他们的收入像汛期的河水一样源源不息,为他们的富有生活提供保障。而这些简易朴实的理财智慧,沿用至今也不显得过时。作者乔治·塞缪尔·克拉森很荣幸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财富运动中,从而完成他们的愿望。而《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更是用许多有趣的故事来更具体地解答读者最关心的问题,鼓励读者增加存款数目,积累财富,在解决个人财务难题等方面给予读者最真切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