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400000019

第19章 观念.秩序.利益——建构非洲形象的原因分析(1)

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通过以偏概全不计其余、边缘化再加妖魔化、“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等方法途径建构非洲的负面形象已然是事实。我们有理由问,西方媒体为何在非洲国家独立16~50年以后还是从负面的角度来报道非洲故事?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方媒体过多地向国际社会呈现非洲的负面形象?我们认为,可以从新闻价值、文明冲突、种族主义、国际传播秩序和国际媒体商业化等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第三、第四章只是揭示非洲范式外在的方法技巧层次,那么本章则希望能深入揭示非洲范式背后的观念、秩序、利益等更为深层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新闻价值论的视角:信息选择

一、西方的新闻价值观

介绍西方的新闻价值观,《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几乎必然被提及。在社会新闻是主打新闻的年代,令人可惊可叹可愕的事件就是新闻,博加特的话无疑是对新闻价值的最直白诠释。这种趣味性一直成为西方媒体选择新闻的传承标准之一。西方媒体关注非洲的野生动物,美国媒体在1992年索马里人道危机中关注军阀士兵咀嚼一种叫做“克哈特”的植物会使人疯狂,就是出于这样的一种价值判断。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了所谓的“镀金时代”,开始兴起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当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但是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在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社会的腐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普利策倡导报纸进行揭露性报道,他说:“罪恶、卑鄙、腐败最怕的就是报纸,因为任何法律、伦理、规章制度都无法和报纸相比。”由普利策倡导的“新闻揭丑”思想后来逐渐成为美国新闻价值观的主流话语传统。因此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的新闻价值观。在历届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中,“揭露性”负面新闻报道占有绝对优势。有统计表明,在1917~1990年的580个新闻奖中,约有40%属于此类新闻。在2004年评出的13项获奖作品中,属于负面的有10项,占了总数的76.9%,属于正面的只有一项;而在29项最后入围的作品中,属于负面的有22项,占了总数的75.9%,属于正面的只有一项,仅占入围总数的3.4%。美国等西方媒体关注非洲的冲突、腐败等负面新闻是西方政治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新闻价值观在非洲的应用。

就国际新闻而言,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也是西方媒体选择非洲信息的标准之一。非洲处于全球政治经济的边缘,在全球事务中不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不可能成为新闻的集散地和发源地,因而按照西方新闻选择的标准,非洲的一般正面事件很难进西方媒体的议程和视野,负面政治、社会丑闻,涉及西方利益则例外。就是对中国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西方媒体也几乎主要报道负面新闻。但随着中国越来越与西方国家利益相关,西方媒体近年来更多从正面角度来报道中国,尽管还是站在西方的立场利益之上。

是否符合本国外交政策和本国在非洲的利益是西方媒体选择报道非洲信息的另一标准,西方媒体秉持的旧殖民主义思维强化了西方媒体这种新闻价值取向。非洲国家在20世纪推翻了数百年残酷的西方殖民统治,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但是昔日的宗主国似乎更愿意看到非洲的混乱和战争、贫困和不幸。这似乎同样可以用民族国家建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解释,出于民族主义自利的一面,西方似乎不愿意看到非洲国家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强大起来。西方媒体热衷于捕捉非洲的阴暗面,尤其是对不屈服于西方压力的国家,如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莫桑比克,更是进行大肆的负面报道,本质上就是为西方利益服务。夸大非洲的阴暗面,能够为其干涉非洲国家内政、挑起内战、掠夺资源、浑水摸鱼创造条件。把非洲描述成“依靠别人”、“处于危机中”、“面临毁灭的未来”、“需要帮助”,甚至需要“被重新殖民”,不仅传达了西方的公共舆论,而且传达了西方政府的外交政策。塑造非洲这种形象,为西方人道主义机构兴起和政府“干预”提供了合理性辩护。美国政府1991~1992年军事干预索马里是对电视上索马里饥荒形象的直接反应。然而,提供救济行动结果成为一场灾难。Minear,Scott和Rienner很简洁地说出图像与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饥饿儿童的照片使我们1992年进入索马里,但这不是我们政策的目标。美国军队伤亡人员的照片,不意味着我们目标的达成,但导致我们撤出索马里。”当1998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遭受恐怖袭击,美国媒体和西方媒体都给予了大量的报道,因为美国的“海外利益”成为攻击目标。美国伤亡人员被给予尤其重要的关注;在死亡的人中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人是肯尼亚人则不被关注。

西方关于非洲的刻板成见强化了西方媒体所秉持的新闻价值观。刻板成见与新闻价值观相互参证,彼此证实了对方的合理性。前面已经说明,西方社会对非洲的刻板成见由来已久,且主要是负面的,这恰好吻合了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因此,刻板成见或信息概略就成为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观指导下选择处理来自非洲的新闻信息的模式,一种简便的途径。刻板成见是人类的天性,是我们理解这个巨大世界最经济的方式。然而,对所有新接触的信息或因符合刻板成见而接受或因不符合刻板成见而拒绝,必然会在与国内外其他文化发生关系时孕育傲慢、恐惧和不平等。它也使人类通过相互学习而减少误会的功效大打折扣。就刻板成见对新闻信息理解和接受的影响,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2002年发布的《直播明星大型义演募捐活动的遗产——英国人眼中的发展中世界》调查报告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媒体由于在选择信息时受到原先形成的刻板成见的框定,更长于讽刺和煽情,而不善于反映发展较慢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这些错误表现的更深层原因,是媒介的强大力量以及它把事物分割、简单化的特点和它的控制与反动的倾向。西方媒体的这种倾向也是非洲形象被英美等西方媒体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西方媒体秉持的新闻价值观和刻板成见,西方媒体不可能对非洲国家进行“正面报道”,更不可能为非洲国家政府和领导人歌功颂德。因此,一些非洲国家强烈要求一直自诩“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把这一原则体现在对非洲的报道之中。也有的非洲国家对西方媒体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态度甚至强硬的措施。

面对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西方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的指责和批评,西方媒体根据他们自己的新闻价值观和文化取向提出了自己的辩解。2006年6月,南非副总统普姆齐莱·姆兰博·恩格库卡在第55届国际新闻学会年会上指责西方媒体热衷于报道非洲的阴暗面,对非洲的战争和贫困大肆渲染;要求它们不要再对非洲进行负面的概念化报道,而要多报道非洲积极进取的消息。“非洲共有53个国家,2006年只有5个国家还陷入战乱,因此不能对48个国家的和平和发展视而不见。”针对她的指责,英国第四电视频道国际新闻编辑林赛·希尔桑(Lindsey Hilsum)表示,国际媒体很乐意报道非洲的主要事件——只要非洲国家的政府允许它们获得这些信息。但是“战争发生了,这就是新闻。战争没有发生,这就不是新闻。新闻就是这样(War happens,that's news.War is not happening,that's not the news.Sorry about that)”。她说:“我们报道地震、灾荒——这取决于新闻的本质,而不取决于是否在非洲或世界其他什么地方。”不过希尔桑警告说,国际社会倾向透过援助团体的眼睛看非洲,援助团体因此影响了全球受众对非洲的认知。

二、对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反思

尽管新闻价值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但新闻价值观必然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它是特定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下的产物。正是这种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导致西方和非洲对新闻价值的不同理解,从而呈现出对新闻信息选择的差异性。西方媒体要找对读者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新闻价值不仅指内容的充实,更多指对大众来说这个故事新鲜刺激,具有人情味。至于选择的新闻信息是否有利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那是次要的。也就是说西方媒体并没有必然义务为政府、为国家服务。相反,它以独立于国家、政府之外,揭露国家、政府之弊端,追逐自己的商业利益为己任。因为它的文化核心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与利益。与之相反,非洲国家一般认为媒体批评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强调新闻传播为社会发展服务。非洲国家希望西方对非洲的批评更多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因此,就西方的新闻价值观来说,非洲国家很少出现在西方传媒上,也许是好事。非洲要在西方媒体天天曝光,那肯定没什么好事。恐怖袭击、灾荒、战乱、艾滋病,哪件是好事?所以有时不被记录的历史,反而成为最为自然、平稳发展的历史。但处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非洲不被主宰话语权的西方媒体注意,又将面临被国际社会忽视的边缘化命运。所以从这点来看,非洲又不能不接受西方的负面关注。

西方媒体坚持关注负面新闻事件的价值取向也给自己带来苦恼,尤其是在涉及政治选举时。如在2006年11月美国国会选举时期,美国主流媒体对伊拉克暴力事件和美军不断伤亡的报道就影响到美国两党国会议员选情。自2003年美国布什政府推翻萨达姆,企图把伊拉克确立为中东的民主国家样板以来,美国媒体从伊拉克不断发回的负面影像报道,终于让美国政府尝到了片面报道和媒体偏见的苦果。

2006年10月30日,《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总编莫蒂默·朱克曼在该刊发表一篇题为《影像专制》的文章,呼吁美国媒体更为全面、公正、平衡地报道发生在伊拉克的故事,而不是只关注暴力事件和美军死亡等。莫蒂默·朱克曼指出,恐怖分子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明白,影像能够如何放大他们的信息。文章说美国媒体关于伊拉克死亡和毁灭的影像似乎无尽无穷,它们目前正影响着政府的议事日程,影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格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就何时以及如何从伊拉克撤军作出决定。当然,最近的暴力事件骇人听闻,但它不应该模糊这样的事实: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局势相对平和,许多地方的重建工作正取得进展,例如基础设施和学校的建设。许多记者深受冲突和戏剧性吸引,并不认为他们应该提供背景或反映决策者承受的各种道德压力。但是,在集中力量报道美国士兵被炸死,很少提及美军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他们无疑正在扭曲伊拉克的现实。

莫蒂默·朱克曼认为,暴力事件并不是伊拉克唯一的故事。应该做些什么来矫正平衡——不让政策简单地受到如此之多负面影像的煽情力量的驱动。为此,他认为决策者必须像对作战行动那样,对正面报道进行周密部署。这不是一个宣传的问题,这是在展现现实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很容易被电视网络忽视。在危险的战争地区,记者们需要帮助才能报道种种令读者感兴趣的故事:在萨达姆统治期间失去亲人的家庭,恢复了生机的村庄,重建工作,校园内令人激动的进展。对影像报道必须像对战场上的战术一样,进行全面的策划。这将需要全新的方法。莫蒂默·朱克曼的潜台词是,由于电视新闻记者倾向于关注具有煽情力量的负面影像,很容易忽视现实的另一面,所以他们需要政府或军队指导、引导甚至强制才能去报道正面积极的故事。这就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总编莫蒂默·朱克曼给美国政府开出的纠正西方新闻价值观偏颇性的药方。

当恐怖分子领悟西方媒体关于新闻价值含义的真谛,并制造适合西方媒体新闻价值的事件来迎合西方媒体、达成自己目的的时候,美国终于有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开始反思它们固守的新闻价值取向;当美国媒体对伊拉克负面事情的报道影响到国内选情的时候,美国终于有媒体的负责人肯承认媒体关于事物负面形象的报道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并建议决策者要“对正面报道进行周密部署”,给予的理由是“这不是一个宣传的问题,这是在展现现实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很容易被电视网络忽视”。

应该说这种分析是很客观的,也是认识事物正确的方法。问题在于,美国媒体在报道非洲的战乱、灾荒、疾病等负面新闻时也是无穷无尽,为何不能用一分为二的思维审视这种手法给非洲国家带来的伤害?为何非洲媒体报道非洲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非盟致力于区域稳定和发展的新闻报道就被西方媒体视为宣传,而不是对现实另一面的展示?事实上,西方媒体根据它们自己所定义的新闻价值观来选择新闻信息,不仅窒息了本国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可能,影响国内民主进程,也扭曲了其他国家的形象,阻碍了其他国家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本书内容面极广,所谈论的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或最即时的热门事件:首都房价、中央反腐、公款吃喝、炫富哈韩、精英移民、过度医疗、食品安全、物价飞涨、饭局应酬、有关部门、网络红词……犀利的文字,幽默的吐槽,深邃的思想,难能可贵。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丑态百出的社会;用最淡然的调侃,说最艰辛的生活。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脱口秀不是愤青,而是智者。这是一本有趣味、有思想的书。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热门推荐
  • 人仙恋:仙妃哪里逃

    人仙恋:仙妃哪里逃

    她六界神帝的女儿花棉棉,今天是她五百岁的生日,她本可以在仙界安安稳稳的过个生日但她对凡界充满好奇心,她一个人很快就到了人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皇上下旨在全国各地大选秀女凡当朝当职的官员的女儿都必须参选钦此!”她好奇的看着城墙上贴的圣旨她心里想着选秀应该和父王身边的女子差不多吧。她看完以后她决定要参选选秀。一年后“棉儿在在做什么呢?”皇帝柔声的言道。她发现她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虽然这里的女人会勾心斗角但她却依旧喜欢这里。特别鸣谢[在此感谢墨星免费小说http://www.mx-fm.com]
  • 西凤女

    西凤女

    这是一部拥有26万字、118章节的长篇原创,是一部关于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女企业家的故事,也是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关中女人》,也是一部中国股市的缩影,涉及到民营企业家创业之艰辛、农村改革之痛楚、当官为民之曲折。这也是一篇反映畸形婚姻状况和人类的原始性需求、金钱、物欲的原创作品。作者着力在描写周围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刻画主人公的特点,较多的给读者展现一些人性隐秘的方方面面。
  • 代替主神

    代替主神

    三千位面中死亡的人类随机来到幽冥界,一年一次,而且进入幽冥界的通道越来越多。208号通道,这是一个被幽冥界土族管控的通道,从这里进入幽冥界第一批人,被土族抓住当了太监奴隶。第二批人的到来,就是第一批人的噩梦,土族会将第一批人杀掉大半扔入血河。周而复始,如今又是一批人到来,主角很不幸的就在其中……
  • 丧界重生

    丧界重生

    湛卢,一把赤色古剑,是铸剑名匠欧冶子春秋时期所铸名剑之一,蕴藏着神秘又庞大的力量那个丧尸遍地的时代,冰冷的剑比人更可靠明明感觉到了那千疮百孔的身体被一口口蚕食,明明感觉到了那鲜红的血液被一个个饥渴没有温度的肉体吞掉,最后的记忆是那恶心腐烂的嘴脸张口向自己袭来,手握的湛卢被活生生的抢走,视觉的黑暗消失,只能感觉到那尖锐的疼痛在逐渐减弱伴随着那恶心的吞咽声,伴随自己渐渐的坠入黑暗。重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自己似乎清晰的感觉到了身体的温度,阳光照射到自己的身体的温度,恍惚不已,没想到还能见到光明,这一世不管如何,不去依靠不去想背叛只想好好活下去到那生命的彼端。
  •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本书收录了吉川英治的6则短篇历史题材小说,《酱油佛》、《下头桥的由来》、《侠盗治郎吉》、《大谷刑部》、《脚》和《鬼》。本书像是一幅壮观的浮世绘画卷,故事场景生动,人物刻画鲜明,情节更是跌宕起伏,读者可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更可体会武士们的快意恩仇,享受酣畅淋漓的文化体验。尤其故事结尾戛然而止,读者更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恣意书写自己专属的续篇。
  • 浴火重生:狐儿一笑值千金

    浴火重生:狐儿一笑值千金

    “靠,我怎么这么倒霉……”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我们傲娇的逗逼女主角蓝溪因为不会做晚饭,而被一个装蓝莓果酱的罐子砸死了…可真正的故事却要从这里说起——她,居然穿越了!!这真的是一点也不科学!穿越居然走的是复仇之路!我去,让人家好好的在古代玩会好不好啦!前世,因为她,她被心爱的人抛弃。现在,因为她,她又欠上一身的债。……(雪琴依为你打造一个女配的等级与地位是如何蹭蹭蹭的往上涨的励志故事)摸摸扎,求支持~
  • 霸道老婆请别走

    霸道老婆请别走

    遇见你是最美好的礼物,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不知道我会怎么样。如果知道遇见你是这样我应该早点遇见你。
  • 爱妻别来无恙

    爱妻别来无恙

    一纸休书,她离开了,世事沧桑,命运把她逼到了最角落,踩踏她的尊严,绝地重生,她一朝站起来,光芒四射,横扫大陆,玩弄各国权势于鼓掌之中,怎奈,芳心无留处,回首望苍穹,爱恨已茫茫,究竟,哪里才是她的归处……
  • 五美缘

    五美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