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600000021

第21章 表达方式方面的应对(1)

如果电视节目在编排上能够符合儿童的收视习惯,在内容上满足儿童的收视偏好需求,未成年受众将可能会选择收看电视节目。那么,在收看的过程中,这种收视行为是否能够持续呢?这种持续的收视行为一般是由节目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这里的表达方式是指电视节目在信息编码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具体体现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节目的表达方式如果不能令未成年受众保持其收看的兴趣与动机,传播活动将趋于停止,则会出现由表达方式所形成的传播障碍;如果节目的表达方式与未成年人心理形成应对关系,满足儿童的收视需求,则收视行为将得以持续。

一、主持人“脸谱”多样化

“脸谱”是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化”一词最早用于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脸谱化”被引入大众传播学后,泛指受众将媒体世界在脑海里再现为现实世界时出现的简单化形象或画面。主持人“脸谱化”在当代中国电视节目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节目模式化在主持人这一节目要素上的具体体现。主持人脸谱化有诸多表现:主持人一味地模仿港台腔、一律的俊男美女面孔、一类节目的主持人从外形到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模式等等。对于电视节目尤其是少儿电视而言,主持人“脸谱”的表现与儿童节目自身的特点及儿童受众所特有的需求直接相关,和成人节目也不尽相同,要力图做到主持人“脸谱”的多样化,而避免主持人“脸谱化”的出现。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应对。

1.主持人的自然属性与节目定位、内容相符

儿童受众会很在意主持人的性别、年龄、胖瘦等自然属性,无论是在收视过程中,还是收视活动结束后,儿童受众对主持人的自然属性都很关注。这种关注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节目内容本身。那么,儿童受众所关注的主持人的自然属性有哪些呢?在儿童受众看来,主持人的自然属性与节目之间又需要怎样的应对关系呢?

(1)年龄与节目的应对

主持人的年龄要与节目目标受众的年龄相统一。一般而言,儿童受众认为年龄大的主持人不适合主持以低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的电视节目。儿童不仅能够从主持人的实际年龄来判断她们对所主持节目的适合与否,而且可以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来判断其适合程度,如果感到不合适,一般会归结为其年龄大的缘故。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儿童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对年龄大些的主持人做出如下评价:“她那样一直在跳,一直在笑,我觉得她也挺累的,而且孩子也是很尴尬”;“40多岁的人怎么能主持这么小的节目?我就觉得在她心灵上一定有个很大的转变或态度什么的。像她那么大还和一些孩子蹦蹦跳跳,我觉得看着好像不太舒服。觉着她一个那么大的人装小孩”;“太幼稚了,像我们12岁的孩子蹦蹦跳跳都觉得太幼稚了,你想她40岁的人跟一些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蹦蹦跳跳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说话特别方便,我看那些孩子上前面去,那表情特别尴尬,不像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蹦蹦跳跳和自然那种”,等等。此外,如果儿童受众对主持人在年龄上是否适合主持的评判,不仅与其个人的喜好相关,而且也受到同伴、家人观点的影响。如果同伴或者家长对一个主持人持有一定的态度或者看法,将使儿童受众在对该主持人进行评价时提供相应的参照。

(2)性别、胖瘦与节目的应对

一些时候,儿童受众对主持人的喜好受其性别、胖瘦的影响。比如,学前儿童更喜欢女性主持人;而对男性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学前儿童则可能会认为那是适合年纪大些孩子看的节目。少儿节目主持人除受到性别的影响外,主持人的胖瘦也成为儿童喜好与否的一个参数。即便是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说起一位看上去很胖的主持人时,也认为其该减肥了。

2.主持人形象特征“脸谱”要多样

在年龄、性别和胖瘦等自然属性与节目对象收视心理相应对的同时,主持人的形象特征也需注意避免“脸谱化”,以多样性展现给儿童受众。

(1)表情、动作要自然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整个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其表情、动作要与节目融合为一体,既不能为了表达亲切而在节目中保持一个表情,也不能因过于展现自己而缺乏与现场儿童及儿童受众的必要交流。比如,一位小学高年级儿童在提起一个两个人主持的节目时说:“就是在那个男主持人说话的时候,她总是一脸笑容的,让我感觉不自然,那还不如把脸拉下来,然后之后很自然地看着我们。看着心里很别扭。”这种表情看来亲切,但是却让儿童感到有些做作。相比之下,儿童更期待在节目中表露自然情感的主持人。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组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对一位主持人表示了高度集中的肯定,认为主持人的话语、主持人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认为那个节目都是不给主持人准备就直接录的,这样的节目让儿童感觉“更好、更真实”。而对表情、动作不自然的节目,有小学生认为:“现在有些主持人尽管是在主持少儿节目,但是好像有点扮可爱的样子。太做作了。其实主持人的话可以这么说,但是非得刻意去装小孩说,非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且事倍功半吧,就觉得好像离我们更远了。”

(2)主持人应该讲求幽默

在儿童对所喜爱的主持人形象特征的描述中,“幽默”、“搞笑”、“有意思”等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

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幽默的动作把幽默的气氛带到节目中来,与未成年受众想把别人逗乐、愿意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是相对的。一位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讲到喜欢的节目时这样描述了一个幽默的情节,“董浩是董嘟嘟,然后鞠萍当老师,那个挺搞笑的。说喝一杯水吃个面包,结果喝老多水吃老多面包了,肚子撑得老大了。”

3.主持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主持人通常在节目中以“说”的形式来主持电视节目,往往难以满足未成年受众的心理需求。比如,小学高年级儿童认为,“主持人也应该超越一下自己,不应该只说,可以通过唱啊,跳啊,表现出来,《中国动画精品版》假期的时候有一个动画叫做没头脑和不高兴,有一集他们需要一些儿童歌曲,他们就唱了一首就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那首歌我们感觉非常好听,他们唱得也非常好听。”看来,主持人仅靠“说”来表达,会使节目形式显得单调。其次,对每一期节目而言,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注意要有变化多样的开场白,每一期节目开始的时候,可以以各种形式,比如快板、歌曲等形式。这种开场白的新颖会吸引青少年受众主动融入到节目中去。此外,主持人要能带动全场的气氛,调动电视机前儿童受众的互动,一些成功的综艺节目的主持形式值得少儿节目主持人借鉴。

4.主持人与未成年受众的沟通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的未成年受众的沟通以及电视机前的儿童受众的沟通都很重要,在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主持人有意识地努力塑造主持形象去与儿童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儿童受众的喜爱,而另一方面,儿童受众却认为有些主持人和他们之间实际上是难于沟通的。儿童会将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童心”与其想法进行比较,需要与之能交流的、“童心未泯”的朋友般的主持人。儿童也能敏锐地感觉到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并作出能否进行沟通的判断。此外,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儿童的沟通需要尽量避免像老师或者是其他成人长辈的角度。比如,在对小学高年级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认为“她们总在说一些非常幼稚的话”;“总感觉你是小孩,她安慰安慰你”;这样的节目让小学儿童感觉“没有悬念”、“没有思考空间”;“太拘谨了,特别枯燥”。

5.“人偶”主持人与未成年受众

“人偶”主持人已经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要素之一出现。比如,在央视已播出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人偶”主持人顽皮、跳跳龙等。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对“人偶”主持人的理解、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电视节目中“人偶”主持人在形象、语言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也需要与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对“人偶”主持人的评价不一,年龄小的儿童喜欢的“人偶”在大些的孩子看来很可能会认为形象简陋、表情不生动,并且很可能进一步意识到“人偶”的背景是假的。小学低年级儿童认为,人偶代表一些小孩的心理,说出他们想提的问题,然后由真人主持人来解答,这样他们心里的谜团也就解开了。而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则认为“人偶”主持人的话语对其或许有一点点作用,但是在他们心中还是幼稚的;小学高年级的儿童也认为“人偶”主持人一般只是手或脚会动,不会像真人一样可以表达生动的情感,甚至很少能感觉到它的感情。

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低年龄段的儿童认可“人偶”与真人共同主持的节目形式,认为像是“一个大孩子牵着一个小孩子一样”;而高年龄段的儿童则认为一个主持人与一个“人偶”一起主持的节目中,往往“人偶”不怎么动,主持人却又蹦又跳,感觉两个主持人的配合中动作反了,与日常生活中不符,因为他们认为“人偶”主持人代表儿童,而生活中孩子往往是活泼好动的。

不同年龄的儿童受众对“人偶”主持人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与需求。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认为“人偶”主持人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形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儿童受众。同时,他们也能够对“人偶”进行移情,其情感会跟随“人偶”的语言而变化;小学高年级儿童则对脸谱化的“人偶”主持人阐发出更深层次的解读,认为“人偶”的表情不细腻,动作不真实,与主持人配合不协调,而且水平较低。因此“人偶”主持人在少儿节目制作中需要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并与之相应对。

综上,电视节目主持要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在自然属性、形象特征等方面的适应性;在主持过程中,主持形式要新颖,与儿童沟通要融洽,主持风格要幽默。

二、节目形式避免模式化

所谓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模式是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作的规则,它用来将已存在的结构或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来。”传播学中试图加以模式化的结构和过程,主要是关于人类如何进行传播、尤其是如何以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这些内容可以是,一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头脑中是如何处理现实的,报纸、电视网、广告代理商或信息机构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信息是如何在社会上流传的,等等。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在一定时期内,节目一般在形式上遵循一定的模式,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不尽相同的节目模式。节目的传播模式又具体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节目的形式模式、内容模式、播出模式、运行模式等等。

成功的电视节目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方面为其他同类节目改进形态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同类节目采用同一既定模式。而节目的表现内容不同,表现的思想不同,节目的传播形态也不尽相同,节目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态之间有着极为一致的关联,如果过度地追求模式化,就会使节目失去个性化,从而为受众的选择性收视带来障碍。20世纪末期,中国电视界先后出现了多种节目类型的“克隆”现象,其中以娱乐节目、新闻读报节目、谈话节目等效仿得最为严重。

中国电视节目也没有脱离中国电视界模式化的整体格局,其形式的模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内同类节目的过度模式化;第二,刻板效仿国外儿童节目模式。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网友对少儿频道的留言如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中,周末偶尔看了一期《动感特区》后感觉该节目实在太死板。难道就不能来点新的形式?为孩子们办的节目就应该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充满激情活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们看见的是两个主持人呆板地站在那里,说着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一问一答,多像好多年前的智力竞赛,演播室倒是豪华、奢侈,但看看那些规规矩矩坐在一个个家长身边的孩子,谁又能相信那些孩子们坐在那里会开心呢?”“少儿节目应当体现少儿的天真烂漫,而不是强行教育灌输某种东西,应该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东西,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现在的少儿节目不够活泼,模式化痕迹严重,新主持人水平有待提高,节目的内容应以孩子为主,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办成孩子自己的节目。节目的内容与选题应充分考虑与时代的充分结合,少儿节目不应把孩子锁在一个装扮得像天堂的紧箍圈里。”电视节目在表达方式方面需避免模式化,以满足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需求。

同类推荐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热门推荐
  • 一轮寒阳照秋景兮凌花

    一轮寒阳照秋景兮凌花

    那年夏天,懵懂青春,我们相遇次年秋天,我们渐行渐远...去年夏天我们毕业了,你走了,剩下我自己...如今我也走了,你也不再回来,剩下那些丁零散落在校园角落的‘碎片’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组织:地狱魔鬼少女

    组织:地狱魔鬼少女

    她,高冷,却重情重义;他,腹黑,却厌倦世间美女。当世界十大组织的第一宫主和第二殿主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虐恋呢?
  • 浪漫的樱花树

    浪漫的樱花树

    赵小淘与陆林捷相识在校园,从最初的相互讨厌,到最后牵手谈恋爱。
  • 总裁大人,求抱抱

    总裁大人,求抱抱

    他是A市最有权势的男人,她是为复仇而来的落魄千金,以特殊才能成功吸引他的注意力,婚礼前,她摔出一份契约,白字黑字写清楚,只要他替她将仇人一一整死,三年后她便乖乖的签了离婚协议,不带走任何财产。她妖娆浅笑的轻捏着他的下巴,问:“抓我回来莫非是良心发现,要把属于我的财产分我啦?”反扑将其压下,吻上她的柔唇:“下次逃走记得把我带上,我也是你财产的一部分。”
  • 落夏,捡回来个大总裁

    落夏,捡回来个大总裁

    从小到大,就没有顺利过。母亲把她给抛弃了,扔到了远房姑姑家。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恩赐,她,洛紫缤,人生之中,第一次捡到一个——人,还是有着自闭症患者的人。大冰块算什么,到了她洛紫缤的手里,照样得拜倒。可是他还没对自己动心,自己却先沦陷,一次次的误会,让她绝望离开。一场车祸,她失了所有的记忆。紫缤,一直是你追我,这次我来追你。
  • 契约今世:心有梦君魂牵绕

    契约今世:心有梦君魂牵绕

    首次见面,他是她半个师傅。她用六年时间,建立强大势力,令他为之震惊。他们不知不觉爱上对方,他有凤护未婚妻,却不知那人竟是她,她上一世被爱人背叛,这次却放开了爱他。她助他得皇位,带着势力助他夺回梦君之位,发现自己真实身份,他以梦君之名护她。他们世世相爱,他是紫梦君,她是紫月君,他们的故事,一世又一世......
  •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 妖魔修仙手册

    妖魔修仙手册

    是两个人堕入地狱苦?还是只剩一人得道成仙苦?原以为是今生孽缘,却原来冥冥之中前世早已注定。傻乎乎的简介:看起来有个暴脾气的妖道捡了一只傻乎乎的铃铛,从此开始了少儿不宜的生活?其实是大智若愚的铃铛逮住了她前世结下的孽缘,从此开始了修成正果日子!但原来,世间万物的来去,都有它的时间。又名《梅子熟时栀子香》
  • 西游之超天主宰

    西游之超天主宰

    西游之后一万年~猴王苏醒,诸天沉浮!“没有了花果山儿郎们的牵绊,没有了紧箍咒的束缚,这一世你们谁能威胁我?终有一天再闹天庭,断你五指乾坤又何妨……?”再生为人,不做齐天大圣,誓做超天主宰!ps:西游之超天主宰书友群:43549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