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36

第36章 大众媒介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2)

2.本次所调查的高校均已开设与性别相关的课程,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还成立了与女性/性别相关的研究中心这个特点决定了这些高校必然会影响大学生接触性别观念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大学生的言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校教育序列内所开展的性别教育的走向与创新。

综合以上两个特点,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对首都一流高等院校中普遍受过性别观念影响的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观念特征的典型概括,也一定程度地揭示出受访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观念特征与大众媒介的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之间的交互关系。

二、此次调查选择的抽样方法

抽样调查法是传播效果调查中较普遍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完全排除人的主观意志的抽样方法,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非随机抽样是排除随机原则而按照调查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标准抽取样本的方法,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不是均等的。

在这两类抽样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类型随机抽样法(又称分层随机抽样法)。这种抽样法先将调查总体按特性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每一类型中用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样本。此法正是此次调研对于样本预估所采用的方法,即将受访对象按既定的分性别比例(接近5:5)进行分层,并将文、理科的比例也控制在接近5:5的范围之内。

由于初入学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及媒介接触、利用的频度、程度方面难免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问卷分为三个层次:本科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分别为两个层次,研究生群体样本则为第三个层次。为了保证类型随机抽样法的实施,调研采取了专署调查员在各大高校半随机、半择选发放的方式,随时监控分层指标,因此被调查者均为现场填写,保证了问卷及时回收。

三、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

2.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25岁以下的大学生超过86%。

年龄段占全体被调查者的比重(%)

15-2026.64

21-2559.84

26-3011.40

30以上2.12

3.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参与社团活动的超过4成。

社会特征占全体被调查者的比重(%)

中共党员34.80

学生干部29.78

社团成员43.02

文体骨干6.45

有可能出国13.60

4.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48%。

5.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个人月花费500元以上的占60%以上。

6.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为独生子女的比例是46%。

第三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阐述

女性主义研究开始关注大众传播领域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系统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理论和方法才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由于受到女性主义在文学领域中巨大推进的影响,在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中,最早的关切领域是“刻板印象”/“性别定型”,之后在“两性社会角色”、“社会参与度”以及“资源占有和利用比例”等方面开始开拓。利用女性主义理论在社会学、文学、传播学等领域的成果,并借鉴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和传播范畴内的性别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从社会性别理论角度、社会批判角度以及传播学研究角度,本次“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的调查,根据媒介形态指标、两性形象指标、两性角色指标、两性关系指标和性别观念评价指标,分别从“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大众传媒反映出男女两性价值实现之差异”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性别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特征。

一、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

1.45.78%(26.04%+19.74%)的受访大学生对于反对任何形式的刻板塑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问题设计:大众传媒中描写的“郎才女貌”模式,您认为。

此问题的备选答案中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考量,一个是被访者的观念认同度,另一个是被访者的行为认同度。

笔者发现,在观念和行为上均认同“郎才女貌”模式的比例是12.41%,在观念上认同但行为上不认同的比例是41.81%,而在观念和行为上均不认同的比例是26.04%。说明了传统观念中对男性气质的“才华”搭配女性气质的“容貌”作为一种理想状态的男女气质类型,仍是高校大学生的主流认同。同时,也有26.04%的受访者明确选择“不认同”。体现出受访大学生群体对此问题在观念与行为上既存在着类型化的差异,不同个体自身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背离。

近年来日、韩偶像剧开始瓜分以往港台言情剧的市场,在青年观众中形成较大影响。传统观念中“郎才女貌”的内涵被大众传媒进行了当代都市化的改写,“郎才”与“女貌”的特征也打破了单一的塑造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带来了两性气质刻板化的改善,但也使刻板化的问题更为暧昧和隐蔽。

在传媒大量制造和传播的娱乐新闻报道中,对“刻板化塑造范式”的认同可能造成新的压迫,例如在传媒报道中“郎不才、女不貌”就可能成为负面报道的看点;在男性气质方面,“有权/有钱等同于有才”被必然化、合理化地纳入市民社会的文化中;权衡社会事件中的女当事人,传媒首先聚焦在其容貌上,这些都是认同刻板塑造所带来的弊端。

因此,通过这个问题不仅可以量化受访者对某一性别问题的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认同差异度,也可以量化受访者对“刻板定势”作为一种性别认知误区的认识敏感度。

可喜的是,26.04%的受访者明确选择“不认同”,19.74%的受访者选择“没感觉”,体现出45.78%(26.04%+19.74%)的受访大学生对于反对任何形式的刻板塑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2.当下传媒文化中对传统和先进的性别文化均予含纳,受众对两种性别观念及其相应现象也同时接受

问题设计:大众媒介中以“美女”吸引眼球的现象,您认为。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全面被接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着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性别的问题化”在大众传媒中愈加凸显。其中,一直受到女性主义者批判的“传媒利用女性以吸引眼球”的现象,在首都高校的大学生看来,认为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的比例高达51.04%,这一数字表明了市场化浪潮与经济挂帅的社会舆论导向,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性别观念与社会已有观念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为了迎合其他社会观念而牺牲性别公正立场的种种做法,在受访青年大学生中认同度较高,暴露了性别观念在传播过程中流于口号化、简单化的现实。

此问题关切的核心是性别指标显然被置放在次于经济利益获取的位置上,而令人担忧的是,一半以上的受访者(51.04%)将牺牲两性公平原则来成就经济发展的做法,看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和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所谓的“眼球经济”是“比较片面,没有对女性的社会价值给予尊重”的受访比例也相对较高(43.8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下传媒文化对两种相反的性别观念同时含纳的事实,也反映出受访大学生群体对两种相反的性别文化均有相当数量认同的状况。

此外,将“利用女性形象实现经济收益”的现象与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受访者占3.22%,这部分人认为传媒中吸引眼球的女性形象是有伤风化的,既有对制造这类传媒产品的商业实体的指责,也包括对表现这类传媒塑造的文化的不满。

根据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和质疑,现有的社会规范普遍存在着彼此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和互动的特点,发展经济是中国崛起的基础,而性别平等也是基本国策,但二者之间并没有相互制约和调和的机制与策略,从而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出现两相模糊、彼此冲突的现象。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以牺牲女性权益为代价,提倡性别平等并非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厘清一个误区,即认为提倡性别平等的目标或结果是使女性受益、男性损失。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是把两性均从不平等的性别体制中解放出来。

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当下性别研究与行动提倡,首先需要反驳的是忽视性别问题重要性,将之视为小众、次要的观念和做法,并在现有体制内努力创造一种平衡,使性别问题与那些被认为是更宏观、更具有普世性的问题得到同等对待与重视。

二、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

1.对传媒塑造的“时尚美”,整体上看来,受访者不同程度模仿的比例与对之持冷漠态度的比例基本持平

问题设计:对于大众媒介推荐或宣传的流行时尚(包括形象设计和穿衣化妆等),您的态度。

随着时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被大众的日常生活所逐渐适应,通过大众媒介发布的时尚信息之于受众而言,一方面会对受众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必将受到一部分受众的反思与质疑。

“一般接触,不会理会”大众媒介推荐或宣传的流行时尚的比例为47.33%,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而“一般接触,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的比例为29.36%;“关注”或“密切关注”的比例分别为17.56%和3.59%。由比例的逐级下降,可推断出受众对这类信息的接触程度虽然不低,但是能真正影响他们/她们,以之为参照来改造自我形象的比例却并不高。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命令、指令、议案、决案、布告、通知、指示、请示;条例、制度;计划、总结;函电、传真;会议文书;社交文书;涉外工作文书。介绍了各文书的概念及写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例文。特在第十一章对公文的处理作了全面的介绍,在第十三章介绍了新兴的各行业岗位职责写作,全书涉及面广,因而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借鉴和实用性,实是公务员必备之工具书。
  •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本书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研究结合起来,探索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人民警察意识的培养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热门推荐
  • 初次见面,我的天使

    初次见面,我的天使

    他,韩傲天z国的撒旦,家世显赫、一出生就得到了一切。自己创造的商业帝国遍布全球,受到所有的敬仰。却对坠入人类世界的伊瞳燕纠缠不清。“为什么?”当她含泪开始躲避时,他又对她穷追不舍。“这疼..”他把她抱在怀里,霸道囚禁在身边,用手摸了摸心口。=======================“帝少,少奶奶她又跑了。”某保镖大气都不带喘的小心翼翼的说道。“订张去E国的机票。”当天中午,“喂!起来,这我订的酒店!”翻身压下,却不料…
  • 上京寻亲记

    上京寻亲记

    少女决心去上京寻找生父。路上,她遇到了两个小伙伴,三个人一路上吵闹拌嘴,上京之路也变得热闹起来。萧苏瑾拼命摆手:我不叫小酥饼,我不叫小酥饼,我不叫小酥饼。。李顾怀笑的很纯良:我这个人啊,浑身上下都是优点,英俊潇洒,锄强扶弱,温柔善良。。。鬼华斜了小伙伴一眼:在下鬼华。小伙伴:噢——桂花。“鬼!华!”“桂!花!”“。。。”
  • 朱元璋御制文集

    朱元璋御制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神幻虚拟

    网游之神幻虚拟

    说实话这小说的构思真不好定意,有网游但也像玄幻,有兴趣可以看看打发时间。还有如果看的话请至少看到10章以后,因为10章以后才正式进入正题。
  • 雨中的笛声

    雨中的笛声

    这种魔法的事情,就是有点夸张罢了,天翼之神——江箫笛。狼族公主——张雨焮。。。异界王子——莫翎轩,狼族王子——戴源天。。。他们的这个事情那叫个——奇幻。。。。。。
  • 念你时间比爱长

    念你时间比爱长

    时间,你好吗,在没有我的日子里谁闯进我的世界,谁又无赖着不肯离开,时光蹉跎了岁月,原来都是我的心甘情愿。
  • 暗黑城市

    暗黑城市

    马克是典型的悲剧男,因为游戏测试,莫名其妙的困在了游戏世界里,当想和老爸关系和好的时候,老爸又莫名其妙的死了,当自己即将结婚,享受性福的二人世界时,我靠,老婆竟然背叛了。还有什么被他更惨了。唉,别说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还得过,未来还得继续。看马克如何逆天改命!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
  • 亦琐事

    亦琐事

    怪事,之所以选择不在意,是因为它根本无法解释!我不想在家,因为我怕...不,它没完
  • 失忆的彼岸花

    失忆的彼岸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魔花叫曼珠沙华,可是它要么只是有红艳艳的花朵,要么只是有绿灿灿的花叶,虽然格外妖冶,却显得凄楚。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花妖,一个叫曼珠,一个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据说曼珠和沙华是被神怪罪下来,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如果,在时空交错的缝隙里,他们偶遇,将会演绎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