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500000053

第53章 附录:21世纪新闻人才成长情况调研报告(5)

b1编辑出版《中国技术市场报》科技/无。

b2新闻北京电台生活咨询讲座,实践方面的专家(主要),单位内部的优秀。政策,技术,结合自己领域讲。不固定。效果目前看不出来,不是立竿见影的。

b3新闻《北京日报》文娱我们主任经常给我们上业务课,提高很快。他有30年的新闻经验。部门开会,文娱报道的方方面面,两周一次,效果不错。

b4新闻《北京晚报》警法无。

b5新闻电视专题有。通过频道的业务培训,看优秀节目,请教授教课。内容涉及采访技巧、摄像技巧、编辑技巧,一周一次。本科教育更注重理论,所以开始进入新闻界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b6汉语言文学《先锋潮》网站党建无。害怕教育会把自己的灵魂束缚,新闻很发散的,需要灵动与倔强的心态,去探究未知事物的态度。

b7新闻网络旅游有。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人员培训和报社自行组织的培训。讲授新闻法律法规、新闻出版等。一月一次。没实质效果。没太多差别,可以借鉴的是经验性的东西。

b8电编电视台新闻无。

b9新闻报纸国土资源有。一年一度培训和职业考试,内容与政治性关联比较多,一般一周左右,有一定的效果。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广泛,侧重在实际操作层面。做新闻的态度和新闻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有效答案8个。有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占75%,肯定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作用的占83%。认为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明显不同的占67%。a4:在学习上更为主动、更有目的性,这应该是进修和本科的最大区别;a5:大学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现在与工作联系紧密;a6:继续教育的教育形式比较灵活,而且更加侧重于实践。由那些有新闻实践工作经验的名编、名记授课,效果可能比某些教授们授课要好;a9:教育方式转变为授道者与受道者平等的地位。其中,认为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相对于大学教育,更侧重于实践的占50%。新闻专业背景出身的有80%接受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非新闻专业背景出身的有67%接受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

翟惠生指出,在职培训与大学新闻教育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在职培训“更注重实践,会融进自己报社的特色,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梁衡则针对《人民日报》社的在职培训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在记者刚进报社时都有培训,平常每年都有培训班,大家互相交流,请老总讲课啊。帮助很大。记者的新闻教育,在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工作以后,讲的才能听懂。我去高校讲课,发现很多同学听不懂。给学生讲课和在报社讲课不一样,在报社更偏重实践。听的人有实践,讲的人也有实践。”可见,他们两人也很赞同在职培训应更偏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有效答案9个。有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占56%,其中100%的人认为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更侧重于业务;新闻专业背景出身的,有63%接受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上述两类人群,我们发现: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83%的人肯定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作用,培训内容广泛,但主要是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多经验性的资深业者讲座,针对性、实战性很强,补充了大学教育的不足。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56%接受过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接受的大都是侧重于业务层面的培训。这说明,现在的在职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新闻媒体开展的还不够充分。

一般认为,传媒人才的在职培训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促使在岗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保证传媒人才能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或即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传媒人才的岗位培训是传媒组织或机构发展的支柱,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传媒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新进入传媒组织的人才通过培训,能尽快熟悉传媒组织或机构的性质、特殊要求,迅速适应新环境;而对在岗的传媒人才来说,可通过培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五,新闻工作中的实践(自我摸索)。

1.工作中有没有发现现实与学校教育的偏差?

姓名/教育与实践的偏差

a1学校理想化了。

a2差不多。只不过,实际工作中的灵机一动的机会更多。

a3

a4偏差很大,也许是我在大学时念书不认真吧。至少我觉得,仅仅依靠书本上的东西,无法做好手头的工作。

a5理解更为深刻,从信息接收者到传播者。

a6有偏差。主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新闻工作要紧扣时代的发展,而且随时有新的变化。

a7有偏差,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a8学的东西与现在新闻工作的确有差距。书本上的东西只是基本的,创新写作是时代的要求。有人说,不学新闻的人从事新闻工作,还少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得心应手些,这也有道理。

a9理论基本无用,实践才是正道。

a10

a11

b1有。现在的新闻媒体大多是互相抄袭,记者比较懒。

b2有偏差,但不大。中国的新闻环境,和中国新闻人所理解的专业理解,是有偏差的。和学校书本描述的新闻自由不一样。

b3有。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社会背景、新闻环境不断变换,与书本上的知识有隔阂,因此而导致实践主体的报道策略、新闻价值观等都不一样。

b4偏差不大。

b5有。尤其是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中,常常会让我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产生疑惑。

b6没有偏差,其实新闻的本质始终没变,只是很多人将新闻扭曲了。

b7有。学校的新闻太理想化,现实中真实的新闻少。

b8有偏差,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大。但没有理论,实践无从下手。

b9有。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认为学校教育与实践相差很大(教育脱离现实)的占75%,认为相差不大或者只是相互映衬的占25%。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认为学校教育与实践有较大偏差的占67%,认为偏差很小或者没有偏差的占33%。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上述两类人群,我们发现: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75%的人认为学校教育与新闻实践相差很大,说明新闻教育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也大都认为学校教育与新闻实践有所偏差。部分人对这种偏差产生了困惑和无助。

2.对于新闻从业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相比,哪个对新闻工作影响更大?

姓名/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

a1新闻教育更大。学校期间细致的研究了,实践后就会轻松自如了。

a2都有用,开卷有益,实践出真知,不该比较吧。

a3

a4无疑是实践。只有你真正做了一个版面、一期节目之后,你才会知道这个行业究竟需要什么。

a5实践。与人打交道,有独立思考、发现、判断,从各方面锻炼人。

a6实践对我的工作影响更大。因为新闻工作本来是一项求新的工作,随时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变化。

a7理论指导实践,但工作中,实践更重要。

a8实践的影响更大。

a9实践。

a10

a11

b1实践。讲的和现实基本上是两码事。

b2对半分,都挺重要的。没有学校的基础和熏陶,你是不可能意识到实践能给你什么的,学校最好的是跨系课,和各种各样的报告。

b3谈不上轻重大小,应该是相辅相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土壤。

b4实践对工作影响更大,因为实践更贴近工作。

b5专业教育中许多理论并不适合培养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才。或者说,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没有问题,优秀就不见得。

b6肯定是实践!没有一门理论课程会比实践更重要,即使是实践,如果有理论的支撑会使实践变得更合乎理性。

b7实践。专业教育与实际联系不多。

b8实践。有了实践,理论可以后天弥补。

b9差不多吧,是相辅相成的影响。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认为学校教育影响更大仅占12.5%,认为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同等重要的也占12.5%,认为工作实践更为重要的占75%。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没有人认为学校教育影响更大;认为学校教育与实践对新闻工作的影响同等重要的占33%,认为实践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占66%。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上述两类人群,我们发现: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75%的人认为相对于学校教育,实践对新闻工作的影响更大。这说明,新闻的的确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相较于其他行业,它更注重实践。但据此也不能否认学校教育的作用,只能说当前的学校教育在连接实践时做得不够好。理论学习仍是做好一门学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论学习这个前提基础,空有实践这个翅膀,再怎么振翅,也难高飞。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没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原因是他们刚走入工作实践,他们理论基础已经有了,缺少的是实践,因此他们也就更看重实践。当然,他们的确需要实践,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理论学习,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应予以校正。

对于理论的重要性,梁衡坚持“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这是普遍性原理,新闻也是如此,但是新闻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新闻不仅是单纯的采编写,新闻要想提高,就需要理论的支持。”他认为,“新闻学的理论还包括相关其他理论,如新闻原理,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对新闻的定义就增加了几个要素: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把受众、信息、传播等因素加进来了。因为我们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学科,如信息学,传播学。发展从理论中来,以后采写新闻时会想到受众关心的多不多,不多就不要写了,这样,理论就指导实践了。还有相关的理论,比如政治、文学、文化、哲学。新闻是和社会连接点很多的行业,最主要是政治和文化,文化可以分为百科知识和文字知识。”对于实践和学术,梁衡的观点非常明确,二者“是相互交叉的,大学毕业前,告诉你一些学术的东西、理论的东西,比如新闻原理定义啊,然后你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哪些原理是适用的,哪些是需要磨合的;但是理论和实践永远是有距离的,有些理论指导不了实践。马克思理论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地往里面补充新的内容。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理论加自己的实践,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理论—实践—理论永远是反复的过程。记者应该懂得这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原理,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下,发展你专业的理念,你才能成才。创新从哪里来?一个是学习理论,一个是实践。”

3.新闻工作没有取得较大成就时,经历的一些失败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

姓名/实践中的挫败

a1没有,都是一点一点磨炼的,每次采访都能给你新的认知,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感觉。

a2

a3

a4失败的经历不少,开始时也经常被骂到狗血淋头。但慢慢发现规律后,便可以做到很好。

a5采访不到位,写稿困难。积累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判断。

a6中间可能要3~4年时间。比如,有时非常固执地去弄一个所谓的“猛料”,结果却做了无用功。首先,要熟悉党的宣传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有一双辨别新闻题材的“火眼金睛”。

a7两年,跌倒和失误中逐渐成熟。

a8我是自我摸索、自我总结,逐步走上成熟的。

a9说来话长,一万个人有一万种不同的成长经历。

a10没有实习,完全靠自己,把你扔到大海里,不管你会不会游泳,你自己去练习。前面两到三年是积累的过程,是量变的过程,朦朦胧胧;后来笔头越练越锋利,进入自由王国。

a11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有效答案8个。认为经历挫败的占62.5%,其中认为挫败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的占80%;没有经历挫败,但也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自我摸索而获得成长的占37.5%。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发现:

新闻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失败的经历是很正常的,重点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自己成长成熟。传媒人才具不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传媒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保持怎样的心态对待事业的成败,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胜不骄,败不馁”,只要保持这种心态,就可以取得职业生涯更大的成功。

同类推荐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拿着炼妖壶横行召唤大陆

    拿着炼妖壶横行召唤大陆

    某位神人说过,装逼是因为没有才需要装,所以只有男人能装逼(当女人真好这句话可以忽略)……所以这,是一个装逼的故事,一个纯爷们儿的故事!
  • 阔少的掌心甜妻

    阔少的掌心甜妻

    他纨绔少年,打架斗殴,逃课泡网吧,老师眼中典型的坏学生;她家境富裕,温柔娴静,成绩优异,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就是这样两个人,十七岁的时候,是彼此的初恋,也是彼此第一个喜欢上的人。江竹雪曾经想,是不是因为他们相遇的太早,所以注定要分开?七年后再相遇,江竹雪才知道,原来他是流落在外的豪门少爷,此时,他的身边千金名媛成群,唯独不再有她。江竹雪:关于当年,我能说的,只有对不起。冷嘉烨:江竹雪!你一句对不起,就能抹煞七年前把我送进监狱的事实?我告诉你,七年后的今天你逃不掉了!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收藏哦。
  • 弑天煞神

    弑天煞神

    杀父之仇,母亲失踪。身为废品武根的君无常,如何报仇,如何寻找母亲。偶然获得天苍大陆一种极端武修,杀道。以杀入武,以杀入道,利用杀戮修炼。从此再也没有了仁慈、有的只是杀!之始,看君无常如何踏上至尊杀道,一步步登上武道至尊!……武道境界:淬体十层,武者十层,先天,武师,武将,武宗,武灵,武王,武皇,武帝,武仙、武圣,武尊,武神。
  • 挑逗恶魔王子

    挑逗恶魔王子

    “你说你在心里装着我的同时还和六个女人搞暧昧?这不公平,我也要去找六个极品帅哥搞暧昧,然后再答应你!”“你可以试试看,我保证他们见不到明天的太阳!”这是怎么回事,她暗恋了六年的完美王子,居然主动接近她,还向她告白。可恶的是,她居然发现,这个人不仅仅是帅的爆头,幽默又冷酷,温柔又邪魅,她还出的去吗?
  • 深宫风云之华紫萱

    深宫风云之华紫萱

    【一点朱砂,两方罗帕,三五鸿雁,乱了四季扬花。六弦绿漪,七星当挂,八九分相思,懒了十年琵琶。】那一年落雪,谁心弦已动。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又情归何处?她,华紫萱。相府庶女,无人问津。庭上惊艳谁人一撇,梦中呢喃谁家少年?他,叶长安。无意闯入,结下情缘。他迎风而来,宛如千树花开。
  • 瞪眼扫天下

    瞪眼扫天下

    片段:女“苏青,怎么样,昨晚我给你送去的那几名男子如何,是不是让你很爽”女子冰冷的话语落入名为苏青的女子耳中!她尤为愤恨!努力的撑起身子!对面前女子破口大骂“黎可,那又怎样,你不要忘了,你只不过是一个连姓都没有的弃女,弃女啊,爸爸永远不会认你的,你妈是贱人,你也是。”话还未说完,名为黎可的人便打断了她“呦,怎么,那几个男人没有让你学乖吗,呵,那就让咪咪伺候你吧!来人呐,把这个贱人剁了去喂咪咪,”“是”门外响起数道冰冷的声音,仿佛不具有人气。而一边的苏青正在黑衣人怀里挣扎着“黎可,你个贱人,快放了我,爸爸见不到我会让你生不如死的,黎可~!”黎可冷冷的笑着“呵,生不如死么,我倒要看看,是谁先死!”
  • TFboys之雪晟木

    TFboys之雪晟木

    他们的相遇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具体?来看看吧
  • 凤临天下:一曲离歌舞倾城

    凤临天下:一曲离歌舞倾城

    一个是妖域九公主幻玲珑,一个是妖域世子苏清尘一次意外,让他们相遇。日久生情,却又无奈分离。一念之差,却从此相隔天涯。“我从未对不起你,又何来欠你之说?”
  • 驿路仙踪

    驿路仙踪

    作为一个炼气士,丘哲一直谨遵师命,老老实实躲在城市的角落里修行。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个世界跟过去不一样了。一座六朝时代的古墓出土,引来各方势力的角逐,为了得到蕴含强大力量的秘宝,无数人陷入了惨烈的厮杀。然而秘宝之中另有玄机,想成为它主人的人,最后都变成了力量的奴隶。一心远离是非的丘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漩涡中心,一直到他成为真正的仙人,他才知道,这一切的因果,早在他拜师的那一刻,就已经种下。
  • 复活(名师1+1导读方案)

    复活(名师1+1导读方案)

    《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