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是:有效答案9个。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个性上的优劣势覆盖很广,少有集中的某个个性。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与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从业者,在个人特质上很难进行横向的比较。个性的东西,是属于个人的,优势部分别人也很难学习,劣势部分自己也未必可以改正。因而,对于个人特质的访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个人特质之于新闻传媒工作,完全因人而异,从业者可以从自己个人方面去放大自己个性上的优势,规避自己个性上的劣势。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人的性格是矛盾的。比如:a1感情丰富,容易对采访对象生发感情;劣势是感情用事,不能全面看待事物。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把握住性格的尺度。新闻工作者需要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但是,为了避免浮光掠影,新闻工作者又需要能沉下心来,洞察到别人所未感知的,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时准确地抓住新闻。
3.您有哪些业余爱好?它们对您的工作有哪些影响?
姓名/报道领域/业余爱好
a1深度报道看书、听音乐。
a2社会购物。享受生活,放松紧张情绪。
a3音乐娱乐
a4体育踢球、音乐。前者对我工作的好处自不必说,毕竟是做足球新闻的人,而且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很有必要的。
a5宏观经济体育活动。
a6社会政法旅游、锻炼身体等。主要是舒缓紧张的工作情绪。既要干好工作,也要享受人生的诸多乐趣。
a7生活运动,有好的精神面貌,才能更好投入工作。
a8时政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基本上没有业余时间。但一有时间就读书、上网。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对新闻工作者十分有利。
a9时政看书、踢球、谈恋爱……提高情商,现代社会情商比智商重要。
a10京剧,中国里的深奥的艺术。把京剧搞明白了,书文戏理,生活里深刻的凝练的道理,放到文艺里。另外,读历史很重要。还喜欢收藏。收藏文物了,必然对文物的时代背景要有了解,是融合在生活当中的,都不是刻意地背诵的。
a11
b1科技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等工作之余的消遣,有张有弛才能工作带劲。
b2生活咨询游泳、打球、看书、听音乐、看演出、骑马。挺紧的,有积极的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促进。
b3文娱看书、看电影,和工作息息相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积累关于文化的观察经验。
b4警法唱歌、踢球,对历史、政治、军事感兴趣。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业缘关系非常重要,“关系也是生产力”,业余爱好使我多认识了很多朋友,对工作很有帮助。
b5专题看书、上网。可以帮助我的工作,吸收更多的知识。
b6党建写点文字,或者打打球,谈不上爱好,只是因为需要,包括身体需要和心理需要。所以也很少将其与工作扯上关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
b7旅游文体。性格开朗。没太大联系。
b8新闻游泳,不冲突。
b9国土资源看球、看电视,耍。有利无害。业余爱好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也可以加深对世界的认知。
从回答中可以看到,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他们的业余爱好集中在看书、听音乐、戏曲、购物、运动、上网、旅游、收藏。业余爱好与自己所报道领域相关的占10%,业余爱好选择做运动的人最多,占55.6%。看书和听音乐、戏曲的人数分别占44.4%和33.3%。
作为参照组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他们的业余爱好集中在:看电影、电视、文艺演出,运动,看书,听音乐、戏曲,唱歌,上网,文学创作。其中,做运动的人最多,占55.6%,看书占33.3%,看电影、电视、文艺演出占44.4%。
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如下:一个人往往有多项爱好、多种业余活动,业余爱好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辅助工作,拓宽知识,是生活的一部分。运动是相当部分新闻传媒人才的优先选择,它能锻炼身体,放松情绪。
从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与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两类受访者的比较来看,业余爱好属于个人活动,它无论有意无意对新闻传媒工作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很好的调节。尤其运动对新闻传媒工作的帮助更大,选择者最多,它应该是新闻传媒工作者业余生活的第一选择。
4.机遇性事件在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a1老师的帮助,台里领导、同事的认可;进入电台时,正是电台开始红火的时候。
a2机遇很重要,看自己能否把握,占到50%。
a3
a4《体坛周报》是我儿时的梦想,从第一次看《体坛》到走进《体坛》编辑部,之间经过了9年时间。得知可以在《体坛》实习时,我很激动,但仅仅激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还好,最终我留了下来,也算是完成了小小的梦想。
a5实力决定机遇。人际关系。
a6我在新闻工作中取得今天的所谓成就,除了我的天赋、努力外,还有平台、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
a7重要。人为因素也很重要。
a8好像没有遇到机遇性事件。对了,进入报社应该是一个机遇,公开招考。如果不是公开招考的话,我可能还没有进入报社工作。取得今天的成就,勤奋加勤奋,没有别的可言。当然,也少不了家人的支持。
a9毕业即遇上《湖南日报》集团招考,成为最后一批社聘人员。
a10
a11机遇在记者成长过程中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它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应该是记者的准备,包括责任心的准备,我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另一个是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储备。只能准备好了,机遇才可能出现。机遇是可以给人提供机会的,但是人也会错过机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准备是第一位的,机遇是第二位。
b1作用很大。没有机遇(朋友介绍),我就没有现在这份工作。
b2做准备中,靠实力去把握。坦然面对,结果反而很好。遇到过,关键时刻,有人帮忙,给句公道话。有很多人在背后帮助过自己。
b3在学校偶然结识了《北京日报》记者彭俐,经他介绍来《北京日报》实习,他是我的老师。他的水平很高,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北京日报》考核,成为正式记者。
b4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很幸运,相反我认为自己运气比较差。b5基本不占比重。
b6没有遇到。
b7性格。
b8品格,人为因素。
b9机遇是有的,成就还没有。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有效答案9个。回答自己经历过机遇性事件的占55.6%,自己把握住的占55.6%。对于机遇对成才的作用,44.4%的人认为机遇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努力、勤奋占33.3%,22.2%的人认为机遇前的准备也更为重要,首先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另外有22.2%的人提到了人际关系、天赋等因素。在对机遇性事件的认识上,大家除了把老师、同事、领导等人为帮助当做机遇之外,还有55.6%的人把外部环境——电台的红火、实习、媒体的公开招考和内部平台等也当做机遇。
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有效答案9个。回答自己经历过机遇性事件的占44.4%,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过机遇性事件的占22.2%;认为除了机遇之外,还有性格、品格等因素对新闻工作有影响的占22.2%。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上述两类人群,我们发现: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对机遇的理解,更为宽泛,他们把外部环境放开和内部平台优越也当成是机遇;而作为参照组的成长中的普通新闻传媒工作者对机遇的理解局限于人为因素。观察组认为,成才很大部分是准备充分、努力和勤奋地去把握;而参考组,有22.2%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经历过机遇性事件,有44.4%的人经历过机遇性事件。这说明,机遇不是一个新闻传媒工作者成才的必要条件。
第三,大学教育。
1.在您大学期间有无参加新闻实践活动,这些对您后来的职业选择有怎样的帮助?
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媒体类型/大学实践
a1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广播广播电台做编辑,明确了工作的方向,锻炼了文笔,练好了普通话,对广播的思维和感觉形成、为现在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a2河北大学新闻广播无。
a3北京语言学院英语广播无。
a4湖南师范大学新闻报纸湖南广电的生活频道实习,当时主要做一些民生新闻。对职业选择影响不大,因为大学时本来就是新闻专业,这也一直是我的目标。
a5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报纸无。
a6湖南师范大学新闻报纸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新闻实践活动,主要是采写校内外的新闻。为我后来从事新闻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a7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电视参与与专业相关的调查研究,对职业选择有较大帮助。
a8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报纸中专毕业后先工作,后进入新闻学院学习的,有新闻实践经验,理念与实践结合学起来更容易,干起来顺心。(校内,没有新闻实践。)
a9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报纸除实习外,无其他实践活动。主要负责经济、时政类报道。感觉对职业选择没有太大帮助。
a10北京师范大学物理记协无。新闻实践太少。将学生写作的东西与记者自己写的进行比较分析,把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稿子拿出来比较。将实践搬到课堂上。
a11中国人民大学档案报纸无。观点:肯定要实习。至少要有半年的实习。
b1南开大学编辑出版报纸有,广播电台实习,新闻稿件编写及采访,帮助我了解新闻媒体的工作状态。
b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广播有。采访,记者,跑口,电视台后期编辑。实习了一年。
b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报纸有。在校报、《北京日报》实习;文娱,有帮助,实习转为实战。
b4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报纸无。
b5湘潭大学新闻电视有。校《风华》文学社评论部部长、杂志《商界》实习记者、《浏阳日报》实习记者、实习编辑。
b6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网络无。
b7重庆师范大学新闻网络有。文体。有了实践经验。
b8中国传媒大学电编电视某杂志社实习过,负责编辑。有一定帮助。
b9重庆师范大学新闻报纸有。一般学校会议新闻、有关校园文化。和职业选择无关,不过有助于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作为观察组的新闻传媒人才,有效答案11个。回答大学期间没有新闻实践的占54.5%;回答有新闻实践的占45.5%,其中参与校内新闻实践的有33%,参与校外新闻实践的有33%,参与校内校外新闻实践的占9%。参与在校时的新闻实践所学专业为新闻学或相关专业的占80%,未参与在校时新闻实践所学专业为非新闻学的占80%。认为在校时的新闻实践对后来的新闻工作有作用的占60%。作为记协领导的翟惠生认为:“现在的学校,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新闻实践太少。应将学生写作的东西与记者自己写的进行比较分析,把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稿子拿出来比较。将实践搬到课堂上。”校内参与新闻实践时所在的媒体类型与后来工作所在媒体类型一致的占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