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改革的核心要素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政策和发展策略,新闻传播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有面向市场的办学意识和发展策略,倡导多元化的办学理念,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寻找核心竞争力;其次,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新闻传播教育对市场的细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自然也应与时俱进”,“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相关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上,力求以特色化、本土化适应媒介市场分众化、地域化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要实现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一主一辅”的培养原则。在新闻学教育中,要坚持“新闻教育为体,传播教育为用”,加强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培养,把传播学的知识原理用来促进新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传播学的教育中,要坚持“传播教育为主,新闻教育为辅”的思想,在掌握社会传播活动的理论原理和业务技能之余,以敏锐的新闻视角,审视各种传播现象。“新闻教育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新闻职业精神培养、新闻产品制作技能训练、新闻专业理论学习;传播教育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传播素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媒介经济与信息产业经营教育、专业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健康传播等)教育。”
二、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著名新闻教育家谢六逸先生指出:“新闻学这个学科,绝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新兴学科”,“我们不能把实践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者空洞地解释为理论联系实际,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从理论引证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转变;从单纯的动手能力训练向创新能力转变;从单一科目的实验性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实践转变。”
提高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的实践技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倡实践式教学,二是完善实习制度。
(一)实践式教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希光教授总结了自己讲授国家精品课程《新闻采访写作》的经验。这门课的具体教学方法采用了对话式练习、作坊式教学、大篷车课堂、案例学习法、情景模拟练习、新闻现场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快速、清晰、准确、深入的高质量的采写报道能力与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他把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称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这种新型的新闻学课堂,教师更多地是传授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营造一个师生开放交流的环境。“一边走一边学,这在西方教育中叫做‘Hands-On-Teaching’,动手教学、动手学习。我们带领学生到楼兰上课,到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上课,到珍宝岛上课。我们还带着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沿着藏区的黑水的长征路走了一圈,在长征路上上课。同学们的作品不仅在网上发表,更多的是在报纸上,有的还编结成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全国很多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学者的欢迎。”
2005年秋季,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开设了一门新闻实践课程——《采写编评一体化》。该课程在学生完成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四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后,由四名教师打破课程壁垒,通力合作综合指导,学生组建模拟编辑部自主运作,完成出版报纸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在一学期内,学生采编四开四版报纸五期七个版本,采写稿件541篇,拍摄新闻图片150余幅,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新闻业务技能。这门课程提高了学生采写编评的综合能力,不仅使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融会贯通,又为同学们提供了新闻实践的平台,是我国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采编评等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我们新闻教学的传统方式),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而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这对新闻教育来说,恰好是本末倒置,这就是我们新闻教育的症结所在。”
实践式教学还包括邀请实践界业务人士来校做讲座或与媒体联合搞专题讲座,也可以吸纳优秀的媒介传播人才担任新闻传播院系的专职教师和特聘教师。
(二)完善实习制度
教育部在1998年9月颁布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新闻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30周。
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传媒,如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站,有的院系自己还办有报纸和刊物。在校内实习,从业务流程角度来讲与正式的新闻媒体没有太大区别,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以自己的二级网站为平台,创建了网络传播实践基地:首先创立“文化在线综合网”;其次实现纸质报纸的“网络化”;再次开播网络电视台和筹建网络电台。基地建立模拟新闻媒体的组织模式,创造仿真的实践环境,实行栏目负责人制,严格按照媒体单位的工作流程展开工作,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时刻表。这是新闻实践教学的一个创新,对培养媒介融合式的传播人才很有帮助。
除校内实习外,各新闻院系都要求学生专门有一段时间到校外媒体实习。校外实习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实习安排缺少层次性,缺少有效管理和指导,实习过程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为性。《人民日报》副主编梁衡在谈到实习问题上说:“实习应该还是单位对单位的形式,有组织地分成几个小组,散的不好管理,质量也不高,因为人情最后给个好评语。还有一个问题,因为现在市场经济,出现了有偿实习的问题,有的媒体收实习费,实习费怎么出、谁出?国家教育预算中是否该有这笔钱,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则由学校和单位联系,这样比较规范。”
为了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高校与媒体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实习制度,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固定的新闻传播实践基地,通过有效的合作及监督反馈机制,实现网络化和层次化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规定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是有组织地到媒体实习,实习成绩计入学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调实行三学年学习制,在课程设置和学习安排上充分重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美国新闻院校的新闻教学理念以培养能力为主,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媒体实习,具体还规定一定时期内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品,否则不给予学生成绩;美国新闻院校内也有自己的媒体,但他们是直接面向市场投放,直接接受市场经济的竞争,自负盈亏,这样做对于培养本校新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相当的刺激作用。
三、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及社会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传播课程要不断地调整变化,使之符合媒体实践的发展需求,体现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童兵教授作为我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在人民大学及复旦大学多年的新闻教育教学实践中硕果累累,提出了很多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他曾说,大学生学一点马列主义经典新闻理论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学一点知识,它不仅是告诉我们怎么革命,它首先是一门科学,里面有很多真理,有对新闻传播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可以从中学习方法,像现在的新闻改革、新闻竞争中的方法论是很重要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很多方法论的东西是值得反复揣摩的,如辩证法;三是学习规范,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中间是有道理的,我们一些学生在没学马克思主义之前认为它很枯燥,而在学习以后却获益不少,以前只知其然,现在更知其所以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带给我们的收获。另外,西方重视方法论的教育,强调个性和创新,我们的教育则偏重简单模仿和记忆,所以中西教育应该更多沟通和互补。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指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四种知识:电脑操作、外语、文字表达、社会调查;还应具备四项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我们要以这四种知识和四项能力来重构我们的教学包括课程设置。除上文谈到的实践教学外,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对于新闻理论课程,中央电视台副总新闻编辑孙冰川认为:“我希望从信息的角度来讲新闻。中国新闻理论最早是从徐宝璜开始的,我们现在的新闻研究框架和当时的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有上升到信息学的理论层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新技术革命、系统工程、信息工程完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国外相比,我们国家对于新闻的研究还差得比较远。出现新闻无学这种现象,是因为目前新闻理论研究层次太浅了,常常只是满足于对宣传政策的解读。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现在世界上的传播学理论。”
关于新闻编辑课程,要转变传统新闻编辑课的教学理念,强调信息时代的整合编辑意识,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提高媒介集团的传播效率,发挥规模效益,采编分离在我国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很多国外媒体都已经实行采编分离,不同业务部门共享采访资料,按照各自的目的进行编辑发布;二是网络等新媒体本身就强调一个大编辑概念,发布关于信息的信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站尤其要对信息发布做二次把关,更好地实现舆论的引导与调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提出了“宏观编辑业务”的思路,所谓“宏观编辑业务”是相对于编稿、组版、节目制作这些“微观编辑业务”而言的,它是指在微观编辑业务开始之前,新闻编辑对媒介产品中新闻单元(指报纸的新闻版及新闻性专版专刊、广播电视的新闻频道及新闻性栏目、网络媒介中的新闻网页等)的总体设计、对新闻报道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要建立一个对所有新闻媒介具有共适性的新闻编辑学体系。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撰文《“宏观编辑学”的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他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分析”能力,在方法上则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在本科阶段,编辑学课程一般以操作层面的编辑技巧为主;而在研究生阶段,则应以探索编辑宏观规律的宏观编辑理论与业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