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200000051

第51章 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与网络的“符号暴力”——解读“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1)

郭小平

网友“狂野之城”通过QQ记录得知:结婚六年的妻子“幽月儿”在玩《魔兽世界》中与“铜须”产生婚外情并有出轨行为。其后,他在论坛发帖并引起了媒体关注,使得事件被更多的人关注,事件开始升级,更多惊人内幕被爆出……当事人郑新也通过视频来说明出轨事件并不是真实的,但事情真相是否真是如此呢?由于最初的发帖人一直没有再出现,所谓“铜须门”事件,实际上已成为一桩“无头案”。

网络延伸了人们的传播空间,也改写了人们的传播观念。“铜须事件”已经由最初的道德讨伐、网络追缉升级到“网络暴民”之争。网友的个人私生活为何演变成令人瞩目的媒介事件?“铜须事件”为何又从网络侵入个人的现实生活?“铜须事件”为何成为“网络暴民”之争的媒介符号?本文无意探寻“铜须事件”的真伪,旨在通过“铜须事件”透视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现象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

一、“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

“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大体经历了五个过程:(1)事件起因:苦主发帖。2006年4月13日中午,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国官方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2区麦维影歌守望者发生的丑闻:一个让你更珍惜爱人的理由》的帖子,发帖人“狂野之城”细述了自己如何发现妻子“幽月儿”(魔兽游戏ID)出轨的经过;(2)事件发展:《铜须与幽月儿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被公布;(3)事件升级:《2区麦维影歌丑闻事态进一步升级》发表;(4)事件“受害者”消失:在贴出《丑闻》和《让生活继续》的两个帖子后,“狂野之城”再未出现,而首次转贴者“锋刃透骨寒”最后一个帖子则称一切都是杜撰。(5)舆论再度引爆:央视《大家看法》栏目以及欧美的一些报纸介入并对中国网民的行为提出质疑,网民则在天涯等网站组织起了新一轮的反击运动。一度沉寂的“铜须事件”,随着央视的报道和网民的回应,再次从网络转入现实之中并再次火暴。

“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集中体现为四篇网文,网友声援引爆了“铜须事件”。网络媒体设置了传统媒体的新闻议程,传统媒体的介入使事件升级并引爆了新的舆论焦点。媒体放大了“铜须事件”,事件本身又融入了网民的集体记忆(如“陈易风波”、“虐猫事件”、“清华女生铊中毒”、“韩白PK”等)与中国式的伦理道德判断。于是,“铜须事件”成为2006年度网络最轰动的事件。

二、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

民意或议题在网络上得以深化,形成公共意见。“铜须事件”悬而未结,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形下,网民极易将长期以来或者在由特定议题引发的愤怒,迁怒于一个具体的对象。民愤的非理性体现了网民的“移情”效应。对“铜须”的网络审判,就成为一种传播的仪式或象征。

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用“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理论解释了网络中的仇恨。所谓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简言之,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该理论假设: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而原先群体反对的意见,经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更强。这种极端化倾向可分为两种:冒险偏移和谨慎偏移。群体极化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也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极端。

同样,“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勒庞的群体心理学也揭示了凯斯·桑斯坦的“群体极化”理论。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1974年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了群体意见的自我封闭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则分析了个体如何在一个非理性、易激动、少判断、好左右的群体里走向极端的心理机制,认为人作为行动群体中的一员,其集体心理与他们的个人心理有着本质的差别,成员的判断极易受到感情、名望、权威等左右。[〔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146页。]互联网论坛区的跟帖,在同一议题下容易造成群体的情绪感染或同化。在道德话语与网络狂欢的指引下,诸多网民以网络“哄客”的匿名身份,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网络媒体的道德批判迅疾转变为现实的道德仇恨与群体的情绪宣泄。

2006年6月2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播出的《“铜须门”丑闻》节目称:一份虚拟世界的大字报,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讨伐,“在网络上大肆地进行讨伐本身是一个更应该被讨伐的行为”。此外,“铜须事件”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报纸,相继刊发报道,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的严重侵犯。《国际先驱论坛报》以《暴民统治中国互联网:键盘作武器》为题,批评了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认为“网民群体以道德优越感而非法律依据作依托,实施集体对个人的道德讨伐甚至现实攻击”。

央视以及海外媒体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网民予以强烈的回击,对“铜须”的道德讨伐升级为“网络暴民”之争。海外媒体的报道,可能存在议题框架预设、将道德问题“泛政治化”之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网民自我封闭于特定的BBS,受众所听到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回音”而已;一旦极化的网络群体自绝于异见,必然导致对不同观点的狂热的口诛笔伐。

三、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是个性化的媒体。“当筛选的力量没有限制的时候,人们能够进一步精确地决定,什么是他们想要的,什么是他们不想要的。他们设立了一个能让他们自己选择的传播世界。”[〔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网络为志同道合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但缘于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量身订制与网络空间信息海量性的悖论,群体内部的讨论并没有避免群体极化,而是强化了群体极化。“信息时代中,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93页,第205页。]“社会小团体,包括虚拟串联潜藏着许多危险,在那儿信息不管对或错,都会像野火燎原般地传布开来”。[〔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强化了网络受众的群体极化。

那么,网络传播中的极化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凯斯·桑斯坦提出了网络中的“协同过滤现象”(collaborative filtering),即网站通过信息的同类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窄化”。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从而产生仇恨。[〔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铜须事件”更丰富地体现了网络信息传播协同过滤的多种方式。

同类推荐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寒冰走苏东

    寒冰走苏东

    本书是作者在行走苏东各国时的随笔,记录了作者各地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包罗了作者行走之处的风土人情,地理自然景观描述等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文章生动地反映着真实的东欧,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提供了机会,同时对于吸引更多学者投入研究中也具有深远意义。
  • 曾国藩官学

    曾国藩官学

    本书围绕曾国藩为官处世之道,从立志、提升自我、交友、发现人才、治军、行事、保全退让等方面。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上清寺。特园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会也在此成立。在原重庆鑫乐向阳电影院原址上修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楼,和特园一起组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热门推荐
  • 超强妖孽升级系统

    超强妖孽升级系统

    主角在穿越前,在地球是一个超级败家的富二代,因为经常在外惹是生非,在穿成年礼的前一天被人杀害,穿越到一个名为武神大陆的位面。手持诛仙剑,脚踏翻云靴,站在大陆巅峰。
  • 再续茉莉缘

    再续茉莉缘

    前世未完成的婚礼今世可以完成吗?前世未尽的缘分今世可以再续吗?前世亏欠彼此的今世能还得清吗?抑或亏欠的更多?茉莉香味萦绕的爱情真能让他们从此不再分离吗?
  • 离君越远,思君越深

    离君越远,思君越深

    一代人的爱恨情仇,争权夺利,在那道圣旨下了之后就已拉开序幕,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死’是最懦弱的表现,善良的活着有爱的活着,在经过无数的劫难之后你还能笑着以压倒众生的气势站在人前,那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命运狂澜,人心险恶,千帆过尽之后谁才是珍爱你之人?谁才是与你携手白头之人?
  • 彦三

    彦三

    这是本人第一次写下武侠小说,其实也从来没写过,但是很喜欢我自己想的这个故事,所以就想写下来,可能并不好看。因为我的写作能力不太好,但是我还是想努力写下来。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青云志之情定三生

    青云志之情定三生

    一生:她(碧瑶)进入青云门,只为寻找少时的他,一见情缘就已生,历经坎坷,他们相互表白,却因鬼王之女身份暴露,生命危在旦夕,为救所爱,他(小凡)用一生自由换取,抽走两人记忆,从此陌路不相识。二生:再见,已是陌路人,正派,魔教纷争再起,,凡谣几经生死,记忆找回,诛仙剑下碧瑶为爱挡下,小凡心碎,离别青云.三生,血公子——鬼厉重现魔教,只为复活心爱人,然,他们能否再续前缘,浪迹天涯?126951448祥雨林读者总群
  • 暗影杀神之重生

    暗影杀神之重生

    我被背叛,从华夏穿越来到异世,看我如何纵横异世。普通杀手变夺命剑豪。有人说我来自地狱,也有人说我是一个剑魔。我只是一个血影修罗。就算堕入魔道,我也要剑指玄天。
  • 时光说它忘记了

    时光说它忘记了

    是真是假,是梦境是现实?我夏颖儿怎么会这么倒霉学雷锋做好事,抓个小偷还把初吻给献出去了,那个吻我的流氓我和你不共戴天。我的闺蜜的闺蜜宁雪儿和我同时喜欢上了完美情人:江沐阳,友情又该怎样继续呢。我真的喜欢学长还是他呢?
  • 土豪悍妻

    土豪悍妻

    作为一位隐藏在民间的网络文学大神,并且家中还有一位土豪老爹的存在,赵阳深深懂得低调的必要性!于是吊丝的大学生活就这般展开了!按照赵阳的设想,他的大学生活就是应该将自己喜欢了三年的女生给追到手,平日里认识认识那所谓的红颜知己。然后天天玩玩手机,上上网,生活平淡但是不失精彩!不过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想要平淡的过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一场以他为核心的校园文学风暴突然展开,一个漂亮的过分的女生居然对他说她怀了他的孩子!更过分的是,那个女生居然还是一个土豪,一个霸气的土豪!这显然是个悍妻!赵阳还能够红颜多如山吗?说好的低调呢?
  • 熊熊和猫猫的故事

    熊熊和猫猫的故事

    若是与你梦中情人在视频的那端遇见,你会去找她吗?陈玉龙遇见了的他的梦中情人,终于忍不住千里赴约。之后的一系列的故事在他的预料之外发生。直到死,他也不曾后悔过,铭记化作妖精依然等你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