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57

第57章 “谱系”与“建构”:中国近世清代学术史论述(1)

雷平

在今人的印象中,清代学术史是一个脉络清晰、界限分明的知识体系:清初的经世之学、乾嘉的考据之学、道咸以降的今文经学构成了许多学术史著作,尤其是通史类著作的惯常论述形式。这样一种结撰方式其实是在近世以来学者的不断构建中逐渐丰富的一套解说模式。本文旨在考察近世以来的清代学术史是如何被言说的。此处所谓“近世”是指1800以来的历史,这是相对通常意义上将1840年定为近代史开端较为圆融的一种解说方法。笔者认为自乾隆晚期开始,清代学术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已经开始进入总结时期。因此,笔者的考察范围自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始,止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一、“汉”与“宋”:江藩与方东树的论争

在中国学术史上,汉学与宋学的关系一直是敏感话题。至清中叶,惠栋公开张扬“汉学”旗帜,经四库馆开到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出,学术界呈现“家家许郑,人人贾马”的局面。但其时程朱理学依然为官方学说,也依然是众多学者所信奉的价值学说。于是,汉宋两家之间发生“争鸣”,学术界谓之“汉宋之争”。考近世以降的清代学术史论述,以“汉”、“宋”之争为论述主线者,当推之江藩与方东树。

江藩(1761—1830),字子屏,号郑堂,江苏甘泉人。他“得师传于红豆惠氏”,而惠氏在为学上恪守“凡古必好,凡汉必真”的立场,是以江藩亦不免泥于“崇汉斥宋”的立场。江藩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是对乾嘉学术的第一次总结,但其中充斥着严重的门户之见。《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一在叙述了经学从先秦到元明之际的发展历程后说:

藩绾发读书,授经于吴郡通儒余古农、同宗艮庭二先生,明象数制度之源原,声音诂训之学。乃知经术一坏于东西晋之清谈,再坏于南北宋之道学。元明以来,此道益晦。至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倡明,千载阴霾,一朝复旦。

这段文字可谓江藩学术思想的概括,其专尊汉学的立场也昭然若揭。《国朝汉学师承记》共八卷,始于阎若璩,终于黄宗羲、顾炎武。江藩以阎若璩置于卷首,最初忽略顾炎武、黄宗羲不言。后来在友人的劝说下,在卷末补充了关于黄宗羲、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内容。《国朝汉学师承记》保存了江藩与“客”的这次讨论。当客问到为什么要弃置顾、黄时,江藩如此回答:

梨洲乃戟山之学,矫“良知”之弊,以实践为主;亭林乃文清之裔,辨陆、王之非,以朱子为宗。故两家之说,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汉学为不可废耳。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

值得注意的是,江藩非议黄宗羲,也将通常被视为汉学始祖的顾炎武置于“岂真知灼见者哉”之列,颇令人费解。要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结合江藩写作《国朝汉学师承记》的背景来加以解释。

《国朝汉学师承记》成书时间“约在嘉庆后期,而最后成书当不晚于道光初。”考乾隆后期至道光时期的学风,知在这一时期汉学虽如日中天,但却已经开始显露出弊端,相关的批评和修正也初露端倪。四库馆虽然是“汉学家的大本营”,但是却认为“国初诸家,其学征实不诬,及其弊也琐。”焦循说:“不知起于何人,强以‘考据’名之。是直当以经学名之,乌得以不典之称之所谓考据者,混目于其中乎!”与此同时,理学阵营中人也是大力攻击汉学。江藩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结撰《国朝汉学师承记》有着深刻的文化意味。笔者认为:江藩之所以如此处理黄宗羲、顾炎武是出于纯正学术、保守汉学地位的需要。盖因这一时期汉学已经出现危机,为了应对此一危机,就必须从汉学自身着手进行整顿。黄宗羲、顾炎武的“深入宋儒之室”、“骑墙之见”、“依违之言”显然是江藩所不能容忍的,故只能将其置于卷末。江藩于后来所撰之《宋学渊源记》卷上尚言:“黄南雷、顾亭林、张蒿庵,见于《汉学师承记》。”可见,黄宗羲等人在江藩的眼中并非汉学之正宗。

《国朝汉学师承记》为“本朝诸儒为汉学者”立传,正目38人、附目17人、附记30人、附录2人,共计87人。江藩于每一传主详叙其生平行事、考镜其学术渊源并辨其得失,第一次对乾嘉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清理。

江藩于《国朝汉学师承记》之余,又结撰成《宋学渊源记》二卷。《宋学渊源记》卷上称:

国朝儒林,代不乏人,如汤文正、魏果敏、李文贞、熊文端、张清恪、朱文端、杨文定、孙文定、蔡文勤、雷副宪、陈文恭、王文端,或登台辅,或居卿贰,以大儒为名臣,其政术之施于朝廷,达于伦物者,具载史宬,无烦记录,且恐草茅下士,见闻失实,贻讥当世也。若陆清献公,位秩虽卑,然乾隆初特邀从祀之典,国史必有传矣。藩所录者,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就湮,特表而出之。

江藩以此为托词,将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如陆陇其、汤斌、李光地、杨名时等排斥在外,清代理学之光芒顿失。与此同时,江藩却将杂于释老之学的沈国模、史孝咸等置于附录,这样,宋学就给人以非儒学之淳正的形象。尤其是江藩竟然完全没有提及宗程朱理学的桐城派。这就引起了桐城中人的强烈不满。姚鼐弟子方东树随即写成《汉学商兑》反击江藩。

方东树,字植之,号仪卫轩老人。安徽桐城人,与梅曾亮、管同、刘开并为姚鼐四大弟子,为学宗主程朱,尝自叙学行说:“余生平读书,不喜异书,……惟于朱子之言有独契。觉其言言当于人心,无毫发不合,直与孔、孟无二。……故见人著书凡与朱子为难者,辄恚恨,以为人性何以若是其弊也!”

《汉学师承记》刊布时,方东树与江藩同处阮元幕中。阮元亲自为《汉学师承记》作序并支助其刊刻,江藩受到了空前礼遇。方东树则为一老名士,屡试不中。此时感到了落寞。又因为《汉学师承记》的崇汉立场惹怒了其宗程朱学的立场,故方东树愤而与江藩相争,遂有《汉学商兑》之结撰。《汉学商兑自序》云:

近世有为汉学考证者,著书以辟宋儒、攻朱子为本,首以言心、言性、言理为厉禁。海内名公巨卿,高才硕学,数十家递相祖述,膏唇拭舌,造作飞条,竟欲咀嚼。究其所以为之罪者,不过三端;一则以其讲学标榜,门户分争,为害于家国;一则以其言心、言性、言理,堕于空虚心学禅宗,为歧于圣道;一则以其高谈性命,束书不观,空疏不学,为荒于经学。而其人所以为言之旨,亦有数等。若黄震、万斯同、顾亭林辈,自是目击时弊,意有所激,创为救病之论,而析义未精,言之失当;杨慎、焦竑、毛奇龄辈,则出于浅肆矜名,深妒《宋史》创立《道学传》,若加乎《儒林》之上,缘隙奋笔,忿设诐辞;若夫好学而愚,智不足以识真,如东吴惠氏、武进臧氏则为黯于是非。

方东树于此臧否汉学家,将近世以来的汉学家分为三等,然后叙述《汉学商兑》的宗旨:

今诸人边见颠倒,利本之颠,必欲寻汉人分歧异说,复汩乱而晦蚀之,致使人失其是非之心,其有害于世教学术,百倍于禅与心学。又若李塨等,以讲学不同,乃至说经亦故与宋人相反,虽行谊可尚,而妒惑任情,亦所不解。东树居恒感激,思有以弥缝其失。顾寡昧平生,孤踪违众,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不自度其力之弗胜也,要心有难己。

方东树之《汉学商兑》仿朱子《杂学辨》例,摘录汉学家言论,然后在条目之下附辨正之语。所辩驳之人自毛奇龄始,包括有顾炎武、黄宗羲、万斯同、戴震、焦循、汪中,以至于阮元。

《汉学商兑》专门驳斥汉学家关于程朱之学的批判,如卷中上云:

今汉学家咎程朱以言心、言理堕禅,岂知程朱之深知禅之害,在不致知穷理,故以致知穷理破彼学,而正吾学之趋邪!

方东树对戴震等重新解释“天理”的做法深恶痛绝,将之视为异端邪说。他批驳说:

程朱所严辨理欲,指人主及学人心术邪正言之,乃最吃紧本务,与民情同然好恶之欲迥别。今移此混彼,妄援立说,谓当通遂其欲,不当绳之以理,言理则为以意见杀人,此亘古未有之异端邪说。

《汉学商兑》刊布于道光十一年,此后逐渐流行。李慈铭评论方东树说:“颇究心经书,以博洽陈,而好与汉学为难。《汉学商兑》一书,多所弹驳,一时汉学之焰,几为之熄。”此说法认为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使“汉学之焰几为之熄”诚为夸大之论。此时汉学之“焰”几为之熄灭乃是因为学术风气的流转,汉宋之对立已经过渡到汉宋兼采也。梁启超则认为《汉学商兑》“为宋学辩护处,固多迂旧,其针砭汉学家处,却多切中其病。”

二、“吴”与“皖”:章太炎、刘师培的分派

江藩在《汉学师承记》卷二至卷六依地域为惠周惕、惠士奇、惠栋、沈彤、王昶、余萧客、江声、江永、戴震、卢文弨等人立传。此一分法后来被章太炎等学者演绎为“吴”、“皖”分派说。

章太炎先生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最先明确提出“吴派”和“皖派”分系说。这一说法有如下几层意思:

其一,章太炎指出“清世理学竭而无余华”,确立了“说经”之学的地位。在1904年刊印的《訄书.清儒》中,章太炎写到:

清世理学之言,竭而无余华;多忌,故歌诗文史楛;愚民,故经世先王之志衰。家有智慧,大凑于说经,亦以纾死,而其术近工眇踔善矣。

在江藩的论说中,清代学术尚呈现“汉”、“宋”二元格局。此处章太炎一笔“竭而无余华”,就将理学逐出“清学”范围。章氏以“多忌”与“愚民”来解释“说经”之学兴起的原因,与此相关的还有“学隐”说:

处无望之世,衒其术略,出则足以佐寇。反是,欲与寇竞,即网罗周密,虔侯迦互,执羽龠除暴,终不可得。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诂,且安施耶?

后来学者所谓清代考据学起源于文字狱高压的说法即源于此处。

其二,章太炎明确地提出了“吴”派和“皖”派的划分法,认定了各自的宗师,即惠栋与戴震,也指出了两派的特点:

(清学)成学著系统者,自乾隆朝始。一自吴,一自皖。吴始惠栋,其学好博而尊闻。皖南始戴震,综形名,任裁断。

其三,在皖派学者中,章太炎又极力表彰戴震。钱穆曾经指出:“近人首尊东原者自太炎。”1902年,章太炎在给人的信中说:“近方草创学术志,觉定宇、东原真我师表”。后又著《释戴》篇表彰戴震。章太炎肯定戴震对理学的批评,对戴震“后之儒者以理杀人”说的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这是一种以隐讳的方式来批评清廷的做法。由章太炎发端,王国维、梁启超、胡适对戴震的学说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戴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

与章太炎相呼应,刘师培对清代学术的研究也是以汉学为中心的。对于宋学一系的汤斌、陆陇其等人,刘师培斥为“伪行宋学”,他甚至将“理学”称为“伪学”,还准备将“伪学”专门设立学案。刘师培以惠栋和戴震为中心论述乾嘉学术发展的统系,论述吴派的学术传承说:

东吴惠周惕作《诗说》、《易传》,其子士奇继之,作《易说》、《易春秋》。栋承祖父之业,始确宗汉诂,所学以掇拾为主,扶植微学,笃信而不疑。厥后掇拾之学传于余萧客,《尚书》之学则江声得其传,故余、江之书言必称师。江藩受业于萧客,作《周易述补》,以继惠栋之书。

又论述皖派的源流:

戴震之学亦出于永,然发挥光大,曲证旁通,以小学为基,以典章为辅助,而历数、音韵、水地之学咸实事求是以求其源。于宋学之误民者,亦排击防闲不少懈。徽歙之士,或游其门,或师淑其学,各得其性之所近,以实学自鸣。……及戴氏施教燕京,而其学远被。声音训诂之学传于金坛段玉裁,而高邮王念孙所得尤精。典章制度之学传于兴化任大椿。而李惇、刘台拱、汪中均与念生同里,及从念孙游,始专意说经。顾凤苞与大椿同里,备闻其学,以授其子凤毛。焦循少从凤毛游。时凌廷堪亦居扬州,与循友善,继治数学,与汪莱切磋尤深。阮元之学亦得之焦循、凌廷堪,继从戴门子弟游,故所学均宗戴氏。

刘师培不仅叙述了吴派和皖派的源流,也对各派的得失进行了评判。他指出,在吴、皖两派中,吴派最为泥古墨守。惠栋“执注说经,随文演释,富于引申,寡于裁断”;余萧客“笃于信古,语鲜折衷”;王鸣盛“裁减损益,征引博烦,唯胶执古义训,守一家之言”;孙星衍、洪亮吉“咸以文士治经,学鲜根底,唯记诵博雅。”

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流派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朱维铮先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不仅弥补了章太炎《清儒》论述的不足……而且也为梁启超撰写《清代学术概论》所取材。”吴、皖之分派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深远。但在20世纪末也遭到了质疑。但无论如何,章太炎、刘师培二位先生关于“吴”、“皖”分派说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而由“吴”、“皖”分派引发的学术讨论极大地深化了清代学术史的研究。

同类推荐
  •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为何读经典?中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TFBOYS九月的记忆

    TFBOYS九月的记忆

    我中了少年的毒,我是黄唯安,我的未来会怎样,是形同陌路,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桃花眼儿媚

    桃花眼儿媚

    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魔教女。手段极为阴狠残忍,人称鬼见怕红修罗。一年前,她与胭脂修罗,昭雪修罗,鬼判修罗等十三人叛变,惹来娑罗门颁布黑蛇通缉令,全力追杀这些叛逃者,此事当年在江湖上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成为江湖的茶后谈资。你若杀她,我要你陪葬。你可曾记得多年前的洛阳香山寺,那两个跪在观音菩萨金身像前的小乞丐?
  • 重生之走出大山

    重生之走出大山

    秦晓彤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重生成了十五岁的山里姑娘。山是深山,姑娘是文盲……村人愚昧,村里有被拐卖来的姑娘,村外还有被赶来支教的逗比纨绔子弟。而她自己,会被用来给哥哥换老婆。秦晓彤知道,自己必须逃出去——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后。
  • 罪者所执权剑

    罪者所执权剑

    阴暗下的辉煌,狂风之中撕裂,远处无尽浓烈硝烟,点缀着荒凉寂寞的平原。一轮绯红的月,随着日落升起,满目无穷废墟疮痍,是这个破碎世界的叹息。从何处奏起的止战之殇,将扼住战争的咽喉。从何处举起的反抗之枪,将毁灭虚伪的和平。我将手执象征着王者的权剑,背负一切应受恶报的罪孽,立于那万物之始的奇点。
  • 那年我们的恋爱

    那年我们的恋爱

    本作品是一男一女的恋爱故事,祝福各位看故事学经验早日找到自己喜欢的对象,谢谢各位的支持。
  • 剑听诸灵

    剑听诸灵

    我有两剑,一白一黒听生死。我有一个珠子,里含万千妖灵。我有七只白加黑,号称竹林七贤,其实只会吃喝趴睡和卖萌。我有一只黄田鼠,他说他叫陆小凤。本书主要是悠闲推妹为主,热血揍人为辅PS:手残两更党
  • 梦幻蔚蓝——主播们的穿越之旅

    梦幻蔚蓝——主播们的穿越之旅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重新回到现实世界!!!”飞翔的蝴蝶女孩、贪吃的巨大饕餮、会说话的香炉,还有隐藏极深的幕后黑手……NIOCLAN的主播们到底要在蔚蓝世界里经历些什么?爱情和友情能否经得起考验?危险与难关能否安然度过?异世界的冒险之旅,跟随主播们一同探寻!
  • 阴阳守墓人

    阴阳守墓人

    墓属阴阳,棺椁两方。尸体,不过是生命体因为生老病死,而导致躯体衰老灭亡的一种正常自然演化产物罢了。而李峻利的任务,就是指引逝者的灵魂,到达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本文集通灵,赶尸,阴阳眼,噩梦轮回于一身,让守墓人小利透过棺材和墓碑,带你亲历生死一线,为你讲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PS:欢迎加入泡馍灵异小窝:515187496)
  • 紫昭

    紫昭

    百年前,魔界拥有紫色瞳眸的第一美女紫昭爱上了仙界的忘川仙尊,两人情正浓时,却突然间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两人约好一起在仙界二十年一次的的大会上宣布:仙界再无忘川,魔界再无紫昭,打算双双归隐。却没想到发生了意外,紫昭自尽,忘川重伤昏迷近百年,魔界、仙界暂时恢复平静。百年后,一名叫澌虞的女孩拜入清遥山忘川仙尊门下,在几年后的仙界大会大放光彩,引来仙界、魔界关注。忘川无意中发现在澌虞极为愤怒时眼睛会变成紫色,可这件事却也被一直关注他们的一个人发现,两人又一次的面对相似的困境。却不知这次劫数却让二人记起了万年前的事。二人的那时和之后······